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88年5月至6月](1)
17[1](2)
第一章:作为颓废之表达的虚无主义运动概念。
——无处不在的颓废
第二章:颓废的典型表达形式
1)人们选择加速衰竭的东西
2)人们不懂得抵抗
3)人们把原因与结果混淆起来
4)人们盼望无痛苦状态
(72):在何种意义上连“享乐主
义”也是一种退化类型
第三章:5)“真实的世界”:通过受苦者而造成的
实在性概念(46)第一册
(72)对立自然,狄奥尼索斯的价值:
(72)悲剧时代
6)对一切好事物来说的虚无主义伪造
(59)(108)(109)爱
“无意志的理智”
天才
“无意志的主体”的艺术
7)无能于强力,昏聩无能:
它的阴险技艺(98)
17[2]
A.论命令〈者〉的腐朽。
B.以往最高价值意味着什么。
C.以往最高价值来自何处。
D.对立价值为什么败北
E.作为价值之歧义性的道德性
F.———
17[3](3)
[+++]本书只是作为谎言的不同形式而得到考虑的;借助于这些不同谎言,人们才相信生命。“生命应当引起信赖”:如此提出的任务巨大无比。为了解决这项任务,人必须天生就是说谎者,人必须超过所有其他艺术家。而且他也正是这样的:形而上学、宗教、道德、科学——这一切只不过是人力求艺术、力求谎言、力求逃避“真理”、力求否定“真理”的意志的畸形产物。人借助于自己的能力、通过谎言对实在施暴,这种能力本身,人的这样一种卓越的艺术家能力——还是人与所有存在之物所共有的。人本身确实是现实、真理、自然的一部分:难道人不也是说谎天才的一部分吗!……
此在的特征会受到否认——那是隐藏在德性、科学、虔诚、艺术家本性背后最深最高的隐秘意图。从来没有看见许多东西,看错了许多东西,另外看到许多东西:在人们根本不能自视为聪明的状况里,人们依然多么聪明啊!爱情、热情、“上帝”——那是最后的自欺的纯粹精细,对生命的纯粹诱惑,对生命的纯粹信仰!在人成了受骗者的时际,在人施计谋骗自己的时际,在人信仰生命的时际:呵!生命在人那里多么鼓涨!有着何种欣喜!何种权力感!艺术家在权力感方面的胜利有多丰富啊!……人又一次成了“质料”的主人——真理的主人!……而且,无论人何时快乐,他在自己的快乐中始终是相同的,他作为艺术家而快乐,他把自身当作权力来享受,他把谎言当作自己的权力来享受……
二
艺术,而且无非就是艺术!它是使生命成为可能的伟大力量,是生命的伟大诱惑者,是生命的伟大兴奋剂。
艺术是反对所有否定生命的意志的唯一优越的对抗力量,反基督教的、反佛教的、尤其是反虚无主义的……
艺术是对认识者的拯救,——那个看到、并且愿意看到生命此在的可怕和可疑特征的人,那个悲剧性的认识者。
艺术是对行动者的拯救,——那个不仅看到,而且正在经历、意愿经历生命此在的可怕和可疑特征的人,那个悲剧性的人,那个英雄……
艺术是对受苦者的拯救,——作为通往被意愿、被美化、被神圣化的痛苦状态的道路,在此状态中,痛苦成了巨大的狂喜陶醉的一种形式……
三
人们看到,在本书中,悲观主义——说得更清楚些,就是虚无主义——被视为“真理”。可是,真理并没有被视为至高的价值尺度,更没有被视为至高的权力。在这里,求假象、求幻想、求欺骗、求生成和变化(求客观欺骗)的意志,被认为是比求真理、求现实、求存在的意志更深刻、更原始、更形而上学的:——后一种意志本身只是求幻想的意志的一个形式。同样地,快乐被认为是比痛苦更原始的:痛苦首先被看作有条件的,是求快乐的意志(求生成、求增长、求构形的意志,也即求创造的意志:不过在创造中也包括了毁灭)的一个伴随现象。这就设想了此在之肯定的一个最高状态,从中也不可能排除最大的痛苦:悲剧性的—狄奥尼索斯的状态。
