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东方哲学-在线阅读

东 方 哲 学

135

首先要讲的是所谓东方哲学。然而东方哲学本不属于我们现

在所讲的题材和范围之内;我们只是附带先提到它一下。我们所

以要提到它,只是为了表明何以我们不多讲它,以及它对于思想,

对于真正的哲学有何种关系。当我们讲到东方哲学时,我们应该

要讲到哲学;不过在这一点上应该注意到,我们所叫做东方哲学

的,更适当地说,是一种一般东方人的宗教思想方式———一种宗教

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我们是很可以把它认作哲学的。在导言里,

我们曾经区别开两种形态:一是真理保持在宗教形式里面,一是真

理通过思想保持在哲学里面。东方哲学是宗教哲学,这里我们需

要说出理由:为什么我们要把东方宗教观念也看作哲学。

罗马的宗教、希腊的宗教和基督教,我们并不把它们当作哲

学,它们与哲学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希腊的神和罗马的神,以及

犹太人的基督和上帝,都是明显的人格化的形象。因此我们大体

上还是说它们是宗教,不立即把它们当作哲学原则看待;要把这种

神话式的或是基督教的人格化形象解释成、转化成哲学原则,乃是 136

一种特殊的工作。在东方的宗教里,却正好相反,我们非常直接地

感觉到哲学的概念,它是与哲学很接近的。其不同的理由是在于:

