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

要说明“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必须先从康德对判断的分类说起。他把判断首先区分为“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

分析判断的特征有三个:一是它的谓词的内容已经包含在主词里,如“所有的单身汉都是独身的男人”,因此它属于不增加、不扩展人们的知识的判断;二是它们都属于先天判断,因为要了解这种判断的含义,并不须借助任何经验,而只须对主词的内容加以演绎即可;三是一切分析判断仅仅依据矛盾律即可进行,并且对它的否定必定陷于矛盾。

综合判断则是能够扩展知识的判断,其谓词包含着超出主词所蕴涵的内容。康德对此所举的例子是,“某些物体是有重量的”,该命题中的“重量”包含了“物体”中所没有的内容,因而扩展了人们对物体概念的了解,即增加了这方面的知识。

综合判断又可区分为“经验的”与“先天的”。“经验的综合判断”来自经验,其初级的形态属于“知觉判断”,并不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高级的形态则是“经验判断”,它具有普遍性与必然性。“先天的综合判断”来自纯粹知性与纯粹理性,它是独立于经验的,如“一切事物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不论是经验的综合判断还是先天的综合判断,由于都能扩展知识,因此它们的一个共同之处在于不能仅仅依靠不矛盾律,而是还要依据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认识原则,即构成康德先验逻辑的思维规则系统的“纯粹知性的综合原理”,包括“直观的公理”、“知觉的预测”、“经验的类比”与“一般经验性思维的公设”。

第一节 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

之所以提出“先天综合判断”这一知识类型,是由于康德认为,所有的知识都以此类先天知识类型作为它们的基础,构成它们的原理体系。在《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Metaphysische Anfangsgründe der Naturwissenschaft)一书中,康德对此有比较清楚的说明。首先, 只有以这类先验的原理作为基础,具备这样的条件,有关的自然学说才有资格叫做“自然科学”,也就是说,自然科学只能凭借它的这一“为经验性的部分提供基础并先天地独立于自然事物的知识之上的纯粹部分”1,才能称为本义上的“科学”。这里所说的“提供基础”,亦即提供有关“对自然解释的先验原则”。在该书中,康德依照四类知性范畴把它们区分为“动量学”(量)、“动力学”(质)、“机械学”(关系)、“现象学”(模态)四个部分,以此构成他所谓的“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的体系。这些作为先验原则为自然科学提供基础的“纯粹部分”,就是一些先天综合命题,诸如康德所举出的“物质是空间中的运动物”之类的“界说”,以及“物质充满一个空间并非通过其单纯的实存,而是通过一种特殊的动力”之类的“定理”。在康德看来,假如没有这些构成基础的“自然的形而上学”,自然科学就不可能具有确定性。

与自然科学中存在着一个纯粹的先验原则的部分一样,有关人类的一切认识活动(包括数学、自然科学与哲学)也同样存在着一个这样的先验原则的系统。比起单纯的自然形而上学,这样的先验原则是处于一个更高层次上的,即形而上学、认识论与逻辑的层次。了解康德的这一思想,对于把握他的先验哲学的基本思路,是极为重要的。所谓先验哲学或先验逻辑,其根本的出发点就在于将认识中的经验层面与先验层面明确地区分开来,认定先验的层面是经验层面的认识的基础与前提。鉴于“先验”(transzendental)这一概念对理解康德哲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们有必要在此对它的含义作一番详细的说明。

(1)“‘先验’这一词……在我这里从来不是指我们的认识对物的关系说的,而仅仅是指我们的认识对认识能力的关系说的。”2这里的 “先验”,指的是我们在认识活动上所具有的能力,如“先验的统觉”与 “先验的想像力”等等的能力。

(2)“我把一切与其说是关涉到对象,不如说是关涉到我们有关对象的认识方式(就其是先天可能而言)的知识,称为先验的。这样一些概念的体系就叫做先验哲学。”3这里的“先验”,康德意指一种 “认识方式”,他并且使用“工具论”一词来刻画这种所谓认识方式的含义。这一作为思维工具的认识方式,具体表现在运用一些先天范畴及其衍生出的规则系统上。

(3)“先验……这个词并不意味着超过一切经验的什么东西,而 是指虽然是先于经验的(先天的),然而却仅仅是为了使经验知识成为可能的东西说的。”4这里的“先验”,一方面是指“先天”的意思,另一方面则是指作为经验的前提、根据的东西,例如“先验逻辑”,以及 由范畴所构成的那些有关经验判断的“先验原理”。

(4)“并非任何一种先天知识都必须被称为先验的,而是只有那种使我们认识到某些表象(直观或概念)单纯先天地被运用或单纯先天地可能的、并且使我们知其何以如此的先天知识,才必须称为先验的(即知识的先天可能性或知识的先天应用)。”5这里的“先验”,主要指对先天知识的“运用”,此外还指先天知识的可能性。如康德所说的范畴的“先验使用”,以及伴随这种使用产生的“先验幻象”。

