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线阅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一)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发展了,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gegenständliche〕活动。所以,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ändliche〕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现实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

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致力于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哩。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

(五)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

(六)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不是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类个体;

(2)所以,他只能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

(七)

所以,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八)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九)

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

(十)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

(十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卡·马克思写于1845年春
  弗·恩格斯于1888年作为他的“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单行本的附录第一次发表
  按照已根据卡·马克思的手稿校订过的1888年的版本刊印
  原文是德文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1)

相关推荐

  • 亚里士多德-《范畴篇》-在线阅读

    范畴篇 秦典华 译 *Categoria 据《洛布古典丛书》希腊本文。 【1】当事物只有一个共同名称,而和名称相应的实体的定义则有所区别时,事物的名称就是“同名异义的”;例如,“人”和“肖像”都可以叫做“动物”,因为这只是它们的共同名称,而和名称相当的实体的定义则是有所区别的,因为如若要定义,指出人和肖像作为动物是什么,那么就得对每一种情况加以适当的定义。 …

    在线阅读 2024年9月29日
    191
  • 亚里士多德-《论记忆》-在线阅读

    论记忆 徐开来译 【1】我们现在来讨论记忆与记忆力是什么,它是由于什么原因而发生,以及这种属性和回忆是属于灵魂的哪一个部分。因为记性好的人与那些善于回忆者是不同的,事实上,就一般情况而论,头脑迟钝的人记性好,而那些头脑伶俐和会学习的人则在回忆方面略胜一筹。 首先,我们必须弄明白哪些事物是记忆的对象;因为在这一点上人们经常发生错误。将来是不可能记忆的,因为将来…

    在线阅读 2024年9月29日
    206
  • 柏拉图-《法篇》-在线阅读

    《法篇》是柏拉图的最后一部作品,在他去世前若于年内写成。它与其他对话不同,而苏格拉底没有作为对话人物出现这一事实强化了这种差别。在《智者篇》、《政治家篇》、《蒂迈欧篇》中,苏格拉底起的作用很小或没起什么作用,但毕竟都出场了,参与对话了。而在《法篇》中,他一次也没有被提到。 三位老人——一位克里特人,一位斯巴达人,一位雅典人——在克里特相遇,谈论法的好坏。最后…

    在线阅读 2024年9月21日
    658
  • 尼采-《善恶的彼岸》-在线阅读

    本文选择的的是朱泱/译版本。 该书从根本上讲是对现代的批判,包括现代科学、艺术、乃至政治,同时提出与它们对立的类型。他要尽可能地摩登,他是这种高贵而肯定的人。在后一种意义上说,该书是高等人的读物—这个概念比以往所认为的更具精神性、更激进。人们要经得这一概念,则体内必须具备这种勇气,必须无畏才行…… 目录

    在线阅读 2024年9月9日
    883
  •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在线阅读

    物理学 徐开来 译 * Phusike akroasis据《洛布古典丛书》希腊本⽂。 目录

    在线阅读 2024年9月29日
    73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