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 (Socrates),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对西方文化影响最 为深远的道德圣贤。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身材矮小,头颅硕大,面目丑陋,性格怪异,虽然喜爱与人辩论,却对智者派的诡辩颇为反感,为了与“智者”划清界限,他自称“爱智者”(即“哲学家”),并把追求智慧当作人生鹄的。公元前 399 年, 苏格拉底 被雅典民主政体判处死刑 ,成为西方历史上为理想 而殉道的典范。

主要观点:

1、认识你自己

“ 人们哪!像苏格拉底那样的人,发现 自己的智慧真正说来毫无价值,那就是 你们 中间最智慧的了。 ”

“ 自知其无知 ” 与 “认识你自己 ”

“ 把哲学从天上拉回 了人间 ”

2、神学目的论

西方思想史上关于上帝存在的设计论 ( 目 的论)证明 的最初雏形。

听从“灵异”声音指引的强烈神圣使命感: “ 哲学家的事业完全就在于使灵魂 从身体中解脱和分离出来。”

3、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被认为是道德哲学的创始人,号召人们把目光从自然界转向人自身,因此美德问题就成为苏格拉底关注的主要对象。

“美德即关于善的概念的知识”

“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唯智主义伦理学

“知识悖论”—美德(关于善的知识)介于已知与无知之间

4、归纳推理和一般定义

在问答中诘难对方, 使对方陷入矛盾, 从而逐 渐修正意见,最终达到真理(一般定义)。 这 种方法被称为 “ 苏格拉底式的讨论方法 ” , 即 “辩证法 ”。

面对着智者派的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 苏格拉底坚持从特殊的现象背后去寻求普遍性的东西 (事物的一般定义或共相) ,从而肩负起拯救 本质的历史重任。


苏格拉底

一、简介

二、善的目的论和理智神

三、认识你自己——人论

四、什么是美德?

五、什么是知识?

六、如何获取知识?

七、自知其无知

八、小结

苏格拉底

一、简介

苏格拉底( Socrates, 公元前 469-

公元前 399 年),雅典人,古希腊最伟大

的哲学家之一,是对西方文化产生深远影

响的道德圣贤。

公元前 399 年,被指控犯有两宗罪:

