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弗洛伊德的生平与著作

20世纪初叶,西方哲学中出现了一个以弗洛伊德的名字为标 志的思想潮流,这就是弗洛伊德主义以及其后的新弗洛伊德主义。 弗洛伊德与马克思、爱因斯坦一起,被西方人并称为改变了现代思 维方向的三位犹太籍伟人。马克思和爱因斯坦分别揭示了社会和 自然的发展规律,引发了历史观和宇宙观的重大进步,弗洛伊德则 在人类的精神领域中实现了对于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突破性研究。 他年轻时曾立下志向,要成为揭开“斯芬克斯之谜”的人,这个源自 古希腊的难解之谜其实就是对人自身的认识,也是弗洛伊德一生追 求的目标。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出生于奥地利摩拉维亚 (Moravia)一个叫弗莱堡(Freiburg,今属捷克)的小镇,贫寒的家境使 他从小就养成了简朴而单纯的生活习惯。4岁时举家搬迁到维也纳, 这为他提供了在这座欧洲历史文化名城求学的机会。中学7年他的 学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873年,弗洛伊德在慈善机构的资助下进 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经过8年苦读,以全优成绩完成学业,同 时阅读了大量哲学著作,为日后的理论创造积累了深厚的学养。他 的自传中有这样的描写:“我发现别人指望我该自认为低人一等,是 个外人,因为我是犹太人。我绝对不承认我是劣等人,我一直不懂为 什么我一定要为我的血统,或者如人们那时开始说的‘种族’,而感到 耻辱。我容忍了对我的排斥,并不感到非常懊恼。因为在我看来,尽 管受孤立,但一个积极同大家一起工作的人是能够从这个人类的组织中找到某种慰藉或安身之地的。”①正是这种自强不息、面对现实的 态度,为他一生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1881年弗洛伊德获得博士 学位,由于经济上的拮据,他不得不离开相伴了6年的布吕克(E.W. Brücke)生理实验室,转向医疗实践,成为一名专攻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的临床医生。1885年,弗洛伊德得到了一笔奖学金,到法国巴黎就学 于著名神经病学家沙尔可(J.M.Charcot)门下,受到催眠术治疗精 神病的启发,开始从心理学方面研究精神病的起因。1895 年他与布 鲁尔(J.Breuer)联名出版《歇斯底里研究》(Studien über Hysterie)一 书,标志着精神分析学说的创立。这一学说的两个基本命题是:(1)人 的行为的决定因素是无意识的本能和欲望;(2)从根本上来说,这些 心理因素来源于性的冲动。所以精神分析的实质,就是对性的本能 和欲望进行分析。弗洛伊德对性问题的公然强调使他在学术界严重 孤立,但他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不畏艰难地推进着精神分析理论, 最终在心理学界产生重要影响并形成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度过了漫长而又坎坷的晚年生活。1923年患口腔癌, 之后16年忍受了数十次手术的巨大痛苦,仍不停地研究、写作。他的 学术地位与日俱增,1930年获著名的歌德奖,1936年被接纳为英国皇 家学会的通讯会员,并在 80寿辰的庆典上收到爱因斯坦、罗曼·罗 兰、茨威格等世界名人的贺电。但纳粹党人上台后对他进行了一系 列迫害,他不得不于垂暮之年流亡英国。弗洛伊德在伦敦以奋力写 作度过了人生中的最后一年,当口腔癌发展到不堪忍受的地步时,他 要求医生给自己注射吗啡结束了生命。

弗洛伊德的理论一般被分为早期和后期两个阶段。1913 年以 前,他的研究主要围绕着精神病的心理治疗和无意识心理过程问题。 这一时期的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Die Traumdeutung,1990),《性 欲理论三讲》(Three Essays on the Theory of Sexuality,1905),《精 神分析引论》(Vorlesung zur Einführung in die Psychoanalyse,

