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培尔的主要问题

培尔面临的主要问题与笛卡尔相似:要不要相信权威的判断? 是否可以以权威的判断作为认识的出发点?培尔探讨的领域与笛卡 尔有所不同,笛卡尔主要讨论科学认识领域,培尔的主要问题在历史 领域。但这并不妨碍培尔吸取笛卡尔的怀疑精神

这也就是广义 上的笛卡尔方法。从根本上说,这个方法是理性的。关于理性,可以 有两种判断,一种是狭义的,也就是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另一种是广 义的,与非理性(感情、热情、情绪,宗教感情也是一种非理性的热情) 相比较而言,不仅包括笛卡尔意义上的理性主义,也包括哲学史上的 经验论。这样的理性,也可以泛称为理性精神。培尔的理性是一种 理性精神,而不是所谓科学的理性主义。其中的一个证明是,除了笛卡尔,培尔也受伽桑第的影响,相信观察和经验。可以说,培尔是把 笛卡尔的怀疑精神、笛卡尔的物理学与伽桑第的经验论结合起来,形 成自己特殊的风格,研究自己所关心的问题。

培尔首先要摆脱多少年来窒息人们精神的宗教权威,废除历史 研究中的神学权威,用经验和事实代替权威。这也就是笛卡尔说 的,除了清楚明白地呈现于精神中的观念,不相信任何其他东西是 真的。

培尔面对的另一个问题是理性与信仰的关系问题,他似乎在这 个问题上陷入了两难境地。他的办法是把两者分开。一方面,他认 为,无神论对社会没有任何危险,一个由无神论者组成的社会是可能 的。但另一方面,与许多启蒙学者一样,培尔也是一个有深厚的宗教 感情的人。他保留心灵中神的美好形象,这不是因为形而上学,而是 来自内心的期盼。他向往的神不是某种宗教教义或者教条,而是自 然神圣的东西。在他那里,上帝是《圣经》中记载的一个人,《圣经》更 像是一部文学作品。与其说上帝象征真,不如说它象征美。从认识 论或者形而上学角度,我们不能证明上帝的观念,不能有笛卡尔意义 上的清楚明白,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内心感受上帝(这接近加尔文新 教的态度)——我们强调培尔的这一方向,即上帝躲藏起来,不是明 而是暗。这是一个“心情的世界”,是与帕斯卡尔和18世纪古典浪漫 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在这里,人不是求助于理性,而是求助于神圣的 感情。这也是一个有别于形而上学的世界,因为后者强调“真理”和 “真理的语言”。心理的感情却是神秘的,在意识背后。

培尔注意到“恶”在宗教和历史领域的作用,这起因于他捍卫加 尔文新教,批评天主教派对宗教改革的指责,即所谓宗教改革把上帝 作为原罪的始作俑者。问题的焦点在于,是否要以正统神学的观点 看待入间的苦难和邪恶。培尔并不同意莱布尼茨的神正论主张,即 把现实的世界看成是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一种神学乐观主义。 培尔宣称,造物主与人并不相像。他认为,批判的理性属于人间的实 践经验,与上帝无关。在基督教看来,“恶”与“善"之争也是"光明”与 “黑暗”之争。这里所谓“光明”与18世纪的“启蒙”一词的所指并不相同,而是莱布尼茨所谓乐观主义的世界:神选择的世界一定是“光明 的”,这就回避了现实的苦难。培尔的目光盯住后者,他是一个“悲观 主义者”,而且这种悲观是在形而上学意义上而言的。这就背叛了莱 布尼茨神学立场上的形而上学传统,承认现实世界不但不是一个最 好的世界,而且是一个苦难的世界,一个犹大的世界。罪恶和堕落不 是人世间的偶然现象,而是社会最常见的现象。培尔实际上讨论的 是道德和价值问题。他批判神正论的形而上学体系。他的宗教感情 使他热烈地追求一个纯洁的上帝,但他并不以上帝作为人间苦难的 原因。他不求助于全知全能,而是试图从现实世界和人本身解释 “恶”的原因。

马克思曾经对培尔题想中的两重性作了这样的评价:培尔是17 世纪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家,18 世纪第-…个哲学家。也就是说,培尔在 两方面都是哲学史上的代表性入物:前一句话是在神学和形而上学 意义上说的,即培尔批判了莱布尼茨神正论的传统形而上学,但培尔 也有自己的形而上学,是17世纪形而上学的最后形态;后一句话特指 培尔的启蒙思想。这说明,培尔的思想是混杂而矛盾的,有许多不确 定的因素。