败坏青年,唆使他们反对父母;不崇奉城

邦的神,引入新神。最终被陪审团判处死

刑。苏格拉底

二、善的目的论和理智神

1 、批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

“ 我年轻时对于研究自然的那种智慧怀有极大的兴趣。我觉得

,知道每个事物的原因,了解它们怎样生成、存在和灭亡是一件很

崇高的事情。我总是拿诸如此类的问题来困扰自己:确实像某些人

所说的那样,热和冷通过腐朽促成了动物的生长吗?使我们能够思

想的元素是血、气还是火?或者这些全不是,只有大脑才提供听觉

、视觉和嗅觉,产生出记忆和观念,而知识则来自稳定性的记忆和

观念?我还力图发现这些事情是如何消亡的,还研究了天上和地上

的现象。直到最后我发现自己完全不适合于这类研究。这一点我将

充分为你说明。因为我完全被这类研究蒙住了眼,以至于失去了以

前我认为自己具有的,别人也以为我具有的知识,忘记了以前我认

为知道的许多事情,甚至搞不清人生长的原因。”(《菲多篇》)苏格拉底

第一、早期自然哲学运用数量的增加和减

少来解释事物的生灭变化,这不仅给人造成混

乱和无所适从之感,而且也没有真正解答问题

,只描述了如何变化,而没有说明为何会这样

变化。

“2 的产生因为 1 与 1 结合和相加,而现在

却是因为一个跟另一个相减和分离。我也不再

相信我由于这种方法知道了 1 如何产生,或者

说,万物如何生成、毁灭、存在。我不再承认

这个方法,不过我自己心中却产生了一种新方

法。 ” (《菲多篇》) 苏格拉底

第二、愚蠢:他们忽略关系切身利益的人事,却关注遥不可及

的自然;他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说明他们无知,人无法认识

自然。

“ 他从不探讨其它人热衷于谈论的万物本性的问题,从不思考决定天

体现象的规律。相反,他总是极力证明用这些问题烦扰心灵的人是愚蠢的。

首先,他问,这些思想家是认为他们对人类的事务已经知道得足够多,因

而来思考这些新问题呢,还是把无视人类的事务、专注天上的事情看作是

他们的职责?另外,他对这些人竟看不到人类是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也感

到不解。即使最伟大的思想家对这些问题彼此亦无共同的见解,而是像疯

子般互相争执。……有些人主张存在是单一的,有些人却认为它在数量上

无限;有些认为万物永恒运动,有些认为在任何时候都没有事物运动;有

些人认为万物是生成的,要灭亡,有些人则认为没有事物生成,也没有事

物灭亡。他还问这些哲学家说,研究人类本性的人相信他们会以适当的方

式应用知识,为他们自己及他们所愿意的人带来益处。而研究天体现象的

人是以为一旦认识到天体现象生成的规律,他们就会随意制造出风、水、

季节及其它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呢,还是他们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愿望,而仅

以知道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满足?” (克塞诺封尼)苏格拉底

思考:

首先,寻求认识自然是否等同于“无视

人类的事务、专注天上的事情” ?【功利

主义】

其次,前提:他们的学说相互冲突,给

人们提供了完全不同的观点,结论:人不具

备认识自然的能力。(?)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是否真的认为人无法认识自然

他并不认为人无法认识自然,他强调的

是他们采取的路径和方法不正确,不应该凭

借经验观察从宇宙万物的构成元素及其数量

关系来说明它们,而应该运用理智从自然的

创造者和目的的角度解释自然。

机械还原论 VS 目的论苏格拉底

“ 我听到有人从阿那克萨戈拉的一本书中读到,理智是万

物的原因和安排者。我对这个原因说十分赞赏。我觉得理智

应当是万物的原因。我暗暗沉思,如果理智确是万物的安排

者,那么它会将一切安排得很好,将每一特殊事物都放在最

好的位置上。如果有人希望找到事物生成、毁灭或存在的原

因,他必须找到什么样的存在,被动的样态还是主动的样态

对那个事物是最好的。因此,关于这个事物——其它事物亦

同样——他只需要考察什么是最好的、最优秀的就行了。这

样他也就必然知道了什么是最低劣的,因为两者的知识是相

同的。……因为我无法想象既然他已经宣称万物皆为理智所

安排,那么除了说事物的现状对它们是最好地以外,他还能

提出什么别的原因。我……以十分迫切的心情找到书,用最

快的速度开始阅读,以图尽快知道什么是最好的,什么是最

坏的。” (《菲多篇》)【目的论的解释模式】苏格拉底

“ 但是我强烈的希望很快就破灭了。

当我往下读时,发现我的哲学家并没有使

用理智,也没有给事物的秩序指出真正的

原因,却用气、以太、水及其它许多古怪

的东西作为原因。”

例子:苏格拉底坐在监狱里,与学

生和友人交谈。他坐在这里的原因:骨头

和肌肉相互作用,而声音、空气、听力以

及其他东西使得他们交谈。苏格拉底

“ 如果他说没有骨头、肌肉和其它事物我就不能

做我认为最好去做的事情,他并没有错。但要说这些

事情是我的原因,我的行为虽带有理智却并不是出于

对什么是最好的选择,那种说话方式是非常随意的。

说这种话的人不能作出区分,实际上不明白原因是一

回事,它们没有原因就不能成其为原因的条件是另一

回事。 ”

在解释作为有意志有目的的人的行为时,机械论

的模式存在着困难:它只解释了人的行为是如何发生

的,指出了行为的必要条件和前提,却不能解释这种

行为为何而发生,没有指出人的行动的动因、动机和

目的,但正是后者导致了行动的发生。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机械论者“从不寻求把事

