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一卷 第九章-在线阅读

第九章

密松

(约公元前600年)

索西克拉底引用赫尔米波说,密松(Myson)是斯特里蒙(Strymon)

的儿子,是伊塔或拉科尼亚地区的村庄车恩的本地人;他被列为七贤

一。据说他父亲是一个僭主。有个人告诉我们,当阿那卡尔西询问是否有

人比他更智慧时,彼提亚的女巫作了这样的回答——这个回答我们在谈及

泰勒斯的生平时已经作为对喀隆的问题的回答有所提及:①

伊塔的车恩的密松;是他

在智慧方面胜过了你。

阿那卡尔西在夏天去那个村庄时,他看到密松正在给犁安装犁头,这激起

了他的好奇心,于是说,“密松,这不是用犁的季节。”密松的回答是,

“这正是修理它的时候。”其他人所引用的这个神谕的第一句话有所不同,

是“埃提斯(Etis)的车恩的密松”,他们还问“埃提斯的密松”是什么

意思。巴门尼德解释说,埃提斯是拉科尼亚的一个区,密松住在那里。索

西克拉底在其《哲学家的师承》中说,他就他父亲而言属于埃提斯,就他

母亲而言属于车恩。本都斯的赫拉克利德的儿子游叙弗伦(Euthyphro)宣

称他是克里特人,埃特亚(Eteia)是克里特的一个小镇。阿那克西劳

(Anaxilaus)则认为是他阿卡狄亚人。

希波那克斯也提及了密松,他的话如下:②

① Anth. Plan. vi. 40.

② Fr.45 Bergk.

057名哲言行录

而密松,阿波罗亲自宣布他为

所有人中最有智慧者。

阿里司托森在其《历史拾穗》(Historical Gleanings)中说,他不像蒂蒙和

阿培曼图(Apemantus),因为他不愿与人交往。无论如何,在拉栖代蒙有

人看见他在一个无人的场合对自己发笑;而当一个人突然出现,并问他为

什么在没有其他人在场时发笑,他回答说,“那正是我发笑的原因。”阿里

司托森说,他之所以不引人注意的原因是,他不住在城市,而住在乡村,

而且是一个不重要的乡村。因此,因为他不出名,一些著作家(但不是哲

学家柏拉图)把一些本来属于密松的东西归给了僭主庇西斯特拉图。因为

柏拉图在《普罗泰戈拉篇》① 中提到过他,并把他视作七贤之一,而不是

佩里安德。

他常说,我们不应当通过论辩来检验事实,而应当通过事实来检验论

辩;因为我们不是整理事实以符合论辩,相反,是整理论辩以符合事实。

他死的时候是97岁。

① 343 A.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尼采-《悲剧的诞生》-三-在线阅读

    三 为了把握这一点,我们必须仿佛一砖一石地来拆掉那幢漂亮 的阿波罗文化大厦,直到我们见到它所立足的基础为止。在这里, 我们发觉那些矗立在大厦山墙②上的壮美的奥林匹斯诸神形象, 他们的事迹在光芒四射的浮雕中表现出来,装饰着它的雕饰花 纹③。尽管作为与诸神并列的一个神祇,阿波罗也置身于诸神中 间,并没有要求取得头等地位,但我们却不可因此受到迷惑。毕 竟,正是在阿…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4日
    228
  • [古希腊]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四卷 第五章-在线阅读

    第五章 克冉托尔 (约公元前340—前290年) 梭里的克冉托尔(Crantor)尽管在母国备受尊敬,但他还是离开了 它,前往雅典听塞诺克拉底讲课,其时间与波勒谟相同。他留下了长达30 000 行的回忆录,其中有一些让评论家归给了阿尔凯西劳。据说有人曾问 他,波勒谟身上是什么吸引他,对此他回答,“就是我从未听过他讲话声 音忽高忽低。”有一次他碰巧生病了,并隐…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2日
    312
  • 第三节《存在与时间》(上)

    《存在与时间》于1927年面世,很快就在思想界产生广泛而又深 刻的国际影响。但是,就像海德格尔本人一样,这本书的命运也很有 些希奇古怪的地方。首先,如此艰涩②的一本书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 取得如此高的声誉,是极罕见的现象。其次,它的声誉与对它的长期 ① 参见张祥龙《海德格尔传》,第99—105页,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② 不少德国学者告诉我们,《存在与时…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3日
    354
  •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二部分 第二编 第二卷 第三章 第一节-在线阅读

    第一节 一般的理想 我们在上面看到,没有任何感性的条件而凭借纯粹知性概念不可能表象 任何对象,因为缺乏这些对象的客观实在性的条件,而在这些概念中所找到的 无非是思维的单纯形式。然而如果我们把这些概念应用于诸现象上,它们就 可以得到具体的描述;因为在这些现象上它们就真正有了构成经验概念的材 料,这种经验概念无非是具体的知性概念。但理念比起范畴来还要更加远离 客…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30日
    331
  • 第二节偶因论

     所谓“偶因论”(1'occasionalisme)概念在笛卡尔那里就有论述,其 重要目的是化解身心二元论所面临的矛盾,解决身心相互关系的问 题。马勒伯朗士更完整地提出了偶因论学说。这一学说在近代哲学 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表明了当时哲学的认识水平。偶因论又是一 个复杂的概念,它被广义地用来解释所有现象世界的原因;在狭义 上,它涉及上帝、身体、心灵三…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359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