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黑格尔谈客观宗教、主观宗教、民众宗教

1793年前后,黑格尔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有些什么样的措施, 使得宗教的教义和力量可以渗透进人的情感的深处,从而成为人的行为的推动力,并表明其自身在他们那里是有生命力的、是有作用 的。”①为此,他首先批判了客观宗教。所谓客观宗教,就是大众所信 仰的宗教。在黑格尔看来,它们只是注重单纯的神的知识,由理智和 记忆在其中起作用,其典型代表就是启蒙运动。他指出,理智曾经产 生了辉煌成果,例如莱辛的《智者纳且》,但是同样由于理智,使得它 所宣扬的基本原则没有得到实践。其原因就在于它的理论是千巴巴 的,对人的心灵起不了作用,不能直接产生道德行为,发挥实践影响。 “因此启蒙总有一种美好的优越性:它能够给予义务以明晰的知识, 能够对于实践的真理给予论证或说明理由。但是启蒙却没有本领给 予人以道德。”②

黑格尔倡导主观宗教,它“是一种令我们的心灵感兴趣,并深深 地影响我们的情感,和决定我们意志的东西”③。这和施莱尔马赫当 时提出的“情感宗教”有点相似。这也显示了赫尔德、雅可比等人的 影响。黑格尔认为只有活生生的东西、个体的东西,才能对人的内心 起作用,给道德和道德动因以一种新的崇高的振奋,并对感性冲动的 势力给予一种新的强烈的阻碍。客观宗教应该成为主观宗教的一部 分;主观宗教应该进一步成为民众宗教(Volksreligion),而不是停留 在私人宗教的水平。主观宗教能够给整个灵魂以力量、热情和精神, 而精神是伟大和崇高的德性所决不能缺少的,但它仍属于私人教化 的范围,固然必不可少,但在义务冲突、道德培养和上帝信仰等方面 都不如民众宗教。

黑格尔为什么重视宗教的大众性呢?因为宗教构成一个民族的 信仰并影响到一个民族的行为和思想方式。它一方面把神、灵魂不 灭等观念教给民众,另一方面使这些观念深入人心,其效果不仅使人 们接受宗教戒律,更使人们考虑到较长远的东西,这些东西主要是民 族精神的提高和高尚化,从而唤醒那些在灵魂里沉睡的民族情感和

①《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贺麟译,第8页,商务印书馆,1988。 ② 同上书,第16页。 ③ 同上书,第3页。

尊严,这是最重要的。民众宗教的主要之点就是“整个一大堆的宗教 基本原则,及从这些原则中产生出来的情感,特别是这些情感借以影 响行为方式的强烈程度”①。黑格尔具体提出了民众宗教的三条原 则:教义必须建立在普遍理性的基础上;幻想(Phantasie)、心情 (Herz)、感性(Sinnlichkeit)在其中不能空无着落,没有出路;民众宗教必 须与生活的一切需要结合起来,必须与公众的政治行为结合起来。②

这三条原则表明:宗教必须被纳入科学的轨道,接受人类理性的 改造,信仰、教义和神学知识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成立。宗教对道德 的促进不应靠外在的权威或绝对命令,而是要深入人的内心之中,使 人被打动和易于接受,从而自觉地实践道德行为。这种德行不应只 局限在私人的修养和教化方面,它是社会性的,应该在民众中发挥作 用,对社会的现实性产生影响。

1795年在伯尔尼做家庭教师时,黑格尔写了《耶稣传》③,这是他 早期作品中唯一写完全文、注明写作日期并完整保留下来的作品。 在文中,黑格尔把重点放在耶稣30岁后以一个有教养的人和教师的 身份出现,去教诲民众和门徒,以唤醒他们心中的上帝的火花。他让 耶稣像康德那样说话:“凡是你愿意人人都遵守的普遍规律,你本人 也应该按照那样的通则行事”④。耶稣被描述为道德布道者或伦理 教师。黑格尔也揭示了耶稣悲剧性命运的必然性。耶稣是一个德 行完美的人,但仅有12个门徒能理解他,忠实地跟随他。他缺乏与 实际生活的联系,常常与社会现实发生冲突,所以他的道德律令只 对个体适用,在社会总体和民众面前往往无能为力。黑格尔的笔端 流露出对耶稣人格精神的赞扬,但他并没有找到办法去缓解耶稣身 上体现的各种紧张关系,例如个体与社会、道德与幸福、理性与感 性等。

①《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贺麟译,第4页,商务印书馆,1988。 ② 参见同上书,第23页。 ③ 中译文请参见同上书,第79—154页。 ④ 同上书,第93页。