物像现在这样安排得最好的力量,也不认

为有任何神圣的力量。……真正包含万物

并将它们联在一起的善,他们却从未思考

过。”

早期自然哲学不关注理智、意图等在

人的活动中的基础地位,他们在考察整个

宇宙时没有关注到它的和谐秩序的动因和

善的目的 苏格拉底

2 、善的目的论和理智一神论

上帝存在的设计论证明的最早版本

第一,“那些为某种有用的目的而

存在的东西一定是理智所产生的” ,

拥有秩序和合乎目的的东西显然不是

偶然性的产物,而是理智设计的结果

,例如,精美的钟表、画作等显然不

是自然生长出来,而是理智存在者的

杰作。苏格拉底

第二,人的身体具有很好的秩序,非常适合

人的生存:“比如因为眼睛是很娇嫩的,就用眼睑

来保护它,好像两扇门似的,当必要用视觉时就打

开,而在睡觉时就闭上。又使睫毛长得像帘幕,免

得风伤害眼睛。在眼睛上面用眉毛做一个遮檐,使

头上留下的汗不会妨碍它。使耳朵长得能接受所有

各种声音,而又从来不会被阻塞住,使所有动物的

门牙都长得适宜于咬东西,而后面的臼齿则适宜于

从门牙接受食物并且来咀嚼它。”

因此,赋予人的身体良好秩序,使之合乎人的

生存的目的的原因不是偶然性,而是理智存在者。苏格拉底

第三,整个宇宙也体现出与人的身体类似的秩序

和目的:“智慧的人称事物的全体为科斯摩斯( cos

mos )——有秩序的宇宙”,因而它也是理智的产物

因此,必然存在唯一的、至高的理智创造者,即

神。

“ 惟有那位安排和维系着整个宇宙的神(一切美

好善良的东西都在这个宇宙中),他使宇宙永远保持

完整无损,而且毫无误失。这位神本身是由于他的伟

大作为而显示出来的,但他管理宇宙的形象却是我们

看不到的。”(克塞诺封尼)苏格拉底

( 1 )神观

神是绝对的主宰者,全能、全知和全善:

“ 在你的身体中的心灵是随它高兴地指挥着你的

身体,因此你应该相信那遍布于万物的理智是指挥着

万物以使之对它觉得合适。 ”

“ 神是有这样的权力,有这样的本性,能一下看

见一切,听到一切,无处不在,并且同时照顾到一切

事物。”

“ 苏格拉底坚信神知道一切事情,无论是我们所

说的、所做的还是我们心底的秘密念头。他们无处不

在,用信号向人告知一切跟人有关的事情。”(克塞

诺封尼)苏格拉底

比较

希腊传统宗教:多神论,神人同性同型

苏格拉底:理性的一神论

“ 每当人们告诉我这类神的故事

(指希腊神话所描绘的神的故事),我

总认为这是不善良、不恰当的,看来正

是因此他们指控我有罪。” 苏格拉底

希腊神话:不仅人没有自由,甚至连神也受命运摆布

苏格拉底:人在某些事情上是有自由的,要自我决断,否则

就是不敬虔的

“ 如果有人认为这些事情(指收获、婚姻的结果等事情)

