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二部分 第二编 第二卷 第二章 第一节-在线阅读

第一节 宇宙论的理念体系

现在,为了能够按照一条原则而以系统的精确性来列举这些理念,我们必

须注意的是,第一,只有知性才会是有可能从中产生出纯粹的和先验的诸概念

A409 的东西,理性真正说来根本不会产生任何概念,而顶多只会使知性概念摆脱某

个可能经验的那些不可避免的限制,因而会试图使之扩展到超出经验性的东

B436 西的边界之外,但又还处于与经验性的东西的连结之中。这种情况之所以发

生,是由于理性对一个被给予的有条件者要求在诸条件(知性在这些条件下

使一切现象都服从于综合的统一性)方面的绝对的总体性,并由此而使诸范

畴成为先验的理念,以便通过把经验性的综合一直延续到无条件者(这是永第一节 宇宙论的理念体系

267

远不会在经验中、而只会在理念中遇到的)而给这种经验性的综合提供绝对

的完备性。理性作这种要求所依据的是这条原理:如果有条件者被给予了,那

么它唯一曾由以成为可能的那整个条件总和、因而绝对的无条件者也就被给

予了。所以首先,先验理念真正说来将只不过是些一直扩展到无条件者的范

畴,而且这些先验理念将可以被纳入到一个按照范畴的各项目而被安排好的

表中来。第二,但毕竟不是所有的范畴都适合于这样做,适合于这样做的只是

这样一些范畴,在其中综合构成了一个序列、确切地说构成了对于一个有条件

者的那些一个从属于一个的(而不是并列的)条件的序列。绝对的总体性只

有当它涉及到一个给予的有条件者的诸条件的上升序列时,因而不是在谈到 A410

后果的下降行列时,也还不是在论及这些后果的那些并立条件的聚合体时,才

被理性所要求。因为这些条件就被给予的那个有条件者而言是已被预设了

的,并且必须和有条件者一起也被看作是给予了的,相反,由于后果并不使它

们的诸条件成为可能,而倒是预设了这些条件,所以我们在向后果进展时(或

者说在从给予的条件下降到有条件者时),就可以不考虑这个序列是否会停

止,而一般说关于这种序列的总体性的问题根本就不是什么理性的预设。

这样我们就必然会把一个直到给予的瞬间为止完全流过了的时间也思考

为给予了的(即使不是可以由我们来规定的)。但说到未来的时间,由于它并

非到达当下的条件,所以我们想如何处理未来的时间,是愿意在某个地方让

它停止还是让它无限延伸,这对于我们领会这个当下来说都完全是无所谓

的。设有一个序列m、n、o,其中n是作为对m而言有条件的、但同时又是

作为o的条件而被给予的,该序列从这个有条件者n而上升到m(及1、k、i等

等),同样也从这个条件n下降到有条件者o(及p、q、r等等),那么,我为了

把n看作被给予了的,就必须预设前一个序列,而且按照理性(按照诸条件

的总体性),n只有借助于那个序列才是可能的,但它的可能性并不是建立在A411

跟随而来的序列o、P、q、r之上的,因此后一序列也不能被看作给予了的,而只 B438

能被看作 dabilis①。

我将把在条件方面的、因而是从那个离给予的现象最近的条件开始这样

进向更远的那些条件的序列的综合,称之为回溯的综合,而把那个在有条件者

① 拉丁文:可被给予的。——译者

B437268

一、先验要素论

方面的、从最近的结果进向更远的结果的序列的综合,称之为递进的综合。前

者走向前件,后者走向后件①。所以这些宇宙学的理念所探讨的是回溯的综

合的总体性,是走向前件,而不是走向后件。如果发生的是后面这种情况,那

么这就是一个任意的问题,而不是纯粹理性的必然的问题,因为我们要完备地

领会在现象中被给予的东西固然需要根据,但却不需要后果。

现在,为了按照范畴表来安排理念表,那么我们首先就要接纳我们一切直

观的两种本源的量,即时间和空间。时间自己本身②就是一个序列(并且是一

切序列的形式条件),因此在时间中,对于一个给予的当下而言,那些作为诸

条件的前件(过去)就必须先天地和那些后件(未来)区别开来。因此,一个给

B439 予的有条件者的条件序列的绝对总体性这个先验理念所针对的只是过去的时

间。按照理性的理念,这整个消逝了的时间作为这被给予的瞬间的条件,必然

要被设想为被给予了的。但谈到空间,那么在它自己本身中递进和回溯却没

有任何区别,因为由于空间的各部分全都是同时存在的,它就构成了一个聚合

体,但并不构成任何序列。我有可能就过去的时间而言把当下的时间点只看

