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们这个视频系列呢,叫《漫谈西方文史哲》。
虽说是“文史哲”,但其实,哲学才是我们的主线。
在前边,我们讲了古希腊的文学作品。算是做了一个引子。那么今天呢,我们开始将跟朋友们一起,进入到西方哲学,这样一个博大精深的殿堂里边。
那么我先假设大家,在此之前可能对西方哲学,是比较陌生的啊,因为我们至少啊,没有经过这个系统性的训练,没有经过系统性的学习。
那么西方哲学史按照传统的这个课程划分的方法。【西方哲学史】和【现代西方哲学】是哲学专业的同学们必须要修的两门课,也是关于西方哲学的两门最主要的课程。
那么西方的历史呢,是前面的一部分,主要是从古希腊到德国古典入学。而后面呢,从德国古典哲学以后,当然呢,还有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有现代西方哲学啊,那是另外的课程。
呃,那么我们这门课呢,可以说从古希腊哲学开始一路讲下来,一直要讲到德国古典哲学结束。
呃,任何一门课程呢,首先都是给大家讲一个绪论。那么今天呢,可能主要的时间啊,都是要用在这个绪论上啊,也就是说,首先从总体上给大家介绍一下西方哲学。具体来说,是要讲 :
(1)学习西方哲学有什么意义,
(2)西方哲学它本身有一些什么样的特点。
(3)了解一下我们中国人是如何学习西方哲学。
第一,学习西方哲学有什么意义
首先第一个问题,学习西方哲学有什么意义。那么我的切入点就是,知己知彼,解锁一个全球化的视野。
首先我们谈一谈就是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这两个文明,或者说我们可以把它称为这两个轴心文明。
那么所谓轴心这个概念啊,就是在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的时候啊,也就是说在马克思去世的那一年。西方呢产生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这个思想家叫雅思贝斯。
那么这个雅斯贝斯。他在生前啊完成了很多著作,其中有一部著作名字叫《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在这部著作里边儿,他就提出了一个概念,叫轴心时代。啊,当然他提的这个轴心时代呢,是从一个时间上来说。
啊,那么按照他的观点呢,就是大体上从公元前八百年左右。到公元前两百年左右,大概是有六百多年的时间里面啊,这个时候啊,世界上的各大古老的文明在没有发生相互的联系的情况下,不约而同的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时代。他把这个重要的转折时代就称之为叫 轴心时代。
进一步的压缩精炼,在这个六百年时间里面,尤其是中间的这一段啊,具体说就是从公元前六百年到公元前三百年这段时间里面,大概有三百年的时间。
你看这个时候啊,无论是当时在旧大陆的,就是亚洲大陆啊,旧大陆,无论是在旧大陆的西方,还是在旧大陆的东方,或者是在它的中间的地方,那些彼此隔绝的文明,他们不约而同的出现了一些伟大的人。
这些伟大的人物都对此前的文化思想进行了一些根本性的变革,而导致了一些根本性的、新兴的一套思想体系开始形成。然后在这些新兴的思想体系的基础上,又经过后来历史的这个发展。最后啊,终于氤氲化身出来了一些伟大的宗教或者伦理价值系统。比如说西方的基督教、中国的这个儒家伦理,以及印度的印度教、佛教。啊,形成了,可以说这几个地区人民,此后几千年赖以维系的一个安身立命的根。
那么这个重要的时代,就被称为叫轴心时代,这是雅斯贝斯啊,在他的这本叫《历史的起源与目标》这本书里面提出了一个思想。
啊,那么呢,我们就是说,我们觉得这个思想本身当然是弥足珍贵的。现在呃,我们说学术界大家都接受这样一个思想,对吧?大家都认为,确实呃,从人类的文明,比如我们中国,我们老说,我们有五千年的历史,对吧?那么同样,西方如果要是从西方文明最早的发源地希腊这个海外的一个克里特岛算起,至今也有四千六百年文明历程。同样呢,我们说还有古老的埃及呀,两河流域文明的、印度文明的,那都是有着几千年的文明的。
啊,但是在这几天国家民族发展中间。到了刚才我们说的雅思贝斯所说的那个时代,好吧,那么就是距今大概有两千五百年左右的,那个那个前后的那几百年间,确实这些文明,中间的某几个,比如说西方、印度和中国,他们都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出现了一些伟大人物,是吧?而且这些伟大人物大家知道,一直到今天,我们可以看来还真是难以有人的后人中,还真是难以有人可以,望其项背啊,比如说我们中国的孔子是吧。啊比孔子更早一点的,老子是吧,比孔子晚一点的呃,这个呃孟子墨子是吧,荀子、韩非子、鬼谷子是吧,呃孙子,等等等等这一系列的大思想家,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底蕴。
同样,在西方出现了一下,这个苏格拉底不拉出亚里士多德更早一点,毕达哥拉斯对吧?当然稍晚一些,后来也可以说大的西方文化道印者基督耶稣啊,那么这样一些人物,我们可以说确实对后来的西方文化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样在印度也出现了像释迦牟尼这样的人。
啊,所以我们可以说啊,这个轴心时代确确实实啊,是当之无愧,可以称之为叫做一个轴心啊是吧,这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的一个阶段啊,这是我们说这个轴心时代的概念。
但是,我们今天呢,我们说借助这个概念,就是说,在轴心时代发生了变革的,主要是三个地区。按照亚斯贝斯的观点,一个地区是希腊?一个地区是中国,还有一个地区,还有一个地区是在这两者之间的印度啊。那么当然,印度呢,我们对他研究不多,我们今天也不会涉及到他。
我们这门课是学西方,我们的西方主要是一个狭义的西方是吧?这是今天我们说的欧洲啊,当然也包括后来在欧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北美,就是我们称之为叫那个先进的、那个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意义上的这个西方。我们追寻他的那个思想的根源啊,所以西方这个是主要是从欧洲的角度。
啊,那么这样呢我们不会涉及到印度,当然也不会涉及到中东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们首先要了解西方。
同样我们又是中国人,我们自己当然要知道自己的文明。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这三轴心时代发生了根本变革的这三个古老文明中间,我们今天关注的这两个文明,一个是西方的,一个是我们啊,而且尤其大家也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学习的目标,我们改革开放最主要的目标当然就是要开放的目标,就是要向西方学习。
所以这是讲了我们今天讲的西方哲学史,也是要我们首先要了解西方。所以呢在这三个轴心时代发生变革的古老文明中间,我们今天涉及到一个是中国文明,一个是西方文明,我们可以称为这两个。我们形成两个轴心是吧?呃,这两个轴心它,也这就不是个时间上的中心,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成为一个空间上的中心。因为中国可能我们待会讲到可能是比较单纯的。
啊,中国和他周边的国家的关系和周边的那些民族,包括一些这个,呃所谓蛮族国家之间的关系,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
但是西方呢,它这个概念啊,本身就是一个内容非常、非常复杂的一个概念啊。呃,当我们谈到中西文化比较,当我们把中国和西方文明,当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进行比较,说,我们可能忽略了一个基本的差异。
这个差异就是中国文明主要是 一个国家,只有我们这一个国家文明。 当然中国文明也向周边地区辐射,是吧?但是,主体上我们肯定说是中国。
而一直到今天,我们中国还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啊,而且我们非常自豪的说,我们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所有古老文明里面唯一一个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没有断线,没有中断的,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一个文明。这个可以说我们骄傲的资本。当然这里面也会有一些弊端。好吧,这个弊端我们待会儿再说。
那么西方就不一样。当我们说的西方文明之后,同学们的大脑里是否曾经想过,无论从古代还是到今天,我们说的西方是指哪个西方。对吧,即使我说的那个狭义的欧洲意义上的西方,大家想想,今天的西方,哪个国家可以代表西方,这就不好说了,是吧?
啊,我们说西方有欧洲,今天有几十个国家。法国和德国是不一样,德国和英国是不一样的,英国和意大利又不一样,更不用说在大西洋彼岸的新大陆的美国、加拿大这样一些国家是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仅从传统意义上来说,仅仅从传统的这个古代意义上来说。那么这个西方啊,至少也曾经经历过希腊的阶段、经历过罗马的阶段、经历过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那个阶段是吧?那么这些西方彼此之间不仅是地域范围不一样,他的民族构成也不一样。
啊正是由于它地域范围民族构成不一样,因此它的文化风格也不一样。
所以今天当我们把西方的当成一个整体来做,跟中国来做比较的时候,我们确实发现西方这个概念。它的内涵要比中国这个概念内涵要复杂的多。
西方就今天而言,我们说西北欧的国家。主要是以新教信仰为主。西南欧的国家主要是以天主教为主,是吧而东欧是以东正教为主。他们也曾经经历了完全不同的社会制度。东欧曾经是社会主义制度。西欧是资本主义制度。对吧啊,所以在文化上差别很大。
语言上也,西南欧的是国家,他们是说拉丁语,北欧的国家属于日耳曼语系,而东欧的国家属于斯拉夫语系或者希腊语系,是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这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民族、宗教、信仰,这个语言、文化风格,彼此不同。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谈到东西方的时候,这个差别是非常大的。然后我就说现在我们把它作为两个轴心,这两个轴心它们彼此之间。由于古代的交通原因,他不可能有自己的交流。
啊,可以说,尽管我们可以说,追溯到东罗马帝国的时候,可能当时西边的,那些广义的西方人啊,我们说中间肯定就有很少的一些人,通过种种啊,道听途说,已经知道东方有文明。
而我们东方人可能也是在大体上在这个汉代的时候,我们也知道有西方是吧?但是我们那个时候西方主要是指印度。啊,我们对印度更西这个地方,我们是不太知道的啊,后来一直到唐朝的时候啊,开始基督教有一支啊,这个在东罗马帝国,辗转通过阿拉伯最后传到中国啊,在西方叫利斯托利教,而在中国叫景教。所以今天我们在西安还有一个叫【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今天来这里是吧?所以是一个文物啊,那么也就是说在唐朝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有一个西方的基督教的一支啊,我们当时把这个叫景教。所以我们那时候就对那个我们所说的西方,就有所了解。但是总的来说,彼此之间是比较隔绝的
所以在古代的时候呢,这两个文明形成两个轴心,它对周边的这些国家和地区,或者民族啊,就形成了一种关系。那么这种关系呢,由于两个这个轴心文明,轴心是不一样的,他们各自的特点不一样。当然也有他们的地理环境不一样。所以呢,他们这个轴心和周边的那些国家地区的关系模式是完全不一样的。
啊,简单的说啊,我们可以说简单的说,那么中国文明轴心呢,它自古以来啊它始终有这么一个叫“以夏变夷”的主张。是吧啊一脉相承、一以贯之,这始终是以我的东西来同化来融合,来改变这个四周。这样一种啊。
啊,那么大家知道中华文明最早起源于黄河流域。啊,那么黄河流域中下游呢,当时在国家看来是很理想的地方。那么今天,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天南海北将来是非常有限。
啊,但是呢在这个黄河中下游,当时在我们这个中华文明当中,最早的我们的一个王朝叫什么朝?叫夏朝?是吧这个夏本身是个褒义词。
华夏 华夏这个字本身就含有啊作为华无浴缸的意思是吧,也就是使我们这个华夏这个词啊既有一个地域处在中心,这个就是地处中心这个地理学堂,同时也有一个文化意义就是开发教养。
所以下这个值呢既是指处在中距中间地处中间,同时也是指啊这个比较开放受过教养是吧?
