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无意识是他者的话语

一般认为,无意识的主要特征是描述本我,但是,自我和超我也 有无意识的成分。无意识就存在于我们的梦、遗忘、误记、失言、笑话 和病兆中。但是,面对压抑和抑制,它始终在活动。拉康认为,弗洛伊 德的贡献并不在于说明无意识的存在,而在于指出无意识有一个结 构,这个结构以各种方式影响人类主体的言行,因此暴露了自己,成 为可分析的。

拉康认为,无意识是一种语言,它避开了主体的操作和影响。无 意识是一个自我而不是一系列无组织的冲动。无意识拥有合乎逻辑 的结构。拉康试图用一种合乎形式逻辑的文字系统来记录无意识。 但是,这一尝试并不十分成功。拉康的基本设想是:知识是可以写下 来的。如果无意识中的事物的表象最终是可读的文字、形式的文字, 那么,只要它们组成了词句,就可以为意识所理解。这样一来,无意 识就获得了词的意义,而意识将理解这些表达无意识的内容的词。 例如,一个儿童看到一个妇女的腿呈 M或V型,而且如果儿童的这 种经验给他的印象十分深,那么,这种 M或 V字体就会成为入名、地

① 拉康:《文集》,阿兰·谢里丹英译,第6页,伦敦,1977。

名贯穿儿童的一生,而每个字体都将对意识呈现一定的意义。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无意识的成分,进入言语的路子时会发生什 么。拉康首先在《文集》中讨论了弗洛伊德的“否定”概念。弗洛伊德 认为,主体的受压抑的形象和思想在被否定的情况下可能成功地进 入意识。这里有两个著名的例子。例一是:你可以认为我的话冒犯 了你,但我实际上不是这个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想冒犯你。例 二是:我在梦中看见一个人,她确实不是我妈妈。这句话的意思是: 她是我妈妈。因此,否定是观察受压抑的无意识的一种方法,它始终 是一个阀门。这种否定的现象允许无意识的材料进入言语,否则它 会受到自我的审查。

拉康认为,否定肯定了他者的存在,主体希望保持自身和他者的 差别,凡是在句子中被否定的都是无意识的材料。主体所体验的无 意识就是拉康所谓的“他者的话语”。我们常听到人们这样说:有入 叫我这么说的,话可不是我说的。我们无法控制无意识,无意识乃是 他者。事实上,拉康的他者是多义的。他者的含义取决于它被使用 于其中的上下文联系。它可能涉及主体-他者的相遇,涉及母亲或父 亲,涉及精神分析对象和分析者的主体际性的场所,有时涉及无意 识。总之,拉康的“无意识是他者的话语”这个命题有这样几种含义: 人类主体是可分的;无意识有一个语言结构;主体是由他者来居住 的;精神分析是言语的异体。此外,在语言结构和主体结构之间存在 着一种联系,二者都和无限的位移有关。

拉康认为,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存在着一种分裂,抓住了无意识 同时又没有抓住它。他试图用主体与他者的辩证依存关系来破坏主 体的同一性。他常常以弗洛伊德的名言“我在我不在的地方思想,因 而我存在于我不思想的地方”来说明无意识的本性。无意识不是为 了使彩色构图更鲜丽的画架底布。它是先前的素描,它在画布用于 另一幅画之前已被盖住。无意识不是信息,甚至不是人在一幅旧黄 卷上解读的奇怪的或编码的信息,它是写在文章下面的另一文本,人 们必须从背后照明它或借助显色剂来阅读。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梅林-《马克思传》-第十五章-在线阅读

    第十五章 最后十年 (一)马克思在家里 1853年末,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的临终痉挛之后,马克思曾经回到自己的书房,同样,1873年,在国际的临终痉挛之后,马克思又回到了书房。不过这一次却是永久的,直到生命的结束。 马克思生命的最后十年曾被称为“慢性死亡”,但这是过分夸张了。公社失败以后的斗争确实严重地影响了他的健康。1873年秋天他害了很厉害的头痛病,很有中风…

    书籍分录 2024年6月12日
    325
  • [英]莎拉·贝克韦尔-《存在主义咖啡馆》-致谢-在线阅读

    致谢 如果没有朋友和专家——其中不少还成了朋友——的慷慨鼓励、建议和帮助,这本书还是一堆白纸。致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由衷地谢谢你们。 最重要的是,这意味着阅读全部或部分手稿的那些人,为我指明新的方向和/或让我避免错误的人(虽然他们对书中仍然存在的错误没有责任):Jay Bernstein、Ivan Chvatík、George Cotkin、Robert F…

    书籍分录 2025年1月20日
    123
  • 第三节 实践哲学体系

    在有限自我的直观结束的同时,就是有意识的反思的开始。这 就是说,自我由于意识到先验抽象,才可能使自己自为地超越于一切 对象之上,才可能把自身认做理智。然而,这种把自身当做理智的行 动是绝对的,自我从此就不可能再用理智行动进行解释,理论哲学的 锁链因此而中断。在理论哲学超越自己界限的时候,我们就进入实 践哲学的领域,因为实践哲学仅仅是用自由意志、无上命令等公设…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276
  • 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第二卷 论观念-第七章 论从感觉和反省两者来的观念-在线阅读

    第七章 论从感觉和反省 两者来的观念 §1.斐 有一些简单观念是通过感觉的所有一切途径同时也 通过反省而使心灵察觉到的,这就是:快乐、痛苦、能力、存在、统一。 德 〔感官若没有理性的帮助似乎是不能使我们深信可感觉 事物的存在的。因此我将认为存在的观念①来自反省。那对于能 ① 原文为la consideration de Iexistence("对存在的考虑"…

    书籍分录 2025年4月18日
    81
  • 第四节“真理”与“信仰”

    早在1835年,当年轻的克尔凯郭尔仍对未来的生活道路“寻寻觅 觅”的时候,他就开始了对哲学家们所创造出的“客观真理”体系的反 思,并在日记中写下了一段非常著名的话。这段话比克尔凯郭尔在 《附言》中对思辨哲学及其客观真理体系所做的所有讽刺挖苦和批判 都更能说明他的主旨。他这样写道:“关键在于去寻找一种为我的真 理,找到那种我将为之生、为之死的观念。我是否找到了…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日
    292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