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六个沉思的内容提要-在线阅读

六个沉思的内容提要

在第一个沉思里,我提出了只要我们在科学里除了直到现在已有的那些根据以外,还找不出别的根据,那么我们就有理由普遍怀疑一切,特别是物质性的东西。尽管普遍怀疑的好处在开始时还不显著,不过,由于它可以让我们排除各种各样的成见,给我们准备好一条非常容易遵循的道路,让我们的精神逐渐习惯脱离感官,并且最后让我们对后来发现是真的东西决不可能再有什么怀疑,因此它的好处还是非常大的。

在第二个沉思里,精神用它本身的自由,对一切事物的存在只要有一点点怀疑,就假定它们都不存在,不过决不能认为它自己不存在。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好处,特别是精神用这个办法很容易把属于它的东西,也就是说属于理智性的东西,和属于物体性的东西区分开来。但是,有些人可能会等待我在这里拿出一些理由来证明灵魂的不灭,因此我认为现在应该告诉他们,对于凡是我没有非常准确论证过的东西都不准备写进这本书里去,那么我看我不得不遵循和几何学家所使用的同样次序:先提出求证的命题的全部根据,然后再下结论。

在认识灵魂不灭之前,要求的第一个和主要的东西是给灵魂做成一个清楚、明白的概念,这个概念要完全有别于对物体1法文 corps 这个词,按照汉语习惯可以分别作几种不同的译法:身体、肉体,物体、形体。下同。所能有的一切概念:这在这里已经做到了。除此以外,还要求知道我们所清楚、分明领会的一切东西,本来就是按照我们所领会的那样都是真实的。这在第四个沉思以前还没有能够论证。还有,什么叫物体性,还必须有一个清楚的概念,这个概念一部分见于第二个沉思里,一部分见于第五个和第六个沉思里。最后,应该从这一切里得出一个结论:凡是清楚、分明地领会为不同实体性的东西,就象领会精神不同于物体那样,实际上都是分属于不同实体的,它们之间是实在有别的:这是在第六个沉思里做出来的结论。在这个沉思里还证实了这一点:我们把一切物体都领会为是可分的,而精神或人的灵魂只能被领会为是不可分的,因为,事实上我们决不能领会半个灵魂,而我们却能够领会哪管是最小的物体中的半个物体,因此物体和精神在性质上不仅不同,甚至在某种情况下相反。不过我没有必要在这本书里更进一步谈这个问题,一方面因为这已经足够相当清楚地说明,从肉体的腐烂得不出来灵魂的死亡,同样也足够给人们在死后有一个第二次生命的希望;同时也因为我们可以由之而推论出灵魂不灭的那些前提取决于整个物理学的解释。

这首先是为了知道:一般来说,一切实体,也就是说,要不是被上帝所创造就不能存在的一切东西,从它们的本性来说是不可毁灭的,并且要不是这同一的上帝愿意撤回他平时的支持而把它们消灭掉的话它们就永远不能停止存在。其次是为了说明:在一般的意义下体果一种实体,理此它也是不死灭的;但是人的肉体就其有别于其他物体这一点来说,它不过是由一些肢体和其他类似的一些偶性组合成的;而人的灵魂就不是这样,它是一种单纯的实体,决不是由什么偶性组合起来的。因为,即使它的一切偶性都改变了,例如它领会某些东西,它希求另外一些东西,它感觉一些东西,等等,不过它却永远是同一的灵魂①;而人的肉体,仅仅由于它的某些部分的形状改变,它就不再是同一的肉体了②。由此可见人的肉体很容易死灭,但是精神或人的灵魂(我认为这二者是没有区别的),从它的本性来说是不灭的。

在第三个沉思里,我觉得我已经把用来证明上帝存在的主要

论据都相当详尽地解释了。不过我没有想在这里在物体性的东西

里边进行比较,来尽量地让读者的精神从感官摆脱出来,因而也许

还剩有很多模糊不清的地方,这些模糊不清的地方,我希望在我对

迄今给我提出来的反驳将做的答辩中完全得到澄清。比如,在我

们心里的一个至上完满的存在体的观念怎么会包含那么多的客观

实在性,也就是说,从表象里分享了那么大程度的存在性和完满

性,以致它必然应当来自一个至上完满的原因,这是相当难于理解

的。不过,在答辩里,我用了一个十分精巧的机器作为比较来阐

明,这个机器的观念是存在于某一个工匠的心里。这个观念在客

观技巧上一定有一个原因,比如说,工匠的学识,或者这个概念是

他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因此同样道理,在我们心里的上帝的观念也

不可能没有它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上帝自己。

在第四个沉思里证明了凡是被我们领会得非常清楚、非常分

5 明的东西,都是真的;同时也解释了错误和虚假的理由③在于什么

地方;这是必须知道的,一方面是为了证实以前的那些真理,一方

① 法文第二版:但是灵魂却决不能变成别的东西。

② 法文第二版:人的肉体就变成别的东西了。

③ 法文第二版:“错误和虚假的性质”。六个沉思的内容提要

13

面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以后的那些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我