正是由于这样了,所以华夏这个词啊,最初我们说是一个褒义词,而第一个王朝叫夏王朝是吧,也是带有中央的意思。
而我们当时把四边的那些民族,我们就分别给他们一些贬义词。
广称都称之为叫“义”是吧?这个疑就是指小人啊,小人称之为叫夷。就是说他们都是属于野兽生潘了啊,那个没有经过交换了,这叫疑是吧?所以这个词怡是个夷贬义词。大家知道鸦片战争以后,我们当时把西洋人也称为叫洋溢呀,是吧?还是扁担他们的,因为他们都是野兽生态是吧,瞧不起他们。同样古代我们把十遍的人都撑下来。
但是具体呢我们可以又可以把它分为啊,东南西北。分为东边称为叫怡,西边称为叫融,当然我们有时候也是叫西羌,北边称为叫狄,南边称为叫蛮。好吧,我们说东移西戎,北离南南嘛是吧?啊,所以我们说无论是以还是X还是X。这些词你看中国很多中国字它是有香型的意义,对吧?大家看这个词有的是犬字旁,有的是虫字表示意思啊。
所以自古以来我们中这个中央的这样一个华夏文明,最早是以夏商周三代为,他是典范的是吧,为典型的。那么后来当时秦汉呢,呃一直到后来一脉相承,一直到满清啊,那么这样一个一脉相承的关系是不断不断的在扩大。但是它周边呢,都是东夷西戎、北狄南蛮。然后在这样一个长期的历史磨合中,始终都是我们,中央的华夏文明,是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制动、以柔克刚。
简单的说,以夏变夷。不断的同化。尽管呢,每次不是我们主动去攻打人家,而是人家来攻打我们。每次特别是西北的戎狄民族,西边叫戎北边叫狄是吧,广称戎狄民族。由于西北我们那边草场开阔啊,是吧?森林草场比较多,生活着很多性情彪悍的游牧民族,他们经常南侵是吧?一般来侵我们这个中原人民呢,这个我们这个农耕人民呢相对来说比较温柔,性情比较温和温凉。所以呢打不过他们。每次呢,他们不是把我们弄得最后是家破人亡,最后甚至啊入主中原,反客为主,建立了蛮族人统治。比如说南北朝,比如说元朝,比如说清朝对吧,都是西北来的游民,都最后反而反抗为主了。
最后呢,但是呢,结果每次是什么?每次结果我们把它开始同化了。是吧,他反而没有了,今天你上哪儿去找什么匈奴啊,上哪儿去找什么这个这个犬戎啊,什么这个鲜卑啊。都找不着了,他已经融合在我这们。
我们总是不断的改变他们,是吧?所以这样呢我们说中国文明主义,基本上这个模式是以夏变夷,以不变应万变,所以始终一脉相承。于是就导致了我们的一个引以自豪的传统。就是我们始终没有断线啊,为什么我们同化能力特别强啊,我们表面上就像一个巨大的抢水石,表面上波澜不惊。但是任何一个坚硬的骨头掉进去,我们可以在逐渐漫长的日子里面潜移默化的,把你给消化掉,把你给融化掉,最后让你变成我,所以这个样的一个效应呢,中国文明对周边的那些民族或者那些其他的蛮族王国的关系中啊,我们说基本上是这样的关系。也正是这样,所以我们始终没有没有断线嘛,是吧?我们一脉相承,一以贯之。但是他的这个,我刚才说这是他的优点是吧,但是他也导致了一个弊病,这个弊病呢,就是老是想用我来改变别人。
好吧,因为过去碰到的相对来说,中国周边由于地理环境,中国是在亚洲大陆的最东边了。
啊,当然还当时还有日本的这个日本的高丽啊,但是这些都是小国,当时,是吧?啊,可以说当时我们是最东边的一个大国,因此呢我们可以说我们地理环境呢使得我们至少东边南边,甚至包括北边,北边是西伯利亚不可能有什么民族来对我们的构成威胁,或者不可能有比我们更强大的国家。主要就是西北那边来了一些游民,但是他们都属于文明水平比较低。好吧,无法跟我们中华文明相比。所以呢,我们面对的都是比我们这个文明水平要低的,文化水平要低的这样一些国家和民族。所以呢,尽管他们在武力上比较厉害,但是很快我们就可以用我们更高具有更高势能的文化,在日后的和平相处的过程中,慢慢的把它全部潜移默化的融化出来。
表现出我们的优势。但是呢这样一种优势,只有当我们面对我刚才说的比我们水平要低得多的那些文化的时候,那些民族的时候才能发挥出来。而一旦碰到真正比我们更强大的,或者比我们更先进的那样一些,我们文明或者那些国家,我们很可能就会啊,捉襟见肘是吧就会败下尘埃。那么鸦片来临以后的历史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对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呢,因此我们说过去我们可能是强的。但是今天可能有。
也就是我们一以贯之,以夏变夷的传统。他的弊病就是他的保守性质。呃,或者说,它的更新的能力比较差。
他老是以不变应万变了,老是以我的中心而改变别人不觉得是吧?所以这就养成了一种惯性。而西方文明就不一样啊,我们待会我们在讲这个。希腊哲学史说,我们会给大家看一个一个图是吧?我们现在不妨先把这个图调给大家看看,对吧?我们可以看看,这就是最初啊,这个罗马帝国啊。当年在极盛时候的一个版图。啊,那么从这个版图上,我们可以,这是罗马的一个公元一世纪末期、公元二世纪初期,罗马当时处在一个叫图拉真的皇帝的统治之下的时候,他的版图达到了极致。而我们这个图就是这个。就是说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图啊,这个来源时的线条里面全部都是罗马帝国,当时罗马帝国非常豪迈,李先生叫 条条大路通罗马。
从这样一个当年罗马帝国这个极盛时期的版图中间,今天分解出四十多个国家,有四十多个国家。在今年啊,我们可以当时是很大。但是呢,大家知道最初希腊文化崛起是弹丸之地啊,希腊文化最初就是这个爱琴海啊,那你可以看到这个地中海的东边。
东北这个海湾,这个海湾就叫爱琴海啊,那么在呃希腊这块地方呢,大家从这个图上可以看到,希腊这个是一个半岛嘛,是欧洲啊、有南边,有三个深入到地中海中的,可以说是半岛,是吧?从西往东依次是西班牙半岛,又叫伊比利亚半岛,然后是意大利半岛,又叫亚平宁半岛。然后再往东就是希腊半岛,又叫巴尔干半岛啊,那么我们说希腊、最主要希腊文明、也就是在最初西方文明,当然也包括西方哲学。最早的发源地是在希腊。好,那么希腊,我们可以看到他这个海湾呢。
就是有很多小岛的那个爱琴海啊,我们可以说实际上最初啊,它的地理位置在西方是很小的地方。
而希腊和罗马是不一样的,希腊最初是弹丸之地,而且希腊当时他的政治制度,是要城邦制政治,而城邦政治当时呢说,也就是说希腊当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很多很多城邦的集合。
所以那个时候谈希腊跟谈罗马不一样,罗马是一个帝国的条条大陆的。
而希腊是若干个城邦的集合体,这个城邦里边,包括像雅典娜,包括斯巴达、伊比斯啊、柯林斯啊,呃包括还有小亚西亚那边的。像我们希腊哲学之父所在的泰勒斯所在的是吧?呃,那米利都啊,呃那么等等等等,注入此类的,艾菲斯啊,这些城邦那都是城邦。每个城邦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希望就是这么多小国寡民的弹丸之地的这个城邦结合体。
所以我们说西方文明最初就这么一点,尺码都比较小的。
啊,然后逐渐逐渐发展到罗马。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时在希腊周边可是有着很多强大的国家,或者说在文明水平上,当时要比希腊还要高得多的地方。比如说它的东边。
他的东边当时是两个流域。
对吧我们知道人类第一个古老文明。
两颗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这样冲击出来一个平原上的国土。
然后他的南边,是埃及文明。
大家知道,埃及文明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它的文化水平也非常高。啊,然后当然在它的北边,后来呢,在希腊的这个东北,东边呢,可以说是吧,东北边又曾经出现过一些比较强大的一些国家,比如说波斯帝国是吧,公元前五世纪,波斯帝国主动三次入侵希腊啊,导致了三场希波战争。而且中间呢还有很多,当然是随着历史时代不断兴衰的一些古老的国度。比如说什么亚速啊,什么巴比伦啊、新巴比伦啊、谜底王国啊啊,这个等等等等等等,是吧?因此我们可以说当时西方,可不是像我们中国面对的,都是周边都是一些比较弱小这些、各自的文化水平比较低的领域。而是一些文化水平相当高。然后将互相之间呢,发生一些融合啊、交汇啊啊最后后来在希腊的西边又崛起了一个。虽然当时是比较弱小,但是后来居上的、一个强大的一个民族,建立了一个国家的,那就是拉丁民族建立了罗马帝国。啊,所以这样一来,我们可以说当时西方最初发展的时候,就不像我们这么单纯,他不是一个 夏 夷的关系。不存在谁是下谁是夷。
啊,也就是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它是逐渐的融合更新,好吧,氤氲化生,最后产生出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那个协调。所以他的关系要复杂很多是吧?所以这时候我们还是回到刚才那个头像,这是我们要谈的这个两个中心文化,它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差异,对吧?啊,就是说它这个作为两个不同的文明轴心,它和周边的那些国家这些民族啊,他们这个关系模式是不一样的,啊是不一样的。
然后呢。这个是由于这样,所以呢我们对西方的了解,我们作为东方人,作为中国人对西方的了解。那难免呢我们总是缺乏一个背景,我们毕竟不是活在西方。
所以当我们要了解西方哲学啊,我们首先在某种意义上,确实要把西方文化的一个背景啊,我们要把它了解。只有这样呢,我们可以说,我们才能真正的进入到西方哲学。
啊,尤其是我们刚才说的,中国过去按照以下变异的传统,可以说悠然自得的。哪怕即使是被别的民族给反克为主,对吧?
