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真诚与浪漫

经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传统神学的批判,近代西方哲学家

① 参见泽特纳《谢林》,第207页,斯图加特,弗洛曼出版社,1954。

的信仰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对上帝的认识常常是不同于单纯的宗 教信仰的。作为谢林的前辈,不论是莱布尼茨、斯宾诺莎,还是康德 和费希特,他们都是从理性范围来承认和认识宗教的本质和作用,他 们的泛神论和理性宗教观对谢林都有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18 世 纪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浪漫派的兴起,对热爱自然和诗歌的谢林 都是极大的振奋,使他对教会学校所教导的东西产生了莫大的反感。

年轻的谢林最初是以理性的态度甚至是以反宗教的热情来看待 宗教的,他把宗教视为一种否定的征兆,鄙夷宗教神学自封的正统 性。这时,谢林勇敢地批判人格化的上帝表象、批判作为创世主和最 高统治者的上帝,尤其是反对人必须服从上帝的论调。但是,谢林并 不拒斥或否认上帝,而是想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上帝,即从先验哲学 的立场去解释上帝。他认为,“对我们来说,并不存在作为绝对自我 之世界的超感性的世界,上帝无非就是绝对的自我”①。然而,谢林对 这种绝对的自我并没有作出解释。

谢林的这种立场在他驳斥正统神学的超自然主义的论战中表现 得尤为明显,他在《启示与大众课程》(Uber Offenbarung und Volksunterricht)中说:启蒙在正统神学与哲学之间建立了一个隔离墙,在 这个墙之后每个人都可以不妨碍他人而走自己的路。现在的任务是 要克服正统神学,让这堵墙倒塌。

假如这堵境还存在,迷信就可能安心地继续去做自己的事 情。如果这堵墙已经倒塌,难道人们还要让它存在下去?人们 现在必须关心的是,在通往此岸和彼岸的双重道路中找到一条 大道,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将来都可以漫步在这条大道上。那么, 人们为何不应当摘掉这些骗子们的假面具呢?②

年轻的谢林此时信心十足。他认为,入类由于具有理智而必定会在

① 卡尔·谢林主编:《谢林全集》第1卷,第202页。 ② 同上书第1卷,第478页。

自身中承载一切精神的绝对自由,而不是在自身之外寻找上帝和不 朽。人类在未来的最伟大功绩,就是在我们自身中创造一个全新的 宗教。这样的宗教将把迄今一切宗教的不同因素统一起来,它是“理 性和心灵的一神教,同时还是想像力和艺术的多神教”①。虽然现在 人们还没有产生这样的宗教,但我们应当为此作准备,这就是具有理 性的观念和创造理性的神话。谢林相信,将来有了这样的“宗教”,人 民大众和哲学家、开明的和不开明的人们都会永远地团结在一起,普 遍的自由和平等就会统治这个星球。

在后来的自然哲学阶段,由于对自然哲学的热爱与和浪漫派的 接触,谢林的宗教批判态度更加激烈。他不再把斗争的锋芒指向教 会和正统神学,而是着重反对以施莱尔马赫为代表的情感宗教说,反 对浪漫派内部的诺瓦利斯皈依天主教的倾向。谢林这个时期的宗教 观表现得相当激进,其主要代表作是长诗《维德普斯滕的伊壁鸠鲁之 信仰》。谢林在这首诗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对宗教的厌恶和反 感,他说:

我拒绝这个世上的一切宗教,

因为任何宗教都不让我愉快;

我已经解除所有宗教的束缚,

既不去教堂,也不去作礼拜。②

但是,此时的谢林并不是一个彻底的“观念的无神论者”,而只是 反对宗教对人的束缚,表现了一个追求真理的哲学家理应具备的桀 骜不驯、自由洒脱的独立性。作为一个生活在18世纪的西方思想家, 谢林并不能完全不受时代和环境的影响,他在骨子里还是怀有宗教 情愫的,他在诗里这样吟诵道:

① 卡尔·谢林主编:《谢林全集》第1卷,第480页。

② 谢林:《穿过大地的中心》,第24页,瓦门布洛恩,乌尔利希·凯歇出版社, 1998。

唯有一种宗教是合适的,

它穿越空气,穿越阳光;

