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休谟的人性哲学

休谟将自己的哲学称做“人性科学”。他所说的“人性科学”是相 对于自然科学而言的,是指对“人性”本身的研究,因此他也称之为 “精神科学”。这里所谓的“入性”具有广泛的含义,它包括了与人的认 识、情感、趣味、道德和社会行为等有关的一切方面。“人性科学”的提 法表明休谟作为一位启蒙思想家对人性的崇尚和关注,同时也表明 在休谟的时代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分离已更趋明显。

休谟将人性科学的基本内容分为逻辑、伦理学、美学和政治学四 个方面,这些学科直接以人本身为研究对象。其中的逻辑是广义的, 与古代哲学对这个词的用法相同,既指人的思维和推理形式,也指认 识论。人性科学的四个方面中,认识论是基础,它的基本原理可以用 于指导其他诸方面的研究。休谟对哲学的主要贡献也是在认识论方 面。他认为,同研究自然现象的各学科相比,对人性的研究是最根本 的,因为数学和物理学在内的一切知识都是由入来获得的,人性的状 况决定了人的知识的状况,因此人性哲学可以成为一切科学的指导, “任何重要问题的解决关键,无不包括在关于人的科学中间;在我们 没有熟悉这门科学之前,任何问题都不能得到确实的解决。因此,在 试图说明人性的原理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就是在提出一个建立在几 乎是全新的基础上的完整的科学体系,而这个基础也正是一切科学 唯一稳固的基础。”1

在对人性的研究中,休谟主张经验主义,认为入性科学是经验科 学,它必须建立在观察和经验之上,入性科学中的一切结论都是从经 验中获得的,都不能超出于经验,并只以经验作为其可靠的根据。他 把培根、洛克、莎夫茨伯利等人看做近代英国经验主义路线的代表。 与经验主义的原则相一致,人性科学采取经验主义的方法。休 谟首先强调,既然一切结论都来自于经验,那么任何没有经验根据的 原则和结论都应被看做是无效的假设,人性科学不接受假设。“凡自 命为发现人性终极的原始性质的任何假设,一下子就应该被认为狂 妄和虚幻,予以摒弃。”2他看到,对人性的研究与对自然事物的研究 不同。在后者,自然事物作为各种现象向人呈现着,人可以像旁观者 那样进行观察,也可以设定一定的条件进行实验。我们只要严格依 照同样的程序,不同的观察者可以看到同样的现象,可以得出比较一 致的结论。可是在对人性的研究中,我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我们自 己的内心状态,这里就引出了与研究自然现象十分不同的问题。首 先,我们的内心状态是私人的,它如何变化只有当事者自己能体会, 别人是不知道的。其次,既然人的内心状态只能由研究者自己来体 会,那么他在研究时就不能像对自然事物那样人为地设定实验条件 和提出实验要求,因为那些条件和要求会成为一个干扰因素,影响研 究者内心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休谟认为,对人性的研究主要依靠 对自己内心活动的不受干扰的反省,依靠他人对自己在不同条件下 内心体验的供述。而这样收集的“材料”是描述性的,我们经研究所 得出的结论也是建立在这些描述材料的基础之上。因此,对心理活 动的描述应当是人性研究中使用的基本方法。这样,休谟就进一步 肯定了洛克和巴克莱所采取的方法论原则,不过他的描述要比他的 前辈更细致、更一贯,并且以更系统地阐述观念联想等原理为经验心 理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休谟的上述研究方法与他的自然主义倾向分不开。这种倾向表现为:

首先,他把人看成是自然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也受自然法 则的支配,就此而言,人与其他自然物是一样的。许多哲学家强调人 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理性,而动物没有。而休谟认为,许多 动物也有理性能力,虽然与人的程度不同,但并无根本区别。比如, 人的活动是有目的的,而且可以用适当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 动物也可以用合适的手段来达到它们的目的。从人和动物的行为相似 可以推出他们内心的活动也相似。这种相似至少表现在人和动物必须 以感觉作为判断的基础,如果他们心中最初无感觉出现,他们就不会对 当下的情况作出判断。而且他们的推断也必须根据以往的经验,如狗 听到主人的哨音知道将被喂食,人在被火灼疼后知道避开火焰,两者的 根据都是过去的经验。在这里,休谟并非没有看到人和畜类的区别,而 是他要强调人具有一般的自然属性,他反对用超自然的神秘原则来说 明人。他认为他的学说之所以比别的学说更有说服力,就是因为他没 有把人看成是超自然的东西,他的学说不但适用于说明人,在原则上也 适用于说明自然界中其他动物的思想、习惯和行为。