没有一件是由神灵决定的,而是一切都可为人的智力所把握

,那么,这些人肯定是精神失常者。不过,在那些神允许人

通过学习自己决定的事情上去求签问卜的人,同样是精神失

常者。……其它可以通过推断、测度和权衡的事都是如此。

对神提出这种问题的人简直是亵渎神明。 ……那些神允许我

们通过学习可以做好的事情,我们必须学习,凡是人们并不

清楚的东西,我们必须努力通过占卜从神那里发现它们。神

总是会对那些他喜欢的人指明一切的。”苏格拉底

( 2 )善的目的论

“ 善” ( good )的希腊文 agathon 原意是“优

良的”、“卓越的”、“合理的”、“有益的” 。

善是理智或神所安排的合理秩序:任何东西“都

不是只凭借任意的偶然性而能最好地得到。任何事物

的优良品性都是一种有规则、有秩序的安排,所以正

是这种适合于该事物的秩序的出现才能使任何事物成

为善的” 。

善也是人的生活和行动的目的:“善是我们一切

行为的目的,其他一切事情都是为了善而进行的,并

不是为了其他目的而行善。”(《高尔吉亚篇》)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虽然提出了善的目的论和理性一神论

,但是并没有兴趣运用这种本体论来具体解释宇宙

万物的生成和演变,相反更关注人事和城邦。

“ 苏格拉底总是讨论人的问题,研究什么是虔敬

,什么是不虔敬;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正

义,什么是不义;什么是谨慎,什么是鲁莽;什么

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城邦,什么是政治家

;什么是政府,什么是统治者及其它类似的问题。

他认为,对这类问题有知识的人是有价值的,善良

的,而对此一无所知的则可恰当地被称作奴隶。 ”

(克塞诺封尼) 苏格拉底

三、认识你自己——人论

人是由灵魂和身体构成的统一体,并且灵魂主宰身体,构成

了人之为人的根本。

“ 你没有看到你的灵魂,这是你的身体的指挥者。”

“ 神也不以只照顾人的身体为满足,而最最重要的是在人之

中安排了灵魂,这是人的最优越的部分。因为有什么别的动物能

有一个灵魂,以便知道,首先,这些安排了这样一个广阔而高尚

的事物秩序的神是存在的吗?除了人之外,还有哪一种动物来供

奉和崇拜神呢?有什么别的动物有一颗比人更好的心灵,适于防

止饥、渴、冷、热,解除疾病,靠锻炼来获得力量,靠劳动来获

得知识;或更能记得它所听到、看到或学到的东西的?”苏格拉底

灵魂是人的最高贵的部分,指挥人的身体

,并且构成了人与其他动物和存在者的本质区

别,因为灵魂会认知和记忆,可以做出合目的

的计划和安排,可以供奉和崇拜他的创造者,

即神,而其他存在者都无法做到

因此,认识人自身变成了认识灵魂,爱自

己就是爱自己的灵魂,而认识并实现灵魂的本

质成了人的最重要使命和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

人的灵魂的本质是什么?如何认识它?苏格拉底

灵魂的本质是理性,而理性的作用是认

识,因而灵魂能够通过自身认识它自身。

善的本体论:理智或理性的目的是善,它

追求善。

因此,善是人的灵魂的目的,是人生的最

高目标。人的本真生活就是过一种理性的生活

,实现善。而这种善体现和表现在人身上就是

美德。

哲学的目的是“关注灵魂和道德的改

革”,使人获得“实在的幸福”(《申辩

篇》)。苏格拉底

四、什么是美德?

“ 美德”的希腊文是 arete

( virtue ),原指事物的特性、

优点、功能和美好的本质。对于

人而言,美德就是人在生活中所

表现出来的优良品质和品格。善

的实现表现为美德。苏格拉底

( 1 )美德是善的,而善的东西是有益的。

( 2 )因此,美德是有益的。

( 3 )决定一个东西是否有益的最主要因素是理智,“正确地

使用它会使它成为有益的,不能正确地使用会使之成为有害的” 。

例如,像财富和身体的冲动这类物质性的东西是否有益取决于人

们是否正确地或智慧地使用它们。同理,像勇敢、节制等精神性

的东西是否有益也取决于人们是智慧地还是愚蠢地使用它们。例

如,勇敢如果缺乏智慧就是盲目自信和鲁莽,这种无理性的自信

是有害的,相反,智慧的自信和勇敢是有益的,导致幸福。

( 4 )因此,“这些非心灵事物之善取决于我们心灵的性格,

而心灵本身的东西要成为善的,取决于智慧。这个论证表明智慧

一定是有益的成分,而我们同意美德是有益的,二者相合,所以

我们可以说,美德整个地或部分地是智慧。 ” (《美诺篇》) 苏格拉底

智慧是有益的,而美德是有益的,所以美德是

智慧或知识。(?)