甚至有了所谓的丧国之辱,是吧,啊,甚至有了灭国的这样一种屈辱。但是不管怎么说,文化以奶香成的传统打过来,把那些文化给传承下来,因此我们是比较悠然自得的传承了好几千年,但是呢是鸦片战争,以后我们面对了很大的挑战。
而这种挑战就要求我们这个时候就不能再依靠过去那种简单的以下便宜,是吧?以不变应万变。我们现在必须要好好的,了解一个比我们至少在十九世纪两个文明碰撞的时候,比我们确实要更加先进、更加强大的这样一个文明,那么就是西方文明啊,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一种比较虚心的态度。啊,一种向他学习的态度,去想它,去了解他。同样的我们说我们改革开放以后好了,再一次的。以这种态度来开始,我们改革开放以前才知道,中国又一度又陷入了到明朝这个。一四三三年以前的那种闭关锁国的那种。啊,那种傲慢之中是吧,啊,又开始陷入了这个鸦片战争以前,或者说一是为什么要说一四三三,因为一四三三是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我们拱手把一个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机会让出来。
然后西方人毫不客气,紧接着他们就开始破坏,葡萄牙,西班牙人就开始上海了,是吧?哎,结果我们没有绕到西方去,发现西方他们绕到东方来发现了印度,发现了这。啊,所以这样后来导致的历史就完全不。
真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呢,应该还是这样,去这个比较呃虚心的,也是比较客观的,比较冷静的去学习,而学习西方的,大家学习西方的很多东西。其中学习西方的哲学是一个非常主要的。啊,因为任何一个文化都有它的这种文化的精神啊,就像诚如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时代精神是一样。那么一个文明,一种文化,他的一种精神,更多的或者说更惊艳的更集中的表现为他的整个哲学形态。啊,真是这样的。所以我们要想了解西方,我们就得了解西方哲学。
所以这就是我们学习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意义,对吧?对啊,尤其是我们说今天是一个全球化,是不是?啊,这个全球化时代,把全世界联系在一起,但是西全球化市场,我们谁都不得不承认,它是由西方人率先开启的好吧,尽管我们说不一定说西方人永远都是领跑者。曾经在运动场上的领跑者,他有时候也会落后啊,但是至少我们不得不客观的承认这一场浪潮或者这样的一场全球的这样一场一个一个时代的潮流,是由西方人率先开启的。
啊,一直到现在,西方仍然还是领先的。所以正是在这样的、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过程中,西方毫无疑问的、无可置疑的处在一个、啊,那么在这个主导地位中间,我们当然要想赶上去,我们首先要学习。而我刚才说了,要想学习,人家全方位的了解人家,除了人家的器物方面、所有人家的制度方面。可能更重要的是,人家的精神文化方面。而这种精神文化方面的东西,最高的形态当然就是哲学。
啊,所以这就是我们这个首先第一个问题,我们就是学习西方哲学,它的那种意义可能还是必要性是吧?以及我们从东西两个不同的轴心文明、他们的这个相互关系来看一下。
第二个问题:西方哲学的特点(中西比较)
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的比较
啊,那么第二个问题呢,我们就进入到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的比较
那么这里面首先有一个观点,这个观点我们可以讨论啊,就是学术界,特别是搞西方从事西方哲学的一些学者,他们有一种观点就是认为啊这个中国是没有哲学的。或者中国古时代是没有哲学的。是吧呃中国古代有伦理学,是吧?呃,有这个当然我们说广义的这个学派划分的学,比如儒学、道学、佛学,对吧?但是,他好像各个里边都有一点。好像类似于哲学的东西,但是他觉得没有一个独立的哲学学科。
而哲学这个词,phylo。大家知道最初是通过日本呢,最后被中国人就介绍转到中国的。哲学这个词最初是日本人用的,是日本人,所以把它翻译为哲学。
然后我们早年很多人到日本留洋嘛,是吧?然后留学嘛,然后从日本来就是很多词汇都是从日本借过来的,借用过来的啊。那么就是说,所以我们过去呢,在十九世纪末期,我们开始从日本转过来这个词。
以前我们中国人没有这个啊哲学这个概念,或者说,至少他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啊,所以这正是这样,很多从事西方哲学的人呢,就断然否定说中国没有哲学。
但是呢,很多从事中国哲学研究人呢,就是完全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我们中国早就有哲学。
孔子就是哲学家,老子更是哲学家是吧?还有很多我们中国的那种,我们说那种。
诸子百家,他们都有他们自己的哲学思想。啊,而中国哲学也可以洋洋大观,写出一部这个几卷本诗,十几卷本的中国哲学史嘛,是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中国早就有哲学。
啊,那么这样一个问题的争论呢,当然涉及到什么叫哲学或者说哲学本身,,他是不是已经处在一种反思的事情,这两个是比较重要的。
是吧,我们说任何人可能都有哲学的素质,人不同于动物,就在于他都要思考一些哲学问题。
而当他的基本的生活需要得到了满足。吃饱了没?睡足了觉,没事可干的时候,他总是难免会思考一些我们称之为叫哲学的问题。哲学里面是吧,他也会思考世界是不是真实的问题啊,也会思考这个世界这么大,他从哪儿来的是吧?呃,也思考我们这个世界上到底是不是有一些东西是比另外一种生物价值更高啊,是吧?也会深入思考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啊,这样就问题吧。这个问题实际上大家都是哲学家。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人,哪怕是一个大字不识一车的老农民,他可能也是思考哲学问题,他也有他的哲学。但是问题就在,当我们谈哲学作为一个学科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他的一种学科的意思是吧,作为一个学科的这个意思,或者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反思的意思。这两个就是他意识到,我是在进行着哲学的思维。而这种思维是不同于关于生活的其他方面的。其他领域,不是为。这一点,是很重要。啊,也就是说他要保持和其他的东西之间的一个边界。这一点至少我们在西方,在亚利斯多德这个地方就已经变得很明确。
当然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亚里士多德谈到哲学的这个问题,他就说,哲学是离生活是最远的东西。是吧,哲学呢它本身呢就是一种追求最纯粹的智慧的。它不是与这种功利的东西以及内容实用的东西相关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恰恰是一种无用的东西。也就是说,他始终是在一个高高的云端。尽管我们说在哲学下面有很多东西,是根据到跟我们人民的实践,跟我们的生活是相关的。但是这个哲学本身的始终保持一个高高在上的,这样一个王者姿态。而且哲学所考虑的这些问题呢,确实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它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他是离生活,离实用最远的,也就说最没用的东西。啊,真是这样一说,我跟你说已经比较明确,比较自觉了。
而且大家知道这个词叫philosophy。philosophy 这个词本身的意思就是两个希腊语合在一块儿的,一个是爱,一个是智慧。啊,所以我们说哲学这个词啊就是 爱智慧。
当然从今天的哲学内容来说,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宗教哲学、语言哲学,等等都是哲学。
philo是爱的意思?这个索菲亚是智慧的意思。那么philosophy就是指爱智慧。
啊,那么也就是说什么叫智慧?这个当然这个词本身就已经明确了说了他的内涵,也就是philosophy如果是一门学科的话,这门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智慧的热爱。
那么就这一点来说,你说我们中国人是不是也爱智慧呢?当然我们中国人也爱智慧啊,但是呢,中国自古以来学问呢,它很多东西啊,一定是要落实到实用之中来。
这一点恰恰是中国哲学及其文化和西方哲学及其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差别。也就是中国人对那种完全停留在一种超越境界上的东西,不是不感兴趣的,而是呢,他不喜欢老是把它放在高高在上的,而是总是希望能够把它直接落实到生活中来。啊,因为如果不能落实到生活中来,这个就没有意义了啊,诚如这个中国这个宋代的大儒家朱熹的一段话,朱熹在评价周敦颐啊。
这个我们说北宋早期的周敦颐的一个、很高明的太极无极之学是吧?啊,周敦颐是谈的一些东西很玄的啊,太极无极之道啊、啊这样一些东西的时候,那么朱熹在总结他的特点的时候,一言以蔽之。叫”其高级乎太极无极之妙,而其实不离乎日用之间“。
好吧啊,你不要看他太极无极那么高级啊,那么玄妙。但是其实不离日用之间的,好吧。呃,同样谈到二层的阴阳五的这个包括从汉代一直到二层这个五行的阴阳五行之说。那就是”其忧叹乎阴阳五行之基地。而其实不离乎。仁义礼志刚肉刚柔善恶之计“。
无非还是到仁义礼志刚肉刚柔善恶,一定要落实到这个层面。而这个层面是我们的道德层面,是我们的实践的这个层面,对吧?所以太形而上的东西,太玄的东西在中国啊,通常把它称之为叫屠龙之术,但是没有什么用处。好吧啊,你不能落实到现实世界中来,那是没用的。
