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与文学并肩而行——德国启蒙时代的文学

德国启蒙运动不仅解放了思想,而且造成了文学领域的空前活 跃。这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部分由于理性哲学的枯燥,部分由 于精神生活的需要,18世纪后半叶,德国公众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大 增。在这块新的领域,人们找到了使那些曾被忽视的东西如原创性、 狂热的情感、内心的感觉等得以倾泻的空间。于是,遂有狂飙突进运 动、古典主义、浪漫派等文学浪潮相继涌现,且后浪推前浪,一浪高过 一浪。在文学浪潮的碰撞中产生了赫尔德、席勒、歌德、荷尔德林、施 莱格尔兄弟等文学巨匠,他们留下的文学遗产至今仍是全人类的宝 贵财富,成为我们理论话语的源泉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文学从来不是纯文学,它始终和人的信念、 理想、追求等哲学思考相联系,这就和哲学发生了交汇。所以18—19 世纪的德国哲学与文学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哲学与文学并肩而 行,相互促长,这一现象在古典哲学和浪漫派文学阶段达到高潮。它 们的融合造就了德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德国 人藉此能与英、法邻邦在政治和科学方面的成就相媲美。文德尔班 在回顾那个时代时说:

德意志精神逐渐开始呼吸,除了通过沃尔夫学派的影响而 获得的对莱布尼茨思想的新的哲学兴趣外,它到处都产生了文 学的生活和对艺术的感受。这种高涨的同时性对两种兴趣的继 续发展都是决定性的。德国哲学落在一个最活跃的艺术活动的 时代,美的文学碰上一个为哲学所兴奋的社会。不过在德国,缺 乏那种曾赋予法国哲学发展方向的要素,即对社会生活问题的狂热的讨论。民族统一的缺乏使得这类问题在共同的精神生活 中更加退居后台,尽管它们在单个人那里更加凸现出来,人们常 常提到,德国人凭借他们的哲学,尤其是文学重新赢得了在三十 年战争中失去的民族性。使德国诸精神联合起来的东西,不是 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共同目标,而是对科学对象和艺术对象的兴 趣,这种兴趣是如此之活跃和狂热,使得人们后来可以有理由地 指责它排挤了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力。由于哲学和文学在新生的 德国文化生活中构成了两个根本的统一之点,所以这两种追求 要比在其他民族那里更内在地和更持续地共同成长,这是一种自 然的结局。在18世纪中叶,哲学运动和文学运动的融合就开始 了,它决定了它们今后发展的特征。18—19 世纪德国文化的辉 煌 它是整个文化史的最有价值的阶段之一——只有从哲学和 文学的相互渗透中才能理解。①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培根-《新工具》-第一卷-71-90-在线阅读

    第一卷:71-90 七一 我们所拥有的科学大部分来自希腊人。罗马的、阿拉伯的或后来的作者们所增加的东西是不多的,也没有多大重要性;而且不论所增加的是什么,也是以希腊人的发现为基础。1弗勒评注说,这种责备是过分了。我们至少可以说,罗马人一定发明了一些机械性方术,才能建造那样大的道路、水渠、桥梁和大剧院等,阿拉伯人则发明了现在使用的数字、代数、蒸馏法;在医药学方…

    书籍分录 2025年9月4日
    202
  • 第三节对孔狄亚克的新评价

    我们所谓“新评价”,是指现代欧洲哲学家对孔狄亚克的感觉论 和语言论重新进行研究。 研究主要集中于孔狄亚克的《人类知识起源论》,在这本书的导 论中,孔狄亚克认为他的哲学要点有二:1.世界是由事件组成的。事 件的念头就是观念。把握了观念就是掌握了事件。“把握”就是“连接 观念”,从而形成思想的话语。2.观念是靠语言联系起来的。如果把 观念的连接比做盖楼,脚手架以…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9日
    441
  • 赵林-《天国之门:西方文化精神》-第一章 希腊罗马多神教与古典文化-第一节 希腊宗教的源流谱系-在线阅读

    第一节希腊宗教的源流谱系 一、希腊神话传说的源流 近代西方人通常把古代希腊文化称为自己的“文化摇篮”,而希腊文化 的滥觞之地则是希腊神话与传说。希腊神话与传说构成了古代希腊人的宗 教,每个希腊人,不论他属于哪个城邦,都对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怀有坚 定不移的信念,而且往往对其中的某个或某些神灵——这些神灵一般都是 作为某个城邦的保护者或不死的祖先①——情有独钟。…

    书籍分录 2025年3月4日
    839
  • 马工程版-《西方哲学史》-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哲学-在线阅读

    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哲学 亚里士多德(前384年一前322)出生于色雷斯地区的斯塔吉拉城。17岁 进入雅典学园,师从柏拉图 20年。他的人生格言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 理。”他不盲目崇拜柏拉图的学说,力图克服柏拉图轻视感觉经验、不注重研 究运动变化的倾向,创立自己的哲学体系。公元前343年,马其顿王菲力浦邀 请他任王子亚历山大的教师,七年之后,亚历山大即位。…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5日
    951
  • 第二节荣格与分析心理学

    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曾被 弗洛伊德考虑作为继承者,由于在对无意识的理解等问题上与弗氏 ① 阿德勒:《自卑与超越》,黄光国译,第10页,作家出版社,1986。 ② 同上书,第11页。 ③ 同上书,第16页。 有重大分歧而独创分析心理学。荣格的著述很多,已编成《荣格全 集》18卷,其中有重要影响的包括《…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3日
    547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