苏格拉底:智慧和美德是部分地或整个地相合

,即它们有共同之处,并没有直接将二者等同起来。

【必要条件】

“ 如果美德是心灵的一种属性,并且人们都认

为它是有益的,那么它一定是智慧,因为一切心灵

的性质凭其自身既不是有益的也不是有害的,但若

有智慧或愚蠢出现,它们就成为有益的或有害的。

如果我们接受这个论证,那么美德作为某种有益的

事物,一定是某种智慧。 ” ( 《美诺篇》)苏格拉底

后人说:苏格拉底的观点:美德就是知

识或智慧。

“ 苏格拉底说,正义和其他一切美德都

是智慧。因为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

是美好的;凡认识这些的人决不会愿意选择

别的事情;凡不认识这些的人也决不可能

它们付诸实践。所以智慧的人总是做美好的

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好的事,即使

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既然正义和其

他美好的事都是美德,很显然正义和其他一

切美德便都是智慧。”克塞诺封尼)苏格拉底

“ 无人自愿为恶或做他认为是恶的事,趋恶

避善不是人的天性。”(《普罗泰戈拉篇》

反驳:现实情况是人们明知善而不为,明知

罪恶而故犯。

苏格拉底:( 1 )做恶的人其实是很无知的

,他们并不真正知道什么是恶,什么是善。他们在

权衡快乐和痛苦时缺乏正确的知识,以为做恶会带

来善和快乐,做善事会带来痛苦,殊不知作恶最终

带来的恶果远远超过它带来的好处,因而使人痛苦

,反而做善事看似会导致痛苦,但最终能够获得快

乐和好处。苏格拉底

( 2 )这种观点主张性恶论,人的本性是恶

的,人趋恶避善。但这是不成立的。

首先,如果人的本性是恶的,那么在小恶

与大恶之间,人会选择大恶。但是事实是人们在

选择小恶和大恶时宁愿选择小恶,而不会选择大

恶;

其次,即使人们选择恶,他们也会产生畏

惧和恐惧,因为他们预见到恶会产生不好的、危

险的结果,而这恰恰证明他们是不愿意作恶的,

如果可能,更愿意选择善。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提倡性善论和理性主义道德,忽视人的

情感、欲望以及行动在道德中所起的作用。

( 1 )美德并非是纯粹知识的事情,而是实践的事情。

有知识并不等于有美德,只有掌握了知识,并且践履之

,才能拥有美德。

“ 苏格拉底把德性看作知识不是正确的。……因为在

知识中,只要一个人知道知识是什么,就可以成为知识

的专门家(知道什么是医学的人马上就成为医生,其它

知识亦如此)。但在德性中,这种结果是不会出现的。

因为知道公正的人不会马上变得公正,其它德性的情况

亦同样。由此可以推出,德性不是知识。” (亚里士多

德)苏格拉底

( 2 )在实践美德时,人并非完全受理智控制,按照理

性的要求行动,还需要与人的灵魂的非理性部分即欲望和

激情斗争。只有在破除各种情欲的干扰之后,才能做善事

“ 苏格拉底往往把德性看作知识,这是不可能的。因

为一切知识都涉及理性,而理性只存在于灵魂的理性部分

,所以,根据他的说法,一切德性都是在灵魂的理性部分

被发现的。结果,他在把德性看作知识时,取消了灵魂的

非理性部分,因而也取消了激情和性格。所以他研究美德

在这方面并不成功。后来柏拉图将灵魂分为理性部分和非

理性部分,并赋予各自相应合适的美德,他这样做是对

的。” (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

五、什么是知识?

