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苏格拉底》-译后记

译后记

本书的翻译是从1963年开始的,1965年上半年译完,紧接着就是“文化大革命”,林彪、四人帮趁机阴谋篡党夺权,出版部门人员下放、事业停顿,十年动乱,几乎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若不是林彪、四人帮被粉碎、党的优良传统得到恢复,国家一切活动重又走上正确轨道,这个小小译本很可能永远没有和读者见面的机会。

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除对照希腊原文外,还参考了 Johannes Irmscher 的德译本《Xenophon:Erinnerungen an Sokrates》以及 Sarah Fielding,E.C. Marchant 等人的英译本。这些译本中相关部分常常出现差异,显然这与这几位译者对于原文理解的出入有关,也有是由于他们所依据的原文版本不同而产生的歧异,对此,我在如何取舍上,都择要在脚注中加以说明。我这样做的意思是要向读者交代,原书有过不止一种的版本,或者虽是同一版本,原文有过这样那样的不同译法,借以开阔眼界,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书中专名译音,凡约定俗成的,例如:“柏拉图”,希腊原文为Iλátwv,字尾有n音,英文一般译为Plato,但也有译为 Platon的,我采用的中译名即作柏拉图,又如“苏格拉底”,希腊原文为Zwxpá-tns,英文为 Socrates,保留了字尾的s音,中译名通为“苏格拉底”则把字尾的s音略去了,因这些中译名沿用已久,已成习惯,即不再更动。其它的译名,一律根据希腊原名,尽可能使其接近原音,连名字最后的s或n音一般也予以保留,其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力求接近原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从中译名反求希腊原名时可以提供一条线索。译者既无意标新立异,也不反对用稍为简略译法以免过于冗长,只要能行得开,为大家所接受就好。

按本书希腊文原名为“EENOQNTOZ AIIOMNHMONEYMATA”译成中文就是“色诺芬的回忆录”,并未讲回忆的是什么事或什么人。因苏格拉底这个名字在希腊已家喻户晓,就象中国《论语》一书,虽然没有提到孔子的名字,但一般人都知道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书。我国一般称此书为《苏格拉底回忆录》,这个书名易误为是苏格拉底本人的回忆,所以,我现改译书名为“回忆苏格拉底”。作者色诺芬是苏格拉底的弟子,因此,也有把它译为《师门回忆录》的。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399),希腊雅典人,据说父为雕刻师,母为助产士。有人说他是古希腊哲学家阿基老(Archelaus)的弟子,是阿那克萨哥拉(Anaxagoras)的再传弟子。早年对自然科学颇感兴趣,精通当时的量地学(即几何学)和天文学,后因立志研究人类道德改造问题,乃毅然放弃与人类行为没有直接关系的几何学及天文学,专以探索人生目的何在(何为善)以教导雅典青年为职志。他自己没有留下什么著述,我们所知道关于他的事迹都是得自他的学生们的著作,主要是色诺芬和柏拉图二人。色诺芬是个军人,柏拉图是个思想家,虽然两人都出身贵族奴隶主家庭,但他们的秉赋不同,爱好各异,而苏格拉底是个多方面的天才,因而两个人笔下所描绘的苏格拉底也颇不相同,其实不过是两个人继承并强调了老师教诲的不同方面而已。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号称希腊三杰,三杰之中以苏格拉底为首,其思想对西方世界文明影响极大。就连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成就也不能不说有一部分应归功于苏格拉底。他教导人要“认识自己”,又说,“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为了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甘愿以身殉道(原则、信念),而不愿苟且偷生,所有这些应该说都是他的伟大处。但是,苏格拉底作为生活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环境中的个人是有其局限性的,他的天文学知识距近代相差甚远,他过分强调了知的重要性而忽略了意志的作用(这一点后来他的学生柏拉图曾试图加以纠正)以及他的多神论思想都是他受历史条件局限的证明。我们研究苏格拉底,贵在批判地继承,撷取其精华,抛弃其糟粕,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也许有人会说,苏格拉底是唯心主义哲学家,我们是唯物主义者,有什么好继承的呢?对于这种见解,笔者不敢赞同。黑格尔是人所共知的德国客观唯心主义者,马克思批判地吸取了他的辩证法中的“合理内核”,加以革命的改造,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这一点谁又能否认呢?研究一点苏格拉底的思想,批判地继承这份文化遗产,我想肯定也会有一定好处的。

