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东方哲学-在线阅读

东 方 哲 学

135

首先要讲的是所谓东方哲学。然而东方哲学本不属于我们现

在所讲的题材和范围之内;我们只是附带先提到它一下。我们所

以要提到它,只是为了表明何以我们不多讲它,以及它对于思想,

对于真正的哲学有何种关系。当我们讲到东方哲学时,我们应该

要讲到哲学;不过在这一点上应该注意到,我们所叫做东方哲学

的,更适当地说,是一种一般东方人的宗教思想方式———一种宗教

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我们是很可以把它认作哲学的。在导言里,

我们曾经区别开两种形态:一是真理保持在宗教形式里面,一是真

理通过思想保持在哲学里面。东方哲学是宗教哲学,这里我们需

要说出理由:为什么我们要把东方宗教观念也看作哲学。

罗马的宗教、希腊的宗教和基督教,我们并不把它们当作哲

学,它们与哲学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希腊的神和罗马的神,以及

犹太人的基督和上帝,都是明显的人格化的形象。因此我们大体

上还是说它们是宗教,不立即把它们当作哲学原则看待;要把这种

神话式的或是基督教的人格化形象解释成、转化成哲学原则,乃是 136

一种特殊的工作。在东方的宗教里,却正好相反,我们非常直接地

感觉到哲学的概念,它是与哲学很接近的。其不同的理由是在于:

个体性自由的原则进入了希腊人心中,尤其是进入了基督教徒心

125东方哲学

126

中。因此希腊的神灵立刻个体化而表现为人格的形态。反之,在

东方那种主观性精神的因素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①,宗教的观念

并没有个体(即人格——译者)化,而是具有着普遍观念的性格,因

而这种普遍的观念,就表现为哲学的观念、哲学的思想。因为印度

人②的宗教观念是在普遍性的因素中,并且普遍性占着优势。当

然印度人的宗教也有个体化的形象,如梵天(Brahma)、毗湿拿

(Visnu)和湿婆(Siva)三个神。但是这种人格化的个性只是表面

的,而且表面到当我们以为我们必须讲到一个人格神的时候,人格

化的形象便立刻又消失,扩张到无边无际去了。这种人格化的个

性,因为缺乏自由,是不坚固的;并且在东方即使当普遍的观念也

形成个别形象时,却仍只是表面的形式。

我们之所以觉得印度人③的观念与哲学的思想相似,主要的

根据便在此。我们从希腊人听到的乌拉诺(Uranos)神和克罗诺

(Chronos)神是时间,不过已经个性化了,而我们从波斯人所见到

的泽尔万·阿克仑(Zervane Akerene)神,却是无限的时间。我们

看到奥尔牟兹德(Ormuzd)〔光明、善〕④和阿利曼(Ahriman)〔黑暗

和恶〕⑤,总不外是普遍的本质⑥和观念,它们都表现为普遍的原

则,这些原则与哲学有很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本身就是哲学的

① 米希勒本作“并没有出现”,兹据荷夫麦斯特本,第二六六页,改为“并没有得到

充分发挥”,似较切当。——译者

② 据荷夫麦斯特本将“东方人”改成“印度人”,似更为切当。——译者

③ 同上。

④ 括弧内的字据荷夫麦斯特本增补。——译者

⑤ 同上。

⑥ 米希勒本作 Weise(方式或形式),兹据荷夫麦斯特本改成本质(Wesen)。

译者东方哲学

原则。东方哲学这个名词,是特别用来指一个一定的时代的,在这

个时代,这伟大普遍的东方观念曾激动了西方——那主观性的精

神占优势,注重限度和节制的地方。特别是在基督教的最初几个 137

世纪——一个重要的时代——那些伟大的东方观念曾经深入西

方,到了意大利,并且在知神派(Gnostik)哲学中,开始把那渺茫无

限的观念纳入西方精神。一直到教会成立,西方精神才重新占了

上风,并且对神性予以明确的规定。

因此第一点是:“普遍”的这个固定性格,是东方特性中的基本

特性。第二点则是东方宗教的较详内容。上帝、自在自为者、永恒

者,在东方大体上是在普遍性的意义下被理解,同样,个体对上帝

的关系也是被理解为掩埋在普遍性里面的。在东方宗教中主要的

情形就是,只有那唯一自在的本体才是真实的,个体若与自在自为

者对立,则本身既不能有任何价值,也无法获得任何价值。只有与

127

这个本体合而为一,它才有真正的价值。但与本体合而为一时,个

体就停止其为主体〔主体就停止其为意识〕①,而消逝于无意识之

中了。这就是东方宗教中的主要情形。正相反地,在希腊的宗教

和基督教中,主体知道自身是自由的,并且必须保持自身的自由。

在这样的情形下,个体既然独立自主,思想要想从个体性中解脱出

来,建立起它的普遍性,当然是远较困难。希腊人这种重个人自由

的本身较高的观点,和这种更快乐更优美的生活,加重了思想工作

的困难,思想工作在于使普遍性有真实效准。在东方,正相反地,

在宗教中实体本身就是最主要的最本质的内容(个人的无权利和

① 括弧内的字据荷本增补。——译者128

东方哲学

无意识是与此直接相结合的);这个实体无疑是一个哲学的理念。

对于有限个体的否定也是得到表现的,但那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

138 只有个体与实体合而为一时才能达到它的自由。在东方精神中,

当反省和意识通过思想的作用而达到清晰的分辨和原则的规定

时,这些范畴和明确的观念与实体即不能相结合。或者是取消一

切特殊性而得到一个渺茫的无限——东方的崇高境界。或者是当

认识到确定地自身建立的东西时,所得到的只是一个枯燥的、形式

理智的、没有灵性的知解,这种知解并不能进而取得思辨的概念。

这种有限的事物要达到真实的本体,只有没入本体才可能。若和

本体分离,有限的就成为僵死的、干枯的。在东方人那里我们只看

到枯燥的理智,像旧式的乌尔夫逻辑一样,单是范畴的罗列。这也

像他们的祀神礼拜,只是完全没入于虔敬之中,此外便是无数的宗

教仪式和宗教行为,而另一方面则是那渺茫无限的崇高境界,在这

境界中一切事物都消逝于无形了。

我现在想要讲到的有两个东方民族,即中国和印度。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1)

相关推荐

  • 尼采-《善恶的彼岸》-第九章 什么是高贵?-在线阅读

    第九章 什么是高贵? 257 "人"类的每一次提升,都是贵族社会造成的成果,而且永 远都是如此。贵族社会相信人与人之间有巨大的等级差别和价 值差异,认为需要有某种形式的奴役。距离的感伤力,例如若 没有产生于具体的阶级差别,产生于统治阶级总是逼视和俯视 他们的部属和工具,产生于统治阶级发号施令、控制和保持距 离的习惯的那种感伤力,人们就不会希望不断扩大灵魂本身…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0日
    708
  • 亚里士多德-《论天》-第二卷-在线阅读

    第二卷 【1】整个天既不生成,也不可能被消灭,而是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是单一和永恒的,它的整个时期既无开端也无终结,在自身中包含着无限的时间。这种观点,不仅可以通过上面的论证使我们确信,而且还可以借助于那些与我们的看法不同的、认为它是生成的人的观点来证实。因为如若我们主张的这种观点是可能的,而他们所说的依据那样一种方式生成的观点不可能,那么,这就会加强我们对…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9日
    392
  •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六章-在线阅读

    第六章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第一次入侵阿提卡。伯里克利的葬礼演说。 1 现在,雅典人及其同盟者与伯罗奔尼撒人及其同盟者之间的战争真正开始了。双方已经断绝了所有其他的来往,只是通过传令官传递信息;自战争开始以后,情况一直是这样。这部历史记载事件是按照夏季和冬季来纪年的。2按照这种纪年法,“夏季”长约8个月(3…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1日
    413
  • 第五节格列高利的“人论”与向神之路

    尼斯的格列高利(Gregory of Nyssa,335—394)生于卡帕多奇亚 的该撒利亚,大巴西尔的弟弟。学过法律、修辞学,喜欢哲学。曾被流 放,进过修道院。后成为尼萨城(Nyssa)的主教。他作为高级神职人 员的特点是已婚,那时主教是可以结婚的,允许主教结婚的状况直到 692年特卢尔会议(Tpyλλbcknü Coòop)才发生改变。他一生的时间跨 度…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7日
    446
  • 希尔贝克-《西方哲学史》-第十九章 克尔凯戈尔——生存和反讽-在线阅读

    第十九章 克尔凯戈尔——生存和反讽 生平 索伦·克尔凯戈尔(Soren Kierkegaard,1813— 1855)在拿破仑战争之后的萧条期生于哥本哈根。他的父系 家族来自日德兰半岛西部的贫困地区,尽管他的父亲是首都 的一个商人并在经济危机期间经营得很好。克尔凯戈尔生活 优裕,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靠遗产度日。但是,在他的童年, 家庭充满了精神的危机。他的父…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4日
    249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