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分录
-
赵林-《天国之门:西方文化精神》-后记-在线阅读
后记 四年前,我完成了《神旨的感召——西方文化的传统与演进》一书,当时正值学术著作出版难的“萧条”时期,费了好大的劲总算把书出版了,却由于担心销路问题,只印了两千册。没想到此书出版以后,不到半年的时间便销售一空,我自己留存的一部分书也在这几年讲授“西方文化概论”的课程时被学生们当做教学参考书买去。一些外地的朋友纷纷来信索购此书,学生们也希望此书能够重印。鉴于…
-
赵林-《天国之门:西方文化精神》-第三章 基督教与西方近现代文化-第二节 宗教信仰的衰颓与科学理性的勃兴-在线阅读
第二节宗教信仰的衰颓与科学理性的勃兴 一、宗教宽容与理性精神 16 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如同烈焰一般迅速席卷欧洲基督教世界,各种 新教教派不仅在北部欧洲取代了罗马天主教的精神统治和组织统治,而且 还大有向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天主教核心地区扩散的势头。面对着这种日益 严重的威胁,罗马天主教会不得不在对北方世界的宗教改革运动采取抵制 和镇压的同时,开始考虑从自身内部进行…
-
赵林-《天国之门:西方文化精神》-第三章 基督教与西方近现代文化-第一节 变革时代的历史挑战与应战-在线阅读
第一节变革时代的历史挑战与应战 一、基督教文化的个性特征与内在矛盾 如果说古代希腊文化的个性特征表现为和谐之美,古代罗马文化的个 性特征表现为凝重之力,那么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个性特征则表现为一种 深刻而痛苦的自我分裂和二元对立。在希腊文化中,一切矛盾均处于尚未 发展为直接对立的原始同一状态,精神与物质、灵魂与肉体、彼岸与现世、 天国与人间这一系列范畴仅仅只是…
-
赵林-《天国之门:西方文化精神》-第二章 基督教与中世纪文化-第三节 基督教文化的演变-在线阅读
第三节 基督教文化的演变 一、基督教神学与经院哲学 基督教的一些基本信条,如“上帝存在”“三位一体”“死而复活”“原罪”“基督救赎”等,最初都是建立在纯粹的信仰基础上的,这些信条倘若从理性的角度来加以推敲,显然是荒诞不经的。然而这些基本信条正如德尔图良所言:“正因为其荒谬,才是可信仰的。”宗教信条的荒诞性恰恰构成了它们的可信仰性的前提。如果没有这种荒诞不经、…
-
赵林-《天国之门:西方文化精神》-第二章 基督教与中世纪文化-第二节 基督教与世俗社会-在线阅读
第二节基督教与世俗社会 一、“上帝之城”与“尘世之城” 经过几个世纪的艰难发展,基督教终于在用殉道者的鲜血和尸骸铺垫 的道路上走向了历史的前台;而骄横暴戾的罗马帝国则在外部的日耳曼蛮 族入侵和内部的奢靡风气腐蚀的双重作用下土崩瓦解,蜕化为一堆不堪入 目的历史朽骨。“当那个巨大的机体为公然的暴力所侵入,或缓慢的衰朽所 腐蚀时,一个纯洁而平凡的宗教徐徐潜入人心,…
-
赵林-《天国之门:西方文化精神》-第二章 基督教与中世纪文化-第一节 基督教的文化渊源-在线阅读
第一节 基督教的文化渊源 一、基督教与罗马帝国 海涅在谈到唯灵主义的基督教文化取代唯物主义(即物质主义)的罗马文化的必然性时这样说道:“唯物主义在罗马帝国发展到惊人可怕的地步,大有摧毁人类精神的一切辉煌成果之势,基督天主教的世界观作为克制这种唯物主义的一剂灵药,是必不可少的……在这罗马人的世界里,肉身已变得如此肆无忌惮,看来需要基督教的纪律,来使它就范。吃了…
-
赵林-《天国之门:西方文化精神》-第一章 希腊罗马多神教与古典文化-第三节 罗马文化与宗教-在线阅读
第三节罗马文化与宗教 一、罗马文化的个性特征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谈到罗马世界时,以下面这段文字作为开端: 有一次,拿破仑与歌德谈话,说到悲剧的性质,拿破仑表示意见,以 为现代悲剧之不同于古代悲剧,在于我们不复承认一个为人人绝对受其管 辖的“命运”,古代的“命运”已由“政策”取而代之(La politique est la fatalité)。因此他认为“…
-
赵林-《天国之门:西方文化精神》-第一章 希腊罗马多神教与古典文化-第二节 希腊宗教的文化精神-在线阅读
第二节希腊宗教的文化精神 一、自然崇拜与感觉主义 尽管在希腊本土以及希腊在地中海地区的各个殖民地流行着各种不同 的民间信仰,但是对奥林匹斯诸神的崇拜仍然构成了希腊宗教的主要内容。 与奥尔弗斯神秘祭等民间信仰不同,奥林匹斯宗教的基本特点是直观的自 然崇拜和明朗的感觉主义。在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神谱》——它们构成 了希腊神话的“元典”——中的诸神大多象征着某种自…
-
赵林-《天国之门:西方文化精神》-第一章 希腊罗马多神教与古典文化-第一节 希腊宗教的源流谱系-在线阅读
第一节希腊宗教的源流谱系 一、希腊神话传说的源流 近代西方人通常把古代希腊文化称为自己的“文化摇篮”,而希腊文化 的滥觞之地则是希腊神话与传说。希腊神话与传说构成了古代希腊人的宗 教,每个希腊人,不论他属于哪个城邦,都对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怀有坚 定不移的信念,而且往往对其中的某个或某些神灵——这些神灵一般都是 作为某个城邦的保护者或不死的祖先①——情有独钟。…
-
赵林-《天国之门:西方文化精神》-导论 天国理想与尘世生活-在线阅读
学术界在对中西传统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时,往往会强调二者之间的个重要差异,即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基本上是一种重现世、尚事功的世俗性文化,它的重心始终落在现实的人伦关系之上,其结果就导致了中国古代社会中盛行的三纲五常、四维八德等一系列实践性的伦理规范;与此相应,则把西方传统文化看作一种重彼岸、尚超越的宗教性文化,它的重心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至少是在漫长的中世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