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二部分 第二编 第二卷 第三章 第一节-在线阅读

第一节 一般的理想

我们在上面看到,没有任何感性的条件而凭借纯粹知性概念不可能表象

任何对象,因为缺乏这些对象的客观实在性的条件,而在这些概念中所找到的

无非是思维的单纯形式。然而如果我们把这些概念应用于诸现象上,它们就

可以得到具体的描述;因为在这些现象上它们就真正有了构成经验概念的材

料,这种经验概念无非是具体的知性概念。但理念比起范畴来还要更加远离

客观实在性;因为不可能找到任何它们能够得以具体表现出来的经验。这些

理念包含有任何可能的经验性的认识都够不着的某种完备性,而理性在它们 A568

那里只怀有一个系统的统一性的意向,理性力图使经验性的可能的统一性去

接近这种系统的统一性,却任何时候也不会完全达到它。

B596

但比理念显得还要更远离客观实在性的就是我称之为理想的东西,我把

① 哈滕斯泰因认为此句应改为:“……假定一个独立自存的现实,那么诸现象就必须只

被看作……”[加上“那么……就必须”,以与“一旦”相呼应],或“但一旦我们接受了这种许

可,即允许……”[去掉“由于”,使下面的主句与“一旦”(而不是与“由于”)相呼应]。——德

文编者348

一、先验 要素论

它理解为不单纯是具体的、而且是个体的理念,即作为一种个别之物、唯有通

过理念才能规定或才被完全规定之物的理念。

人性在其整个完善性中不仅包含有对属于这一本性的、构成我们的人性

概念的一切本质属性的扩展,一直扩展到与人性的目的完全重合,而这将是我

们对完善人性的理念;而且也包含有除了这概念之外一切属于这个理念的通

盘规定的东西;因为在一切相互对立的谓词中只有唯一的一个谓词能够与最

完善的人的理念相适合。凡对我们是一个理想的东西,在柏拉图看来就是一

个神圣知性的理念,一个在神圣知性的纯粹直观中的单独的对象,即可能存在

者的每一类中的那个最完善者,以及现象中一切摹本的那个原始根据。

但不用如此铤而走险,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人类的理性不仅包含理念,而且

也包含理想,这些理想虽然不像柏拉图的理想那样具有创造性的力量,但毕竟

具有实践的力量(作为调节性的原则),并且给某些行动的完善性的可能性提

供着根据。道德的诸概念并不完全是些纯粹的理性概念,因为它们要以某种

经验性的东西(愉快或不愉快)为根据。然而它们就理性借以给本身无规律

的自由建立限制的那种原则来说(因而如果我们只注意它们的形式的话),是

完全能够被用作纯粹理性概念的例子的。德行,以及连同它一起的、在其完全

纯洁性中的人类智慧,都是理念。但(斯多亚派的)圣贤是一种理想,即一种

仅仅在思想中实存的人,但这种人与智慧的理念是完全重合的。正如理念提

供规则一样,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就是用作摹本的通盘规定的蓝本,而我们所具

有的衡量我们行动的标尺,无非是我们心中这种神圣的人的行为,借此我们对

自己进行比较、评判,并由此而改进自己,虽然这个标尺是永远也不可能达到

的。这些理想,虽然我们不可能承认它们的客观实在性(实存),但毕竟不因

为这一点就可以被看作是幻影,而是充当了理性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标尺,理性

A570 需要关于某个在其种类中完全完备的东西的概念,以便评估和测量不完备的

B598 东西的程度和缺陷。但要把这个理想在一个实例中即一个现象中实现出来,

例如在一本小说中把圣贤实现出来,这是不适宜的,此外还有某种不合情理而

很少令人满意的地方,因为使这个理念中的完备性不断遭到破坏的那些自然

的局限,就使这样一种尝试中的所有幻觉都成为不可能的,由此就使包含在这

理念中的善成为本身可疑的而近似于某种单纯的虚构了。

A569

B597

理性的理想就是这样一种情况,它任何时候都必须基于那些确定的概念第二节 先验的理想

349

并被用作规则和蓝本,不论是来遵守还是来评判。想象力的那些创作则是完

全另一种情况,没有人能够对此加以解释和给出一个可以理解的概念,仿佛是

一些草图,它们只是些个别的、也就是①不按任何指定的规则来确定的轮廓,

这些轮廓与其说构成一种确定的形象,不如说构成一种仿佛在不同经验的平

均值中浮现出来的图样,诸如此类的轮廓是画家和面相学家自称在他们头脑

中所拥有的,这些轮廓据说是他们的作品乃至他们的评判的某种不可传达的

影像。这些轮廓,虽然只是在非严格意义上,可以被称之为感性的理想,因为