形式: x 是什么,即定义

内容:有关一事物之为一事物或是其所是的根据

、原因、本质、相或理念( form 、 idea )的正确认

识。

例释:

美德是什么?“尽管美德多种多样,但它们至少全

都具有某种共同的性质而使它们成为美德。”

好是什么?“每个人成为好人的方式是一样的,因

为他们都通过拥有相同的性质而成为好的。”

《美诺篇》)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我并不是要你告诉我在许多虔敬行为

中的一两个事例,我是要你告诉我使一切虔敬的行

为成为虔敬的那个虔敬的‘相或型’( eidos/ide

a )。我相信你会承认有一个‘相或型’ ,由于它

,一切不虔敬的事情成为不虔敬,而一切虔敬的事

情成为虔敬。 ”

“ 请您准确地告诉我这种‘相或型’是什么?我

就可以注视它,以它作为标准( paradeigma ),我

能说你和其他任何人的任何行为要是和它相似的就

是虔敬的,要是不相似,就否认它是敬虔的。”

(《欧绪弗洛篇》)苏格拉底

eidos ( idea )原意是“看”或“看到的

东西”,后来指形状、形式以及类型等抽象的

东西,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开始将它们理解为现

实事物的本质。

第一,相、型或理念是一事物之为一事物的

根据或本质,一个事物只有符合这种本质,它

才能是这种本质的一个例释;

第二,与此相应,相、型或理念是判断事物

是否同一的标准和准绳。如果它们都符合它,

那么它们就是同类的,否则就不同类。苏格拉底

不过,苏格拉底并没有明确指出这种型、相

或理念是独立于现实事物而存在的,只是强调它

作为根据和本质的地位。

“ 苏格拉底通过他的定义推进了理念论的产

生。但他没有把普遍从特殊事物中分离出来。在

未把它们分离出来这一点上他非常正确。这从结

果来看是很清楚的,没有普遍我们便不可能获得

知识。但把普遍分离出来却是我们在理念论中所

发现的种种困难的原因。” (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

六、如何获取知识?

美德即知识,因而要拥有美德就必须先拥有知识,

而人的灵魂的本质是进行认知的理智,所以人人都可以获

得知识,进而拥有美德。【是否可能】

1 、精神的助产术【如何可能】

苏格拉底说他是助产士,不过他助产的对象不是女

人,而是男人,助产出来的东西不是孩子,而是思想、真

理。精神的助产士帮助人们判别思想的真伪,并引导他们

获得真理性的认识:

“ 我这种艺术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它能够以各种方式

考察年轻人的心灵所产生的是幻想错觉还是真知灼见。 ”

苏格拉底

“ 助产术”一词表明:

第一、正如助产士自己不生子,只是帮助孕妇产子一样

,苏格拉底只是帮助人们鉴别思想,认识真理,而不越俎代

庖,直接将知识传授给别人。事实上,他自知自己无知,承

认自己缺少智慧,从不给出终极答案。

第二、人具备生产知识的能力,但是缺乏生产它的手段

和方法,恰如孕妇怀有孩子,却无法顺利生产出来,她们或

者不愿生产,或者不知道如何生产。精神助产士的任务就是

通过与他们对话,激发他们愿意去求知,并且学会去求知,

在认识上突飞猛进,变得睿智,如同肉体助产士帮助孕妇顺

利生产小孩:“他们能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因为从我这里学到

了什么东西,而是因为他们在自身中发现了许多美好的东西

并把它们产生出来。”苏格拉底

2 、苏格拉底的方法 = 问答法 =“ 辩证法”