四
如此看来,本书(4)甚至就是反悲观主义的,因为它所传授的东西比悲观主义更强大,比真理“更具神性”。似乎没有人会比本书作者更赞成一种对生命的彻底否定,尤其是一种作为生命之否定的真正无所作为。只有他才知道,——他对此有过体验,也许只对此有过体验!——艺术比真理更有价值。
本书前言犹如一场与理查德·瓦格纳的对话。其中已经表现了作者的信仰自由、艺术家的福音书:“艺术乃是生命的真正使命,艺术乃是形而上学活动……”
五
———(5)
17[4](6)
关于上帝概念的历史。
一
一个依然信仰自己的民族也还会有自己的上帝。通过这个上帝,该民族就会尊敬那些使自己高高在上的条件,——它把自己的快乐本身,自己的权力感,投射到一个本质上,那是人们可能为此而感恩的一个本质。在这些前提范围内,宗教乃是一种感恩方式。这样一个上帝必须能够带来好处和害处,必须能够成为朋友和敌人:对一个上帝的违反自然的阉割,使之成为一个善的上帝,这并不是这些强大的实在论者想做的事。一个不能敬畏的民族能做些什么呢?要是一个上帝对于愤怒、复仇、妒忌、嘲讽一无所知,也许甚至对于危险的毁灭热情(ardeurs)一无所知,那么他能做什么呢?——如果一个民族濒于毁灭;如果一个民族感到对未来的信仰、对自由和优势的信仰正在消失;如果一个民族意识到屈从是头等益处,屈从者的德性就是保存条件:那么,它的上帝当然也就改变了。它的上帝就成为胆小如鼠、畏畏缩缩、卑微不堪的,就会主张“灵魂和平”,主张放弃仇恨,主张宽宏大量,主张对于朋友和敌人的博爱。这个上帝会潜回到私人德性的洞穴里,成为小人们的上帝,——它不再是一个民族的攻击性的和渴望权力的灵魂,不再是一个民族的权力意志……
二
凡在这种意志即权力意志没落之处,每每都有颓废出现。颓废之神性,在割除了它最具雄性的肢体和德性之后,现在就成为善人们的一个上帝了。对它的膜拜被叫做“德性”(Tugend);它的追随者就是“善人和义人”。——人们明白,唯在哪些个历史性瞬间里,一个善的上帝与一个恶的上帝之间的二元对立才会成为可能的。因为同一种本能既驱使屈服者把他们的上帝贬降为“自在之善”,而以这种本能,他们也把他们的征服者的上帝所具有的善良特性一笔勾销了。他们把征服者的上帝妖魔化,以此来报复他们的主宰。——
三
以富有才智的勒南的天真单纯,人们如何能把从以色列人的神到一切善的典范之神的上帝概念的发展称为一种进步!仿佛勒南是有权天真似的!……相反的情形其实是明摆着的。如果上帝概念消除了一种强壮的富有朝气的生命的条件,如果上帝概念一步一步地成为一切疲倦者、衰竭者、一味困苦者的救助的象征,如果上帝概念成为彻头彻尾(par excellence)罪人之上帝,病夫之上帝,成为救世主和拯救者:这一切能证明什么呢?——诚然,上帝的天国变得更为广大了(——难道他本身也一定因此已经变得更广大了吗?……)。从前他只是拥有他的民众,拥有他的“被选中者”:任何民众都根据自己的高度把自身看作被选中的。在此期间,他四处漫游,不再在任何地方驻留,——直到他最后成为世界主义者,并且获得了“多数人”的支持。但“多数人”的上帝仍然是一个隐蔽角落的上帝,所有病态角落的上帝,整个世界上所有不健康的营地的上帝……他的世界王国乃是一个地狱王国,一个隐蔽困苦的地下室……而且他本身是多么虚弱,多么病态啊!……证据:即便弱者中最虚弱者,那些形而上学家和经院学者,也还能成为他的主宰,——他们绕着他吐丝结网,深入其中,直到他成为他们的摹本,成为一只蜘蛛。现在他从自己身上吐丝织网,织成世界,现在他成为永恒的形而上学,现在他成为“精神”、“纯粹的精神”……基督教的上帝概念——上帝作为病夫之上帝,上帝作为蜘蛛,上帝作为精神——乃是世上所获得过的最低劣的上帝概念:它是上帝理念的衰退过程中出现的颓废之顶峰。上帝蜕化为对生命的抗议,而不是意味着对生命的美化和永远肯定;上帝向生命、自然、求生命的意志宣示了敌意;上帝成了表示任何对生命的诽谤、任何关于“彼岸”谎言的公式;在上帝那里,虚无被神性化,求虚无的意志被宣判为神圣的!……我们已经做到了这等地步!……
