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悲剧的诞生》-十三-在线阅读

十三

苏格拉底与欧里庇德斯关系甚密,意趣相投,同时古人对此点

也不无觉察;对于这种可喜的觉察能力的最动人表达,乃是那个在

雅典广为流行的传说④,说苏格拉底经常帮助欧里庇德斯写诗。

要列举当代的民众蛊惑者时,“美好古代”的拥护者们总是一口气

说出这两个名字:由于受这两个人的影响⑤,古代马拉松式的、敦

实有力的卓越身体和灵魂,随着身心力量的不断委靡,越来越成为

一种可疑的启蒙的牺牲品。阿里斯托芬的喜剧就是以这种腔调,

既愤怒又轻蔑地来谈论那两个人的,这一点使现代人感到恐惧,他

们虽然乐意抛弃欧里庇德斯,但眼见阿里斯托芬竟把苏格拉底

成头号诡辩家,说成所有诡辩企图的镜子和典范时,他们可能会惊

讶不已的——在这方面给他们的唯一安慰,就是公开谴责阿里斯

① 这位]1872年第一版;1874/1878年第二版付印稿:作为这位。-—编注

②吕枯耳戈]1872 年第一版:吕枯耳戈斯。——编注

③吕枯耳戈(Lykurg):古希腊特刺刻的厄多涅斯王,德律阿斯(Dryas)的儿子,

相传为酒神狄奥尼索斯的敌人。——译注

④ 传说]参看《第欧根尼·拉尔修》,II5,2。——编注

⑤ 受这两个人的影响]1872年第一版:有赖于这两个人的影响。——编注98

悲剧的诞生

托芬本人,斥之为诗坛上招摇撞骗的阿尔西比阿德①。在这里,针

对此类攻击,我并不想为阿里斯托芬的深刻直觉辩护,而倒是要继

89 续从古代的感受出发来证明苏格拉底与欧里庇德斯的紧密共属关

系;在此意义上我们特别要记住的是,作为悲剧艺术的敌人,苏格

拉底是不看悲剧的,只有在欧里庇德斯的新戏上演时才出现在剧

场里。而众所周知,德尔斐的神谕却把这两个名字相提并论,把苏

格拉底称为人间最智慧者,同时又判定欧里庇德斯在智慧比赛中

应得第二名。

在这个排名中,索福克勒斯名列第三;与埃斯库罗斯相反,他

可以自诩做了正确之事,而且这是因为他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显

然,正是这种知识的神圣性程度,使上述三个人一起彰显为他们时

代的三个“有识之士”。

但当苏格拉底发现他是唯一承认自己一无所知的人时,他关

于这种新的对知识和见识的空前重视发表了极为尖刻的话;他以

挑衅之势走遍雅典,造访那些大政治家、大演说家、大诗人和大艺

术家,所到之处都见到知识的自负。苏格拉底不无惊奇地认识到,

所有这些名流本身对自己的职业并没有正确可靠的识见,而只靠

本能从事。“只靠本能”:以这个说法,我们触着了苏格拉底之意图

的核心和焦点。苏格拉底主义正是以这个说法来谴责当时的艺术

和当时的伦理的;他那审视的目光所及,只看到缺乏识见和幻想猖

獗,然后从这种缺失当中推断出现存事物的内在颠倒和无耻下流。

①阿尔西比阿德(Alcibiades,约前450—前404年):一译“亚西比得”,希腊将军,

政治家,苏格拉底的弟子,能言善辩。公元前420 年任将军。后为斯巴达所杀。——

译注十三