所以正是这样呢,这个西方哲学界的一位老前辈啊,就是原来的前人民大学的著名的教授啊,希腊学的专家。廖丽萍先生啊,现在当然早就已经过去,过世了啊,是一位我们这个我们的前辈啊,啊那么呃这个学问做的非常大的,不仅是精通希腊哲学,而且正如他那一代的老学者一样。到了晚年他们都会反过来参悟中国文化,中国哲学,然后做中西哲学的比较,得出很多心得。那么廖先生呢,我记得在八十年代后期,在四川,就是今天的西南大学,原来叫西南师范大学。然后在西师的一次这个哲学史的会议上,那时候我还是一个青年的学生。刚刚从这个毕业不久是吧?刚刚栖身于西方哲学这个神圣的乐堂。当时呢当时聆听了已经是年过八十五岁以上的那个时候,他是九十多岁去世啊,那个时候都已经八十多岁、八十五岁左右了啊,当时他就地重游,又来到了这个,这个重庆啊,当时呢在这次会上,姚先生在会上就做了一个简短的发言。
他就提出这个观点,他说 我研究西方哲学,一辈子晚年又开始参悟中国哲学啊,他说我最后,做比较以后得出一个观点啊,这个观点就是我们投影上的。他认为啊,中国哲学以及中国文化,它的特点是”种现实。上市公学以致用“ 好了就学了要用。所以正是这样,我们中国人特别强调,学了就要用了,学以致用啊,是吧?学了没有用,那叫屠龙之术啊,那是没有那是没有意义的是吧?呃,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比较熟悉,一定要有用。同样你看儒学,儒学本身就是一种一定要落实的学问,他一定要在你的行为中表现出来。你光是之乎者也仁义礼智,你光是满嘴的仁义礼智,是没有没用的,对吧?你必须要把它落实到你的行为中。在这个过去中国自古来的那种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这五伦关系中一定要把它落实下来。
你不能光说我满嘴一道德,实际上干的都是一些,对吧?呃,这个阴阴狗狗的事情,那是不行的。所以就这一点来说,它一定是个实践行为,它一定要落实的,啊。但是呢,姚先生认为西方教育西方哲学啊,尤其是他谈到希腊哲学是吧,当然也包括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啊,但是后来到了西方近代,最近开始逐渐逐渐跟实用联系比较紧,但至少它有相当一段时间。它的特点是一种重超越、尚思辨学以致知。
这一点就像亚里士多德、德沃克利特,这些古希腊的专业家们,他们都是就是当我们掌握了一些知识以后,我们感觉到我们就好像比这个做波斯的王还要快乐。啊,学就是获得的知识本身就是一种快乐。至于他有没有用,那是另外一回事。
啊,这个就跟我们的思维习惯不太一样。我们总觉得,学一个东西,如果没用,那个东西是白学啊,但是对于西方人来说,当我获得知识,追求到了智慧,是吧?当我把握到了智慧啊,那当然我这是一种啊那种彻心透骨的愉悦啊,那种愉悦可能比我获得某种实际的利益。比如说当了国王还要快乐。这确实也是另外一种境界啊啊这一种境界就很容易导致一种是为我们称之为叫形而上。这样一种倾向。啊,这是一种比较超越的,跟经验不相干的或者相分离的,始终停留在高高的云端上的这样一种。自学的精神也就是为学而学。而不是为了别的而学。
啊,也正是这样的。所以在西方这样一种学以致知的态度,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面,它导致了一种超越的,这样一种倾向。啊,使得哲学成为一种纯粹的就是爱智的学问。而不涉及到这个爱智的这个结果的。
啊,也正是这样了,所以我们说,它的好处就导致哲学本身的一个纯粹性啊,由于它不太涉及到事功,不太涉及到这个现实的功利,不太涉及到他的后果。
是吧那么他当然就可以保持一种比较纯粹。好吧,因为因为人们本身就以这种求知、获得智慧,就作为人生之活体。那么当然我们就可以使它变得这个很纯粹,就是它本身处在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中,不断的加强它的纯粹性。但是呢,他当然也有他的弊端,就是弊端就是过分的脱离实际,其结果就会变成一种玄之又玄的神学,对吧果然后来在中世纪基督教对吧啊,希腊哲学最后就沦为了这个基督教信仰中,最后就形成了一种啊只关注了一个完全不着边际的虚无缥缈的这样一个国度的这样一个学问。啊,当然基督教神学也博大精深,它包含了很多内容,但是它的最根基的东西,恰恰都是跟我们这个人世间的实际,他实际的这个这个生活啊是相背离的,他都是带有太纯粹的一种理想性。
也正是这样,所以大家也知道到了文艺复兴以后,到了西方近代,西方出了一些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他们都开始对经院哲学、对基督教神学进行了批判,然后要求把哲学拉到人间。弗兰西斯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也就是我们现在获得我们哲学是为什么?哲学就是为了给我们人生经济性。
所以哲学如果不能给我们带来实际的利益,那是没有用的。为什么呢?因为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就是这样的。我们说他走的太过分了,他当然也会逐渐的产生一个偏离的方向。而我们说自十六世纪以后,西方近代哲学以来,哲学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到现实。就是关注到现实社会,关注到现实生活,乃至于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到了今天呢又出现另外一个末流,哲学越来越技术化了。越来越分析化了。啊,越来越变成了一种像科学技术一样的东西。这我觉得也是哲学的一个悲哀,是吧?诚如哲学过分的那种形而上,形而上化,玄学化固然是哲学的一种弊端,但是呢哲学过分的务实化,过分的这个技术化,过分的功利化,我觉得也是他的一种悲哀。哲学始终是在一种游离状态,始终应该在这两者中间保持一个合理的度、一个合适的度。当然这个度呢它是一个动态的。
啊,所以我们说这是中西哲学啊、两种不同的这样的倾向。啊,那么这个是也正是这样。所以当我们在讲西方哲学史之后,我们就因为我们的西方哲学史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讲希腊哲学,讲中世纪哲学好吧,那当然后来一段时间我们就会讲到近代的这个西方哲学,但是即使在近代西方哲学里面,也有一些国度,有一些民族,它的哲学始终保持着一种比较超然的、纯粹的、这样一种精神的、唯心的色彩,是吧?这个主要尤其在德国,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德国的哲学到了近代以后,我们说他的哲学好像确实跟生活离得比较远。但是他已经有更高的这种概括的精神来表述着他们的生活,当然类指的是更纯粹的更加抽象的这样一种方式啊。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说在西方整个哲学发展过程中,这种形而上的倾向是比较强的。
也正是这样的,就使得西方哲学啊好像,至少不太容易像我们中国人在理解。所以说往往很容易把它伦理化,把它政治化,把它公益化,把它道德化。
啊啊这个特点,各位觉得,所以正是也是这样。由于我们作为毕竟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啊,或者说我们后来又受一种比较实用主义的哲学态度影响。乃至于我们呢。总是很容易把哲学啊,变成跟政治。跟道德联系在一起。这个观点呢,是我们一开始讲西方哲学史,一定要。告诫同学们,一定要尽可能把它克服的啊,要避免的。
啊,什么叫把哲学跟政治合作和道德联系在一块。就是我们过去比如说我们年轻那个时代,那个时候中国文化大革命是吧?那个改革开放的时候,那个时候哲学啊按照苏联的模式,那就是阶级斗争的一个工具啊,对吧?所以哲学有革命的哲学、有反革命哲学;有无产阶哲学、有资产阶级哲学,这样就把哲学变成工具。呃,就变成政治化了,这是一个。
而什么叫把哲学变成道德化呢?这是我们也很容易把哲学说,哪些哲学是好的哲学,哪些哲学是不好的。比如说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唯心主义是坏的,唯物主义是好的;辩证法是好的,形而上学是坏的。这种观点其实是本身就是很形而上学的。
是吧,也就是说哲学我们很难,跟你说哪个好,哪个坏,是吧?在某种意义上,比如哲学本身是吧,它存在就是它存在的合理性。所以我们说如果从西方的这个眼光来看,那么纯粹都是追求知识,那很可能有不同的理解。这种理解当然在后世人们,发现有的把它叫做唯心主义,有的把它叫做唯物主义。但是这本身,并不影响哲学本身,每一种哲学有他自己的合理性。
所以我们应该在学习西方这些时候,应该尽量避免,说他是哪个阶级的,他是革命的反革命的,是吧?呃,当然也不要说他哪个是就一定是好的,哪个是坏的,是吧?这种观点我们觉得都是,这个过时的,一般是不应该有的。好,我们休息一下。
第三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学习西方哲学
第三点,那么我们就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学习西方哲学吧。
刚才我们讲到这个从东西两个文化不同的背景啊,那么谈到他们这个差异、精神上差异,然后我们又谈到了这个中国哲学的、西方哲学啊呃,他们是两种哲学的差异。啊当然,呃关于中国到底有没有哲学,这个问题是可以讨论的啊。
问题是你如何来界定这个哲学啊,你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中国当然是有,但是从另外一个哲学层面来说,我们可以说中国哲学好像是没有西方哲学那么纯粹、啊这个我们都可以讨论。
然后呢第三个问题呢,我们就看看我们同学们呢,是如何的学西方哲学。
啊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我首先要这样说,因为我们今天人呐,我们今天、特别是我们年轻的同志从小都受过很好的教育,啊,而且呢由于这个生活环境相对来说是比较优越的,所以我们从小呢可能就习惯于啊说不。“说不” 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也就是说当我们了解某一个人的时候,我了解他的只言片语、了解他某一个观点,我们就会会会会很轻蔑的说这个这个这个其实是有问题的,我们很容易说。但是呢我们在学习西方哲学的时候呢,恰恰是应该学会有教养的说“不”,啊什么叫有教养的说“不”呢?