作有条件的,但永远不能把它看作过去时间的条件,因为这一瞬间只是通过那

个消逝的时间(或不如说,通过先行时间的消逝)才产生出来的。但由于空间

的各部分并不是一个从属于一个的,而是并列的,所以一部分并不是另一部分

的可能性条件,它本身也不像时间那样自己构成一个序列。不过,我们用来领

会空间的对于杂多空间部分的综合却毕竟是相继而来的,所以是在时间中发

生并包含一个序列的。并且既然从一个给予的空间开始而聚合起来的诸空间

(如一丈中的各个尺③)的这个序列中,那些被设想为进一步添加上去的空间

总是前面那些空间的边界条件,那么对一个空间的测量也可以被看作对于一

A413 个给予的有条件者的诸条件的序列的综合,只是诸条件这方面与有条件者所

朝向的那方面就自己本身而言并没有区别,因而回溯和递进在空间中显得是

B440 一样的。然而,由于空间的一部分不是由另一部分给予的,而只是被它限制的,

A412

①“前件”原文为拉丁文 antecedentia;“后件”原文为拉丁文consequentia。下文中的“前

件”和“后件”同此。——译者

②“自己本身”原文为 an sich selbst,在其他场合通常译作“自在的本身”,但此处(和下

面几处)不是谈论“自在之物”,而是就日常意义说的,故译作“自己本身”。——译者

③ 原文为 Fuβe in einer Rute,德国一丈为10尺,约合3.8米。——译者第一节 宇宙论的理念体系

269

所以我们必须把每个受限制的空间就此而言也看作是有条件的,它预设了另一

个作为它的边界条件的空间,如此等等。所以就这种限制而言,空间中的进展也

是一种回溯,而在条件序列中综合的绝对总体性的先验理念也针对着空间,并且

我同样可以像追问在消逝的时间中现象的绝对总体性那样追问空间中现象的

绝对总体性。但是否任何地方都可能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回答,这一点将会在后

面得到确定。

其次,那么①空间中的实在性、即质料就是一个有条件者,其内部条件就

是它的各部分,而部分的部分则是更远的条件,以至于这里就发生了某种回溯

的综合,它的绝对总体性是理性所要求的,这种绝对总体性只能凭借一种完成

了的分割而发生,通过这种分割,质料的实在性要么消失为虚无,要么就还是

消失为某种不再是质料的东西,也就是单纯的东西。因此在这里也有一个诸

条件的序列和一个向无条件者的进展。

第三,谈到现象之间的实在关系的诸范畴,那么实体连同其偶性的范畴是 B441

不适合于一个先验理念的;就是说,理性没有任何理由就这个范畴而言向诸条

件回溯。因为诸偶性(就其依存于一个唯一的实体而言)是相互并列的,它们

不构成一个序列。但就实体而言,这些偶性真正说来也不隶属于实体,而是实

体本身实存的方式。在此本来还有可能显得是先验理性的一个理念的是关于

实体性的东西的概念。不过,由于这个实体性的东西无非意味着关于自存着

的一般对象的概念,是就我们在它上面只想到没有谓词的先验主词而言的,但

在这里所谈的却只是现象序列中的无条件者,所以很明显,这个实体性的东西

就决不可能构成这序列中的一项。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协同性中的诸实体,

它们是些单纯的聚合体,并不具有一个序列的任何指数,因为它们并不是相互

作为其可能性条件而隶属着的,这一点我们对诸空间倒是可以这样说,这些空

间的边界永远不是在自己身上确定的,而总是通过另外一个空间来确定的。

这样一来就只剩下了因果性范畴,它对一个给予的结果呈现出一个原因序列,

在其中,我们可以从作为有条件者的这个结果而上升到作为诸条件的那些原 B442

因,并能回答理性的问题。

① 这里的语气是接着前一自然段的第一句“为了……那么我们首先就要……”而来的,

即从“量”转到了“质”。——译者

A414270

一、先验 要素论

A415

第四,可能的、现实的和必然的东西的概念并不导致任何序列,只除了这

种情况,即偶然的东西在存有中任何时候都必须被看作有条件的,并按照知性

规则指向一个条件,在这条件之下必然把这条件引向一个更高的条件,直到理

性仅仅在这个序列的总体中找到那个无条件的必然性为止。

因此,当我们挑出这些必然带有杂多综合中的一个序列的范畴时,按照这

范畴的这四个项目就有不多于四个宇宙论理念。

B443

1.