其次,正因为人也是自然物,所以,虽然对人的研究与对自然事物 的研究有不同的特点,但两者是可以相通的。对于人性,我们应当、而 且只能用自然科学可以理解的方式来说明。也就是说,对人性的研究 必须从自然为人所规定的方面去着,必须根据“内部”和“外部”的观察 材料,对人的感觉、思想、情感、信念、推理等的起源、作用、过程等方面 作“实际的”考察和描述,任何超自然的、非科学的概念都应当排除,任 何诉诸神或其他神秘力量的做法都是无效的。休谟将《人性论》说成是 “采用实验推理方法的一个尝试”,就表明了他的这个意向。

最后,当我们对人性的说明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时候,作 为自然主义的方法,我们不应盲目接受或杜撰一种似是而非的原理 去解释它,也不应诉诸超自然的力量去说明它,而应当承认既有的事 实,描述它的发生、发展的“实际过程”,同时指出,这一事实是自然作 用的结果,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对于这个“自然的”过程,我们有一 种“自然的倾向”,使我们既不能怀疑它,也不能抗拒它,它最终决定我们思想和活动的方式。

以上所说概括了休谟的自然主义的主要方面,在此他实际上提 出了一种有深远意义的哲学方案。这一方案表明,对事物发生、发展 的实际过程作“真实的描述”,是哲学乃至各门科学中行之有效的基 本方法,它不但依据事实,而且提供理论,它最大限度地依赖自然科 学的成果,反对一切没有经验根据的武断和假设,它可以满足我们理 解世界的需要。在休谟的时代,这一哲学方案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 很大的一致性,得到自然科学的响应。在当今,经过一段时期将休谟 仅仅当做分析哲学家的片面理解之后,他的自然主义开始得到重视。 人们看到,对于理解当今哲学面临的许多问题,尤其是那些与人的认 识和心理活动有关的问题,他的自然主义有其现实的意义和价值。 从自然主义的角度入手也有助于更深入全面地了解休谟的哲学。比 如,休谟对认识和信念发生过程的心理描述往往被许多人当做多余 的或无聊的东西看待,而我们对这些描述完全可以问:它们是真实的 吗?我们的知觉、思想和信念是这样形成的吗?它们是否可以作为 我们获得真正知识的模式或样板?由此形成的概念和信念结构是否 可以成为我们理解客观世界的形而上学的基础?对这些问题的解答 无疑可以成为进一步研究的起点。

休谟在强调描述方法的同时,还重视演绎的方法。他认为人性 科学的方法应当是“规范的”,这里“规范的”是指严格演绎的,即从 一个或几个确定无误的命题出发,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推演,直至构 造出一个由众多命题组成的“系统”,这个系统的每一部分都是可靠 的,因而整体上也是可靠的。休谟描述他的这一方法时说:“如果我 们考察若干现象时发现,这些现象可以被归结为一个共同的原则, 而且可以从这个原则推出另一个原则,那么,我们就将得到少数几 个简单的原则,所有其他原则都依赖于它们之上。"3他认为,按照 这种演绎方法,他的体系可以达到“极其精确的程度”。这里,休谟表现出对理性主义的系统演绎方法的肯定,他试图用严格的推理尽 可能地克服以往经验研究中主观臆断和不确定的成分。他把经验 科学看成是描述和演绎、观察和推理的结合,在他看来,即使对于经 验命题,它的推理和结论也必须符合逻辑的规则。休谟的这一看法 对他的理论风格有很大的影响,在英国经验主义者中,他是最注意 概念、命题的逻辑关系,推理最严密、最细致的一个。在某种程度 上,他之所以能比他的前人更深刻地揭示出经验主义的结局,原因 正在于此。

