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七 七 禁 令”

13世纪30年代以降,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开始在巴黎大学讲授并 逐渐被列为必修课程,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不断扩大,重要性不断提 升,其地位甚至可以与施洗者约翰相比。如果说约翰是基督在恩典 方面的先行者的话,那么,亚里士多德则是基督在自然方面的先行者。 亚里士多德之引入,特别是托马斯·阿奎纳所做的综合工作,可 以看做是基督教进一步理性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自由思想发展的 过程,也是基督教理论自我成长的过程。所谓基督教理论的自我成 长,也就是它摆脱保护、走向自立的过程,人们试图通过理性而不仅 仅是借助教会来接受(理解)信仰:“经院哲学本身之所以已经产生, 是由于人们渴望在理论上有参悟的能力,希望了解和寻求它所信仰 者的理由。”①在经院哲学那里,哲学固然是神学的婢女,哲学研究什 么、何以研究要由信仰来确定,因而其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限制 甚至失去生气。但是在一个给定的界限内,人的理性仍然有自由活 动的余地,理性被赋予了认识信仰的使命。企图用理性、用人的智慧 来理解上帝、思考上帝,这是神学发展史上一个了不起的转变,这种

① 梯利:《西方哲学史》,伍德增补,葛力译,第245页,商务印书馆,2004。

转变不仅使得神学的理论化、神学和哲学的结合成为可能,而且磨炼 了人的智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由思想的发展。

自由思想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定会与正统神学发生冲突。这 里我们不能不提到阿维罗伊主义。这个被冠以阿维罗伊之名的主 义,其真正的守护神是亚里士多德,而不是阿维罗伊。但是,作为亚 里士多德在中世纪最杰出的注释家,阿维罗伊对亚里士多德的两点 解释格外引人注目:一是独一灵魂论。该学说认为,人类不仅共有 单一的能动理智,而且共有单一的被动理智,人一旦死了,只有这单 一的理智才存在着,这样,个人的不朽就被排除掉了;二是关于宇宙 永恒的学说。这个解释是与基督教神学的上帝创世说矛盾的。凡 是接受和信奉这个理论的被称做阿维罗伊主义者,阿维罗伊主义在 13 世纪后期的巴黎大学相当活跃,它招致正统神学家的不满。 1270年12月,巴黎主教唐皮耶颁布了一道禁令,谴责了13条阿维 罗伊主义的命题,包括人的理性的统一性、世界的永恒性、灵魂随肉 体的消灭而消灭、神对个别事物的不可知性以及神不可能使有限物 不朽等等。但是,这个禁令并没有阻止阿维罗伊主义的传播,阿维 罗伊主义仍然在街头巷尾、在孩童面前秘密传布,由此导致了进一 步的压制。1272年,文学院的教授被禁止处理神学问题,1276年, 巴黎大学颁布了如下命令:“鉴于《圣经》严禁秘密集会进行训学,并 认为此种集会之参与者乃余等参与智慧之敌,为公共利益计,必须 反对某些别有用心人物之过于自信,余等兹决定并命令,望各系硕 士或学士私下不得阅读任何有危险性之书籍……”①但所有这些措 施都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终于导致1277年更加严厉的再一 次禁谕。这一年,教皇命令唐皮耶进行严格调查。唐皮耶召集神学 家们进行了热烈讨论,结果确定 219 个论题遭到谴责并禁止讲授, 凡是继续持守这些主张的人,一律被开除教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 “七七禁令”,这个禁令是在3月7日作出的。世界的统一性、质料

① 转引自奥·符·特拉赫坦贝尔《西欧中世纪哲学史纲》,于汤山译,第133一 134 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

是个体化原则、天使的个体化等等都在宣禁之列,但关于实体形式 的单一性在巴黎并未明令禁止。3 月18 日,紧接着巴黎的禁令之 后,坎特伯雷大主教(Archbishop of Canterbury)在牛津发布了又一 个禁令,这个禁令在巴黎的禁令之外加上了实体形式的单一性和质 料的被动性。

“七七禁令”主要针对阿维罗伊主义,特别是西格尔和达西亚的 波埃修的教导,他们的理论被指控为“双重真理论”,因为他们主张在 知识与信仰之间、哲学和神学之间存在着有意识的对立,而只有哲学 家可以获得真正的幸福,只有哲学家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 禁令也涉及托马斯本人的一些观点,诸如世界的统一性、质料的被动 性、天使的个体性等等。托马斯的观点被认为无法解释基督死后的 身体与生前身体的同一性,因为在托马斯那里,唯一的实体形式(灵 魂)在死时已脱离身体。