在这个地方决不论述罪恶,也就是说在追求善与恶中所犯的错误,

而仅仅论述在判断和分辨真与假时所产生的错误;我不打算在这

里谈属于信仰的东西,或生活中的行为的东西,而只谈有关思辨的

真理和只有借助于自然的光明①才能认识的真理。

在第五个沉思里,除解释一般意义下的物体性以外,还用新的

理由来论证了上帝的存在,在这些理由中虽然会遇到某些困难,但

是这些困难我将在对给我提出的反驳所做的答辩里去解决。还

有,在那里也看到,几何学论证的正确性本身取决于对上帝的认

识这一点怎么是真的。

最后,在第六个沉思里,我把理智活动和想像活动分别开来;

我在那里描述了这种分别的标志。在那里我指出人的灵魂实在有

别于肉体,然而又和肉体紧密结合得就象一个东西似的。由感官产

生的一些错误以及避免错误的办法都在那里阐明了。最后,我在

那里指出了各种理由来说明物质的东西的存在,这并不是因为我

断定这些理由对于它们所证明的东西是有好处的,例如有一个世6

界,人有肉体,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这些都是任何一个正常人从

来没有怀疑过的;而是因为仔细观察起来,人们看出它们不如导致

我们对上帝和我们的灵魂的认识的那些理由那样明显、有力,因而

导致我们在精神上对上帝和我们的灵魂的认识的理由是最可靠、

最明显的理由。这就是我计划要在这六个沉思里证明的全部东

西。我在这里省略了其他很多问题,关于那些问题,我在这本书里

也在适当的机会讲到了。

①“自然的光明”指理性而言。

  • 1
    法文 corps 这个词,按照汉语习惯可以分别作几种不同的译法:身体、肉体,物体、形体。下同。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圣经》-现代中文译本-马可福音-在线阅读

    施洗者约翰传道(太3:1-12;路3:1-18;约1:19-28) 上帝的儿子【1】,耶稣基督的福音是这样开始的。 先知以赛亚在他的书上记载:上帝说:看吧,我要差遣我的使者;他要作你的前驱,为你开路。 在旷野有人呼喊:为主准备他的道路,修直他要走的路径! 果然,约翰在旷野出现,为人施洗,并且宣讲【2】:“你们要悔改,接受洗礼,上帝就赦免你们的罪。” 群众从犹…

    书籍分录 2025年2月26日
    359
  • 第一节 托马斯·霍布斯的生平与著作

    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于1588年出生在英格兰威尔 特郡的马尔麦斯伯利镇。其父是当地韦斯特波特村的牧师,后来为 了躲避一次争吵而逃往伦敦。霍布斯是由他的一位富有的叔父抚养 大的。霍布斯14岁时到牛津的马格德林学院学习,5年后获学士学 位。该学院强烈的清教传统对他有很大的影响。毕业后,霍布斯留 校讲授了一年的逻辑课程,于1608年离开牛津…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393
  • 第二节解读培尔文本片断

    培尔是怎样一个人呢?在哲学史研究中我们要不要注意哲学家 的性情呢?哲学家的性情与他的著作有怎样的关系呢?这些问题是 学术研究所轻视的,学术研究只重视思想本身,哪怕是一个伪君子的 思想。一个著名的例子是英国近代经验主义始祖 F.培根,他曾因为 个人品德的缺陷入狱,但这并不妨碍他在哲学史中的地位。事实表 明,我们不可过丁强调文如其人,文与人经常不一致。但是,我们…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8日
    430
  • 下篇引言 晚期希腊与罗马哲学的时代特征和历史意义

    晚期希腊与罗马哲学是希腊化文明和罗马文明时代的哲学。它从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逝世起,至 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关闭雅典的所有学园,历经两大文明历史阶段,长达 800余年。 希腊化时代的哲学是希腊哲学有所延续的重大转型。罗马帝国在征服希腊化世界之前虽早受希腊文化影响,但还没有自身独特的哲学理论;而在 1 世纪左右罗马文明从共和制向帝制转变时期。…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0日
    385
  • 《圣经》-现代中文译本-玛拉基书-在线阅读

    1:1 以下是上主交代玛拉基转告以色列人民的信息。上主对以色列的爱1:2 上主对他的子民说:“我一直爱你们。”他们却回答:“你怎样表现对我们的爱呢?”上主说:“以扫和雅各是兄弟,我却喜爱雅各,1:3 憎恶以扫。我摧毁了以扫的山岭,把他的土地交给旷野的野狗。”1:4 如果以扫的后代以东人说:“我们的城市被毁坏,但我们要重新建造起来”;上主——万军的统帅要回答:…

    书籍分录 2025年2月26日
    597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