难道人们不知道这一点吗?基督教是一种虚无主义的宗教——为其上帝的缘故……
四
北欧年轻强壮的种族没有驱逐基督教的上帝,这一点确实没有为他们的宗教天赋带来任何荣誉,更不消说趣味了。或许他们原本必定对付得了这样一种病态而孱弱的颓废怪物。但他们遭到了一种厄运,他们并没有解决掉这个怪物:——他们把疾病、冲突、衰老纳入他们所有的本能之中——从此以后,他们就再也没有创造过什么上帝!近两千年过去了:而没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新上帝!相反,总还似乎有权存在着的,就像人身上造神的力量即creator spiritus[造化精神、圣神]的一种ultimatum[终极者]和maximum[至高者],依然是欧洲一神论的这样一位可怜的上帝!这个杂交的堕落产物来自空虚、概念和祖传,所有颓废本能都在其中获得了核准!……
五
——还可能有多少个新的上帝啊!……就我自己来说,宗教的,也即造神的本能,时而要求重新在我心中活跃起来:神性的东西对我的每一次启示都是多么异样、多么不同啊!……如此之多稀罕的东西已然与我交臂而过,在那些永恒的瞬间,它们进入生活犹如从月亮上落下,在那里人们简直再也不知道自己已经有多苍老,以及自己还将有多年轻……或许我不会怀疑有许多种类的上帝……并不缺乏此类使人们不能忽略某种喜悦感(Halkyonismus)和轻率感的上帝……甚至,也许轻松的脚步就属于“上帝”概念……我们有必要去阐发某个上帝知道自己在任何时代都置身于所有理性和虚伪之外吗?附带说,也在善与恶的彼岸吗?上帝有自由的前景——用歌德(7)的话来说。——而且,为了在此情形下诉诸未得充分重视的查拉图斯特拉的权威:查拉图斯特拉走得如此之远,终于证明自己的说法,“我或许只会相信一个懂得舞蹈的上帝”(8)……
再说一遍:还可能有多少个新的上帝啊!——诚然,查拉图斯特拉本人只是一个老无神论者。人们得真正理解他!查拉图斯特拉虽然说他或许会——;但其实,查拉图斯特拉将不会……(9)
17[5](10)
陶醉都能做到什么啊,它被叫做爱,而且还是不同于爱的某个东西!——其实在这方面,人人都有自己的知识。只要一个男人走近一个姑娘,这个姑娘的肌肉力量就会增长;这方面是有测量仪器的。在一种更亲密的两性关系中,譬如跳舞以及其他社交惯例所造成的更亲密的两性关系,这种力量就会如此这般地增长起来,方得以胜任现实的力量动作:最后人们都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以及自己的钟表了!当然,在这里我们也必须考虑到,跳舞本身就像任何快速运动一样,会导致整个内脏系统、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的一种陶醉。在此情形下,人们就必须考虑到一种双重陶醉感的组合作用。——而且,时而来点小小的失常,这是多么聪明啊!……有一些实在的事情是人们决不可承认的;在这方面,人们就成了女人,人们就有了所有女人的羞耻心……这些在那里跳舞的年轻女子显然超越了所有实在性:她们只与完全明确的理想跳舞,更有甚者,她们甚至看到还有理想簇拥在她们周围:妈妈啊!……引用《浮士德》(11)的机会……当她们如此这般有点小小的失常时,她们看起来异常优秀,这些漂亮的造物,——她们也多么清楚地知道这一点啊!她们甚至会变得更可爱,就因为她们知道这一点!——最后,她们的装饰也给她们灵感;她们的装饰是她们第三个小小的陶醉:她们相信自己的裁缝,就像她们信仰上帝一样:——而且,谁会违背她们这种信仰呢!这种信仰带来极乐!而孤芳自赏是健康的!——孤芳自赏使人免于感冒。一个善于打扮的漂亮女人感冒过吗?决不!我甚至可以设想如下情形:她们几乎一丝不挂……