对一切现象的给予整体

进行复合的

绝对完备性

2.

3.

对现象中一个给予整体

一个一般现象的①

加以分割的

产生的

绝对完备性

绝对完备性

4.

现象中变化之物的

存有之依赖的

绝对完备性

A416

B444

在这里首先要注意的是,绝对总体性的理念所涉及的只不过是对诸现象

的阐明,因而不涉及对一般物的整体的纯粹知性概念。所以在这里诸现象是

被当作给予了的来考察的,而理性则要求这些现象的可能性条件就其构成一

个序列而言的绝对完备性,因而要求一个全然(即在一切方面都)完备的综

合,通过这种综合诸现象能够按照知性法则而得到说明。

其次,真正说来理性在对条件的这种成序列地、而且是回溯地继续不断的

综合中所寻求的,只是那个无条件者,即仿佛合起来不再预设任何其他前提的

那些前提的序列中的完备性。于是这种无条件者任何时候都包含在我们在想

① 原文缺“一般”(uberhaupt),兹据普鲁士科学院1911年版及哲学丛书第37卷1919年

版补上。——译者第一节 宇宙论的理念体系

271

象中所设想的序列的绝对总体性中。不过这个全然完成了的综合又仅仅是一

个理念;因为我们至少预先不可能知道这样一种综合在现象那里是否也会是

可能的。如果我们只通过纯粹的知性概念而勿需感性直观的条件去设想一切

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直接地说:对一个给予的有条件者也就给予了相互隶属

的诸条件的整个序列;因为前者只有通过后者才被给予出来。不过在现象那

里却会遇到这些条件如何被给予出来的那种方式的特殊限制,也就是这些条 A417

件是通过那在回溯中应是完备的对直观杂多的相继综合被给予出来的。这种

完备性在感性直观上是否可能,这还是一个问题。不过这个完备性的理念毕

竟处于理性之中,而不顾将经验性概念与之相适合地连结起来是可能的还是

不可能的。所以,既然在对现象中杂多的(按照把现象表象为对一个给予的

有条件者的条件序列的那些范畴的引导而进行的)回溯性综合的绝对总体性

中,必然包含了无条件者,哪怕我们对这个总体性是否能实现或如何能实现任 B445

其悬而不决:那么理性在这里就选择了一条从总体性理念出发的道路,虽然这

个理念的终极意图本来是无条件者,而不管它是整个序列的还是其中的一部

分的无条件者。

现在,我们可以把这个无条件者要么设想为仅仅在于整个序列,因而在这序

列中所有各项无一例外地都将是有条件的,唯有其整体是全然无条件的,这样一来

这个回溯就叫做无限的;要么这个绝对的无条件者只是这一序列的一个部分,序列的

其他各项都隶属于这个部分,但它本身却不从属于任何别的条件之下。① 在前一

种情况下这序列 a parte priori②是没有边界(没有开端)的,亦即是无限的,然 A418

而是整个被给予的,但在其中的回溯却永远没有完成,而只能被称之为 poten

tialiter③无限的。在第二种情况下则有这序列的第一项,它就消逝的时间而 B446

言叫做世界的开端,就空间而言叫做世界的边界,就一个在这边界内被给

① 一个给予的有条件者的条件序列的绝对整体任何时候都是无条件的;因为在这序列

之外不再有任何能够使它受到制约的条件。不过一个这样的序列的这个绝对的整体只是一

个理念,或不如说,是一个悬拟的概念,这概念的可能性必须得到研究,确切地说,必须联系到

这个无条件者作为决定性的真正的先验理念如何能包含于这序列中的那种方式来研

究。——康德

② 拉丁文:在先行的方面。——译者

③ 拉丁文:潜在地。-

译者272

一、先验 要素论

予的整体的各部分而言就叫做单纯的东西,就原因而言叫做绝对的自动

性(自由),就变化之物的存有而言叫做绝对的自然必然性。

我们有两个术语:世界和自然界,它们有时是彼此相通的。前者意味着

一切现象的数学上的整体,意味着这些现象不论是在宏观上还是在微观上

的综合、也就是不论是通过复合还是通过分割来进行的综合的总体性。但

A419 恰好这同一个世界又被称之为自然界①,只要它被看作一个力学性的整体,

B447 并且只要我们不是着眼于空间或时间中的聚合、以便将它作为一个量而实现

出来,而是着眼于诸现象在存有中的统一性。于是,发生的事情的条件就叫做

原因,而在现象中原因的无条件的原因性就叫做自由,反之有条件的原因性在

更严格的意义上就叫作自然的原因。在一般存有中的有条件者叫做偶然的,

无条件者则叫做必然的。诸现象的无条件的必然性可以叫做自然必然性。

我们现在所考察的这些理念,我们在前面曾称之为宇宙论的理念,这部分

是由于世界被理解为一切现象的总和,而我们的理念也只是针对着诸现象中

间的无条件者,而部分也是由于,世界这个词在先验的理解中意味着诸实存之