首先来看一下培尔的形而上学。培尔曾经受马勒伯朗士的后笛 卡尔主义影响,其主要表现为笛卡尔主义的身心二元论。身即物质 的方面,心即思想的方面。属于物质方面的概念是不活跃的、机械 的,从属于物理学,在这方面,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的原子论和 道德上的伊壁鸠鲁主义;属于思想方面的则是活跃的心灵,具有创造 作用,在这方面,则可以追溯到古代以各种形式出现的唯心论。身与 心之间并没有一条可以过渡的桥梁,它们只能解释自己领域里的现 象,不能相互解释。

其次是培尔的启蒙观念。他拥护宗教改革,力主打破思想的权 威和偶像,主张宽容和思想自由。在这方面,培尔的思想是18世纪启 蒙思想的先驱。启蒙运动最重要的口号就是精神自由,其缘由可以 追溯到宗教领域的争论。培尔主张,怀疑论的直接后果就是呼吁精 神领域的自由,反对宗教迫害。启蒙运动首先是在观念上解放思想,然后才有行为上的革命。培尔的怀疑论启发了18世纪的法国人,比 如可以思考从前的思想禁区,可以推翻从前的思想偶像,精神是自由 的,如此等等。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圣经》-现代中文译本-历代志上-在线阅读

    从亚当到亚伯拉罕(创5:1-32;10:1-32;11:10-26) 1:1 亚当生塞特;塞特生以挪士;以挪士生该南;1:2 该南生玛勒列;玛勒列生雅列;1:3 雅列生以诺;以诺生玛土撒拉;玛土撒拉生拉麦;1:4 拉麦生挪亚;挪亚生了三个儿子——闪、含、雅弗。1:5 雅弗的后代有歌篾人、玛各人、玛代人、雅完人、土巴人、米设人、提拉人。1:6 歌篾的后代有亚实…

    书籍分录 2025年2月25日
    881
  • 海涅-《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第一版前言-在线阅读

    第一版前言 我必须特别提醒德国读者注意,下面一些篇章原来是给法国杂志《两个世界评论》为了一个时间性的目的而写的。这些篇章是对德国精神事件的一个概述的一部分。关于这些精神事件我以前曾向法国公众介绍了…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4日
    520
  •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二部分 第二编 第二卷 第三章 第三节-在线阅读

    第三节 思辨理性推出最高存在者存有的各种证明根据 尽管理性有这样一种迫切的需要,即预先设定某种完全能为知性彻底规定自己的概念而奠定基础的东西,然而,理性要发觉这样一种预设的理想性和单纯虚构性是太容易了,以至于不会单凭这点就被说服把它的思维的一个单纯自己的创造立即假定为一个现实的存在物,如果它不是以另外的方式被什么东西所迫,要通过从给予的有条件者回溯到无条件者…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30日
    420
  • [法]阿尔贝·加缪-《局外人》-译者序-在线阅读

    《局外人》的社会现实内涵与人性内涵 柳鸣九 在加缪的全部文学创作中,《局外人》从不止一个方面的意义上来说,都可谓是“首屈一指”的作品:《局外人》酝酿于1938年至1939年,不久之后即开始动笔,完成时间基本上可确定是在1940年5月。这时的加缪刚过二十六岁的生日不久,还不到二十七岁。小说于1942年出版,大获成功。对于一个青年作家来说,这似乎意味着一个创作与…

    书籍分录 2025年2月6日
    417
  • 洛克-《人类理解论》-第二卷-第十五章 绵延和扩延的比较研究-在线阅读

    第十五章 绵延和扩延的比较研究 第十五章 绵延和扩延的比较研究 1 两者都是有大有小的——在前几章中,我们虽然已经把空 间和绵延讨论了多时,不过它们既是很关重要的观念,而且它们的第十五章 绵延和扩延的比较研究 本质亦有几分深奥而特别,因此,我们如果把它们在一块比较一 下,或者亦可以把它们较明显地解证出来,而且我们如果能把它们 综合观察,或者亦可以对他们得到较…

    书籍分录 2025年4月16日
    295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