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判断力批判》的缘起

在康德的三大批判中,《判断力批判》是最后完成的。按照康德 本来的计划,他的哲学体系应当是两个主体部分,即关于人类认识能 力的《纯粹理性批判》和关于人类实践能力的《实践理性批判》,以及 由这两个批判所建立起来的“自然形而上学”和“道德形而上学”,顶 多再加上结合这两方面而在理性范围内建立起来的“宗教学”(《单纯 理性限度内的宗教》)。所以他在《纯粹理性批判》的“方法论”部分曾 把“我们理性的一切兴趣(思辨的以及实践的)”归结为三个问题: “1.我能够知道什么?2.我应当做什么?3.我可以希望什么?”①它 们分别属于“理论的”(认识论)、“实践的”(道德学)和“实践的同时又 是理论的”(宗教学)三个方面。在由此展开的阐释中,可以看出康德 对于《实践理性批判》和宗教学所包含的大致内容已经胸有成竹了。 然而,康德后来提到他的全部哲学思考的三个问题时,却在后面增加 了一个问题,即“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问题:人是什么?”②并认为“从 根本说来,可以把这一切都归结为人类学,因为前三个问题都与最后 一个问题有关系”③。杨祖陶先生指出:“根据康德把人是什么这个问 题看作是一切其他问题归宗的根本问题,把入类学看作回答这一根 本问题的学科,我们可以说,他在这里实际上(不管他自觉与否)已经

①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A805=B833;参见邓晓芒译本,第612页。

②《康德书信百封》,李秋零编译,第20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③ 康德:《逻辑学讲义》,许景行译,杨一之校,第15页,商务印书馆,1991。

超出了他1781年提出三个问题时所设计的纯粹理性体系,即道德-自 然形而上学体系,而构想出了一种新的哲学体系,即接近于我们今天 称之为哲学人类学的那样一种体系。”①这一变化是如何来的呢? 早在1787年底,当刚刚完成的《实践理性批判》尚未出版之际,康 德对自己哲学的整个体系结构已有一个大的调整。他在这年的12 月 写给莱因哈德的信中说:

我现在正忙于鉴赏力的批判。在这里,将揭示一种新的先 天原则,它与过去所揭示的不同。因为心灵具有三种能力;认识 能力,快乐与不快的感觉,欲望能力。我在纯粹(理论)理性的批 判里发现了第一种能力的先天原则,在实践理性的批判里发现 了第三种能力的先天原则。现在,我试图发现第二种能力的先 天原则,虽然过去我曾认为,这种原则是不能发现的。对上述考 察的各种能力的解析,使我在人的心灵中发现了这个体系。赞 赏这个体系,尽可能地论证这个体系,为我的余生提供了充足的 素材。这个体系把我引上了这样一条道路,它使我认识到哲学 有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它自己的先天原则。人们可以一一 地列举它们,可以确切地规定以这种方式可能的知识的范 围——理论哲学、目的论、实践哲学。②

这时,康德思考的重心已从对“理性”的两重划分(理论的和实践 的)转移到了对人的三种能力的划分上来了,如他所说的:“如果我有 时不能正确地确定某个对象的研究方法,那么,只要我能够回顾一下 认识和与此相关的心灵能力各要素的全貌,就能找到我所期待的答 案。”③而这时所增加的一种心灵能力,就是关于愉快和不愉快的情感 的能力。在此之前,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曾认为:“我们判断的要 素只要与愉快或不愉快相关、因而作为实践的判断要素,就不属于先

① 杨祖陶:《康德黑格尔研究》,第172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②③《康德书信百封》,李秋零编译,第11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验哲学的范围”①。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他也曾明确提出,通常心理 学中对愉快情感的规定有可能导致“愉快的情感将会是对欲求能力 进行规定的基础……但这样一来,实践哲学的最高原则就必然会不 得不丧失于经验性中了”②,而这是必须坚决拒斥的。至此,人的情感 能力,即“感觉愉快和不愉快的能力”,在康德看来还一直是一个经验 的心理学问题,而不是先验哲学的问题。可见,正是后来对情感能力 的先天原则的“发现”,导致了康德《判断力批判》的诞生。《判断力批 判》就是要从“判断力”中为人的情感能力寻求一种先天的原则,以便 使人的知、情、意都能具有先验哲学的基础,从而完成对整个人性做 哲学研究的具有先验性质的“人类学”。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第二节理解何以可能

    解释学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飞跃,是伽达默尔通过其所创立的哲 学解释学完成的。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不仅使解释学实现了从作 为一门理解技艺和一般方法论的学问向哲学意义的解释学的创造性 转变,而且在一个科学主义时代以及力求将入文科学科学化的浪潮 下,构建起了一种新兴的哲学本体论。这种本体论就是从人与世界 的基本存在经验出发,认为理解和解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 会…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3日
    282
  •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二先验方法论 第一章 第四节-在线阅读

    第四节 纯粹理性在其证明上的训练 A783 B811 在先天综合知识的一切证明中,对先验的和综合的命题的证明本身有这 样的特点,即理性在它们那里不可借助于其概念而直接转向对象,而是必须预 先说明这些概念的客观有效性和对它们进行先天综合的可能性。这决不只是 一个必要的谨慎规则,而是涉及到证明本身的本质和可能性。如果我想先天 地超出有关一个对象的概念,若没有一个…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30日
    221
  • [古希腊]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八卷 第六章-在线阅读

    第六章 希帕索 (公元前4世纪) 美塔庞图的希帕索(Hippasus)也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成员,他认为 宇宙中的变化将在某一确定时间完成,万有(the All)有限且不断运动。 据德米特里乌在其《同名人》中记载,希帕索没有留下任何著述。共 有两人取名希帕索,一个是我们当下的主人公,另一个写了五卷本的《拉 科尼亚政制》(The Laconian Constit…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2日
    282
  • 第三节 阿那克西美尼

    阿那克西美尼是米利都哲学的最后完成者。 他提出气为本原,较好地说明了多样性的物质世界统一于一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规定性。他不是凭猜测或想像,而是用可观察到的气稀散与浓聚这种蕴涵某种空间量的物态变化,来说明万物的生于气又复归于气,已有实证科学精神的萌发;他依据气本原说和经验观察所阐述的宇宙论并以此解释自然现象,也比他的前辈精细;他的哲学对公元前5世纪中后叶希腊本土…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10日
    692
  • 《圣经》-现代中文译本-提摩太后书-在线阅读

    1:1 我是保罗;我奉上帝的旨意作基督耶稣的使徒,来宣布他藉着基督耶稣所应许的新生命。1:2 我写信给你——我亲爱的儿子提摩太:愿父上帝和我们的主基督耶稣赐恩典、怜悯、平安给你!感谢和鼓励1:3 我感谢上帝,就是那位我跟祖宗一样用清白的良心所敬拜的上帝。我日夜在祷告中怀念着你,1:4 一想起你惜别时所流的眼泪,我就急切地想要见你;见到你,我就会满心快乐。1:…

    书籍分录 2025年2月26日
    52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