99

从这一点出发,苏格拉底就相信必须来匡正人生此在:他孑然一

人,作为一种完全不同的文化、艺术和道德的先驱,带着轻蔑和优

越的神情进入一个世界之中——而对于这个世界,我们倘若能以90

敬畏之情抓住它的一个边角,就已然是莫大的幸事了。

这就是我们每次面对苏格拉底时都会出现的巨大疑难,正是

这个疑难一而再、再而三地激励我们去认识这个最值得追问的古

代现象的意义和目的。希腊的本质表现为荷马、品达和埃斯库罗

斯,表现为斐狄亚斯①、伯里克利、皮提亚②和狄奥尼索斯,表现为

至深的深渊和至高的高峰,那无疑是我们要惊叹和崇拜的——作

为个体,谁胆敢否定这样一种希腊本质呢?何种恶魔般的力量胆

敢凌辱这种迷人仙酒呢?是哪个半神,使得由人类最高贵者组成

的精灵合唱歌队也不得不向他高呼:“哀哉!哀哉!你已经用有力

的拳头,摧毁了这美好的世界;它倒塌了,崩溃了!”③

那个被称为“苏格拉底魔力”的神奇现象,为我们了解苏格

拉底之本质提供了一把钥匙。在特殊场合,苏格拉底那巨大的

理智会沦于动摇状态,通过一种在这样的时刻发出来的神性声

音,他便获得了一个坚固的依靠。这种声音到来时,往往具有劝

告作用。这种直觉的智慧在这样一个完全反常的人物身上表现

出来,只是为了偶尔阻止他那有意识的认识活动。在所有创造

性的人那里,直觉恰恰是一种创造的和肯定的力量,意识表现为

①斐狄亚斯(Phidias,约前 500—约前 438 年):古希腊雕塑家,擅长神像雕

刻。——译注

②皮提亚(Pythia):德尔斐神庙里的女祭司。——译注

③ “哀哉!哀哉!你……]歌德:《浮士德》,第1607—1611行。——编注100

悲剧的诞生

批判性的和劝告性的,而在苏格拉底身上却不然,在他那里,直

觉成了批判者,意识成了创造者-—真是一个缺损畸胎

(Monstrositt per defectum)啊!诚然,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任何

一种神秘资质的巨大 defectus[缺陷],以至于可以把苏拉格底

称为特殊的非神秘主义者,在后者身上,逻辑的天性由于异期复

孕①而过度发育,恰如在神秘主义者那里,那种直觉的智慧发育

过度了。但另一方面,苏格拉底身上表现出来的那种逻辑本能

91 却失灵了,完全不能转向自身、直面自身;在这种无羁的湍流中,

它显示出一种自然强力,只有在最伟大的直觉力量中,我们才能

十分惊恐地发现这种自然强力。谁只要在柏拉图著作中领略到

一丁点儿苏格拉底生活倾向中表露出来的那种神性的天真和稳

靠,他也就会感觉到,逻辑的苏格拉底主义那巨大的本能之轮仿

佛在苏格拉底背后转动,而要审视这个本能之轮的运动,我们必

须通过苏格拉底,有如通过一个幽灵。不过,苏格拉底本人对此

关系也已经有预感了,这一点表现在:无论在哪儿,甚至于在法

官面前,他都要庄严地提出自己的神圣使命。在这一点上,要驳

苏格拉底根本上是不可能的,正如我们不可能赞同他那消解

本能直觉的影响一样。在这种难以解决的冲突中,当他一度被

传到希腊国家法庭上时,就只有唯一的一种判决形式,即放逐;