辩证法( dialektikos )的前缀是 dia ,意思是“通过” ,

lektikos 的词根是 lego ,意思是“说话、谈话”,这个合成词的

最初含义是:“通过说话或谈话”。

“ 凡是知道如何提出和回答问题的人可以称作辩证法家( dial

ektikon )。” (《克拉底鲁篇》

辩证法家是善于通过对话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人,所以辩证

法就是运用对话提出问题,进行推理和辨析,然后回答问题的方法

“ 他注意到 dialegesthai (辩证推理)这个词导源于人们的一

种活动,就是聚在一起讨论问题,按对象的种属加以 dialegontes

(辨析)。因此他认为每个人都应当下决心掌握这种技术,下苦功

去学习它,因为一个人凭着它的帮助,就成了最有才干的人,最能

指导别人的人,讨论时见解最深刻的人。” (克塞诺封尼)苏格拉底

辩证法的要点:通过问答式的对话获得

有关事物的定义和本质认识的方法。

具体程序:进行对话,苏格拉底自知

其无知,向自以为知道的人提问,诱导他回

答,在不断的问答中揭露对方的观点或定义

的矛盾或不足,使他意识到自己的狂妄自大

和自以为是,并不断修正对于事物的本质的

定义和认识,最终引导他由特殊上升到一般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逐渐接近真理。 苏格拉底

3 、例释

敬虔( Hosiotes , Piety / Holiness )是什么

?(《欧绪弗洛篇》)

欧绪弗洛

定义一:敬虔是检举犯罪,反之包庇、掩盖犯罪就

是不敬虔。【以偏概全】

定义二:敬虔是做神高兴的事情。【自相矛盾】

定义三:敬虔是做所有神都高兴的事情(“欧绪弗

洛问题” )。【因果倒置】

定义四:敬虔是对神的服务。【矛盾和推延问题】苏格拉底

七、自知其无知

“ 只有神才是聪明的……人的智慧是很少有价

值或根本没有价值;他并不是在说苏格拉底,他只

是用我的名字来作个例子,好像他是说:人们啊!

一个人,就像苏格拉底那样,知道他的智慧真正说

来是丝毫不值什么的,这就是最聪明的人。”

苏格拉底与他人一样,相对于神而言都是无

知的,但是不一样的是,他人什么也不知道,但自

以为知道,而他虽然也是什么都不知道,但是他知

道自己不知道,自知者智。 苏格拉底

既然人的本质是理性的灵魂,因而人应该使灵魂过一种经过

反省的明智生活。这要求人摆正灵魂与肉体、道德与名利欲望的

关系。但是希腊人浑浑噩噩,沉醉于肉体享受之中:

“ 你,我的朋友,伟大、强盛而且智慧的城市雅典的一个

公民,像你这样只注意金钱名位,而不注意智慧、真理和改进你

的灵魂,你不觉得羞耻吗?而和我谈论的人如果回答说,是啊!

但是我是留心的啊,那么我不马上离开他或让他走;我就询问并

且反复地盘诘他,如果我发现他并没有美德,却说他有,我就责

备他把重要的东西看成不重要的,而把没有价值的东西看成有价

值的。我把同样的话一再地向我所遇见的人去说,不论他是年青

的还是年老的,是本城的公民还是外地人 ……因为要知道这是

神的命令……我只是去说服你们,不论老小,都不要老想着你们

的人身或财产,而首先并且主要地要注意到灵魂的最大程度的改

善。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说他是神赐给雅典这个城邦的一件

礼物,一个牛虻,“这国家是一头伟大而高贵

的牲口,就因为很大,所以动作迟缓,需要刺

激来使它活跃起来。我就是神让我老叮着这国

家的牛虻,整天地,到处总是紧跟着你们,鼓

励你们,说服你们并且责备你们。”

苏格拉底要做牛虻,惊醒世人,使他们关

注自己的灵魂,运用理性思考美德、善等等的

本质,获得认识,进而依据此认识过一种合乎

善的理想的生活。苏格拉底

八、小结

第一,苏格拉底通过理

性实现了从自然哲学向人的

哲学的转向,确立了理性主

义的基本哲学观念和方法。

第二,“苏格拉底通过

他的定义推进了理念论的产

生。 ”(亚里士多德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