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社会批判理论

霍克海默认为,社会批判理论不是“讲坛社会主义”,而是要实现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原则的理论。作为批判,社会批判理论就要揭穿 现实世界的不合理、不和谐的地方,揭露人性中虚伪和残酷的一面; 作为理论,它就不能把自己限制在具体的经验科学里,而是要使自己 批判的对象总体化,使其呈现一种整体性。因此,这样的理论既不能 像新形而上学那样把自己限制在纯粹的学问里,也不能像实证主义 那样只是从直接的经验层面来理解世界,而是必须关心现实、探讨实 际问题,通过辩证方法“把个别事实与它的整体关联结合起来,使其 在整体性中表现真实性”,“把经验事实与历史意义结合起来,让历史 的兴趣与辩证思想发生联系”①,从而达到真正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

由此来看,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在一定意义上继承了马克 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在政治上反对独裁统治,反对个人信仰和对不同 意见实行压制,要求开展社会斗争和社会革命,在全社会实现自由和 平等。但是,霍克海默与经典马克思主义不同的是,他并不认为生产 力的发展及由此带来的生产关系的变化就可以促进社会的变革和进 步。在他看来,革命不是那种所谓生产关系的改变必定引起全社会 进步的单纯的进化,经济基础的改变未必能造成上层建筑和全社会 的改变,他把这种生产关系的改变促进社会革命的理论讥讽为“助产 婆学说”。霍克海默相信,人类社会的进步就在于人的主动性,即入 的始终不懈的真理追求和从不放弃的政治渴望,因此,社会变革不能 限于等待和观望,不是仅仅对真理的占有,而是“在历史中具体的、可

① 霍克海默:《批判理论》第2卷,第161页,法兰克福,苏尔坎普出版社,1968。

以见到的可能性”①。

霍克海默早期曾把这种社会革命的希望寄托在德国工人阶级身 上,相信德国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是能够决定人类未来的力量之一。 但是,让霍克海默痛心疾首的是,这两个工人阶级政党不仅不团结, 而且他们不是信奉暴力就是缺乏变革的基本知识,而 30 年代初的经 济危机不仅未能使这两个政党克服自身的问题,反而让纳粹乘机上 台。因此,在纳粹上台以后,霍克海默对社会革命发生怀疑,对革命 的目的和结果发生怀疑。他甚至说:“启蒙的学生也认为,他所为之 奋斗的后代也是绝对暂时的,最终总是虚无战胜欢乐。”②显然,叔本 华的悲观主义在这时已经出现在批判理论之中。

尽管如此,霍克海默并没有放弃“对未来的希望”,而这恰恰是霍 克海默的“构成概念的理论力量”,即使在纳粹政权非常猖獗的年代, 霍克海默也认为批判理论仍然是适用的。霍克海默在这里一方面如 同叔本华那样,认为历史没有意义,并且拒绝了黑格尔关于历史必然 性的抽象。他说:“历史本身并没有显示理性,历史并不始终是那种 ‘本质性’,它既不是我们必须服从的‘精神’,又不是‘权力’,而只是对 人的社会生活过程的事件的总结。”另一方面,霍克海默相信,历史是 由人的连绵不绝的主动性行为构成的;只有人的主动性才能使人从 强大的自然力量、从统治者的暴力和压迫中解放出来,只有人的行动 才能克服由人自身和自然力量造成的个人的痛苦和普遍的痛苦;只 有拥有真理的人运用真理和按真理办事,人类历史才能继续前进。 但是,这里有一个何为真理的问题。霍克海默既不同意存在着一个 超越时空的绝对真理的唯心主义观点,更不赞成社会利益决定真理 的庸俗唯物论的看法,而是认为真理是暂时的和有限的,但真理应当 能够正确地反映时代的结构和美好时代的原则,真理应当是一种建

① 蛋克海默:《极权国家》(Autorit(Horkheimer Gesamte Werke,1939—1941),第141页,法兰克福,费舍尔袖珍图书出 版社,1972。 ② 霍克海默:《批判理论》第1卷,第208页,法兰克福,苏尔坎普出版社,1968。

立在洞察理性社会能力基础之上的行动方案。所以,“只有随着理论 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标准才能决定真理”①。霍克海默所说的真理或理 论显然是一种为实践服务的理论,这是与批判理论的宗旨相一致的。 对霍克海姆,甚至对当时的整个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来说,这里 有两点最有意义。

首先,批判理论是一种经验的理论,“在唯物主义理论中,最主 要的不是一成不变地坚持概念,而是改善普遍的命运。因此,思想 是在斗争中改变其内容的”②。霍克海默显然已经超越了任何一种 给予的形而上学和经验主义,他不仅强调理论行为受理念的指导, 而且还要把理论付诸实践;他不仅重视康德所说的人的意志自由, 而且还把这种作为意志的实践理性与马克思突出强调的人的社会 性结合在一起。霍克海默讨论的不只是重新建立在意志自由基础 之上的道德秩序和人的尊严,而且还对资本主义社会对自由的压制 和整个社会中存在的不公正现象予以尖锐的批判。用当代哲学家 利科(P.Ricoeur)的话来说,这是康德的意志自由和霍克海默思想中 的犹太人原初动机(对现实世界中的不公正的愤怒)发生了共鸣,是 一种“痛苦的悲怆”。

