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七卷 第五章-在线阅读

第五章 克里安忒

(公元前331—前232年)

克里安忒(Cleanthes),梵尼亚的儿子,阿索斯本地人。安提斯泰尼

在其《哲学家的师承》中说,他起初是个拳击手。如有些人所说,他到达

雅典时随身只有四个德拉克马,遇到芝诺后他非常高贵地研究哲学,自始

至终坚持同一种学说。他因勤勉闻名,这实际上是因为极度的贫困迫使他

求生存。晚上他常在园子里挑水,白天则锻炼自己的论辩能力,因此他获

得了绰号“弗里安特勒(Phreantles)”或“挑水者(Well-lifter)”。据说

有人曾把他送入法庭,问他为什么身体这么结实,而这与他的生计不相

称;于是他让他挑水所在的那个园子的园丁和出售他所碾压的谷物的妇女

作证,然后给无罪释放了。最高法院的法官们(Areopagites)对他很满意,

还投票捐赠给他十命那钱物,但芝诺不让他接受。据说安提戈纳曾送给他

三千德拉克马。有一次他带着一些年青人去看展览,风吹偏了他的斗篷并

暴露出他没穿衬衣,为此雅典人对他大加称赞;这是麦格尼西亚的德米特

里乌在其《同名人》(Men of the Same Name)中记述的。这也促使人们更

加崇拜他。另有一个故事说,安提戈纳听他讲课时问他为什么要挑水,他

回答:“难道挑水就是我所做的一切?难道我没有掘地?没有灌溉园子?

难道我没有出于对哲学的热爱而做其他工作么?”因为芝诺常常在这方面

约束他,让他从所获报酬里返还给自己一个奥卜尔。① 有一天他在熟人面

前抓出一把小硬币,说:“如果愿意的话,克里安忒甚至能养活第二个克

里安忒,而那些有钱财养活自己的人还要靠别人生活,尽管他们在研究之

① 根据阿提卡的法律,奴隶得到主人的允许把自己雇佣出去为别的主人劳动,必须把所获报酬

之一部分返还给自己的主人。芝诺向他的学生索取一部分收入。

399名哲言行录

余还有大量空闲时间,却还要占用别人的时间。”因此人们把克里安忒称

作“赫拉克勒第二”。他很勤奋,但在物理学上缺乏天赋,且非常迟钝。

为此蒂蒙如此描绘他:①

这是谁啊,他高高在众人之上,像个领头羊,他是个愚人,

爱好诗文,来自阿索斯,②像块岩石,谨小慎微。

他经常容忍来自他的同学的嘲弄,甚至别人叫他驴也不介意,他告诉

他们,他一个人就强壮得足以扛起芝诺的重担。有一次别人责怪他怯懦,

他回答:“这就是我很少出错的原因。”他极力称颂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富人

的要高等,常说,当他们玩球时他正在辛苦挖掘坚硬贫瘠的土地。他也经

常挑自己的毛病;有一天,阿里斯通听见他在责怪自己,于是问他:“你

在责备谁呀?”他笑着说:“一个长着灰白头发却没有理智的老人。”有人

称阿尔凯西劳不做他应做之事,他回答:“不过如此而已,不要责备他。

因为如果他在言词上推卸责任,至少他通过自己的行动坚持了它。”而阿

尔凯西劳应答:“我不会被奉承战胜。”克里安忒又说:“是的,但我的奉

承在于宣告你的理论同你的实践不相容。”

有人问他应该怎样教导儿子,克里安忒从《厄勒克特拉》(Electra)

中引用诗句回答:

安静,安静,让你的脚步轻点。③

一个拉栖代蒙人称辛劳是件好事,他大为高兴,说:

① Frag.41D.

② 第尔斯的异文λiθos 使这句诗读起来更有韵律。

③ Eur.El. 140.

400第 七 卷

你有高贵的血统,亲爱的孩子。①

有一次他跟一个年青人谈话,他问:“你明白了吗?”那年青人点头称

是,他又说:“为什么我不明白你明白的东西呢?”

有一次,诗人索西忒乌(Sositheus)朗诵下面的诗句,当时他正好在

剧院里听着:

像哑了的羊群一样为克里安忒的愚蠢所驱使。②

而他却不动声色。观众大为惊诧,以至于对他鼓掌赞许而把索西忒乌

赶下了台。事后诗人为对他的羞辱向他道歉,他接受了道歉,还说:狄奥

尼修和赫拉克勒让诗人们取笑却没有生气,因此如果他自己让一时疏忽而

滥用的言词激怒的话就显得愚蠢了。他常说,逍遥派就像七弦琴,尽管他

们奏出甜美的声音,自己却听不到。据说他曾把“一个人的品质可从外表

得知”这一看法归给芝诺,于是一个风趣的年青人把他带到一个因在乡下

劳作而双手长满老茧的浪荡子面前,要他说说这个人品质如何,克里安忒

一时困窘无措,便打发那人走开,而那人正要走时打了个喷嚏,于是克里

安忒大喊,“我知道了,他是个女人气十足的家伙”。他对一个和他说话的

性格孤僻的人说:“你不是在和坏人说话。”有人拿他年老开玩笑,他回敬

说:“我准备离开这个世界了;但想到我身体各部分都很健康且仍能读写

时,我就打算再等等。”据说他因缺钱买纸而把芝诺的讲演记在牡蛎壳和

牛的肩胛骨上。这就是他。尽管芝诺有其他许多杰出学生,但他却能继芝

诺成为学派的领袖。

他留下了一些非常优秀的作品,如下:

① 荷马《奥德赛》iv,611。

② Nauck,T.G.F.,p. 823.