了解了康德有关“先验”的用法,有助于我们理解他从经验中分离出先验层面的用意。正是通过那些先验的原则,“有关那些将其现 象给予了我们的客体的知识,也就是经验,才有可能”6。也就是说, 经验(亦即自然科学的认识)只有借助于这套先验原则系统才有可能成立,才能获得它们的普遍必然性与客观有效性。简言之,是先验的东西决定了经验,或者说,在认识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概念与直观中是先验的概念规定了直观。

正是由于不论是在自然形而上学中,还是在纯粹的形而上学(先验 哲学、先验逻辑)中,那些先验的原则都属于先天的综合判断(命题),因此被康德称为“纯粹理性的真正课题”的“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这一问题,理所当然地成为他的纯粹理性批判所提炼出的“唯一课题”。7 它的解决虽然从理论上说很复杂,但却是围绕着三个关键词进行的;知 性先天概念与原则的“源泉”、它们的“使用条件”以及使用的“范围”或 “界限”。

这里,我们可以预先对康德先验哲学的这三个理论支点作个简单的说明。首先,就知性先天概念(范畴)与先验原则的来源而言,它们来自纯粹知性或理性。其次,就范畴与先验原则的应用涉及的条件而言,它们在主观方面涉及内感(觉)、想像力与统觉,在质料方面 关涉到的是对知觉的综合。再次,就范畴与先验原则的使用范围与 界限而言,它们只限于在可能经验的范围内亦即在现象界使用。现 象是相对于本体的,它是经由物自体对感官的刺激而对认识主体显现的东西,因此是认识的对象。至于“物自体”,在康德看来,由于它并不显现,因此是无法认识的,虽然它是可以被“思想”的。基于上述的理由,范畴一旦超出这一范围而应用于本体世界之上,范畴的使用就成为超验的、非法的,就会产生“二律背反”的假象。

有关“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康德把它分为三个领域的问题加以阐述,这就是:(1)纯粹数学是如何可能的?(2)纯粹自然科学是如何可能的?(3)形而上学作为科学是如何可能的?

《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将它们分属于感性论、知性论与理性论三个部分。下面,我们依此顺序来分别加以论述。

  1. 伊曼努尔·康德:《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邓晓芒译,第6页,上海人民 出版社,2003。 ↩︎
  2. 康德:《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庞景仁译,第57 页,商务印书馆,1978。 ↩︎
  3.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A12=B26;参见邓晓芒译本,第19页。 ↩︎
  4. 康德:《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庞景仁译,第172 页,商务印书馆,1978。 ↩︎
  5.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A56=B81;参见邓晓芒译本,第55页。 ↩︎
  6. 伊受努尔·康德:《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邓晓芒译,第16页注释,上海 人民出版社,2003。 ↩︎
  7. 参见康德《纯粹理性批判》,B19;参见邓晓芒译本,第14页。 ↩︎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1)

相关推荐

  •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第八卷-在线阅读

    第八卷 【1】 在这一切之后让我们来谈一谈友爱。它就是某种德性,或者是赋有德性的事情;或者说是生活所必需的东西,谁也不会愿意去过那种应有尽有而独缺朋友的生活。人们认为,那些富有的人和大权在握的人最需要朋友。因为,虽然身为幸运的宠儿,但却做不成好事,那有何益处呢?而对朋友的惠赠则是最大的,最为人所称道的。此外,如若没有朋友,他的财富又怎样蓄藏和保全呢?因为财产…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30日
    234
  • 柏拉图-《法篇》-第三卷-在线阅读

    第 三 卷 雅典人那么,这个问题就谈到这里。但是我们可以拿什么676 来作为一个国家的开端呢?处理这个问题最好的、最方便的办法 我想是这样的。 克利尼亚什么办法? 雅典人当我们研究一个城邦在美德和邪恶两方面的进展 时,我们通常会从某一点开始,因此我们同样也可以用这个起点作 为国家的开端。 克利尼亚 这个起点是什么? 雅典人 呃,我想这个起点就是永无止境的时间…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1日
    633
  • 第一节 创建人类学

    布丰(Georges Louis Leclerc de Buffon),法国启蒙时代著名思想 家,1707年出生,1788年去世。1739年,布丰开始研究人类的自然历 史。从此,他一生著述都没有离开过这一领域。布丰的智慧给他帶 来了巨大名声,与伏尔泰和狄德罗等人一道,布丰也是启蒙时代最受 尊敬的学者。他在自己所研究的领域达到了他所处时代的高峰。 1753年,…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9日
    392
  • 罗素-《西方哲学史》-卷⼆ 天主教哲学-第六章 圣边奈狄克特与⼤格雷⾼⾥-在线阅读

    第六章 圣边奈狄克特与⼤格雷⾼⾥ 公元六世纪及以后⼏世纪连绵不断的战争导致了⽂明的普遍衰 退,在这期间中,古罗马所残余的⼀些⽂化则主要借教会得以保存。 但教会对这项⼯作却做得不够完善,因为那时甚⾄最伟⼤的⼀些教⼠ 也都趋向于宗教狂热和迷信,⽽世俗的学问是被认为邪恶的。尽管如 此,教会的诸组织却创始了⼀稳固的体制,后来,使学术和⽂艺能在 其中得以复兴。 在我们…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4日
    223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