个体性自由的原则进入了希腊人心中,尤其是进入了基督教徒心

125东方哲学

126

中。因此希腊的神灵立刻个体化而表现为人格的形态。反之,在

东方那种主观性精神的因素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①,宗教的观念

并没有个体(即人格——译者)化,而是具有着普遍观念的性格,因

而这种普遍的观念,就表现为哲学的观念、哲学的思想。因为印度

人②的宗教观念是在普遍性的因素中,并且普遍性占着优势。当

然印度人的宗教也有个体化的形象,如梵天(Brahma)、毗湿拿

(Visnu)和湿婆(Siva)三个神。但是这种人格化的个性只是表面

的,而且表面到当我们以为我们必须讲到一个人格神的时候,人格

化的形象便立刻又消失,扩张到无边无际去了。这种人格化的个

性,因为缺乏自由,是不坚固的;并且在东方即使当普遍的观念也

形成个别形象时,却仍只是表面的形式。

我们之所以觉得印度人③的观念与哲学的思想相似,主要的

根据便在此。我们从希腊人听到的乌拉诺(Uranos)神和克罗诺

(Chronos)神是时间,不过已经个性化了,而我们从波斯人所见到

的泽尔万·阿克仑(Zervane Akerene)神,却是无限的时间。我们

看到奥尔牟兹德(Ormuzd)〔光明、善〕④和阿利曼(Ahriman)〔黑暗

和恶〕⑤,总不外是普遍的本质⑥和观念,它们都表现为普遍的原

则,这些原则与哲学有很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本身就是哲学的

① 米希勒本作“并没有出现”,兹据荷夫麦斯特本,第二六六页,改为“并没有得到

充分发挥”,似较切当。——译者

② 据荷夫麦斯特本将“东方人”改成“印度人”,似更为切当。——译者

③ 同上。

④ 括弧内的字据荷夫麦斯特本增补。——译者

⑤ 同上。

⑥ 米希勒本作 Weise(方式或形式),兹据荷夫麦斯特本改成本质(Wesen)。

译者东方哲学

原则。东方哲学这个名词,是特别用来指一个一定的时代的,在这

个时代,这伟大普遍的东方观念曾激动了西方——那主观性的精

神占优势,注重限度和节制的地方。特别是在基督教的最初几个 137

世纪——一个重要的时代——那些伟大的东方观念曾经深入西

方,到了意大利,并且在知神派(Gnostik)哲学中,开始把那渺茫无

限的观念纳入西方精神。一直到教会成立,西方精神才重新占了

上风,并且对神性予以明确的规定。

因此第一点是:“普遍”的这个固定性格,是东方特性中的基本

特性。第二点则是东方宗教的较详内容。上帝、自在自为者、永恒

者,在东方大体上是在普遍性的意义下被理解,同样,个体对上帝

的关系也是被理解为掩埋在普遍性里面的。在东方宗教中主要的

情形就是,只有那唯一自在的本体才是真实的,个体若与自在自为

者对立,则本身既不能有任何价值,也无法获得任何价值。只有与

127

这个本体合而为一,它才有真正的价值。但与本体合而为一时,个

体就停止其为主体〔主体就停止其为意识〕①,而消逝于无意识之

中了。这就是东方宗教中的主要情形。正相反地,在希腊的宗教

和基督教中,主体知道自身是自由的,并且必须保持自身的自由。

在这样的情形下,个体既然独立自主,思想要想从个体性中解脱出

来,建立起它的普遍性,当然是远较困难。希腊人这种重个人自由

的本身较高的观点,和这种更快乐更优美的生活,加重了思想工作

的困难,思想工作在于使普遍性有真实效准。在东方,正相反地,

在宗教中实体本身就是最主要的最本质的内容(个人的无权利和

① 括弧内的字据荷本增补。——译者128

东方哲学

无意识是与此直接相结合的);这个实体无疑是一个哲学的理念。

对于有限个体的否定也是得到表现的,但那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

138 只有个体与实体合而为一时才能达到它的自由。在东方精神中,

当反省和意识通过思想的作用而达到清晰的分辨和原则的规定

时,这些范畴和明确的观念与实体即不能相结合。或者是取消一

切特殊性而得到一个渺茫的无限——东方的崇高境界。或者是当

认识到确定地自身建立的东西时,所得到的只是一个枯燥的、形式

理智的、没有灵性的知解,这种知解并不能进而取得思辨的概念。

这种有限的事物要达到真实的本体,只有没入本体才可能。若和

本体分离,有限的就成为僵死的、干枯的。在东方人那里我们只看

到枯燥的理智,像旧式的乌尔夫逻辑一样,单是范畴的罗列。这也

像他们的祀神礼拜,只是完全没入于虔敬之中,此外便是无数的宗

教仪式和宗教行为,而另一方面则是那渺茫无限的崇高境界,在这

境界中一切事物都消逝于无形了。

我现在想要讲到的有两个东方民族,即中国和印度。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1)

相关推荐

  •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著名的哲人-在线阅读

    著名的哲人 你们一切著名的哲人啊,你们为民众和民众的迷信效命!——而不为真理效命!正由于如此,人们对你们尊敬。 因此你们不信教,人们也会容忍,因为不信教乃是一种机智,走向民众的兜圈子的路2说些脱离基督教的巧言,其实只是讨好大众,并非真心反抗因习。结果跟大众妥协,为大众服务。从事记者生涯的文笔家颇多有这种倾…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7日
    614
  • 赵林-《天国之门:西方文化精神》-第二章 基督教与中世纪文化-第一节 基督教的文化渊源-在线阅读

    第一节 基督教的文化渊源 一、基督教与罗马帝国 海涅在谈到唯灵主义的基督教文化取代唯物主义(即物质主义)的罗马文化的必然性时这样说道:“唯物主义在罗马帝国发展到惊人可怕的地步,大有摧毁人类精神的一切辉煌成果之势,基督天主教的世界观作为克制这种唯物主义的一剂灵药,是必不可少的……在这罗马人的世界里,肉身已变得如此肆无忌惮,看来需要基督教的纪律,来使它就范。吃了…

    书籍分录 2025年3月4日
    782
  •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二部分 第二编 第二卷 第二章 第七节-在线阅读

    第七节 对理性与自身的宇宙论争执的批判性的裁决 纯粹理性的全部二律背反都基于如下的辩证的论证:如果有条件者被给 予了,那么它的所有条件的整个序列也就被给予了;现在感官对象作为有条件 者被给予我们了,所以它们的所有条件的整个序列也就被给予我们了。通过 这个三段论推理,它的大前提看起来是如此自然而清楚明白,于是就按照这些 条件在它们构成一个序列方面(在对诸现象的…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30日
    422
  • 尼采-《瞧,这个人》-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在线阅读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335 一本为所有人而又不为任何人的书 _① 现在我要来叙述《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故事。这本著作的 ① 10月版第24节部分地与本节相合;而之前的第 22节和第 23节,尼采后来用 作“我为什么是命运”一章(第6、7、8节)。10月版第 24节如下:在这个转折点上,一切 都得到了裁定,一切都被质疑了,为了对于某个无与伦比的事件的不朽记忆…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4日
    499
  • 亚里士多德-《天象学》-第一卷-在线阅读

    第一卷 【1】关于自然的最初因和一切自然的运动,关于天上星体有秩序的移动,关于物体性元素的数量、性质和相互变化,以及关于一般的生成和消灭等问题,我们都已在前面论述过了[1]。留待现在必须考察的,是这种探求的一个部分,即我们的一切前辈称之为天象学的问题。它涉及的是合乎自然而发生的、但其规整性又不及物体的第一元素[2]的那些现象,它们出现于离星体的移动最近的地点…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9日
    409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