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帮我节省了许多开销 作者|叔本华

大家都能看出,行为越是高尚,所能收获的乐趣就越饱满。乐趣总是涉及个人力量的使用,幸福就存在于一连串的乐趣的重复中。

比起另外两种基本的生理的乐趣来说,感觉的能力带来的乐趣占据了更高的位置——同样是存在于世,人类的感觉能力远远大于动物,使得人有别于其他动物,存在的地位更为高级。感觉的能力表现为精神力量,它使我们能够获得必须依靠思想才能得到的乐趣,也就是所谓的智力乐趣。可以说,越有思想,乐趣越多。

普通人对任何事情产生兴趣,是因为这件事刺激到他的意识欲望,也就是说对他而言这是一 件有切身兴趣的事。但是持续的刺激未必总是好的,也会带来痛苦。

比如打牌这项看似风雅的流行娱乐,就可以提供刺激,但也只能提供一些微小又短暂的刺激,让那些真正且永恒的痛苦暂时得以麻痹——说到底打牌就是对意识欲念的一种隔靴搔痒。

一个人若是智力发达,就能够毫无杂念地对纯知识方面的事物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这样的兴 趣对他来说才是必需品,有助于让他远离痛苦,并让身心灵感到祥和喜乐。

普通大众的生活,让人们醉心于各种满足个人安逸的渺小福利,却不得不对抗由此而生的各 式不幸与苦难,旷日持久地挣扎其中;一旦停止为实际生活操劳,人们被打回原形,只能依靠自身内在时,人生就会被不堪忍受的无聊包围,如同行尸走肉,只有疯狂的激情才能稍微 点燃死气沉沉的生活。

被赋予了高度精神力量的人,过着思想丰富、多姿多彩、充满了生命活力和意义的人生,其 自身就承载着最高尚的乐趣之源。

他的头脑只为有价值、有趣味的事物所吸引,他想要的外界刺激来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来自对人生,对各个时代、各个国家的伟大成就的思索——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享受世上的杰作,只有他们才能透彻理解并深切感受到这些杰作的伟大之处;也只有对他来说,那些曾经伟大的人和事才真切地存在过;也只有他才感受到了他们的吸引,其余的人不过是偶尔的过客而已,或一知半解,或道听途说。

这类聪明人的典型特征还包括他比别人多了一项需求,那就是对阅读、观察、研究、冥想和实践的需求,简而言之,他们需要不被打扰的闲暇。

伏尔泰说得好,“没有真正的需求,就没有真正的乐趣”。

因为怀有需求,譬如想要欣赏大自然的风景、文学、艺术等美好的事物,所以能享受乐趣; 而对大部分人来说,即使被美景包围,也视而不见,感受不到乐趣——这就好比是我们要如 何期望一个老朽之人坠入爱河呢?简直是徒劳的。

在思想智慧方面享有禀赋的人,除了日常的个人生活之外,还享受着精神的生活,并且逐渐 将精神生活作为唯一的真正的生活——实际上,日常的个人生活不过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只 是获得精神生活的一种手段而已。

很多人过着浅薄、空虚和充满麻烦的生活,甚至将这样一种庸庸碌碌的生活视为人生目标。 而对于那些聪明的人来说,会始终把对精神的追求放在其他一切追求之上:通过内在和知识 的持续提升增长,生活的境界逐步提高,使之越来越连贯,并具有恒久的强度与统一性,就像精心雕琢的艺术品逐渐成形。

与之相较,致力于追求个人舒适的人生,或许其宽度确实得到了拓展,却无法加深深度。可 惜的是,这种所谓的“现实生活”对大众来说就是人生的目的,却不知道自己终此一生无非是 做了一场可怜的表演。

每天的日常生活,若没有激情来驱动,就十分平淡乏味;而如果有激情,又很快会变得痛苦。 只有那些思想禀赋超群的人才是幸运的,他们的智力超出了意识欲望所需,能够在日常生活之外,同时享有精神的生活,没有痛苦且妙趣横生。

