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译后记-在线阅读

译后记

尼采出生于基督教家庭,自幼熟读《圣经》,他这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又是在《圣经》的影响下写成的,所以书中大量引用了《圣经》的语句,但由于尼采是反基督教的,所以引用时,往往反其意而用之,使用了戏拟(Parodie)和反讽(Ironie)手法。我在翻译本书时,按一般惯例,所有《圣经》语句,都照抄中文本《圣经》的译语,亦即各新教教堂通用的、由圣经公会印发的《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但由于尼采引用的为路德的译本,现在德国教会已使用另外的新译本,英美教会也采用了新译本(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of the Holy Bible),又由于不同的中文译本各有不同的译法,为了更适合原意,译者也间或引用了我国天主教会的几种译本中的译语,如思高圣经学会译释的《圣经》袖珍本(1985年11版,香港),徐汇总修院翻译的《新译福音初稿》(1956年再版),天主教教区译的《新经,上,四福音》(1986年5月第一版)。

尼采著作的英译本颇多,最早有 Oscar Levy 编译的18卷《尼采文集》(1909—1913),译论家认为其中也有些不可靠的译本(Comprises unreliable translations by various hands),其后有 Walter Kaufmann 编译的《袖珍版尼采文集》(The Portable Nietzsche,1954)和《尼采基本作品集》(The Basic Writings of Nietzsche,1968)。其他还有大量单行本出版,不及备载。我手头有一本供我翻译参考用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英译本是R.J. Hollingdale 翻译的(企鹅丛书版,1972),他是一位著名翻译家,但在书后附注中却屡屡慨叹原书中文字游戏之类的若干用语的妙趣都在翻译中丧失了,难以用英语表现出来。

我们的东邻,也称得上是一个翻译事业非常发达的国家。早在1921年(该国大正十年,我国民国十年)就出版了生田长江译的《尼采全集》(名为全集,实为选集),以后又出过角川文库版《尼采全集》23 卷、理想社版《尼采全集》16卷。到上世纪下半叶,还出过新译的全集以及收入各种名著丛书和文库版的新译单行本。岩波文库中的一部《查拉图斯特拉》译本(1970年初版,1985年18版),译者在后记中说,他花了五年时间,在东大比较文学比较文化大学院,使用欧比埃版的该书德法对照本仔细阅读。一部已有过前人多种译本的原书,还要精读五年,加以重译,这一方面说明译者的认真敬业精神,另一方面也说明译这本书决不是容易之事。确实,原书中除了有许多文字游戏,妙语如珠,难以追译成他国语外,还有若干晦涩难解之处,无怪乎有许多评论家要为本书作出专门的诠释工作,如古斯塔夫·璃曼的《查拉图斯特拉诠释》4卷(1899—1901),汉斯·魏歇尔特的《查拉图斯特拉诠释》(1922),A.梅塞尔的《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注解》(1922),此外,还有为本书作专题研究的论著,如西格弗里特·维滕斯的《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语言艺术》等等。一个外国的翻译工作者,如何有可能广泛阅读这些汗牛充栋的文献,不用说,连借阅也无处可借啊。不过,对于一般性的读者,似乎也没有这样过多的要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人们检查在前线牺牲的德国兵士们的遗物,惊奇地发现,在他们随身携带的很少物品中,竟有不少人把尼采著的这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带到战场上去。由此可见,本书受大众欢迎的程度。但那些被驱赶到各线战场上送死的兵士,在硝烟弥漫的生死关头阅读此书时,一定也只能囫囵吞枣,无暇去咬文嚼字了。

最后,要说明的是:原书中标点符号的使用,跟我国稍有不同,如破折号的使用,引号中的句点放在引号里面等,这些,在译本中都是照原书依样画葫芦的。

2003年7月译者识于上海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1)

相关推荐

  • 罗素-《西方哲学史》-卷⼆ 天主教哲学-第⼋章 约翰·司各脱-在线阅读

    第⼋章 约翰·司各脱 约翰·司各脱,或约翰奈斯·司各脱斯,有时更附以厄⾥乌根纳或厄 ⾥根纳①字样,是公元九世纪最令⼈惊异的⼈物。假如他⽣在公元五 世纪或⼗五世纪,他也许不⾄使⼈这样惊讶。他是⼀个爱尔兰⼈,⼀ 个新柏拉图主义者,⼀个杰出的希腊学学者,⼀个斐拉鸠斯教派,和 ⼀个泛神论者。他的⼤部分⽣涯是在法兰西国王,秃头王查理的庇护 下度过的。他虽诚然距离正统教…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4日
    269
  • 洛克-《人类理解论》-第二卷-第七章 由感觉和反省而来的简单观念-在线阅读

    第七章 由感觉和反省而来的简单观念 1 还有别的简单观念,其进入心中时,是经过感官和反省两 种途径的;就如快乐(pleasure)或喜欣(delight)以及其反面的痛苦 (pain)或不快(uneasiness)、又如能力(power)、存在(existence)、 单位(unity)。 2 快乐和痛苦——喜乐或不快几乎同一切感觉观念和反省 观念是分不开的…

    书籍分录 2025年4月16日
    213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三部-第三篇-在线阅读

    第 三 篇 最近德国哲学 在康德、费希特、谢林的哲学里,精神最近时期在德国向前进 展所达到的革命是通过思想的形式概括出来了、表达出来了。他 们的哲学发展的次序包含着思维所采取的进程。世界历史上这一 个伟大的时代(其最内在的本质将在世界历史*里得到理解),只 有两个民族,即日耳曼民族和法兰西民族参加了,尽管它们是互相 反对的,或正因为它们是互相反对的。别的国家…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8日
    386
  • 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原英译者前言-在线阅读

    对这部著作的一种新的翻译尽管期待已久,但只要现在仍有指望编辑出原文本的新版本,它也许就显得是不成熟的。不过,这部著作最有价值的一部分,即伊壁鸠魯的书信集(Epistles),已经出现了新的修订版;而传记的原文本几乎不可能再作出彻底的重写。人们就下述几点有实质的共识:(1)手抄本(MSS.)是后来出现的;(2)最好的波尔波尼库斯抄本(Borbonicus)其抄…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2日
    460
  • 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第六章 奥古斯丁-在线阅读

    6.1 奥古斯丁的生平 奥古斯丁十分关注自己的个人命运,这为他的哲学活动提供了推动力。从很小时候 开始,他就苦于一种道德上的深刻的困扰。这种困扰激发了他内心对智慧和精神上的宁 静的毕生追求。354年,他出生在非洲努米底亚省的塔加斯特城。虽然他父亲不是基督 徒,但是他母亲莫尼卡却是这个新信仰的虔诚信徒。16岁时,奥古斯丁在迦太基开始学 习修辞学。迦太基是一个生…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4日
    383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