就是你必须啊,首先全面的了解这个,了解他的思想与前人的思想,以及与后人的思想之间的一种关系。
以及了解他那个思想与他那个时代之间的关系,只有在这样一种非常复杂的、这样一种三维的关系之中,是吧,或者说简单说是一种两维的关系,一种是时间,一种是空间。
呃,当然还有包括他自己个人思想的发展和他的全面的思想的表述,实际上仍然是一种三维的关系。
在这样一种关系中,我们才能真正了解,而后我们才能站在更高的水平,也就是后人批判他们哲学家这样一个水平来有教养的批评。啊所以这就是我们主张的这样一个态度。
而我本人呢因为讲了很多年哲学,西方哲学啊,每当我们就说要给这门课要下定义。
首先当然西方这个词是个方位词,是吧,是个地域词。
那么什么叫哲学,这个词我们刚才说了对吧,尽管我们说中文、西文我们都会说啊,但是呢,哲学这个词本身一个界定,确实是比较困惑的。
也正是由于这样,所以我们说到底中国在某种程度上,在什么程度上有哲学,还是没有哲学,还是有什么样的哲学,这个在学术界它真正毕竟是一个事实。
我们说文史哲啊,学文学不要总是上来就一定要分出真假,你问莫言“你写的这个人到底有没有,”或者鲁迅写的人到底是不是得罪过他。学历史呢,不要老是抱着善恶。秦桧是个小人,她的所有东西我都看不上,秦始皇是个暴君,王安石是个大诗人,我对他很有好感,他没做过啥坏事。而学哲学呢,我们说,不要老是讲对错。可能是有喜欢或者反感,
啊那么也正是由于这个词本身所包含的内涵的复杂,乃至于我们今天要想跟他非常公允的、非常客观的,或者非常具有权威性的给他下一个定语,下个定义,可能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哲学到底是什么?固然也有一种好像比较、怎么说呢、比较官方化、还是比较刻板化的一种说法。是吧,哲学是一种理论化的什么这个世界观、方法论是吧,呃这个呃、这个人生观是吧,是这这个呃系统性的,是吧、理论化的,对这个世界的一个总体性的看法等等,诸如此类的观点,这种说法呢、当然大而化之,也没有什么不对。
但是由于它太大的话知道,所以它实际上也并没有真正的把握住哲学的特点。
啊那么到底哲学是什么东西?可以说我们说每一代哲学家可能都会给哲学下一个定义,但这种定义本身又在不断的被颠覆,不断的被。所以就这个意思来说,我们只能说,说哲学它本身可能就是一不断怀疑、在不断的怀疑和不断的批判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更新的这样一种意识,或者说是一种批判意识。啊这就啊那么哲学。
那么按照武汉大学老一代的一个著名的学生,现在也不在世的,就是陈修斋先生,我们的老师辈的是吧。
陈先生呢他对哲学晚年的一个观点,啊他提出“哲学无定论”,因为哲学是没有定论的,尤其是那些终极性的哲学问题,因为哲学主要是由那些问题来决定的。是吧而这些问题本身呢,绝不像自然科学问题,当然也不像社会科学问题一样,会有一些东西给你答案的。
哲学它之所以为哲学,就在于它所探讨的那些问题本身是没有终极性答案的,这就是哲学比较尴尬的。是吧,我们刚才说了,我们学任何东西一定是把它当成一个科学来加以学习,学了它以后,我们一定不仅是要把它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而且我们还得把它作为一个很清楚这样一个思想体系,一定要求到所谓绝对真理性的答案。
是不是?
但是哲学。在这两个方面可能都不是明白的。
前一个方面我们讲了,后一个方面我们也说了是吧。也就是说哲学不见得时时刻刻都能够直接跟生活相关,它不奔着这个。世俗化、过分的功利化,反而是哲学的悲哀。
啊当然我们说它过分的停留在高高的云端上,那也不是一个健全的哲学。啊啊那么他也要寻找一个合适的度。
他不像别的学科是吧,比如说我们学法学、学社会学、学物理学、学化学,是吧,这些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它都是啊能够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自然界的问题和人类社会的问题。
啊但是哲学呢它不是直接针对某一个领域、某一个部分,啊它是一种总体上的学问。也正是由于它是总体上的,它反而在一些具体的地方反而好像没什么太大用处。
是吧,呃简单的说,你比如说找工作,是吧,呃你学法学的,你就可以到法院去工作。
你说我学哲学的。我什么都都都研究过,研究总的、普遍的东西,那法院他不要你,是吧哎你到经济和这个领域他也不要你。啊那么你你你是有自然科学,他更不要你。
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这是我们比较尴尬的,啊尴尬的那个地方。所以这是从第一个方面。
一个方面就是说他这个跟这个因为它本身的一种超越性啊,所以使它和每一个具体的学科,它都不是完全直接相关的,但是它又是带有一种超越性的,一种抽象特点。啊这是好。
但另一方面我们要说我们说同样的哲学嘛,它本身呢又是在历史的这个过程中啊,它的内容啊它又是不断的变化,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又很难说这个学科它本身的最终、终极真理啊。
是吧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大家共同接受的一些最基本的一些真理性,尤其是它的基本问题。
是吧。法学,肯定我想,无论是大部法还是英美法,它有一些最基本的东西,大家都得承认吧,比如自然法的一些原则,是吧呃法律的一些原则、根据,这些东西呢,尽管我们法律条文可能,对吧,根据可能是不一样,但是我们有。
但是哲学呢,我们发现在那些最根本的问题上,恰恰是始终没有答案的,没有绝对的。这就是哲学的。
是吧所以我们说这是在这个地方,我们既不能说哪个哲学是革命的,哪个哲学是反革命的,我们也不能说哪个哲学绝对就是正确,哪个哲学就是错误的,哪个就是好的,哪个就是坏的。
好像我们确实,为什么?因为它的本质就是,这是对他的哲学的本性所决定的。
是吧也正是这样了。所以你说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一开始,在西方哲学史的这个绪论里边,他一上来就提出了。一系列哲学的问题。啊他就认为他说哲学啊他是一个介乎于 神学和科学 之间的学科,或者是用他的话来说,是一个受到哲学、受到科学和神学,双方攻击的一片无人之地。
哲学本身就是两面受敌,啊它既跟科学、有相同的地方呢,又跟神学有相同,但它同样呢,也跟科学和哲学又不一样,呃和科学、和神学不一样,因此它又受到来自双方的敌对。
啊罗素,反正就就内容而言,哲学研究的东西啊、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啊,它和神学是相似。啊他们都是研究那些超出了确定性的范围之外的那些东西,那些永远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永远没有终极答案的东西,就是像陈修斋先生所说的哲学无定论。
没有定论。最终极的哲学问题是没有最主要的哲学问题是没有定论。
那么正是由于它永远没有定论,而不是说由于我们现在眼光的局限,由于我们认识能力的有限性,所以我们说暂时没有不是的。用陈修斋先生来写的话来,说说这些问题本身就是没有定论的问题,他是跟我们的认识能力的提高不相干的。是吧,哪怕我们提高了再高的水平,我们也不可能终极,也不可能终极的回答这些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本身就是一些无解的问题。
但是呢我们大家可能就会觉得很纳闷,那么没有这些误解的问题我们干嘛要干嘛要学它了?
也这就是人之为人的特点。
人就是喜欢追问那些可能是永无止境的,反思的问题。
是吧,啊动物不会这样,动物只满足眼下的生活需要。
吃饱了、喝足了,睡觉去了,他不会思考这些,人才思考的问题。
比如说关于世界,究竟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是吧哎,关于这个宇宙上的,我们这些规律到底是自然界本身具有的一种客观规律,还是我们人是喜欢思维的动物,所以我们一思考世界,我们就喜欢把次序赋予它,这是康德说的人给的自然立法。是吧呃关于这个世界上是不是有一种生活态度,有一种生活是高尚的,另外一种生活是卑贱的。关于有没有一种作为叫道德的东西,为了这个东西,我们甚至可以牺牲自己幸福。
这样的问题,只有人思考,动物不思考。啊,所以就这个意思。但是这些问题来想想,古往今来我们在讲这个西方哲学史,我们就可以看到,那么大的、那么多的聪明才智,他们在这个问题上都没有终极答案。都没有。是吧。哎而且这些人肯定都是大大的有名的,都是极有智慧,否则的话他们不会留名青史。啊他之所以能够在西方哲学史上留下一席地位,对我们后人所温习,是由于他的思想果然是出类拔萃。是吧,经呢,经历过了历史的检验。
而这些人,他们对这样的一些问题都没有终极性的答案,都没有完全一致答案,而是见仁见智。这下就说明这些问题本身可能是有问题。
啊但是这当然我们这些问题并不意味着就说它有问题,我们就不思考它,而我们人就是这样一个奇怪的,我们就啊所以就这一点来说,这样一些问题当然就是一些重要的问题。所以罗素说哲学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哲学问题。只不过呢他就说了,他们两者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啊?
