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失望与悲观

霍克海默与其同道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揭露,对产生这种现实状 况的精神基础——启蒙的尖锐批判,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找到一条 改变现存社会状况的出路。就霍克海默个入而言,他在晚年越来越 陷入到悲观主义的泥淖之中,并且试图用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神学思 想来化解批判理论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这里我们简约地概括霍 克海默晚年思想的主要特征。

第一,霍克海默否认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全面的联系,他像 康德一样,认为本质与现象、理论与实践是分离的,而不是互相关联 的。虽然他始终坚持哲学家必须认识自身的社会责任,但他只不过 是把这点当作批判理论的一个先决条件而已,而他以前信奉的“概念 真理”、“理论应当是一种行动方案”、理论理应推动历史前进的思想 却已经荡然无存。这种否认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倾向,一方面表明

① 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洪佩郁、蔺月峰译,第135页和“导言”的第6 页,重庆出版社,1990。

霍克海默找不到理想世界的失望和痛苦,另一方面说明他还对另一 种绝对的、无条件的东西的渴望。

第二,对工具理性和启蒙的批判越是深刻,霍克海默就越是相 信:人的孤独不只是人的有限性,而且还是作为个入(Person)的人 (Mensch)在现代的崩溃;理论虽然可以反思社会的发展趋向,分析历 史上的恐怖、暴力、统治、压迫,表现弱者的痛苦、无助和死亡,但却不 能有效地反对现实存在的总体趋向,批判理论因此必须承认历史过 程的内在必然性。霍克海默由此脱离了批判理论所追求的社会理 想,转向了历史宿命论。

第三,霍克海默在承认他毕生都喜欢叔本华悲观主义的同时,他 失望,却并没有完全放弃希望,而是试图把哲学的否定思维与宗教对 绝对(上帝)的渴望联系在一起。与《启蒙辩证法》肯定犹太教相一致 的地方,是他在晚年继续把犹太教和哲学知识联系起来,坚决拒斥把 有限的东西说成无限,把谎言说成真理,反对用信仰来代替真理。在 他看来,这既是犹太教所说的“拯救”的本质,也是德国哲学所强调的 通过谴责幻想而获得知识。德国唯心论者康德和黑格尔的伟大之 处,就在于他们接近了犹太教的度诚和犹太教的思想,而这里恰恰是 犹太教与德国哲学精神最相一致的地方。① 与《启蒙辩证法》不同的 是,他晚年不仅敬仰犹太教,而且也颂扬基督教所宣传的“博爱”和 “渴求”。在他看来,耶稣为救赎全人类而牺牲的事情已经说明,基督 教的“博爱”,即尊重和热爱他人,体现在生活中的自由、平等、自我规 定、宽恕等,要高于任何法律和规定,这样的博爱不需要任何逻辑证 明。② 而“渴求”则表达了拯救失望者的希望,因为只要我们把我们的 生活世界看作是相对的现象,而不是绝对的真理,那我们不仅可以相 信恶不可能战胜善,而且还可以由此推演出,相对是以绝对为前提 的。即使我们不能从逻辑上证明这个绝对者和永恒者的存在,但对

① 参见贡尼、林古特《霍克海默》,任立译,第147—149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92。 ② 参见霍克海默《对工具理性的批判》,施密特编,第130页,法兰克福,1972。

真理的“渴求”超越了这种证明,它使我们相信真理是与上帝在一起 的。很显然,霍克海默晚年已经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宗教神学那里, 他的批判理论最后也只能成为宗教哲学。

霍克海默的理论反映了第一代法兰克福学派的真实感情和思 想:他们激烈抨击现代工业社会的种种弊病,却又不满意新苏东社会 主义的现状;他们热爱和追求真理,却又不知何谓真理。他们忧心忡 忡,犹豫彷徨,充满希望地开始了批判理论的事业,最终却以失望告 别了批判理论。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第二节三大学派

    意大利科学认识论主要分为三大学派:杰伊莫纳特的历史主义 学派,帕斯奎内里的语言分析学派和阿伽齐的客观主义学派。 在意大利,杰伊莫纳特在将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结合进行研究方 面作出的贡献最大。早在1960年他就开始运用科学史对理论进行结 构分析,这样就把科学哲学的对象从静态扩大到动态。杰伊莫纳特 认为,构成当代科学的基础(从形式逻辑到数学、物理学)的危机,具 有解…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4日
    288
  • 第一节邓斯·司各脱的形而上学实在论

    中世纪的实在论是对种属共相是否在实在上存在这一共相问题 作出肯定回答的一种形而上学理论。尽管共相问题起源于古希腊哲 学中的“一对多”的问题,并且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分别站在各自本 体论的立场都肯定共相在实在上存在,但是共相问题作为一个独立 的形而上学问题则起始于早期中世纪的著名的波菲利问题。波埃修 首先对波菲利问题作出了详尽深入的讨论,在这种讨论中引出了一 种…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8日
    269
  • 第一节 柯亨

    马堡学派的创始人是柯亨(H.Cohen)。柯亨于1842年出生在德 国安哈尔特的科斯维希(Coswig im Herzogtum Anhalt),其父母都是 虔诚的犹太教信徒,父亲还是当地犹太教教堂的牧师和歌咏班的指 挥。柯亨最初在德骚(Dessau)上中学,以后又转到布雷斯劳(Breslau)的犹太教中学读书。1861年起就读于布雷斯劳大学,1864年获…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日
    306
  • 附录马斯洛的科学人本主义

    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 1970)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的布鲁克林,父母都是早年移居美国的犹太 侨民。1934年获威斯康星大学哲学博士,1937年执教于布鲁克林学 院,1951—1969年任布兰迪大学心理系主任,1967—1970年担任美国 心理学学会主席。马斯洛对以往各派心理学说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 提炼,以…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3日
    241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东方哲学-乙-在线阅读

    乙、印度哲学 若是我们从前曾经满足于相信并尊重印度智慧的古老,但是我们现在由于熟悉了印度人更伟大的天文历法著作,才知道所有这些被引用的印度年历的庞大数字皆不正确。没有比印度人的年代记载更纷乱、更不完全的。没有一种民族在天文学、数学等方面已经如此发达而对于历史学却如此之无能。在他们的历史中,年代既没有确定,也没有联系。大家曾经相信确定的年代在维诃罗摩提耶王时才…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8日
    242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