正是这些问题,促使黑格尔在《耶稣传》后又从原有的道德宗教 的康德立场后退,转而研究基督教的历史。他写了《基督教的实证 性》①,想从中找出基督教堕落的真正原因。基督教团原本是流行于 受压迫的民众中的反抗罗马专制暴政的一个宗教团体,但在历史的 演化中它逐步改变了自己的初衷,成为一种实证性的宗教。所谓实 证性(Positivit宗教等上层建筑领域中那些预先给定的、历史流传下来的、借助权威 手段强迫人民接受的东西,它们具有某种外在力量的形式,与自然社 会、自然宗教、自然法等自发形成或约定俗成的东西相对立。这正是 启蒙运动以来的近代精神所着力批判的东西。在这篇作品中,黑格 尔仍然坚持宗教的根本目的是促进道德的发展,指出这种真正的宗 教精神在犹太人那里受到了压抑,这时耶稣出现了,他要帮助犹太人 摆脱自己的偏见与惰性,要把宗教与德行提高到道德水平,并且使道 德恢复它的本质—自由。但是耶稣的努力在犹太人的民族感与和 国家势力交织在一起的僧侣集团面前遭到了失败。黑格尔认为基督 教产生实证性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它的原始形态中就有某种实证性 成分,另一方面在于时代精神的变化使它受到误解,慢慢成为一个宗 派,后来又变成一种实证性的信仰。黑格尔在文中还分析了国家与 教会在信仰、财产、教育等方面的冲突。最后,他强调在新时代的宗 教中,要由理性占支配地位,不过理性应转向具有情欲的对象的意 志,使意志按理性给予的形式去活动,发挥肉体力量,使理性与感性、 幸福与德行和谐一致。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法]阿尔贝·加缪-《局外人》-第二部-在线阅读

    第二部 我被捕之后,立即就被审讯了好几次。但都是关于身份 问题之类的讯问,时间都不长。头一次是在警察局,我的案 子似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兴趣。过了八天,预审法官来了, 他倒是好奇地打量了我一番。但作为开场白,他只询问了我 的姓名、住址、职业、出生年月与出生地点。然后,他问我 是否找了律师。我说没有,我问他是否一定要找一个才行。 “您为什么这么问?”他说。我回答…

    书籍分录 2025年2月6日
    72
  • [古希腊]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第一卷-第二章-在线阅读

    本章概述:本章主要是答复对于苏格拉底的其他指控。 他并没有败坏青年,因为他的全部教训都是劝戒他们不要犯罪并勉励他们培养自制和各种德行。 我所认为奇怪的另一件事是任何人竟能相信苏格拉底败坏了青年。除了我们在上面关于他所说的以外,苏格拉底不仅是一个最能严格控制他的激情和嗜欲的人,而且也是一个最能经得起冷、热和各种艰苦劳动的人;此外,他还是一个非常惯于勤俭生活的人…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4日
    291
  • 阿波罗多洛斯-《希腊神话》-原本第三卷-第十四章-在线阅读

    一 刻克洛普斯是地生子,有一个人与蛇合成的身体,是阿提刻最初的国王,那地方从前叫作阿克忒,他因了自己名字改名刻克洛庇亚。据说在他的时代,诸神决意领有城市,在那里他们想各自承受礼拜。于是波塞冬第一个来到阿提刻,用那三尖叉打在高城的中央,他显现出海来,现今叫作厄勒克忒伊斯。在他之后来了雅典那,她叫刻克洛普斯来给她做占领的证人,乃种了一棵橄榄树,这在播德洛西翁至今…

    书籍分录 2024年3月3日
    258
  • [古希腊]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六卷 第三章-在线阅读

    第三章 莫尼摩 (公元前4世纪) 叙拉古的莫尼摩(Monimus)是第欧根尼的学生;据索西克拉底说, 他是某位科林斯银行家的侍从,这个人跟买下第欧根尼的塞尼亚得交往甚 密,而塞尼亚得对第欧根尼言行上的善的描述,激起了莫尼摩对第欧根尼 的崇拜之情。于是他便装疯卖傻,故意把银行家桌子上的零钱和所有钱币 都扔掉了,最后他的主人终于解雇了他;然后他直奔第欧根尼并投身…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2日
    225
  • 第三节 宇宙漩涡运动生成论和科学思想

    阿那克萨戈拉认为。字宙和自然界万物的生成,是在努斯的启动下,进行剧烈的漩涡运动所产生分离作用的结果,宇宙生成是个分离式漩涡运动的过程。这和他的种子论与努斯学说是一致的,是继承与发展了伊奥尼亚的哲学思想。 他描述道。字宙处于原始混沌时,无限的种子绝对混合在一起,一切个别事物都还没有分化出来,全体处于静止状态。这就是无定形的阿派朗。在这个混沌中气和以太最占优势,…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15日
    229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