它必定存在于岩石和苔藓中,

蕴含在鲜花、金属和万物中。①

显而易见,谢林在这里不是按照基督教的创世说来看待这个世 界的,他不赞同新天主教所鼓吹的“超尘世的、神性的”东西,而是接 受了当时的最新科学成果,崇拜和歌颂他心目中的永恒、崇高的大自 然。对于谢林在这里表现出来的自然崇拜观,我们应当有一个恰如 其分的分析,而不能像有些哲学史家那样,说这时的谢林具有“物质 是首要的地位”的思想,因为如果这样,我们就无法解释谢林在同一 首诗里的下面这段话:

我现在信奉的唯一宗教,

是我爱一个漂亮的姑娘,

她有丰满的双乳和苗条的身材,

还散发着鲜花的甜蜜芬芳。

应当说,这首诗完全显示了浪漫派对谢林的影响,年轻的哲学家 这时还是以诗人的浪漫来谈宗教,并没有对宗教进行真正的哲学反 思。他此时在自然哲学中所讨论的“重力、物质、光明的崇拜”也不是 在形而上学意义上对宗教进行考察,这个任务直到后来才在同一哲 学中真正得到展开。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尼采-《悲剧的诞生》-序言:致理查德·瓦格纳-在线阅读

    序言:致理查德·瓦格纳 23 由于我们审美公众的特有性格①,我在这本著作中集中传达 的思想会引发种种可能的疑虑、骚动和误解。为了远离所有这些 东西,也为了使自己能够以同样平静的欢快之情来写这本著作的 引言(作为美好而庄严时光的化石,这本著作里的每一页都帶有这 种欢快之情的标志),我想象着您——我最尊敬的朋友——收到这 本著作的那一瞬间:也许是在一个冬日的傍晚…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4日
    212
  • 阿里斯托芬-《云》-(十)第五场-在线阅读

    (斯特瑞普西阿得斯端着一只酒杯自左屋内冲出来,贵狄庇得斯在后面追赶) 斯特瑞普西阿得斯 哎哟!哎哟! 我的邻居族人,我的同乡们! 快来救命呀!我挨打了,快来帮我呀! 哎呀!我的脑袋呀!我的下巴呀!哎呀! (向费狄庇得斯) 你这个蛮横的东西,竟打起老子来了? 费狄庇得斯 是的,我打了父亲。 斯特瑞普西阿得斯 (向观众) 你们看,他承认打我。 费软成得斯 是的。…

    书籍分录 2024年3月1日
    315
  • 马工程版-《西方哲学史》-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哲学-在线阅读

    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哲学 亚里士多德(前384年一前322)出生于色雷斯地区的斯塔吉拉城。17岁 进入雅典学园,师从柏拉图 20年。他的人生格言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 理。”他不盲目崇拜柏拉图的学说,力图克服柏拉图轻视感觉经验、不注重研 究运动变化的倾向,创立自己的哲学体系。公元前343年,马其顿王菲力浦邀 请他任王子亚历山大的教师,七年之后,亚历山大即位。…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5日
    420
  • 罗素-《西方哲学史》-美国版序⾔-在线阅读

    美国版序⾔ ⽬前已经有不少部哲学史了,我的⽬的并不是要仅仅在它们之中 再加上⼀部。我的⽬的是要揭⽰,哲学乃是社会⽣活与政治⽣活的⼀ 个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个⼈所做出的孤⽴的思考,⽽是曾经有 各种体系盛⾏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这⼀⽬的就要求我们 对于⼀般历史的叙述,⽐通常哲学史家所做的为多。我还发觉这⼀点 对于⼀般读者未必是很熟悉的那⼏段时期,尤其…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4日
    323
  • 第四节 斯宾诺莎的方法论

    斯宾诺莎在另一部关于认识论的主要著作《知性改进论》中,一开 始就提出如何“理解”的问题。他和笛卡尔一样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不信 任,认为日常生活是空虚的,其道德评价根本不值得信任,关注的自光 应该是真正的善和最高的幸福。这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斯宾诺 莎也使用了排除的方法:由功利性带来的善是靠不住的,比如财富、名 声、感官的快乐。但是名誉、财富和感官的享受正是…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4日
    29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