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无意识理论与人的心理结构

在弗格伊德以前,人们对自己精神现象的了解,一般只限于理性 的、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在心理学的视界内,心理与意识几乎是同义 语,无意识心理活动完全被排斥在研究范围之外。弗洛伊德在为精 神病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发现他们混乱的无意识表现,同正常的意识 活动仍有着某种联系。具体说来,精神病的起因往往同某种强烈的 来自意识的刺激有关,而通过催眠术、自由联想法、宣泄法等精神治 疗手段,又有可能使患者从无意识状态恢复到正常的意识状态。弗 洛伊德后来回忆说:“当时我得到了一个最深刻的印象:很可能在人 的意识之后,还有一个相当有力的思想过程尚未被人们发现。”①他沿 着这个思路探索下去,提出了一整套关于无意识的理论,并以此为基 础构筑了精神分析学说。这一学说“强调区别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有 意识(或者确切地说是能够意识到的)心理活动的重要性;它采用了 动力因素(dynamic factor)的概念,假设某种症状的发作是因为某种

①《弗洛伊德自传》,张霁明、卓如飞译,第17—18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情感的抑制;它还采用了经济因素(economic factor)的概念,认为同 一症状实际上就是人体一定能量转换的结果”①。精神分析学说打破 了传统心理学的纯意识模式,无意识不仅进入心理研究的领地,而且占 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同意识一起组成了人的多层次的心理结构。 无意识是人的心理结构中最深层的部分,人的本能欲望以及与 此相关的情感、意向都储存在这里。无意识系统中的本能冲动是人 类精神中最原始的因素,它积蓄着强烈的心理能量,并按照“快乐原 则”随时寻找发泄的渠道。

意识是人的心理结构的表层,它直接面向外部世界,负责协调入 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因此只能服从“现实原则”,即按照现实可能性来 决定人的行为。为了履行这一职责,它常常对无意识本能欲望进行 必要的压抑,同时也免不了要受到无意识的袭扰。

前意识在心理结构中处于过渡带,它的内容包括良心、理想、信 仰等等。这些由社会的道德规范、宗教准则、价值观念支撑的经验材 料平时隐藏在前意识系统中,在需要时就会延伸到知觉意识中并显 现出来。前意识的作用就是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担任警戒,防止无 意识干扰意识的正常活动。

意识、前意识、无意识这三个层次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使人的心 理结构呈现为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意识居于最高层次,主宰着人 的正常理性活动。前意识居中,是理性的守护者。无意识蛰居底层, 为人的生命活动不断地提供原始动力。在一般情况下,无意识的非 理性欲望要受到前意识的匡正,然后在意识中有节制地得到满足,这 时人的心理结构是平衡的。然而,一旦无意识冲破前意识的防线,僭 越意识而取得支配地位,人的精神就会处于失常状态。常见的无意 识主导状态有遗忘、口误、梦境等,严重的就是精神病症状。弗洛伊 德曾对梦境做了大量的专门分析,他认为,梦是一种(受压抑的)愿望 (经过伪装的)实现,也就是说,梦是乔装打扮过的无意识本能冲动的

①《弗洛伊德自传》,张霁明、卓如飞译,第24页,辽宁入民出版社,1986。

表现,是无意识对意识的一种取代形式。因此,通过对梦的精神分 析,有可能揭示无意识与意识之间的联系。

在弗洛伊德看来,人的心理结构就好像漂浮在大海中的冰山,水 面上显露出的一小部分相当于意识,它只是人的表层心理。潜藏在 水面以下的巨大山体相当于无意识,只有它才能决定冰山的漂流去 向。因此,心理学只研究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深入到水下,去探 素深层无意识心理的奥秘。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第十三卷 船舶前阿开奥斯人抵敌艰苦奋战-在线阅读

    宙斯把特洛亚人和赫克托尔引向船只, 让他们在那里经受无穷的战斗和苦难, 他自己则把那明亮的眼光向远处移展, 遥遥观察好养马的色雷斯人、擅长近战的 密西亚人和公正无私的阿比奥斯人栖身的国土。 他没有再把明亮的眼光投向特洛亚, 也没思虑会不会有哪位不朽的神明 去帮助特洛亚人或达那奥斯人作战。 -------- 权力广泛的震地神并非盲然不察, 他高踞林木覆盖的萨摩…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3日
    934
  • 马工程版-《西方哲学史》-第七章 中世纪的唯名论与唯实论-在线阅读

    第七章 中世纪的唯名论与唯实论 中世纪哲学有唯名论和唯实论①两大派别的对立。唯名论认为,存在的事 物都是个别的,心灵之外没有共相;唯实论认为,共相既是心灵中的一般概 念,又是这些概念所对应的外部实在。唯名论和唯实论这两派中又分为极端派 与温和派。极端唯名论认为,共相只是名词,名词的实在不过是“声音”;温 和唯名论认为,共相是一般概念,是由心灵对个别事物的个别…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5日
    803
  • 第四节 非物质主义(一):观念和心灵

    巴克莱的主要学说是非物质主义,它的全面阐述是在《视觉新 论》、《论人类知识原理》、《对话三篇》这三部著作中完成的。如果对各 ① 巴克莱:《论人类知识原理》,第一部分,第89节,载于《乔治·巴克莱著作集》 第1卷,第307页。 ② 同上书,第一部分,第21节,载于《乔治·巴克莱著作集》第1卷,第253页。 ③ 同上书,“绪论”,第24节,载于《乔治·巴克莱著作…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454
  • 赵林-《古罗马帝国的辉煌》-第3卷 帝国盛衰-第1章 尤利乌斯-克劳狄王朝-在线阅读

    第I章 尤利乌斯-克劳狄王朝 西方历史学界通常将公元前27年屋大维接受“奥古斯都”称号作 为共和制与帝制的分界线。屋大维虽然包揽了诸多职权,但是他也像 恺撒一样,并未公开称帝,只是拥有了奥古斯都的至高权力,开创了 一种不同于共和制的元首制。屋大维去世之后,其养子提必略继承了 “奥古斯都”的名号,由此形成了罗马帝国的第一个王朝——尤利乌 斯-克劳狄王朝。与帝国…

    书籍分录 2025年3月5日
    764
  • 赵林教授-《西方文化概论》-第三章 西方近现代文化-第一节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在线阅读

    第一节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一、文艺复兴 在中世纪,基督教成为人人都必须无条件奉行的信仰形式,罗马天主教会成为高高凌驾于一切世俗权力之上的最高权力机构,而中世纪西欧社会的一切弊病和衰弱征象都根源于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现实的改革就只能从基督教自身的改革开始,唯有宗教改革才是西方近代文化的真正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但是,在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11日
    64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