“七七禁令”的出台,一方面表明了13世纪后期亚里士多德主义 特别是托马斯神学的影响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托马斯的神 学在当时并未完全获得正统的地位。在那个时代,托马斯是作为一 个危险的革新者出现的,被认为“开辟了新的路径”①,他的神学观点 之被完全接受是经受了一个过程的。直到 1323 年,天主教会才把他 列为圣品;1567年,才宣布他为教会博士,而他的学说被宣布为官方 学说则是 1879年的事了。

“七七禁令”也意味着当时的神学争论已经到了非常激烈的地 步,以至于不通过这种禁令的方式,靠正常的和公开的争论,正统的 神学已经无法守住自己的地盘。但是禁令最多只能化异见于无形, 而不能从根本上取消异见。相反,禁令出台后的 20年,托马斯主义的 信徒却明显增加,这导致了道明会的学者公开发表对于攻击托马斯 主义者的答辩。到了1325年,巴黎主教不得不撤回巴黎禁令,而牛津 的禁令也名存实亡了。

① 科普尔斯顿:《西洋哲学史》(二),庄雅棠译,第593页,黎明文化事业公司, 1988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洛克-《人类理解论》-第三卷-第十一章 前述各种缺点和滥用的改正方法-在线阅读

    第十一章 前述各种缺点和 滥用的改正方法 一 1 各种改正方法是值得追求的——上边我们详细探究过语 言有什么自然的缺点和后加的缺点。语言既是维系社会的大纽 带,而且知识之由个人传至个人,由一代传至一代,亦以语言为共 同的渠道,因此,我们应该用沉重的思想,来考察我们对于上述这 些缺点,有什么改正方法。 2 这是不容易做到的——任何人只要敢于自夸说,他可以完 全…

    书籍分录 2025年4月16日
    280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部-第一篇-第三章-乙-一-在线阅读

    一 形而上学 现在来谈谈他的概念的总的方面。他的思辨的理念,首先得 在他的“形而上学”一书中去找寻。不过,这本书包含着一个特殊 的困难,就是它乃是编纂起来的;它可能是由几篇东西合成一书 的;就算从它的前后贯穿的联系看来书的主要部分是统一的,但依 然不能说,这部书行文清楚,有条不紊。“形而上学”一名不是亚里第一篇 第三章 第一期第三阶段: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士…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8日
    504
  • [古希腊]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一卷 第九章-在线阅读

    第九章 密松 (约公元前600年) 索西克拉底引用赫尔米波说,密松(Myson)是斯特里蒙(Strymon) 的儿子,是伊塔或拉科尼亚地区的村庄车恩的本地人;他被列为七贤之 一。据说他父亲是一个僭主。有个人告诉我们,当阿那卡尔西询问是否有 人比他更智慧时,彼提亚的女巫作了这样的回答——这个回答我们在谈及 泰勒斯的生平时已经作为对喀隆的问题的回答有所提及:① …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2日
    433
  • 第六节 休谟论宗教

    休谟对宗教问题的关注贯穿于他的整个哲学研究生涯中,他对 宗教的怀疑态度和对自然宗教的批判使他在宗教哲学史上占有十分 突出的地位。休谟不是神学家,而是哲学家,他论述宗教的目的是为 了考察宗教原则和神学证明的哲学根据。一般而言,他的观点的基 本精神是批判的,而他的批判武器就是他的人性哲学和经验主义。 当然,休谟不是无神论者,也不一概反对宗教。他在批判各种宗教理 …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464
  • 亚里士多德-《天象学》-第四卷-在线阅读

    第四卷 【1】既然元素的原因被区分为四个,那么,它们的结合就决定了元素也是四种。两个原因是能动作的,即热与冷,另两个是能承受的,即干与湿。这种观念,能从对事例的考察中得到支持。在一切场合中,都可见到热与冷在规定、结合和改变着同类的和不同类的事物,并滋润、烤干、硬化和软化它们。另一方面,干燥的和潮湿的东西则被规定,是被说明的其他性质的承受者,无论是在单独的情况…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9日
    407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