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有趣的灵魂都有静气

文|朱光潜

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这两个字涵义极 广。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 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

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看见它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见到它可以让人纳凉;旁 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再比方街上有一个乞丐,我 只能见到他的蓬头垢面,觉得他很讨厌;你见他便发慈悲心,给他一个铜子;旁人 见到他也许立刻发下宏愿,要打翻社会制度。这几个人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 强有弱。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

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 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

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 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好比喝茶, 渴汉只管满口吞咽,会喝茶的人却一口一口的细啜,能领略其中风味。

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朱子有一首诗说:“半亩  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  美的境界。你姑且闭目一思索,把这幅图画印在脑里,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  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  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

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 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  空所以不灵。

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你的 心境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 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所以习静并不必定要进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

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 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你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 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这就是忙中静趣。

我这番话都是替两句人人知道的诗下注脚。这两句诗就是“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 佳兴与人同。”大约诗人的领略力比一般人都要大。

近来看周启孟的《雨天的书》引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 他的手,搓他的脚呢。”觉得这种情境真是幽美。你懂得这一句诗就懂得我所谓静 趣。中国诗人到这种境界的也很多。现在姑且就一时所想到的写几句给你看: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古诗,作者姓名佚

“山涤余霭,宇暖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陶渊明《时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目送飘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稽叔夜《送秀才从军》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王摩诘《赠斐迪》

像这一类描写静趣的诗,唐人五言绝句中最多。你只要仔细玩味,你便可以见到这 个宇宙又有一种景象,为你平时所未见到的。

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

酬话,真是觉得苦也。你对着有趣味的人,你并不必多谈话,只是默然相对,心领 神会,便可觉得朋友中间的无上至乐。

你有时大概也发生同样感想罢?

朱光潜|著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漫谈西方文史哲088-德国古典哲学之康德10:批判哲学的目的论4

    现在我们看一下作为自然空气系统的三整体。刚才所介绍的作为自然目的的自然事物。这是从内在的和攻击性的观点来看的。而这里所讲的作为自然空气系统和自然整体,这是从外在的多的观点来看。自然的、内在的和物性是按照一个事物的形式及其可能性而把它品牌为自然物质。就是刚才所讲的作为自然目的的自然事物有一体这个方面,而自然的外在合物性,这是按照一个事物的实存或现实性而把它品判…

    未分类 2025年8月11日
    67
  • 漫谈西方文史哲028-鼎盛时期的希腊哲学之亚里士多德3第一实体第二实体

    亚里士多德的存在论哲学是由三个部分构成。是吧。 啊这三个部分也是完全和逻辑,也是这个顺理成章、循序渐进的。 啊那么这三个问题,就是,第一个问题就是实体是什么,还是首先要问题实体是什么,是吧,现在存在是什么 变成了 实体是什么。 我们说啊,是什么的问题,永远都具有优先性。 啊所以下面我们首先问实体是什么? 那么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就构成亚里士多德哲学 实体哲学…

    未分类 2025年8月10日
    72
  • 漫谈西方文史哲045-经院哲学之阿奎那

    下面我们要介绍的是,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最典型的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 等会儿,我们来看一下它的实在论的一个很妙的一种总结。 刚才我看到【阿布拉尔】的温和的唯名论。 而托马斯·阿奎那呢,是温和的实在论。等会儿我们来对比一下。 托马斯·阿奎那,他的基本观点,认为,理性跟信仰,理性真理跟启示真理是统一的。 之前我们看到两派观点,第一派,信仰,然后寻求理解。第二…

    未分类 2025年8月10日
    96
  • 漫谈西方文史哲015-鼎盛时期的希腊哲学之智者派:高尔吉亚

    那我们转向第二位思想家高尔吉亚,这个人呢,就蛮有意思的,他的一些思想就跟芝诺非常像。他也是芝诺的学生,是吧,恰恰也证明了这个叫青出于蓝胜于蓝。呃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啊那么这个高尔基案也是智者。 啊而高尔基亚呢,他这个人呢,这个生于西西里的一个叫雷昂底根这个地方,这个据说啊,他曾经师从过芝诺,还师从过另外一个我们在后边再讲自然哲学的时候,会讲到的恩培多克…

    未分类 2025年8月10日
    90
  • 性、金钱、幸福与死亡,孰轻孰重?

    弗 在给企业家做咨询的过程,曼弗雷德了解到,许多看似理性的行为实际上非常不理性。组织 管理问题背后,隐藏着深层次的心理冲突——他们的恐惧、失望、欲望、对金钱的关注、对 幸福的追求、对死亡的畏惧…..这些问题关乎人生方向和意义,而他们所需要的答案就藏在 内心之中,他们需要驻足思考,需要静下心来聆听内心的声音。 01. 性欲之我思 …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29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