①《弗洛伊德自传》,张雾明、卓如飞译,第4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1916—1917)等。1913年以后,弗洛伊德的理论兴趣转向更为广泛的 社会文化领域,他不仅用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去研究个人的 行为,而且对人类的文学、艺术、宗教、历史等社会活动和社会现象也 用精神分析的方法进行解读,由此而提出一系列心理学-哲学观点。 其后期带有鲜明的哲学和文化人类学色彩的理论,通常被称为弗洛 伊德主义。后期的主要著作有:《图腾与禁忌》(Totem und Tabu, 1913),《超越唯乐原则》(Beyond the Pleasure Principle,1920),《集 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Group Psychology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Ego,1921),《自我与本我》(The Ego and the Id,1923),《文明及其 不满》(Civi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1929),《摩西与一神教》 (Moses and Monotheism,1939)等。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罗素-《西方哲学史》-卷⼀ 古代哲学-第⼗六章 柏拉图的不朽论-在线阅读

    第⼗六章 柏拉图的不朽论 以“斐多”命名的那篇对话,在好⼏个⽅⾯都是⾮常有趣的。它写 的⼤致是苏格拉底⼀⽣中的最后时刻:他临饮鸩之前的谈话,以及他 在饮鸩之后的谈话,直到他失掉了知觉为⽌。这⼀篇表现了柏拉图⼼ ⽬中具有最⾼度的智慧与善良⽽又全然不畏惧死亡的理想⼈物。柏拉 图所描写的⾯临死亡的苏格拉底,⽆论在古代的还是近代的伦理上都 是重要的。《斐多篇》之对于…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4日
    321
  • 文聘元-《现代西方哲学的故事》-第三章 柏格森传-在线阅读

    第三章柏格森传 他的人生就像他的哲学,创造了辉煌,也 经历了寂寞。 柏格森的名字可能有些陌生,这不是他的责任,而是他的学 派的责任,因为柏格森所代表的学派——生命哲学——已经像 一件古董一样,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堆里了,于是他也一样。 然而,有两个理由我们现在不能不提柏格森:一是当我们讲 现代西方哲学史时,必须讲讲柏格森,要知道西方19世纪末和 20 世纪上半叶…

    书籍分录 2025年2月17日
    287
  •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卷二-在线阅读

    卷(α)二 此卷尚论本体与四因,自然真理与一般学术研究;其内容与卷一卷三上下均不衔接。奥古斯丁尼夫(Augustine Niphus)认为此卷原从某卷或某章中删出,而后人复为之编存于A卷之后。亚历山大与亚斯克来比均谓此卷开章语及物理,不宜以之入“哲学”。依托马斯·阿奎那意见,此卷论题亦与卷A有关,故世传各本均仍旧编。近代译文或标为“卷A附篇”,以后各卷依次挨…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6日
    331
  • 第一节绝对的自我与经验的自我

    谢林最初是作为康德和费希特的先验哲学的追随者而进入哲学 领域的,但他从一开始就不是简单地重复康德和费希特的思想,而是 试图加入自己的东西,只是这时还是不自觉的,我们从他最早时期的 论著就可以看出这个特点。谢林发表的第一篇纯粹哲学论文是1794 年的《关于一般哲学形式的可能性》,接着是《论自我是哲学的原理或 人类知识的无条件东西》和《关于独断主义和批判主义的哲…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419
  • 希尔贝克-《西方哲学史》-第十章 作为一个体系的唯理论-在线阅读

    第十章 作为一个体系的唯理论 第一节 斯宾诺莎——神即自然 生平 巴鲁赫·斯宾诺莎(Baruch Spinoza,1632— 1677)出生在阿姆斯特丹的一个犹太人家庭,这个家庭早先为 逃避葡萄牙宗教裁判所的迫害而逃往此地。斯宾诺莎年轻时 学习希伯来哲学和神学,被看作很有前途的拉比候选人。但 斯宾诺莎还学习自然科学和笛卡儿哲学,这种学习促使他很 快显示出独立…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4日
    35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