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焜焘-《从黑格尔、费尔巴哈到马克思》-第一版后记-在线阅读

第一版后记

这只是一本多少带有连贯性的笔记。

1964年初,在过去阅读《费尔巴哈论》及其他哲学著作的片断笔记的基础上,我写作了这本书稿。由于种种原因,我未能再回顾它,而且几乎丧失了它。今年我才将这本稿子重新翻阅了一遍,校改了两遍。但是,我觉得没有必要对它做彻底的修改,只对文字与译注做了一些改动,某些地方做了一点增补。

我多年学习哲学,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贯通的理解。《费尔巴哈论》对我系统地理解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我珍爱这本书,经常诵读它,并结合其他哲学著作的阅读,写了这本笔记。

关于唯物论、辩证法、逻辑学、认识论、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这几个主要组成部分,需要认真地系统地加以研究。体系尽管是暂时的,但仍然是必要的,只要不自封为绝对真理就行了。

《费尔巴哈论》给我们提供了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个模式。恩格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论述到马克思所树立的伟大的基本思想;从哲学自身发展的逻辑,论述了他们如何从黑格尔出发,通过费尔巴哈达到马克思,从而建立了唯一富有成果的第一版学派。这是一个哲学思维的前进运动,肯定一否定一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形上升过程。恩格斯这本书自身的展开,就体现了活生生的辩证法。这一点是一般哲学教科书所望尘莫及的。

我对这本书的理解不一定正确,略加发挥之处,错误在所难免。希望在大家的帮助下继续前进。

顺便回忆一点往事:1956年江苏人民出版社要我编写一本介绍《费尔巴哈论》的小册子,以后,双方都感到无法进行。一转眼就是二十五年了。非常惭愧,现在我能够拿出来的东西,仍然是极其肤浅的。

萧焜焘

一九八一年八月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亚里士多德-《天象学》-第一卷-在线阅读

    第一卷 【1】关于自然的最初因和一切自然的运动,关于天上星体有秩序的移动,关于物体性元素的数量、性质和相互变化,以及关于一般的生成和消灭等问题,我们都已在前面论述过了[1]。留待现在必须考察的,是这种探求的一个部分,即我们的一切前辈称之为天象学的问题。它涉及的是合乎自然而发生的、但其规整性又不及物体的第一元素[2]的那些现象,它们出现于离星体的移动最近的地点…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9日
    338
  • 第四节 洛克“一切知识起源于经验“

    洛克在批判了天赋观念论之后,提出了他关于知识起源的理论。 他说: 我们可以假定心灵是一张白纸,上面没有任何标记,没有任 何观念,那么它是怎样具有那些标记和观念的呢?人的纷繁而 无限的想像在人心上画出了几乎无限多样的图案,那么人心是 从哪里得到如此丰富的标记和观念的呢?它是从哪里得到理性和知识的全部材料的呢?对此我用一句话来回答:是从经验来 的,我们的一切知识…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476
  • [英]莎拉·贝克韦尔-《存在主义咖啡馆》-第十三章 一旦品尝了现象学-在线阅读

    第十三章 一旦品尝了现象学 在本章中,有人离去。 “向前,总是向前!”是存在主义者的呼喊,但海德格尔早已指出,没有人会永远向前。在《存在与时间》中,他把此在描述为在“向死而在”中寻找真实性,也就是说,在对死亡和界限的肯定中寻找真实性。他还着意证明存在本身不会出现在一个永恒、无变化的层面上,而是经由时间和历史显现出来。因此,无论在宇宙层面还是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书籍分录 2025年1月20日
    276
  • 梯利-《西方哲学史》-第三编 近代哲学-第四篇 德国唯理主义的发展-在线阅读

    第四篇 德国唯理主义的发展 第一章 莱布尼兹 第一节 德意志文化的兴起 在十八世纪以的几个世纪里,德国哲学没有什么进步。宗教改 革以后无聊的神学争论和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不利于科学 和哲学的发展。在英国产生莎士比亚、培根、密尔顿和洛克以及在 法国产生蒙田、高乃依、拉辛、莫里哀、二斯噶和笛卡尔的那个时 期,路德故国的文化正处于低潮。德国语言本身作…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31日
    388
  • 第二节 精神科学的概念

    19 世纪,哲学和社会科学不仅需要解答新出现的社会、政治、经 济和一切与人相关的问题,而且还面临着自身学科的基本理论、方法 论和学科地位的问题。许多研究者在考察17世纪以来自然科学所取 得的巨大进步和成就的时候,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哲学和社会科学本 身,对哲学和社会科学在理论精确性和实际效用方面提出这样一个 问题:哲学和社会科学能否像自然科学那样系统、那样可靠?…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日
    413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