人们蛮可以把他当作某种完全莫名其妙的、无法归类的、不可解

释的东西驱逐出境,后世无论如何都没理由来指责雅典人的可

①异期复孕(Superfotation):指孕妇体内已经怀有胎儿时又开始另一周期的排

卵,第二次排出的卵子又恰好受精成了胚胎。——译注十四

101

耻行为了。然而,雅典人却判他死刑,而不只是放逐而已,仿佛

苏格拉底本人要实施这个判决,完全清醒而毫无对死亡的天

然恐惧:苏格拉底从容赴死,有如他在会饮时的泰然心情——根

柏拉图的描写①,苏格拉底总是作为最后一个豪饮者,在黎明

时分泰然自若地离开酒宴,去开始新的一天;而那时候,留在他

身后的是那些沉睡在板凳和地面上的酒友,正在温柔梦乡中,梦

苏格拉底这个真正的好色之徒呢。赴死的苏格拉底成了高贵

的希腊青年人前所未有的全新理想:尤其是柏拉图这个典型的

希腊青年,以其狂热心灵的全部炽热献身精神,拜倒在这个偶像

面前②。

十四

现在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当苏格拉底那一只巨人之眼,那从未

燃起过艺术激情之优美癫狂的眼睛,转向悲剧时会是何种情

形——让我们来设想一下,他的眼睛不可能愉快地观入狄奥尼索

斯的深渊——那么,说到底,这眼睛必定会在柏拉图所谓“崇高而

柏拉图的描写]参看柏拉图《会饮篇》223c-d。-—编注

② 拜倒在这个偶像面前]准备稿:拜倒在这个偶像面前,其姿势让我们回想起在

卢伊尼(Luini)伟大的《受难图》中神圣的约翰。尼采无疑在卢加诺(Lugano)(1871年

春季)看到过贝尔纳迪诺·卢伊尼的这幅壁画。雅可比·布克哈特在其《向导》(Cice

rone)[译按:此书全称为《向导——意大利艺术品临赏导论》]中写道:“……终于在天

使的圣玛丽亚教堂(S.Maria degli angeli)看到这幅巨大的壁画《受难图》(1529年)了

……尽管带着卢伊尼的种种缺陷,但这幅画作……已经因为某个人物的缘故而值得探

访,这个人物就是正在向垂死的基督宣誓的约翰。”——编注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法]阿尔贝·加缪-《鼠疫》-第五部-在线阅读

    第五部 尽管疫病的突然消退是始料未及的,同胞们仍没有急着庆幸。过去的几个月虽然增强了他们得到解脱的愿望,但也教会了他们小心谨慎,何况他们已习惯于越来越不指望短期内结束瘟疫。不过,大家都在谈论这个崭新的现象,而且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产生了迫切而又难以明说的希望。其他的一切都退到次要地位了。死亡统计数字下降了,在这个压倒一切的事实面前,那些刚死于鼠疫的人就算不了…

    书籍分录 2025年2月7日
    236
  • 洛克-《人类理解论》-第四卷-第六章 普遍的命题及其真理和确实性-在线阅读

    第六章 普遍的命题及其真理和确实性 1 要研究知识必须研究文字——要想得到明白而清晰的知 识,最好的、最妥当的方法,本来应该是只考察和判断观念自身,而 把它们的名称撇开。但是世人既普遍地应用文字来表示观念,因 此,我想这种做法是不常为人所实行的。人人都可以看到,一般人 们即在自己心脑中推论和思想时,亦要应用文字来代替观念本身;第六章 普遍的命题及其真理和确实…

    书籍分录 2025年4月16日
    183
  • 亚里士多德-《修辞术》/《修辞学》-第三卷-在线阅读

    第三卷 【1】 关于演说有三个问题需要详加研究:第一是说服论证应依据什么题材,第二是用语问题,第三是应当如何安排演说的各个部分。我们已经阐述了说服论证及其依据题材的数目,并指明了这些题材共有三种,以及它们有什么性质和为什么只有这么多种。所有的演说之所以说服人,或者是依靠判断者自身所获的某种感受,或者是依靠他们对演说者形成某种性质的看法,或者是依靠给出了自己的…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30日
    341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三部-第三篇-五-在线阅读

    五、结 论 684 一、哲学到现在为止达到的观点就在于:认识到理念在它的必 414 然性里,认识到理念分裂出来的两个方面,自然和精神,每一方面 都表现理念的全体,不仅本身是同一的,而且从自身内产生出这唯 一的同一性,并从而认识到这个同一性是必然的。哲学的最后的 目的和兴趣就在于使思想、概念与现实得到和解。哲学是真正的 神正论,不同于艺术和宗教以及两者所唤起的…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8日
    343
  • 赵林-《天国之门:西方文化精神》-第三章 基督教与西方近现代文化-第二节 宗教信仰的衰颓与科学理性的勃兴-在线阅读

    第二节宗教信仰的衰颓与科学理性的勃兴 一、宗教宽容与理性精神 16 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如同烈焰一般迅速席卷欧洲基督教世界,各种 新教教派不仅在北部欧洲取代了罗马天主教的精神统治和组织统治,而且 还大有向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天主教核心地区扩散的势头。面对着这种日益 严重的威胁,罗马天主教会不得不在对北方世界的宗教改革运动采取抵制 和镇压的同时,开始考虑从自身内部进行…

    书籍分录 2025年3月4日
    627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