17[6](12)
关于虚无主义的历史。
最普遍的颓废类型:
1):(13)在关于药物选择的信仰中,人们选择了加速衰竭的东西
——其中包括基督教——:为了举出失误本能的最大案例;
——也包括“进步”——:
2):人们丧失了对于刺激的抵抗力量,——人们受到偶然性的制约。人们把体验粗糙化,把它们放大至极致……一种“非人格化”,一种意志的蜕变——
——其中也包括整个道德种类,即利他主义道德,后者老是念叨着同情:其本质性的东西乃是人格上的虚弱,以至于它总是引起共鸣,就像一根过度紧张的琴弦颤动不已……一种极端的烦躁……
3)人们把原因与结果混为一谈:人们没有把颓废理解为生理上的,并且在其后果中见出恶劣处境的真正原因
——这也包括整个宗教道德
4):人们盼望一种不再受苦受难的状态:生命事实上被感受为祸害的原因,——人们评价,无意识的、无感觉的状态(睡眠、昏厥)比有意识的状态有价值得多:从中得出一种方法……
17[7]
关键根本不在于最佳的世界或者最糟的世界:不或者是,才是这里的问题所在。虚无主义本能说不;它最温和的断言是:不存在比存在更佳,求虚无的意志比求生命的意志更有价值;它最严格的断言是:如果虚无是最高的愿望,那么这种生命,作为虚无的对立面,就是绝对毫无价值的——变成卑鄙无耻的……
受此类价值评估的激发,一位思想家就会不由自主地力图对他依然本能地赋予其价值的一切事物,都作一种带有虚无主义倾向的辩护。这就是叔本华所做的大规模的伪币铸造,此公对大量事物投以浓厚的兴趣:但虚无主义精神不允许他把这一点当作求生命的意志:而且这样一来,我们就看到一系列精细而果断的尝试,试图使艺术、智慧、自然美、宗教、道德、天才——因为它们表面上的对生命的敌意——作为进入虚无的要求而得到好评
17[8](14)
最近,人们滥用了一个偶然的、在任何方面来看都不合适的词语:人们到处都在谈论虚无主义,人们特别地——有时是在理性的人们中间——对一个据说必须给予解答的问题而争个不休,那就是:悲观主义或者乐观主义,谁是对的?人们已经不知道到底要用手抓住什么:悲观主义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种征兆,——〈必须〉用“虚无主义”来取代“悲观主义”这个名称,——非存在是否比存在更佳,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种疾病,一种衰落,一种特异反应性……
悲观主义运动只不过是一种生理颓废的表现;它有两个中心,处于那些地方,这些地方的天空现在露出了沉沦之征兆[+++]
17[9](15)
论艺术生理学。
1.作为前提的陶醉:陶醉的原因。
2.陶醉的典型征兆
3.陶醉中的力量感和丰富感:它的理想化作用
4.力的实际增长:力的实际美化。考量一下:在何种程度上我们的“美”这种价值完全是人类中心论的:根据那些关于增长和进步的生物学前提。譬如,性舞蹈中力的增长。陶醉中的病态;艺术在生理学上的危害——
5.阿波罗精神、狄奥尼索斯精神……基本类型:与我们的特种艺术相比,更为广大
6.问题:建筑归属于何处
7.艺术家的能力对正常生活的参与,这种参与的强身效果:相反则是丑恶