同追求精确的意图相联系,休谟还重视分析的方法。这里所说 的分析,是指将研究的对象分解到部分,然后对各个部分进行研究, 发现对事物整体起作用的各种性质和关系,从而对事物的整体作出 说明。分析意味着准确,就好像解剖家的工作有助于画家画出准确 优美的人物画像一样。在他看来,自然科学可以将物体分析到它的 组成微粒,人性科学同样可以将人的经验、情感和心理活动分析到 最基本、最原始的部分,对人性各细部的研究将有助于全面系统地 说明人性本身。而且,与坚信能达到完美的知识理想的理性主义 者不同,休谟清醒地认识到,“规范的”经验体系固然可以达到相 当精确的程度,但是它的初始命题不是先验的、必然的,而是从对 现象的观察中归纳出来的,是经验的、或然的,所以它的推理不论 如何符合逻辑规则,它的结论不可能是绝对无误和必然的。所 以,他声称,我们不可能达到“终极的”原则,我们只能满足于在力 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得尽量好一些。休谟的这种态度与他的怀疑 主义倾向是一致的。

  1. 休谈:《人性论》,关文运译,第7—8页,商务印书馆,1981。 ↩︎
  2. 休谟:《人性论》,关文运译,第9页,商务印书馆,1981。 ↩︎
  3. 休谟:《“人性论”概要》,载于《人性论》,塞比-比格编,第646页,牛津大学出 版社,1978。 ↩︎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卷六-在线阅读

    卷(E)六① 章一 我们是在寻求现存事物,以及事物之所以成为事物的诸1025b 原理与原因。健康与身体良好各有其原因;数学对象有基本原理 与要素与原因;一般运用理知的学术,或精或粗,均在研究诸原因5 与原理。所有这些学术各自划定一些特殊<专门>实是,或某些科 属,而加以探索,但它们所探索的却不是这些实是的全称,亦不是 这些实是之所以成为实是者,或…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7日
    129
  •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第二卷-在线阅读

    第二卷 【1】在存在着的事物中,有些是由于自然而存在,有些则是由于其他原因而存在。由于自然而存在的不仅有动物以及它们的部分、植物,而且还有那些单纯的物体(譬如土、火、气和水)。我们把这些事物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说成是由于自然而存在,是因为所有这些事物都明显地和那些不由于自然而构成的事物相区别。因为所有由于自然而存在的事物都明显地在自身之中有一个运动和静止的本原…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9日
    409
  • 第三节 先验知性论

    康德认识论的基本思路,是把认识从结构上区分为“直观”与“概 念”两个要素。首先,通过直观,对象作为现象被给与;其次,通过概 念,一个与该直观相对应的对象被思维。概念与直观两者之间的关 系是,概念若无直观,就是空虚的;而直观若无概念,就是盲目的。此 外,概念在认识中起着规则的作用。“通过规则来思维”①是康德认识 ①“我们进行思维的特有方式(即通过规则来思维)”…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355
  • 罗素-《西方哲学史》-卷三 近代哲学-第三⼗章 约翰·杜威-在线阅读

    第三⼗章 约翰·杜威 约翰·杜威(JohnDewey)⽣于1859年,⼀般公认他是美国现存的 ①⾸屈⼀指的哲学家。这个评价我完全同意。他不仅在哲学家中间, ⽽且对研究教育学的⼈、研究美学的⼈以及研究政治理论的⼈,都有 了深远的影响。杜威是个品性⾼洁⽆⽐的⼈,他在见解上是⾃由主义 的,在待⼈接物⽅⾯宽宏⽽亲切,在⼯作当中孜孜不倦。他有许多意 见我⼏乎完全赞同。…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5日
    127
  • 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第十二章 启蒙哲学-在线阅读

    欧 蒙”的思想运动,这一运动发出了振 奋人心的呼声:人类在致力于包括科学、 政治、宗教、美学和哲学等在内的一切领 域时,都应该以理性为指导。科学的飞速 进步让启蒙思想家们深受鼓舞,他们自信 通过对理性的运用,就能揭开宇宙的奥 秘,使社会走上新的高度进步的发展方 向。这种对理性的信念在文艺复兴中就已 经有所体现,它迎来了科学的革命和人们 对古希腊思想家们几乎被…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4日
    195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