它们据说是可能的经验性直观的不可达到的典范,然而却并不充当任何能够

进行解释和检验的规则。

A571

D399

相反,理性以其理想所要达到的则是按照先天规则所作的通盘规定;因此

理性设想出一个应当可以按照原则来通盘规定的对象,虽然对此还缺乏经验

中的充分条件、因而这概念本身是超验的。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赵林-《古罗马帝国的辉煌》-第2卷 共和蜕变-第5章 "后三头同盟"与共和国的谢幕-在线阅读

    第V章 “后三头同盟”与共和国的谢幕 恺撒之死使得罗马很快就陷入第三次内战中,起初是恺撒派与共 和派的立场冲突,而后则是恺撒派内部的权力之争。在多方博弈的情 况下,作为恺撒继承人的屋大维异军突起,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借力 打力,纵横捭阖,与安东尼、雷必达结成了“后三头同盟”,共同消 灭了西塞罗、布鲁图斯等共和派力量。控制了罗马政局的新三头重新 划分势力范围,三…

    书籍分录 2025年3月5日
    361
  •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译后记-在线阅读

    译 后 记 一 亚氏著作的编成、传习与翻译 (1)亚里士多德(公元前 384—前322)著作可分三类:第一类 为“对话”,大都是早年在雅典柏拉图学院中(公元前366—前348) 写的。公元前第二世纪初海尔密浦(Hermippus)曾编有“亚氏书 目”。第一世纪安得洛尼可(Andronicus)重订亚氏全部遗著时,亦 曾编有“总目”,这总目今已失传。稍后又有希…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7日
    492
  • 赵林-《告别洪荒:人类文明的演进》-第六章 工业时代的文化潮流-在线阅读

    一、1500年的世界格局与航海探险 由蒙古人和突厥人发起的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第三次大冲击虽然来 势汹汹,短时间内使亚欧大陆各大文明体系几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 是它却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宗教时代的文明形态。当这股突如其来的冲击 波在14世纪末叶逐渐平息之后,各大文明体系很快又恢复了昔日的元气。 已经根深蒂固的各个宗教一伦理价值系统依然强有力地制约着文明地区…

    书籍分录 2025年3月4日
    400
  • 马工程版-《西方哲学史》-第八章 近代西欧各国哲学的思想文化背景-在线阅读

    第八章 近代西欧各国哲学的思想文化背景 近代西欧各国哲学与新兴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相关,但其直接来源可以 延 伸阅读 说是15世纪发端于意大利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16 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及自然科学革命。这一时期,贯 穿着人文主义与神学、个性解放与宗教权威、古典文 化与经院哲学、新兴自然科学与传统自然哲学的矛盾 和冲突,在西方哲学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 说…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5日
    449
  • 洛克-《人类理解论》-第二卷-第二十九章 明白的、模糊的、清晰的、纷乱的等等观念-在线阅读

    第二十九章 明白的、模糊的、清晰 的、纷乱的等等观念 1 有些观念是明白而清晰的,有些观念是模糊而纷乱的—— 我已经将我们观念的起源指示出来,并且亦考察过它们的各种类 别,我已经考察过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间的差异,并且观察过复杂 的观念如何可以分为情状观念、实体观念、关系观念三种。真的, 一个人要想完全熟悉人心在了解事物、认识事物时,有什么进程, 则这几层工作…

    书籍分录 2025年4月16日
    10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