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分录
-
第一节 精神王子
伏尔泰(Voltaire)是法国启蒙时代最有名望的思想家,至今入们 仍然把18世纪的欧洲笼统地称做伏尔泰的世纪。与卢梭不同,伏 尔泰在一生大部分时间里并不贫穷,他不但会写文章,也懂经营之 道。伏尔泰并不安于在舒适、安稳的书斋中度过一生,他离好交往 和社会活动,争强好胜,喜欢论战,不怕得罪权贵;他经历坎坷,多 次遭受迫害并两次被关进巴士底狱。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在…
-
第五节《笔记》
孟德斯鸠随身携带着笔记本,及时记录瞬间的想法。这些笔记 只是片段的思想记录,是孟德斯鸠最原始的感悟,也是他主要著作的 重要思想来源,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随感文体在法国是有传统的, 在孟德斯鸠之前,蒙田的《随笔录》和帕斯卡尔的《思想录》已经在欧 洲有众多的读者。孟德斯鸠曾经热情赞扬蒙田,说在大多数作品中, 只能看到写书的人,而在蒙田的随笔中,则看到了思想的人。…
-
第四节 法的精神
孟德斯鸠断断续续用20年的时间,完成了不朽的《论法的精神》。 这是学术严谨的一个典范,凡是可以找到的前人的有关书籍,孟德斯 鸠大多读过了。他熟悉马基雅维利、格劳秀斯、斯宾诺莎、霍布斯、洛 克、马勒伯朗士等知名思想家的著作,书中的资料细致而经得起推 敲,并大量引用我们并不熟知的作者。在这之前,孟德斯鸠已经写出 以《波斯人信札》和《罗马盛衰原因论》为代表的一批作…
-
第三节历史哲学
启蒙思想家喜欢写历史著作,其典型代表是伏尔泰与孟德斯鸠, 但两人的历史著作差别很大。伏尔泰擅长宏篇巨著,把握全局,知识 全面而精细;孟德斯鸠对历史的描述更像箴言和札记,在他那里,对 资料的掌握远不如沉思妙想重要。孟德斯鸠和伏尔泰都革新了历史 著作的写法,却又是两种不同的文体。 与伏尔泰相比,孟德斯鸠的历史著作的数量和篇幅都少得多,其 中最完整也备受后人赞誉的…
-
第二节《波斯人信札》
在孟德斯鸠的所有著作中,《波斯入信札》是最引人注目的。其文 字洒脱,好像信手拈来。文学家认定它是一部小说,哲学家却从中看到 了《论法的精神》的雏形。就文体来说,《波斯人信札》是混杂的,没有情节或从头到尾的故事,不着力刻画人物性格,所以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 说。它使用了书信体,这非常有利于从多方面展开线索,可以在描述时 夹叙夹议。它以两个波斯人在巴黎的见闻为大背…
-
第一节渊博的人文学者
此节有关资料参照了鲁斯唐《哲学和18世纪法国社会》,勒普兰出版社, 1970;格勒蒂塞:《法国革命的哲学》,巴黎,伽利玛出版社,1996;罗伯特·夏克尔顿: 《孟德斯鸠评传》,刘明臣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97;路易·戴格拉夫:《孟德斯鸠传》,许明龙、赵克非译,商务印书馆,1997。 孟德斯鸠…
-
第三节自然、历史、风俗
丰特内勒时代的哲学在回答自然问题时,首先面对笛卡尔留下 的思想遗产:身体与物体有物理的量度,是有广延性的,从而与心灵 不同,身体与心灵之间在原则上互不影响。但是,人是由身体与心灵 两部分组成的,完全回避身心关系是不可能的。笛卡尔的继承者马 勒伯朗士坚持所谓“偶因论”,以解释笛卡尔在心灵与身体关系问题 上面临的困难。笛卡尔曾经模糊地提到,是一种“偶然的原因”使…
-
第二节人类精神本性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标志着早期人文主义兴起。早期人文主义者 接过了苏格拉底的诘问:“认识你自己!”他们要用人性代替中世纪的 神性。我们由此想到许多熟悉的名字:但丁、薄伽丘、达·芬奇、蒙 ① 卡雷:《丰特内勒的哲学或理性的微笑》,第557—558页,巴黎,日内瓦出版 社,1970。 ② 同上书,第559页。 田……丰特内勒的哲学延续了这样的人文主义。就法国启蒙运动…
-
第一节自然与科学哲学家
丰特内勒(Bernard de Fontenelle)是法国启蒙时代早期重要思想 家,生于1657年2月,卒于1757年1月。这在18世纪简直是个奇 迹。据史料记载,丰特内勒喜欢思考,起居极有规律,胃口好,食不厌 精,并且一生保持着对女人的情趣。他性情温和,与各种人都能和睦 相处,主张宽容。丰特内勒生于法国鲁昂,他的母亲是法国近代著名 剧作家高乃依的妹妹,他…
-
第二节解读培尔文本片断
培尔是怎样一个人呢?在哲学史研究中我们要不要注意哲学家 的性情呢?哲学家的性情与他的著作有怎样的关系呢?这些问题是 学术研究所轻视的,学术研究只重视思想本身,哪怕是一个伪君子的 思想。一个著名的例子是英国近代经验主义始祖 F.培根,他曾因为 个人品德的缺陷入狱,但这并不妨碍他在哲学史中的地位。事实表 明,我们不可过丁强调文如其人,文与人经常不一致。但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