神学是诉诸于某种权威来解答这个,而哲学是服务于你。是吧神学对这个问题是按照圣经、按照教皇、教会的教育,用这个东西来对这些东西给一些终极的答案。这答案由于有权威作为根据,所以大家谁都不敢反抗。
但是哲学,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它是属于理性,而不是出于权威。
所以正是这样,哲学对这个问题,始终没有答案。同样呢,罗素又认为哲学跟科学它也有很多地方,也有相同的地方,那相同地方是什么,就是他们所使用的方式是一样,他们都是用理性来思考。但是他们的对象不一样,科学是研究了一些确切的、知识范围的,或者是会有冲击性、确定性的答案的,这些问题迟早总会得得到解决,都会有确定性答案,这些答案一旦确定了,我们就不会怀疑了。对吧,牛顿力学三大定律,谁都承认他是客观规律,是吧,没有争议的。万有引力定律、以及自然科学的种种定律,一旦被发现、被证实。
我们大家都相信的,不管是在东方、在西方、在古代、在现代。都是准的。但是呢哲学不是、哲学没有一个主要的哲学观点,可以说,大家都是一样的观点,是吧大家都同意啊。
比如说我们生活在我们这个国度里边,受我们这个背景影响,所以我们大家当然就是更多的我们赞同一种唯物主义的观点,是吧,我们认为世界是物质、啊世界的根本是物质的。
但是呢,在西方,在他们的生活环境里面受宗教的影响,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是信仰上帝的。
啊那么作为一个信仰上帝的基督徒,他当然肯定也是从终极上来说,他认为这个世界应该是上帝创造的。啊圣经是一本在世界上可以说影响最大的书。啊按照圣经的说法,上帝在六天之内创造了万事万物,啊那么一个基督徒他可能也对此也深信不疑。啊所以就这一点来说,我们说,这个问题说实话,如果我们要是把它提到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上来说,我们说这个问题,可能以后啊一两千年、一两万年,只要人存在,可能大家还要追问。
同样我们在讲西方哲学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看有不同的哲学家,站在不同的观点,他们彼此之间从古希腊的时候就开始发生分歧。
啊这恰恰说明什么,说明哲学思考的问题本身可能是一个没有终极解的问题。
也正是这样,所以我们站在任何一种立场、任何一种角度,当我们来审视某些前面的这些思想家的时候,审视古代西方的思想家的时候,我们就会应该保持怀着一种比较谦虚的、一种开放的态度,而不是简单的说啊,我们觉得我这是对的,那是错的,你是那种观点,所以你就错了,我们就简单的对了。
恰恰相反,加油。,先去了解他为什么会这样,是吧为什么有那么些人会这样说?
他的环境和他的思想的关系,他的思想自身的变化的关系,以及他和他前面的思想家,以及他和他后面的思想家,把它放在这三种不同的关系之中,是吧,呃,那么我们来把握它,这样我们才能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哲学恰恰就应该像苏格拉底,自知其无知。
我们应该从这个角度啊就知道自己是无知的,而这样我们才能学进去。
这是很简单啊。是吧一个杯子里边装满了水,就什么东西再装不进去。
只有一个杯子把自己空虚空了,他才能不断的装进东西,这是很简单的。
因此呢当你已经是饱满的、已经是丰满的了,那你当然什么都装不进去。
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首先应该虚空自己,而苏格拉底作为西方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他在跟人讨论问题的时候,他从来都是以一种无知的态度,是一种自知其无知的态度。啊而当然这不是一种虚伪,不是一种享受。因为,诚如孔子说三人行,啊那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一种,可能,你想象不到的,或者你体味不到,他那个境界的那样一种,真知灼见。
所以就这个当我们了解了西方哲学家说更应该这样,因为我们说了,但凡能够在西方哲学史上留下名的,那都不是等闲之辈,是吧,那一定是聪明人。
所以呢,这是这样,所以我在讲这个问题时候,首先就是要跟大家要打一个预防针一样,我们要说明,我们在我们讲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碰到一些很稀奇古怪的观点,啊,这种观点简直奇怪到什么,就是完全违背我们的常识。
是吧,就是我们会觉得任何一个有正常常识的人,都不会按照、都不会这样的,都不会提出这种奇葩观点。比如说我们在讲希腊哲学史,说有些到智者派的人,有人提出啊。无物存在
对不对?没任何东西存在,就是胡说八道嘛是吧呃。
任何一个人有健全,不说理性吧,就有健全感性的人,是吧他都会承认至少有东西存在吧,至少我存在吧。是吧啊那么在此呢哎居然有人提出无物存在。
啊那么其实这种观点,还有人提出,说这个大家知道古希腊神话中一个神话传说,一个大英雄阿喀琉斯,啊特洛伊战争的主角。
奥林匹奥林匹亚竞技会上,跑步的冠军,说他居然跑不过乌龟,说阿喀琉斯追不上乌龟,这不是,也是很荒唐的结论吗对吧?
所以当我们面对这样一种看起来貌似很荒唐的、很荒诞的结论的时候,我们也不要轻易的说不。
我们想想这是谁说的,是历史上有名的一位大思想家说的。
啊那我们就,首先我老说,我们首先提出三个问题。
当我们碰到很稀奇古怪的观点,跟我们常识完全背道而驰的时候,我们提出三个问题。
一个问题,我们问这个人是不是瞎子,对吧,是不是看不见世界?
啊第二个问题,我问他这个人是不是傻子,啊,是不是他理智出了问题?
第三个问题,问他是不是第三,问我这个人是不是骗子,他有意要骗我。
如果我们对这三个东西都采取否定性的结论,那我们就得很应该很认真、很严肃地来面对它、跟常识看起来违背观念,他既不瞎,又不傻,又不是骗子。他为什么会提出这个观点?
肯定有她的道理。这个时候我们就反过来检讨我们的成见是不是出了问题,或者这种观点也许从根本上来说,在我们看来仍然可以是值得批判的,是吧?可能是有问题的,但是他至少给我们了很深刻的启发。
他也许有点矫枉过正,但他在某种意义上是抓住了我们常识中的某种弊端,或者,把握住了我们的阿克琉斯的脚跟,我们的致命弱点,我们常识的阿克琉斯的脚跟。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这就是我们这样的一种态度,当然我想当然我们的一种哲学素养,是吧这种素养说实话我就刚才说的就是哲学的本性,哲学就是一种不间断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
是吧在历史的过程中,通过一个一个哲学家,我们对它的进入把握,然后不断的能够超越不断的批判、不断的怀疑这样一种意思。
那么既然哲学是这样的一种意识,一种不间断的自我批判、自我怀疑批判和怀疑,大家首先是自我批判、自我怀疑。
这样一种意识的话,那么我们说在我们了解了一个一个的西方哲学家以后,我们从这种自知其无知的态度进入,学会一种有教养的说不,而后我们当然就会逐渐形成一种 哲学素养。
啊吧,这个时候我们再看世界,再看这个人生,再看社会,我们确实就会觉得我们和此前的眼光不一样,我们就已经学会一种哲学的看问题。
是吧,呃,问题不是我们要学会哲学,而是要学会哲学的如何如何。要学会哲学的说、哲学的想、哲学的看,所以哲学更多的,它不是一种固定的知识系统,而是一种素质,是一种教养。
就这一点来说,所以哲学应该是一个思想。
你不要问哲学它体现为什么,这本书后来写的都是哲学思想,是吧,但是呢,哲学最主要的不再这本书上。你把这本书背的滚瓜烂熟,你考试的时候把每个概念都答到百分百分之百,一百分,并不意味着你就掌握了。哲学它不是一套知识体系,而是一套思想方法。
啊所以我们说,不是在学哲学,而是要学会哲学的怎么怎么样,哲学的生活。就这一点就是。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这就是我们说我们同学们作为一个新生、新学哲学的新生,这个意义上,是吧。那么我们要想进入到西方哲学,我们首先要讲方法是吧,要养成这样一个态度。
当然这是在过程中一样,都不能像黑格尔批判康德一样是吧,就是在进行这个呃。这个呃思想之前,首先要批判的这个积极思维之前,首先要批判一下我们的思维模式,啊当然不能是这样,不能是在学会游泳之前切勿下水。
啊,我们是在学西方哲学的过程中逐渐逐渐的。
好,那么然后最后我们谈谈就是学习西方哲学的基本的方法。
实际上刚才我们谈到了是吧就是这样一种怀疑性精神的态度。
我们可以发现西方哲学史,当然原因当然很简单,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哲学它的否定性、怀疑性、批判意识是非常强的。
很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哲学本身它的特点。
我们刚才说了,由于哲学无定论吧,是吧,啊用这个陈修斋先生管理的哲学无定论,或者,现在仍然健在的、北大的,我们可以说当今的西方哲学的泰斗。张氏医先生,是吧他的一个观点叫哲学,哲学什么他说哲学就是“说不可说”,要说那个不可说的东西。
明知他不可说,但是还是要说。
但是即使你说,他还是不可说。
是不是啊?