A420 物的总和的绝对总体性,而且我们将我们的注意力仅仅放在综合(虽然真正

说来只是在对诸条件的回溯中的综合)的完备性上。此外考虑到这些理念全

都是超验的,并且虽然它们按种类而言并不超出客体、也就是现象,而只是与

感性世界(不是与本体)打交道,但这种综合却仍然一直推进到超出一切可能

经验之外的程度,所以按照我的意见,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理念全都恰当地称

之为世界概念。然而,鉴于这种回溯以之为目标的、数学性的无条件者和力学

性的无条件者之间的区别,我就会在更严格的意义上把前两个理念称之为

(就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而言的)世界概念,而把其他两个理念则称之为超验

的自然概念。这一区分在目前还不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但它在接下来的过

程中会变得更加重要起来。

B448

① 自然从形容词上(形式地)来理解,就意味着一物的诸规定按照因果性的一条内部原

则而来的关联。反之,我们把自然从名词上(质料地)理解为现象的总和,只要这些现象借助

于因果性的一条内部原则而彻底关联起来。在前一种理解中我们谈论流体物质的自然[本

质]、火的自然[本质]等等,我们在形容词上使用这个词;相反,当我们谈到各种自然物时,则

B446 我们在思想中就有一个存在着的整体。——康德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六章-在线阅读

    第六章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第一次入侵阿提卡。伯里克利的葬礼演说。 1 现在,雅典人及其同盟者与伯罗奔尼撒人及其同盟者之间的战争真正开始了。双方已经断绝了所有其他的来往,只是通过传令官传递信息;自战争开始以后,情况一直是这样。这部历史记载事件是按照夏季和冬季来纪年的。2按照这种纪年法,“夏季”长约8个月(3…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1日
    253
  •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古老的法版和新的法版-在线阅读

    古老的法版和新的法版 1 我坐在这里等待,四周放着一些古老的破碎的…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7日
    178
  • [英]莎拉·贝克韦尔-《存在主义咖啡馆》-出场人物表-在线阅读

    出场人物表 方便我们了解谁是谁 纳尔逊·阿尔格伦 (Nelson Algren,1909—1981):《金臂人》及其他描写美国阴暗面的小说的作者,1947—1950年间西蒙娜·德·波伏娃的恋人(大部分时间异地)。 汉娜·阿伦特 (Hannah Arendt,1906—1975):德国哲学家和政治理论家,1933年逃离德国之后居住在美国;海…

    书籍分录 2025年1月20日
    74
  •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在橄榄山上-在线阅读

    在橄榄山上1《圣经》上的橄榄山在耶路撒冷东面,耶稣在受难前,曾在该山上坐着,参看《马太福音》24,3。但此处的橄榄山乃是意大利热那亚附近里维埃拉海岸的橄榄山。尼采曾在热那亚附近的一处公寓里居住,度过没有火炉的冬天,进行沉思和散步。他在本文中赞美严冬的日子,把他的秘密(永远回归的思想)比作冬天的太阳,明朗辉煌。为了避免受到嫉妒者的伤害,故意把自己的智慧秘而不宣…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7日
    305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开讲辞-在线阅读

    开讲辞 1816年10月28日在海得堡大学讲 诸位先生: 我所讲授的对象既是哲学史,而今天我又是初次来到本大学,所以请诸位让我首先说几句话,就是我特别感到愉快,恰好在这个时候我能够在大学里面重新恢复我讲授哲学的生涯。因为这样的时机似乎业已到来,即可以期望哲学重新受到注意和爱好,这门几乎消沉的科学可以重新扬起它的呼声,并且可以希望这个对哲学久已不闻不问的世界又…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8日
    243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