8.流行病和传染病问题
9.“健康”和“歇斯底里”问题——天才=神经病(16)
10.艺术作为感应作用、作为传达工具、作为精神运动学归纳方法(17)的发明领域
11.非艺术家的状态:客观性、镜像癖、中立性。赤贫的意志;资本的丧失
12.非艺术家的状态:抽象性。赤贫的感官。
13.非艺术家的状态:衰弱、赤贫、淘空,——求虚无的意志。基督徒、佛教徒、虚无主义者。赤贫的身体。
14.非艺术家的状态:特异反应性(Idiosynkrasie)(弱者、平庸者)。对于感官、权力、陶醉的惧怕(生命失败者的本能)
15.悲剧艺术是如何可能的?
16.浪漫主义者类型:模棱两可。它的结果是“自然主义”……
17.演员问题——“不诚实”,作为性格缺陷的典型的转换力量……羞耻心的缺乏、丑角、色情狂、滑稽演员、吉尔·布拉斯(18)、扮演艺术家的演员……
18、作为陶醉的艺术,医学上的:赦免。tonicum[力量滋补剂]完全的和部分的无能(19)
————————————————————
(1) 相应的手稿编号为:Mp XVII 4.Mp XVI 4a.W II 8a.W II 9a。——译注
(2) 《权力意志》草案,括号中的数字合乎笔记本W II 4的分类;因此,72=9[107—108],42=9[53],59=9[84],108=9[156],109=9[157—158],98=9[145]。——编注
(3) 14[17—26,33—35,46]的残缺誊清稿,也参看14[415]和16[40]注释。——编注
(5) 此节残缺。——译注
(6) 参看《敌基督者》,第16—19节,11[346]。——编注
(7) 歌德]《浮士德》,第2卷,第11989行,同一引文也见于:《偶像的黄昏》,概述,第46节。——编注
(8) 我或许……上帝]参看《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1卷,“论读与写”。——编注
(9) 前句中的“或许会”(würde)与后句中的“将不会”(wird nicht)用的都是动词werden,但前句为第二虚拟式,后句为将来时形式。——译注
(10) 参看14[117,120],结尾可参看《偶像的黄昏》,格言第25条。——编注
(11) 妈妈啊!……《浮士德》]即《浮士德》,第2卷,第6217行,同一引文见14[162]。——编注
(12) 这些课题后来在《偶像的黄昏》中得到了讨论。——编注
(13) 句首冒号,原文如此。——译注
(14) 参看14[227]。——编注
(15) 参看《偶像的黄昏》,第19—20节。在《瓦格纳事件》第7节中仍允诺以一种艺术生理学为其主要著作(《权力意志》)的一章。——编注
(16) 天才=神经病]参看《瓦格纳事件》第5节以及2[23]注释。——编注
(17) 精神运动学归纳方法(induction psycho-motrice)]据夏尔·弗雷,前揭书,参看14[119]。——编注
(18) 吉尔·布拉斯(Gil Blas):法国十八世纪小说家阿兰·瑞内·勒萨热(Alain Ren Lesage,1668—1747)的著名流浪汉小说《吉尔·布拉斯的故事》(histoire de gil blas de santilane)的主人公。该小说描写了奥维耶多城一个马夫的儿子吉尔·布拉斯的惊险遭遇以及他在贵族社会的沉浮。可参看中译本,杨绛译,北京,1956年。——译注
(19) 以前各个版本均未收入这则笔记的第18条。——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