因为你没办法把它说和说清楚吧,它是一个说不明道不清的这样一个终极问题,不是由于我们本身的笨拙,而是由于这个问题本身的高深。
啊所以我们人就像苏格拉底这种人,我们不可能把握,只有神才能。
这用康德的话来说,我们不可能具有这种理智的主观。
我们只有感性的主观是吧,我们不可能有自信是吧,所以我们对这些终极问题,你可能不会有答案。啊所以整个哲学史就是这样不断的进步。
啊也正是这样,所以我们说学哲学一定要养成这样一种怀疑精神。
啊但是我们前首先强调是要有教养,不是上来就说,“不是这样”,这是怀疑,这是一种没教养。啊要知道为什么说不?就不是因为你进入了他,而后你再超越他,你在没有进入他以前,你是不能超越他,你也不可能超越他。
啊,所以我们说,这样一种精神是非常,因此我在讲哲学,我们在讲这门课程,我们始终想,我们不说哪个哲学就比哪个哲学更加正确,对吧,更加接近真理,这种说法我觉得没什么太大意义。
当然有个很简单道理,后来者肯定是比前面更高。为什么因为已经有前面人文的奠基了。他之所以高,是因为他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啊所以如果我们说啊后人以前这种比较没有意义,是吧,就像你站在二楼是跟站在一楼人比,你站着谁比谁高,因为你站在二楼上你当然就比他高了。不是由于你比他高,而是由于你站的位置比他高而已。
对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
那么至于同时代的了,我们说更不好说这样。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观点,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精彩。
是吧所以我觉得更多的,我们应该是吧,就是说每个哲学家他实际上都是在怀疑批判。当然我们按照我们这个绪论的观点,我们之所以比当时的人,可能在某种上,我们可能通过对他学习,我们可能会比他站得更高,我们可能比他,啊,对一些问题有着更加透彻的看法,是因为什么,是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他的观点,但他不知道我们的观点。
是吧,哎,因为他是他那个时代,只有他那个思想,我们不仅知道了他,而且还知道了他后边一个人是怎么批判的,还知道后面再往后几个人又是批判他的,以及怎么人又在更高的水平再重新,是吧,这个复兴的它,或者重新又复活了它。
那这样,当然我们就更全面。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本身就比他高,所以就这一点来说,我们说这种怀疑精神、这种批判意识,是我们在学整个哲学是始终要把握,是吧但是我说的是一种有教养的怀疑。啊也就是说我们哲学一定要多动脑、要多思考。
因此我们学这些史,千万大家不要以为就是说记一下概念内涵啊,把它背完来说,就解决问题更重要,一定要思考,一定要学会哲学的思考。啊哲学的思维啊这是我这第一点。
第二点呢就是逻辑分析与历史反思,这是黑格尔的一条基本原则。啊黑格尔哲学啊,在特别是谈到这个哲学史的时候。啊因为黑格尔他有个观点,就哲学史就是哲学,这两点当然是连在一块的是吧?那么黑格尔,我认为呢,在整个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过程中,这个逻辑与历史啊是相同的。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观点就是说,按照黑格尔的观点,每一个哲学概念自身的这种逻辑的发展进程、和历史上出现的那些哲学史、那些历史上出现的一些哲学家,他们之间的一种相互依连成、相互继承、批判的这种关系,是相互呼应。
一个是思想的概念,是抽象的形态,从一个概念演变为另外一个概念。
是吧,呃从一种思想发展到另外一个思想,这完全是抽象的,我们完全不用考虑它是谁的,是吧,我们哪怕不知道这个观点是谁提出的,我们仅仅分析该观点就可以像数学一样的把它演绎出来。是吧,啊比如说某一个思想发展到某个时候,发展到某个程度,它必定会导致出这么个结果,或者是这么两种可能性,后来果然就有了这么两种可能性。对吧,这个我可以分析,就像数学一样,这是逻辑的。
但另一个方面,这些思想毕竟是人的思想,所以在西方哲学史里面,可以表现为张三、李四、王五之间的一个思想上的这个继承和这批判关系,啊这是个历史关系,所以这两个东西它是一致的。
同样呢,我们在学西方哲学史的时候,也应该把这两个,一个就是我们在讲,当然从这侧重是讲哲学家的思想。
我们就在对这一思想分析,我们说哎这一思想它的前面是什么前因是什么,它是从前面哪些思想里边发展过来,以及从这种思想完全可能再发展成什么样的思想。
啊有时候我们会感到一种狂喜,但我们不知道下一个哲学家提出这种思想之前,还没有学到这一部分之前,我们看到这个观点,我们就想到可能会这样,果然后来历史印证了,我们当然就会有狂喜,我们觉得我们似乎也有在增加的味道。是吧,从从这个意义上,当然我们就会有一个高兴,从而提高我们对哲学的兴趣。啊所以我们说这是纯粹一种思想点。但是呢同时另一方面呢,这是逻辑的分析,这个分析完全可以摆开这个这样摆开历史上的一些事实,啊,我们只是做概念。
但另一方面呢,我们也确实啊还得对思想家和思想家这样一种联系,不光是一种思想上的联系,还有一种历史的关系。这个有时候我们看,那这个历史就有两方面,一个就是在他所生活的这个时代,是吧那个时代对他的这是个横向的。
还一个呢就是说他这个他这个哲学家和前面那个哲学家,他们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环境,可能对他们的思想有影响,从而导致他们之间的一种批判或者继承。而对这样一个历史的反思啊,可能有时候难度要比前面的这个逻辑的分析还要难。
我说这个话呢是带有一种,呃怎么说呢,一种指向性。啊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啊我们今天呢由于科学的发展、这科学分类使得我们呢很多学生彼此之间都隔膜了。啊其实照过去的观点,文史哲是不能分家的。
无论是中国的国学,还是西方原来的人文学,它都是这样,是吧,也就是说你是不可能分的嘛。哲学、历史、文学这些东西是吧,它完全本来最初就是融为一体。
但是有一些那种这个分开导致的好处,就是此使得我们,研究的更精专。
啊但是坏处呢就使得我们往往丧失了背景。
啊你比如说我举个例子啊,当然我们呢人文班的同学可能在这个方面有优势,啊我们文史都要学,但假设说是纯粹的只是哲学专业的同学,他们的历史学的根基可能就相对会比较欠缺。
啊他们就不知道一种思想的出现固然有这个思想的前因后果,固然有逻辑上的字来演变。
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跟他这个时代的关系,有很多思想,可能很难从前面的思想直接的,像算术一样,还是像数学一样给推演出来。
有很多思想实际上是很融洽,是跟他的时代融洽的。
啊你比如说像一些大的哲学阶段的过渡,从希腊的哲学、希腊的形而上学过渡到基督教的神学,这是跟一定的生活背景、社会环境的变化有关系的。
如果你不了解那个西方那个背景。
你是很难理解为什么哲学思想会它这个,会突然一下产生一个变异。
是吧啊我们就像生物学上的,遗传的东西是可以分析出来的,变异的东西。
变异是跟环境有关系的,哲学也是这样,他的思想也是不断存在变异和遗传这两种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的关系。对吧既有遗传,同时也有变异。而这个变异就涉及到哲学,这种哲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这个问题当然对我们哲学来说,所以特别是对专门只学哲学的人来说,那当然就是困难的,因为他必须关注到另外一个广阔的领域,那就是历史学、文化学这样一个广度的是吧,啊当然我说对我们这个中文班的朋友们可能有优势啊。
那么就,就这点说,我们把两个要结合起来,一个是纵向逻辑分析,一个呢固然也有纵向的,历史原型,但是同时还有横向的,这样一种历史背景和思想之间的关系,那关系可大。
啊啊这个当然不能过分偏重,你比如说我们过去由于受这个政治意识形态,一种比较组织思想的影响,我们可能过去过分强调后者了。我们老是有一个什么时代就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思想,是吧?而完全忽略这个思想跟前面的思想是在逻辑上的关系。
但是,我们今天呢,超越这个时代,但是我们有可能过分的偏向于前面这一条路,只考虑思想和思想联系,忘了这个思想背景他确实也有背景。
啊所以这两方面都要考虑,那么最后一个问题呢,就是我们素来坚持的观点,就是哲学史就是哲学。啊,呃这个观点呢可以说啊是黑格尔的一种观点,同时呢也是啊我们武汉大学西方哲学几代学者的,一个一脉相承的一个基本的对待哲学史的态度。因为我们觉得,因为黑格尔认为啊哲学思想是在一个联系中间不断实现的,而这个联系的联环节就是哲学史。啊因此哲学史绝不是用黑格尔说,绝不是一些堆满了使用污物毒害的战场。啊你在那寻找的是张三、李四、王五人,遗憾 不是的。哲学史是一个思想自由精神穿越历史舞台的这样一个纽带、一个延续。
啊,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哲学史绝不是说张三、李四王五,我们分别把他一个个讲述就完了,而我们一定要把握它们中间内在的那个一脉相承。
所以我说第三点和第二点是紧密连在一块,都是黑格尔的思想。
是吧啊所以通过对哲学史上这样一个一个哲学家的一个分析,我们更重要的是,不是把握住他们每个人彼此孤立的这些观点。
当然,还每个人特点是不一样,更重要的是把握住他们之间一脉相承。
啊用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最后里边的话,但是黑格尔这个表现很狂吗?
黑格尔的观点就认为自泰乐斯以来,两千五百年的这个思想都是这个方向发展。朝着哪个方向,朝着我黑格尔哲学的方向。所以在精神绝对精神在历史的过程中,什么东西都会有丧失,一切东西他都带着,但是是一种纯粹的形式、精华的形式,把过去所有东西以洋气的方式一路带来,最后汇集到这,汇聚到我黑格尔这里。是吧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思想固然我们说当然这个说黑格尔的话是我加在他身上的,但他只要一读它,字里行间,洋溢着这样一种冲一种非常明显的一种狂妄的精神,因此,这个狂妄我们说确实是一种非常怎么说啊大气磅礴。
是吧那我们觉得我们做一个有哲学,这个怎么说有哲学胸怀的人吧,应该有这个狂妄。
啊特别是当下大家,像黑格尔这样一种功成名就的人物,他当然他他他有资格这样狂妄。
啊但是呢我们说它实际上是在表述这个观点,就是哲学或者一种精神,在这样一个整个哲学史的历程过程中,他什么东西都没有丧失,什么东西都没有流失。他把所有东西都以一种精华的方式、浓缩的方式、洋气的方式,把它携带着一路走来,正是这样。所以你了解哲学史就是了解哲学。是吧,这也就是我们说这个一个种类的发生过程和一个平台的过程是相同的。啊。
所以我们说整个这个哺乳动物啊。啊整个哺乳动物,我们说这个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这样一个发展进化的历程,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类的每个人胚胎的状态里面就可以看到,是吧所以个体它实际上是浓缩的方式展现了一个种类的。
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说什么叫哲学,就是哲学史。,或者说哲学史就是哲学,也就是说你要不了解哲学,你是永远不了解哲学。
也正是这样,所以我们老说有很多这个呵一些年轻学者,可能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急功近利的这个,上来就是追逐取那个最时髦的东西。
是吧他才交往那个最时髦的,也是建立在那个今天看来是最不时髦的。
是建立在那些最古老最古老那些土得掉渣的东西的基础之上的。
没有对那个东西把握,你是不可能真正在这个最时髦的东西上达到很深的理解的。
好。
所以就这一点来说,我们必须说,所以它是一个生物,它是个生命,它不是个畸形,因此我们不可以把它拆开,而应该把它看作是一个整体来学习。这是我们说这个第三点。
最后,这门课主要包含的主要的内容
最后呢,我们讲讲这个我们这本书大概的,我们这门课主要包含的主要的内容,是吧?