其次,辩证法是批判理论的基本方法论。霍克海默认为,任何一 种认识都不是臻于完善的理论,而人类社会则始终是变化的、发展 的,引起现实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人的主动性行为,所以,没有一 种理论可以把世界和历史最终统一起来,没有一种认识可以停滞不 前,却又能够正确反映被反映的社会整体。霍克海默因此提出,“概 念的变化是对现实的反映”③,他在这个意义上不仅不同意传统的形 而上学本体论,而且也不赞同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因为任何本 体论都不考虑时间因素,不考虑因现实变化而发生“概念的变化”,不 从人的主动性方面来考察科学研究本身。但是,任何一种哲学,无论

① 霍克海默:《批判理论》第1卷,第270页,法兰克福,苏尔普出版社,1968。 ② 同上书第1卷,第97页。 ③ 同上书第1卷,第268页。

它是关于存在论的理论还是关于认识论的学说,它总是在社会过程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使它不能提供一种关于现实的最终说明,不 具有唯心主义所要求的“永恒性”和“普遍性”,但从它产生的实践性 而言,它也是对周围事物的正确反映,所以,哲学就是关于非同一性 的辩证法。对此,霍克海默这样说,哲学在认识社会过程及其冲突方 面不是体系,而是方法,“哲学就是把理性带到世界上的不倦的方法 论尝试”①。我们看到,在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中存在着尖锐的 对立:他一方面希望批判理论摆脱经验论的束缚,体现一种整体性; 另一方面他也很清楚地知道,历史已经驳倒了一切关于绝对知识的 教条主义论断,他只能希望用“一种作为微观研究的总体性”②来克服 自身理论的不协调性。

正是因为批判理论本身在方法论上的尖锐对立,霍克海默在第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对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也发生了怀疑。他在《理性 之蚀》中提出,哲学不可能成为宜传,哲学对发号施令不感兴趣,这不 是哲学最可能的目的,社会哲学就是“要把握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 践之间的根本区别,并把它当做辩证理论的核心”③。这也是霍克海 默为什么后来把批判理论当做高于现状的社会哲学的主要原因,对 他来说,批判哲学只能用来束缚人群的自发性和盲目性,防止政治暴 力,但却不可能直接转变为民众解放的实践行为。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二、先验方法论 第二章 第二节-在线阅读

    第二节 至善理想作为纯粹理性最后目的之规定根据 理性在其思辨的运用中引领我们经过经验的领域,并且由于这个领域对 于理性来说永远也找不到完全的满足,而把我们从那里引领到思辨的理念,但 这些理念最终又把我们带回到经验上来,因而把它们的意图以一种虽然有利、 但却根本不符合我们的期望的方式实现出来了。现在留待我们去做的还有一 个尝试,就是看看纯粹理性是否也能在实践的…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30日
    426
  • 第二节哲学课程的内容与形式

    一学校与学生 直到19世纪末,在德国共有19所大学讲授哲学。它们分别是柏 林、波恩、布雷斯劳、艾尔兰根、弗赖堡、吉森、哥廷根、格赖夫斯瓦尔 德、哈雷、海德堡、耶拿、基尔、哥尼斯堡、莱比锡、马堡、慕尼黑、罗斯托 克、图宾根、维尔茨堡。如果再加上有“半个”大学之称的明斯特大学 (只有哲学系和神学系)和1872年开始归属德国的斯特拉斯堡大学, 那么哲学系的数目共是…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347
  •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塔兰图拉毒蛛-在线阅读

    塔兰图拉毒蛛 瞧,这是塔兰图拉毒蛛的洞穴!你想看看它的本体吗?这儿挂着它的网:去碰一下,让它颤动吧。 它兴冲冲地出来了:欢迎你,塔兰图拉毒蛛!你的三角…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7日
    932
  • 第三节哲学:作为现象学与形而上学的统一

    教会的独断禁止在信仰领域的任何怀疑,并进而扼杀了追寻知 识的形而上学努力以及自由的宗教思考,这是舍勒无法忍受的,也是 他最终脱离教会的思想原因。然而与教会的外在关系并不会直接触 发他形而上学立场的彻底转变,这一立场的变化有其更为深层的内 在思想动因。看起来,这一根本立场的转变的发生是突然的,但它的 ① 参见《舍勒全集》第5卷,第249—255页。 ② 参见同…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日
    401
  • 亚里士多德-《动物志》-第四卷-在线阅读

    第四卷 【1】 关于各种有血的动物,前面我们业已阐明了它们共皆具有哪些部分以及它们中每一类独自具有哪些部分,这包括自同的与非自同的部分,位于体表与位于体内的部分。现在应当讲到无血的动物了,这些动物有许多的种类。 其中的一种是所谓的软体动物,它们是一些无血的动物,其肌肉状物质生于体表,若是有坚实物质的话则在体内——这一点与有血的动物相像;乌贼这种动物即是一例。…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9日
    28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