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第三章-在线阅读

第三章 “批判的批判的彻底性”或荣(荣格尼茨?)先生所体现的批判的批判1这里指的是“瑙威尔克先生和哲学系”一文,这篇文章载于“文学总汇报”第6期(1844年5月),署名《J.》,是荣格尼茨(Jungnitz)这个姓的第一个字母。——第19页。(恩格斯)

瑙威尔克先生和柏林大学哲学系的无比重要的争论,批判不能置若罔闻。它本来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并且必然会把瑙威尔克先生的命运拿来当做背景,以便把波恩的撤职事件2指免除布·鲍威尔的职务。因为他发表了批判圣经的著作,普鲁士政府于1841年10月暂时剥夺、而在1842年3月永久剥夺了他在波恩大学讲学的权利。——第19页。衬托得更能引人注意。因为批判已经惯于把波恩的这段历史看做当代的突出事件,甚至写成了“批判的解职的哲学”,所以可以预料,它一定会以同样的方式把柏林的“冲突”构成详细的哲学大纲。它a priori〔先验地〕证明:这一切都必然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地发生。就是说,它表明:

  • (1)为什么哲学系一定要和国家哲学家发生“冲突”,而不和逻辑学家或形而上学者发生“冲突”;
  • (2)为什么这次冲突不可能像批判和神学在波恩的争斗那样激烈和彻底;
  • (3)为什么这次冲突实际上是一件蠢事,既然批判在波恩的冲突中已经穷尽了一切可能的原则和一切可能的内容,而且从那时起,世界史只好变成批判的抄袭者了;
  • (4)为什么哲学系把对瑙威尔克先生的著作的攻击看成对自己的攻击;
  • (5)为什么瑙威尔克先生除了自动离职就别无出路;
  • (6)为什么哲学系不想背弃自己就一定得维护瑙威尔克先生;
  • (7)为什么“哲学系内部的纷争必然要表现在”哲学系同时认为瑙威尔克和政府都对又都不对这一点上;
  • (8)为什么哲学系在瑙威尔克的著作中找不出他被撤职的根据;
  • (9)什么东西使得整个判断都不明确;
  • (10)为什么“作为科学机关(!)的”哲学系“认为自己(!)有权利(!)观察事件的根源”;最后,
  • (11)为什么哲学系仍然不愿意用瑙威尔克先生那样的方式从事写作。

批判用四页的篇幅以罕有的彻底性分析了这些重要问题,同时它运用黑格尔的逻辑来证明:为什么这一切正是这样发生,为什么无论什么神都无法反对这一点。批判在另一个地方说,还没有一个历史时代已经被认识;由于谦逊,它不便说它至少已经充分认识了即使本身并不就是时代但是在它看来终归还是构成了时代的它自己的冲突和瑙威尔克的冲突。

“扬弃了”自己的彻底性“因素”的批判的批判又变成了“认识的宁静”。

  • 1
    这里指的是“瑙威尔克先生和哲学系”一文,这篇文章载于“文学总汇报”第6期(1844年5月),署名《J.》,是荣格尼茨(Jungnitz)这个姓的第一个字母。——第19页。
  • 2
    指免除布·鲍威尔的职务。因为他发表了批判圣经的著作,普鲁士政府于1841年10月暂时剥夺、而在1842年3月永久剥夺了他在波恩大学讲学的权利。——第19页。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卷八-在线阅读

    集中注意力于你面前的事物 1.在你的生命的全部中,或从你的青年时 梁实秋∶作为一个军人, 期以后的那一段里,你不见得能像一个哲学家那 奥勒留是干练的,武功赫 赫,可为佐证。作为一个 样生活下去,此种想法可以使你断了追求名誉的 政治家,奥勒留是实际 妄念。你可以明白看出,许多别人亦可明白看 的。他虽然醉心于哲学, 出,你与哲学相隔甚远。所以,你的生活是漆黑 并…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23日
    293
  • 海涅-《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第三篇-在线阅读

    第 三 篇 有这样一个传说,一个英国发明家造出一些最巧妙的机器之 后,终于想到用人工方法来制造一个人;据说他终于也成功了。他 所制作的这个制品竟完全能像一个人那样举止动作,甚而在它那 皮革制造的胸膛里还具备了和通常英国人的感情相差不远的一种 人类感情,它能用清晰的语音表达它的情感,并且就连人们那时听 到的内部的齿轮,摩擦器和螺丝所发出的杂音,也赋予这种声音以…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4日
    698
  •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导言(洛朗·韦尔西尼)-在线阅读

    导 言 洛朗·韦尔西尼① 法的精神》是世界文库中最重要和最睿智的著作之 《论 《风俗论》却颇多得益于他所妒忌的那个人。卢梭的 《社会契约论》是一部影响巨大的著作,为创建理想民主的理论指明了 一条不同的道路,他独具一格,与众不同,后人对他的诠释多种多样,有 的甚至截然相反。狄德罗与孟德斯鸠一样,是一位以实证见长的作家, 往往语出惊人,但与他自己心目中的老师相比…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25日
    515
  • 赵林-《告别洪荒:人类文明的演进》-再版前言-在线阅读

    再版前言 近二十年来,我一直在西方哲学和文化学这两个学科领域之间徘徊。 坦率地说,就个人气质和兴趣而言,我可能更适合于文化学研究。因为本 人天性好高骛远,在学术上喜爱宏观性的视域,每当面对人类文明演进的 长程历史时,总会在心底不由自主地泛起一股喜悦之情。正如我在《告别 洪荒:人类文明的演进》一书的后记中所写的:“让数千年来整个人类文明 史中的精英豪杰及其所创…

    书籍分录 2025年3月4日
    23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