- 古希腊罗马哲学--客观世界的哲学
- 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主观精神的哲学
- 西方近代哲学--主客关系的哲学
- 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哲学】的过渡
根据上面的提纲,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这个课程啊,实际上是有四个主要部分构成。其中前三个是我们的主要内容。最后一个了,就是一个过渡了。我们只点到为止。
可能啊这个只是做一个过渡,因为那也涉及到另外两门课了。我刚才说了对吧,呃整个我们说西方哲学,西方哲学应该说,从哲学意义上说应该包括三门课,一门就是我们西方哲学史到德国古典哲学。还有一本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把马克思主义专门画出来?因为它这是因跟我们的国情有关,是吧啊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这个指导思想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那么它成为一个独立的哲学体系啊,当然也当之无愧。马克思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大哲学家,是吧,是站在黑格尔、菲尔巴哈这些巨人肩膀上的一个啊超越了黑格尔、超越了费尔巴哈的一个伟大思想家。但是你不了解西方哲学史,你就不可能了解它马克思有多伟大,你就很容易把马克思变成一个政治的偶像。啊只有当你了解了西方这些史家黑格尔一样,你发现他从泰勒斯一来两千五百年这个精神劳作的成果的时候,你才能真正的福音于马克思哲学的思想体系。当然了,现代西方哲学,这当然也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一个内涵。但是我们这一门只讲西方哲学史。只到西方哲学史为止。因此第四点实际上就是一个过渡,我们点到为止。
因此我们这个课程内容主要是三部分。
古希腊罗马-客观世界的哲学
一方面呢就是古希腊罗马,我们将客观世界的哲学。这部分哲学呢。按照我们一开始讲,希腊人马上就要开始讲的时候,我们也说它的特点,它是关注客观性的。
这个其实从发生认识、发生的角度来说,是完全合逻辑和历史的。为什么这样说,同学们想想,当你们刚刚开始对世界进行认识,刚刚开始有了一种认识,某种东西的欲望的时候,那时候你都记不住了。也就是当你刚刚开始睁开眼睛的时候,是吧你首先看到的是外部世界,是吧。只有当你长到一定的时候,你才开始从对外部世界的观察中反观自己。他开始反思。所以当人已经开始有了一个对通过对外界世界的认识,来反过来认识自己的这样一种意识的时候,这个人已经达成了相当的教养。是吧,当然这个还是个孩子,但是这已经开始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识。啊但最初我们没有自我意识,我们只有世界意识。我们分不清楚我和世界有什么区别,我们以为世界就是所有,就是全部。啊很简单,眼睛一张开,首先是往外看。
同样,哲学也是这样,当希腊开始产生了一批叫做哲学家的人,他们最初开始进行哲学思维的时候,他们当然首先思考的就是世界本身的客观性。所以正是这样,所以古希腊哲学啊他们探讨的最主要的就是。啊啊就是世界的本原 ,世界最初是什么?啊那么这样一个问题。而我们看整个古希腊哲学,从最初的四大学派,一直到登峰造极的亚里士多德,再到后来盛极而衰的希腊化时代的三大学派。可以说他们,最主要关心的问题当然都是本原问题,当然到了最后一个阶段,人们已经把北欧好自于九霄云外了,已经开始反攻自问了,转向自身了,开始追问人的幸福的问题。
中世纪哲学--主观精神的哲学
这个时候哲学就已经发生了转向。好,于是就进入到第二个阶段,那就是中世纪哲学,他们可能就是关注人的主观精神。啊陈瑞,我们说希腊哲学最后一个阶段已经开始把眼光从客观的本质、客观的本源转向了对自身、对人的幸福,人生哲学、伦理学的这样一种追问。啊那么到了中世纪了,这一种追问就变成一种时髦的东西,啊就开始关注我们人的精神。但是由于中世纪特殊的那种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历史环境。所以呢这种追问不是以一种充分自觉的方式,而是以一种啊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异化,或者是以一种神圣的一种方式。啊我们把我们这种主观的精神把它无限的放大,由于生活在一个比较贫瘠、比较比较苦难的一种外在环境,啊有时候啊现实生活的贫瘠,很容易导致精神的充裕。是吧啊往往我们说,有时候那种璀璨的那种唯心主义之花,往往是盛开上最贫瘠的一种现实。啊不仅中世纪如此,后来德国哲学也相对于当时十七、十八、十九世纪的这个法国、英国、荷兰这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当时德国是很贫穷落后,但是正是这样,给我在精神方面达到登峰造极,盛开出最摧残的唯心主义之花。是吧啊所以我们说。物质的贫乏往往会导致精神的狂妄。同样,我们说中世纪时期也是这样,由于很贫乏的一个现实生活,就导致了精神的凌空狂舞,而这种凌空狂舞,由于缺乏一种自我意识、缺乏一种反思意识,啊,他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我们人的精神、是我们自我、是主体性,而他把它变成了一个、某种意义上放大的一个客观客体,就把他叫上帝,叫神。于是关于中世纪所有问题都是在神的位置思考。实际上这个神是一个放大了的自我,是一个异化的自我,是一个客观化的、一个被投影到客观世界的这个背景上的一个自我,是人类精神的一个结果,是吧,只不过把它放大了,把他们扭曲了,啊把它夸张了。所以正是这样呢,就导致中世纪的哲学。我们从职业角度,当然做基督教研究、做神学的人可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是吧,但是我们从这个西方哲学一脉下来,是这么判断。
那么这是第二个阶段。
西方近代哲学--主客关系的哲学
那么到了第三个阶段了,这个时候啊,我们说经过了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对一种扭曲的方式的一种主观世界的认识以后,这个时候我们说,我们人的意识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这个时候呢,就开始来关注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主客观之间的关系。啊因此呢,到了近代哲学,它主要表现为一种认识论哲学,这是关于主体和客体关系。因为希腊哲学讨论了客体,中式哲学以一种非自觉的方式,实际上已经顾及到了主体的问题,是吧尽管是以一种非自觉的,是一种放大的、扭曲的这样的方式。
那么到了近代哲学了,就开始自觉地来探讨主客观世界的关系,当然这也有一个背景,就是那个什么自然科学的发展,对吧,啊整个社会进步,啊那么使得人们呢就充满了对征服自然的信心。啊这个时候就要一定要可以,就是我们通过主客观之间的关系的认识,通过认识论,最后获得我们掌握自然的一种能力。把知识变成力量,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大自然会为人类造福。
所以正是这样了,我们说到了近代哲学时候,他就开始考虑主观的关系问题,表现为直接是。因此无论是维理论,叫经验论还是后来的康德哲学啊啊,一直甚至到黑格尔哲学,他本身都有很很强的,甚至是绝对的、主流的、认识论的意义。
但到了黑格尔这个时候,他已经实现了这个所谓的逻辑学呀、这个呃本体论 和 这个方法论的这个统一啊,但是认识论仍然是其中最重要的。啊整个黑格尔哲学固然表现了一个形而上学,但同时又表现的是绝对精神自己认识自己,啊自我实现也是自我认识的过程。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近代哲学都探讨认识论问题,就是主客观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哲学】
而到了现代哲学了,当然这个时候主要就是一个主观能动性的问题。
啊,当认识论的问题发展到一定程度,我们终于发现实际上,客观世界无非是精神的一种外化形式而已,这个时候已经自觉了,已经自觉了。也就是说这个外化,你可以说,既从我们能够接受的意义上来说,对吧啊就是实际上是一个人化的自然。是吧,因为我们现在已经没有一个纯粹的自然了。随着人类发展的这么这么漫长的人类文明,几千年的文明历程发展,到十十九世纪以后,到了二十世纪,我们人类这样的一种成果已经到处可见。我们今天已经不可能收获一个纯自然的世界,我们生活的是自然一直是人化的自然。同学们看看你们周围哪一个是纯粹的自然,没有的对吧?是吧你们周围所有的东西都是人话的自然。都是已经打上人的烙印了。
所以实际上一个客观世界已经是一个被主观化的世界,这样人的主观意识、自我性、自我意识、主观主体性,都极大提高。当然其他的东西,是吧啊当然他还有一个比较偏激的方式,就表现为一种狂妄。啊认为主观世界可以创造一切,这个当然要从黑格尔的地方引出来的。黑格尔最后把精神提高到神的地位,精神就是神。而贝尔巴赫认为精神就是人的精神。所以这样一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极大。
而马克思认为人首先就是生活在社会关系中,所以这种能动性提高一个方面表现为人对社会的改变,一个方面表现为人对自然的改变。啊这些改变或者是通过自然科学的发展,或者是通过社会革命的这个实践啊,他曾经导致的二十世纪人类生活的一个大变化。啊但是总的来说,它都导致了人对自我、对自己主观能动性的一种充分自信。
ok,这就是现代哲学。所以现在这些越来越走向了独立性是吧?他越来越多的意识到,你有什么样的眼光,你就会看到一个什么样的自己。你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世界在你的脑子里面就呈现出什么样的。因此最重要的不是世界本身,而是你本身。啊所以这样我们就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