401名哲言行录

《论时间》

《论芝诺的自然哲学》,两卷

《对赫拉克利特的阐释》,四卷

《论感觉》

《论艺术》

《答德谟克利特》

《答阿里司塔库》

《答赫里鲁斯》

《论冲动》,两卷

《古迹》

《论诸神》

《论巨人》

《论婚姻》

《论荷马》

《论责任》,三卷

《论善谏》

《论感激》

《一个忠告》

《论德性》

《论自然能力》

《论高吉普斯》

《论嫉妒》

《论爱》

《论自由》

《论爱的艺术》

《论荣誉》

《论名声》

《论政治家》

402第 七 卷

《论商讨》

《论法律》

《论诉讼》

《论教育》

《论逻辑学》,十三卷

《论目的》

《论美》

《论品行》

《论知识》

《论王权》

《论友谊》

《论宴饮》

《论命题:德性在男人与女人中是同样的》

《论变为智者的智慧之人》

《论用法》

《讲稿集》,两卷

《论快乐》

《论道具》

《论不可解决的问题》

《论辩证法》

《论语气或转义》

《论谓词》

以上是他的著作列表。

他是这样死去的:他患有严重的牙龈炎,医生建议他禁食整整两天。

事实上这种疗法非常有效,于是医生允许他恢复日常饮食。但他却不同

意,宣称他在这条路上已经走得太远;因此他在剩余的日子里坚持禁食,

直到死去。据典据家们说,他死的年龄跟芝诺一样,他做了他19年学生。

403名哲言行录

我为他作了如下诗句:①

我赞美克里安忒,更赞美哈得斯

他不忍看到自己如此年迈,

所以最后让自己在逝者中安息;

他活着时经常挑着重重的水担。

① Anth Plan. v.36.

404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卷七-在线阅读

    要本身正直,不要被迫正直 1.什么是邪恶?那乃是你常看到的事物。 梁实秋∶人生中除了美德 便是无所谓善,除了罪恶 对于任何发生的事情,都要存着这样的感想∶ 之外无所谓恶。所谓美 "这是常见的事物。"向上看、向下看,到处你都 德,主要有四∶ 一是智能, 会发现同样的事物;古代的、中古的、近代的、 所以辨善恶;二是公道, 以便应付人事悉合际;三 历史都充满了这种…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23日
    141
  • 第二节 黎德对“观念论”的批判

    如前面所说,黎德的哲学是在批判“观念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 展起来的。他曾表示,如果说他的哲学有什么价值的话,那就是对 哲学家们普遍接受的“观念论”提出了疑问。黎德所说的“观念论” 是指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心灵认识的直接对象不是心灵之外的事 物,而是存在于心灵中的影像或观念。根据这种观点,既然外界事 物不是心灵的直接对象,我们就没有理由说心灵直接知觉或认识了 …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295
  • 洛克-《人类理解论》-第二卷-第十章 把握力(Retention)-在线阅读

    第十章 把握力(Retention) 1 思维(contemplation)——人心在进一步地趋向知识时,还 :第二卷 正 有第二种官能出现。这种官能就是所谓把握,它是能把由感觉和 反省得来的那些简单观念加以保留的。保留的途径有二,第一,它 能把心中当下所得的观念,现实地在它的眼前保留一时,这就叫做 思维。 2 记忆(memory)——至于那些曾经在心中印过…

    书籍分录 2025年4月16日
    29
  • 尼采-《瞧,这个人》-我为什么能写出如此好书-在线阅读

    我为什么能写出如此好书 —① 我自己是一回事,我的著作是另一回事。——在这里,在谈论 ① 参看科利版第13卷,19[1.7]以及相关注释。原本为十月份稿本的第15节。 在付印稿第17页的背面,我们可以看到尼采涂划过的改写本:[15.]1/「我自己是一回 事,我的著作是另一回事。」「在这里,在谈论[我的「个别」著作]之前,[我要来说说]如 此漫不经心地,而这是…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4日
    139
  • 第三节超凡世界与极乐生活

    尽管费希特一再强调,他反对无神论,然而,他的“道德神学”仍 然被人误解为“无神论”,最后他因此而被有关当局逐出耶拿校园。 对费希特来说,耶拿的这场所谓“无神论事件”既是学术研究与封建 权威的抗争,同时也迫使他考虑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道德宗教观, ① 参见鲍姆加特纳《先验思维与无神论》,载于德国《高原》杂志,1963年10月。 以易于为广大读者所接受。 费希特…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247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