大卫·施特劳斯认为,“我们对于耶稣历史的知识是不完全的,也是不确定的”,而“苏格拉底的形象则要清晰明确得多,尽管他比耶稣还要早四百年”(《耶稣传》德文原著 382—383页)。但是,和他的意见正相反,以为苏格拉底的事迹充满神话传说的也大有人在,例如,美国圣母大学法学教授安登-赫尔曼·克鲁斯特(Anton-Hermann Chroust)就写过一本叫做《苏格拉底,人和神话》(Socrates,Man and Myth)的书,提出了不少他认为是神话而非史实的问题。这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对于离我们时代久远,由于文献不足或互相矛盾而弄不大清楚的历史人物,究竟应采取什么态度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的领域。

本书中的章节分段以及每章前的提纲都非原著所有,而是后人所加,一并译出是为了读者的方便。

由于译者学识浅陋,对苏格拉底很少研究,译文舛谬之处在所不免,敬祈读者指正。

译者

1981.11.12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尼采-《悲剧的诞生》-一种自我批评的尝试-在线阅读

    一种自我批评的尝试 无论这本可疑的书是以什么为根基的,它都必定含着一个头 等重要的、富有吸引力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十分个人化的问 题——相关的证据是本书的写作年代,尽管是在1870-187…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4日
    367
  • [古希腊]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九卷 第二章-在线阅读

    第二章塞诺芬尼 (公元前570—前478年)① 塞诺芬尼(Xenophanes)是科罗封本地人,德克修斯(Dexius)的儿 子,或据阿波罗多洛说是俄尔索美涅(Orthomenes)的儿子。他得到了蒂 蒙的称赞,无论如何,蒂蒙说过: 塞诺芬尼并不恃才傲物,他反对荷马,还谴责了他。 他遭母邦放逐,住在西西里的仑克勒(Zancle)(还加入了建在爱利 亚的殖民地…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2日
    465
  • 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著者对第二组反驳的答辩-在线阅读

    著者对第二组反驳的答辩 166 先生们: 我读了你们对我关于第一哲学的小论文所提出的意见后感到 很满意。因为这些意见使我认识到你们对我的好意,你们对上帝 的虔诚和你们为了增强上帝的光荣所采取的关心。我不能不感到 高兴的是,不仅你们判断了我的理由值得你们的检查,而且你们没 有提出什么反对这些理由的东西,对此我觉得我能够回答得相当 轻松一些。 第一点,你们提醒我…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30日
    880
  • 罗素-《西方哲学史》-卷⼆ 天主教哲学-第⼗四章 弗兰西斯教团的经院哲学家-在线阅读

    第⼗四章 弗兰西斯教团的经院哲学家 总地来说,弗兰西斯教团并不如多⽶尼克教团那样严守正统教 义。两个教团之间有过尖锐的竞争,⽽弗兰西斯教团是不肯承认圣托 马斯的权威的。弗兰西斯教团中最重要的三个哲学家是罗吉尔·培根, 邓斯·司各脱,和奥卡姆的维廉。此外圣博纳梵图拉和阿夸斯巴塔⼈马 太也值得予以注意。 罗吉尔·培根(公元1214年前后—公元1294年前后)⽣前…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5日
    437
  •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第五章-在线阅读

    第 五 章 立法应该符合政体原则 第一节 本章的指导思想 前 面已经指出,教育法应该符合每一种政体的原则。立法者 为全社会制定的法律也应该如此。法律与政体原则的这种 关系全面增强了政体的动力,反之,政体原则也从法律那里 获得了新的力量。这情形犹如物理运动,作用必然随之以反作用。 下面我们将要逐一探讨每种政体的这种关系,首先从以美德为原 则的共和政体说起。 第…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25日
    825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