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斯库罗斯悲剧-《奠酒人》-(二)进场歌-在线阅读

(埃勃克特拉和歌队身披黑纱,缓步而行,向坟墓走来)

歌队

(第一曲首节)

我们奉命从宫中前来,

祭奠亡魂,不断捶打胸脯。

面颊被指甲抓伤,

现出条条新鲜的血痕,

心灵由声声哭喊滋润。

强烈的悲痛使我们

扯破了身上的衣服,

撕碎了胸前的衣衫,

一阵阵悲惨的哀伤,

不断地袭击我们。

(第一曲次节)

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慌

充斥王宫,充满仇恨的睡梦,

王后夜间在宫里

满怀恐惧地大声呼喊,

深深震动妇女们的寝室;

找来可靠的圆梦人,

以神明为誓无诳语,

声称那怨恨来自

下界冥魂,被杀者

指责谋杀之人。

(第二曲首节)

这无祭意的祭奠,

只为消灾禳难,

养育我的大地啊,

热切地派遣我前来,

是那位亵神的妻子,

这称呼令我恐惧。

难道这能够补偿溅满地面的鲜血?

啊,不幸的家庭社灶啊,

啊,充满丧葬的家族!

阳光不照射,入人皆憎恨,

昏暗笼罩这座宫延,

自那国君暴丧之后。

(第二曲次节)

昔日那虔诚之情,

充满全民的心灵,

坚定而不可动摇,

强强烈而不可抗拒,

现在已不复存在,

人人心怀畏惧。

而今人间成功者即神明,比神明还强大。

正义的大秤会迅速降惩处,

有些人接受于白日阳光下,

有时于昏暗中送来愁苦,

让人们暂时心怀欲望,

有些人则由于黑夜被拯救。

(第三曲首节)

凡滋养众生的土地吮吸了鲜血,

淤血难消散,必滋生复仇的苗裔。

巨大的不幸尚未得到报偿,

只待作恶人一朝病入危笃。

(第三曲次节)

作恶者即使隐蔽于妇女们的居处,

也难逃应有的惩罚:所有的河川

汇合成一条流水滞湍流淌,

也难洗净杀人者双手的血污。

(末曲)

至于我啊,神明注定让城邦

陷于厄运遭危难,我也被命运

赶出祖辈的家宅不得不受奴役,

不管主母的要求公正不公正,

一切都得勉强地遵从听命,

强压心头令人痛苦的憎恶。

我衣衫遮掩热泪流,

为主人的不幸遗遇,

我暗暗悲伤心惊颤。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尼采-《善恶的彼岸》-前言-在线阅读

    前言 假设真理是女人——那会怎么样呢?难道就没有理由认为,所有哲学家由于一直是独断论者而未能理解女人吗?——难道就没有理由认为。他们通常一本正经、死乞白赖地向真理献殷勤是赢得女人的笨拙的不恰当方式吗?的确,真理从未让谁赢得她的芳心;眼下每一种教条都悲伤而沮丧地站在那里-—如果它仍站着的话! 因为有些嘲笑者认为,每一种独断理论都倒下了,一切独断理论都躺倒在地上…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9日
    373
  • 尼采-《悲剧的诞生》-十九-在线阅读

    十九③ 我们若要把这种苏格拉底文化的核心内涵描述清楚,④最好 的做法莫过于把它命名为歌剧文化了⑤,因为在歌剧领域里,这种 文化以其特有的天真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和认识;如果我们把歌剧 ①“世界文学”(Weltlitteratur)是诗人歌德在与爱克曼的谈话中首次提出来的, 时为1827年1月31日。——译注 ② 亚当命名动物]《创世记》(1 Mos.),第2章第…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4日
    310
  • 第三节 自由与必然

    对于自由与必然的统一性,谢林进一步解释说,它们是作为同一 本质而交互存在的,它自在地是自由,在形式上却是必然性。当我们 从某一个方面去观察它时,就会觉得它们非此即彼,不是此一就是彼 一。康德虽然已经认识到自由与理智的联系,但却没有把这个认识 进行到底;而费希特则把自我意识的设定看做入的行动来源,并且想 以此解决自由与必然的二律背反问题。但谢林认为,这种意识并…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456
  • 罗素-《西方哲学史》-卷⼀ 古代哲学-第⼗六章 柏拉图的不朽论-在线阅读

    第⼗六章 柏拉图的不朽论 以“斐多”命名的那篇对话,在好⼏个⽅⾯都是⾮常有趣的。它写 的⼤致是苏格拉底⼀⽣中的最后时刻:他临饮鸩之前的谈话,以及他 在饮鸩之后的谈话,直到他失掉了知觉为⽌。这⼀篇表现了柏拉图⼼ ⽬中具有最⾼度的智慧与善良⽽又全然不畏惧死亡的理想⼈物。柏拉 图所描写的⾯临死亡的苏格拉底,⽆论在古代的还是近代的伦理上都 是重要的。《斐多篇》之对于…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4日
    302
  • 第四节生命冲动与道德宗教

    柏格森不仅关注生命冲动的“自由展开”,而且也看到人类因为 其社会性而必然会受到道德和宗教的限制。 柏格森认为,生命本质上是一种不断创新、不断克服物质阻力的 冲动,即生命冲动,生命就是生命冲动。① 活着就是为了行动,它是一 股火山爆发式的冲击力,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整个世界,冲破物质的 防线,奔向人格向上、自由意志的最高境界。生命不惜一切代价力图 征服物质的反抗…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日
    41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