享有精神生活,只依靠闲暇(意即,当智力无需由意识欲念来驱使的时候)是不够的,必须要有真正充足的力量,摆脱意识欲念的拘囿,才有资格从事纯粹的精神活动。

恰如塞内加所言,“无知的玩乐也是一种死亡,相当于活死人之墓”。

根据每个人思想能力程度的不同,与之相对应的精神生活可以无限发展没有止境——小到收 集昆虫标本,观察鸟类,研究矿石、硬币之类,大至创作诗歌或哲学作品,收获思想的最高 成就。

精神生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避免无聊,还可以使我们免遭无聊的坏影响——将自己的幸福全 部寄托在客观外在世界的人们,必然会受到各种各样的不幸、损失,甚至穷奢极欲带来的影 响,其中还包括交友不慎导致的烦恼。

唯有精神生活可以保护我们远离这些危险——譬如我的哲学虽从未带给我实惠,但是却帮我 节省了许多开销。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尼采:人何以承受悲苦人生?

    作者|孙周兴 弗里德里希·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年)二十六岁时当上了巴塞 尔大学的古典语文学教授。德语区的教授位置不容易。尼采既当上了教授,就 不免要显示学问本事。 看得出来,少年得志的尼采…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286
  • 漫谈西方文史哲024-鼎盛时期的希腊哲学之柏拉图2

    那么我们可以说啊,这种模仿说 和 分友说 很清楚的,把这两个世界的关系表述出来了,对吧?也就是说这两个世界关系怎么样?很明显理念世界是根本。也就是说,理念世界作为原本、作为被分有的东西,他肯定无论从逻辑上或者从时间上,他都要先于、高于 模仿和分有的东西吧。 这很简单啊,你模仿蒙娜丽莎那个画,你首先得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前面,然后你再模仿他。对吧,没有达芬奇…

    未分类 2025年8月10日
    76
  • 漫谈西方文史哲083-德国古典哲学之康德5:批判哲学的理论哲学4和实践哲学1

    好,我们现在进入到,呃。你们这个这个部分先方法论这个部分呢,主要解决所科的想法环节问题。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就是在他们那里。人的认识分为三个阶段,改进的阶段、之前的阶段阶段。分别解决了。纯的数学跟自然科学和一般项同学如可能,而这里做科学的想呢,可能问题。和前面的之间。在认识上。在人的认识,对过程这方面来看,实际上是,呃,并不是完全统一的,在这个影片中,他们再…

    未分类 2025年8月11日
    65
  • 漫谈西方文史哲026-鼎盛时期的希腊哲学之亚里士多德1生平和对柏拉图的批判

    啊,给大家讲亚里士多德哲学。 那我们可以说啊,希腊哲学讲到亚里士多德啊,可以说算是登峰造极了,啊,达到了顶峰,前面我们一路讲来,可以说,西方哲学希腊哲学基本上是两条路线是吧?它是两个路线,一个路数呢,就是自然哲学,还有一个路数呢,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最初的一种形而上学或者形而上学的源端。那么这两派呢,可以说分别在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和 柏拉图的理念论 那个…

    未分类 2025年8月10日
    74
  • 漫谈西方文史哲041-教父哲学之奥古斯丁3

    好,我们回到奥斯汀这个话题来继续来讲。 哲学呢,有两种讲法,一种讲法是以基本概念为核心,啊,在所有的、你的其他的理论都是围绕这个基本概念来展开。 另外一个呢,这个是我们为了方便我们记忆,也是一层一层的、把他的观点分成几个部分来讲。 我们刚才呢,以”恩典”这个概念为核心,对奥古斯丁的思想和他的这个风格,进行了一个梳理。那么现在呢,我们还是把它分几个层次,它的几…

    未分类 2025年8月10日
    75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