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在后期理论中出于解释社会现象的需要,对自已的早 期理论作了许多补充和修改。首先他把心理结构说发展为人格结构 说,使无意识心理学进一步社会化。相应于心理结构中无意识、意 识、前意识三个层次,他提出个体人格中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 “本我(Id)”相应于早期的无意识概念,它是人格的基础部分。本 我像一口充满着沸腾的刺激的大锅,既包容着巨大的能量,又表现出 混沌无序和不稳定。弗洛伊德借用尼采用过的概念“伊底(Id)”来说

①《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林尘等译,第96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明本我:“伊底当然不知道价值,善恶和道德。与唯乐原则有密切关 系的经济的或数量的因素支配了它的各种历程。它所有唯一的内 容,据我们的观点看来,就是力求发泄的本能冲动。”①在整个人格系 统中,本我是模糊而不易把捉的部分,它在本能需要的驱使下骄横任 性,毫无理智可言。

“自我(Ego)”相应于理性的意识系统,它以知觉为特征。作为精 神的感觉器官,它既接受外来的刺激,也感受内心的活动。自我的作 用就是向本我提供外界信息,帮助它从外部世界获得本能需要的满 足。自我同本我的关系非常微妙,它具有本我所没有的综合统一功 能,因而可以知觉本能并进而控制本能。但自我终究只是本我的派 生部分,它自身并无动力,只能从本我中吸取力比多来推动自己,因 而又是软弱的。弗洛伊德曾经把自我与本我的关系比喻为骑手和马 的关系,不过这里不是骑手驾驭马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而是由马来决 定奔跑的方向,骑手只能根据外界现实条件来控制马的奔跑速度和 姿态。这样一来,自我只不过是本我实现自己意图的限定性工具。 “超我(Super-ego)”相应于心理结构中的前意识系统。它是在父 母、教师、权威人士的影响下后天形成的,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人 性的高级层次,是人格中社会力量的代表。“超我从自我分化出来并 非偶然;这种分化代表着个人发展和种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性”②,包 括良心、道德、理想、宗教感等社会性的规范、准则和情感。但是超我 的深层根源同样在本我,“它也是本我的最强大的冲动和最重要的力 比多变化的表现”③,只是这种冲动的方向转向了内部,成为针对自我 的一种监察、指导和威胁,常会引起人的内疚、自责或自惩。正因为 “超我是一切道德限制的代表,是追求完美的冲动或人类生活的较高 尚行动的主体”④,所以它是人格结构中最后形成的保障社会文明发

①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编》,高觉敷译,第58页,商务印书馆,1987。 ②《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林尘等译,第184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③ 同上书,第185页。 ④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编》,高觉敷译,第52页,商务印书馆,1987。

展的层次。

在弗洛伊德看来,个体人格中的三个部分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 系,共同构成人格整体。它们之中,代表人类意识的自我处境最为艰 难,它既要为满足本我的需要操劳,又要受到超我的严厉监视,还要 应付千变万化的外界环境,这恰是人生不易的现实写照。自我一旦 抵挡不住重重压力,就会导致精神的焦虑症状。因此,要获得健康的 人格,必须协调好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间的关系。

从心理结构理论到人格结构理论,是弗洛伊德无意识学说的深 化过程,也是心理学向哲学过渡的准备。其理论意义有三点:(1)提出 了人格建构的动态模式,这主要表现为人格三层次之间的互动关系; (2)强调了人格发展的动力因素,特别是对本能需要的研究;(3)已开 始注意到社会历史因素对个体人格的制约和影响,以及个性发展与 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美]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附录二 常见的非形式谬误-在线阅读

    附录二常见的非形式谬误 “非形式”谬误 许多论证尽管从形式上说是有效论证,但它们却是谬误。也就是说,它们并不违反推理规则和演绎论证的正当形式,但却仍然是不好的论证。比如说,重言式是一种直接有效的论证(“如果P,那么P”),但在一次讨论或在一篇哲学论文中,这样一种论证显然对于问题的深入起不到任何作用。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几乎总是不好的“非形式”谬误: 只作断言 …

    书籍分录 2025年1月20日
    196
  •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二部分 第二编 第二卷 第二章 第一节-在线阅读

    第一节 宇宙论的理念体系 现在,为了能够按照一条原则而以系统的精确性来列举这些理念,我们必 须注意的是,第一,只有知性才会是有可能从中产生出纯粹的和先验的诸概念 A409 的东西,理性真正说来根本不会产生任何概念,而顶多只会使知性概念摆脱某 个可能经验的那些不可避免的限制,因而会试图使之扩展到超出经验性的东 B436 西的边界之外,但又还处于与经验性的东西的…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30日
    315
  • 第二节知识的商品化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人们发现,一种技术装置需要一笔投 资,但是,由于这种技术装置提高了效率,它也就提高了来自这种改 进行为的剩余价值。正是在这时,在资本的流通中,科学成为一种生 产力。而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生产证据。证据需要证明, 一个科学观察依赖于感官所提供的事实证据。但是,感官在范围和 辨别能力方面都是有限的。技术在这里出现了。技术仪器服从性能 …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4日
    345
  • [美]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第六章 自我-在线阅读

    第六章 自我 因此,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同样,他也是总体,观念的总体,被思考和被感知的社会的自为的主体存在,正如他在现实中既作为对社会存在的直观和现实享受而存在,又作为人的生命表现的总体而存在一样。——卡尔·马克思,《1844年手稿》 我思,故我在……然而这样一来,我又是什么呢?一个思想的东西。——笛卡儿,《第一哲学沉思集》 开篇问题 1.把你当成小说中的人…

    书籍分录 2025年1月20日
    237
  •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译本序-在线阅读

    康德的第一批判——《纯粹理性批判》,是其三大批判著作,也是其全部哲学著述中意义最为特殊和重大的巨著。正是这部巨著开始了18世纪末至19世纪40年代的德国哲学革命,改变了整个西方哲学前进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正是这部巨著,奠定了整个批判哲学体系以及往后的全部哲学研究工作的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的基础。也正是这部巨著,成了康德哲学对后世直到当代西方哲学方方…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24日
    739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