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黑格尔的讲座

黑格尔大学毕业后任家庭教师有七年多,1801年他正式登上大 学讲坛,除了在班堡办报时有短暂间断外,后来一直没离开过讲坛, 所以他开设的讲座也是组成他思想的重要内容,间接折射出他思想 发展的轨迹,不可忽视。

在耶拿的第一个学期里,黑格尔开了两门课:“逻辑与形而上 学”、“真正哲学的观念与界限的导言”。在随后的六年里,他开的课 有:“自然哲学”、“自然法与公民法”、“哲学科学百科全书”、“哲学的普 通体系”、“哲学史”、“自然哲学与精神哲学”、“思辨哲学或逻辑”。在 纽伦堡任中学校长时,他力主向中学生传授哲学知识。他给低年级 讲宗教与义务的理论,在中年级讲授关于心理学或精神的理论,为高 年级三个班次讲授“哲学科学百科全书”,其中重点是先验逻辑与主 观逻辑。在中学开哲学课在当时的德国并不普遍,黑格尔是想把哲 学预科教育作为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的重要一环,让学生对高深的知识耳熟能详倒在其次。正是中学课堂的八年实践,使黑格尔找到了 把严密深奥的思辨理论与清楚易懂的表达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据学 生回忆,黑格尔总是先讲一些自然科学、历史、艺术和文学的发展,然 后借这些实例来解释哲学命题,随后再念几段句子让学生记下来,并 让他们自由地讨论这些句子的意义。

在海德堡的两年共四个学期里,黑格尔开设了“哲学科学百科全 书”、“逻辑学与形而上学”、“美学”、“哲学史”、“自然法与国家学”、“人 类学与心理学”等课程。他把“哲学科学百科全书”和“哲学史”作为重 点,把自然哲学作为其中的一个部分,不再单独开这门课;在“精神哲 学”的讲座中,他重点讲心理学;美学则是他新开的课,这表明他看到 文学艺术在新时代的意义,这与德国当时文学的发展是同步的。由 此黑格尔逐渐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开课模式:每学期开两门课,每年两 个学期,一学期讲理论哲学,即“逻辑学与形而上学”;另一学期讲实 践哲学,即“自然法与国家学”。这两门课是哲学的核心,一年重复一 次。其他的四门课(“法哲学”、“精神哲学”、“哲学史”、“美学”)是配套, 每学期开一门,两年重复一次。后来在柏林他也坚持这个模式,只是从 “法哲学”中分出了“世界历史”,从“美学”中分出了“宗教哲学”。

在柏林,黑格尔起初很热情地对待“法哲学”这门课,后来因政治 上的失望,就让他的学生来讲这门课,自己把精力投向当时的热门即 历史哲学。但当局不允许他的学生甘斯(Gans)在课堂上宣传共和思 想,一定要黑格尔本人亲自来讲。讲“美学”课时,黑格尔总是带着一 些零散的小纸片,上面可能记着他刚看过的一些东西,与时局、艺术 界的新闻或他刚读过的报刊有关。黑格尔开设的“宗教哲学”讲座在 当时也不多见,因为宗教问题一直属于神学的势力范围。他在柏林 开了四次“宗教哲学”课,每次讲座的内容都有很大修改。 现在黑格尔档案馆正在出版《黑格尔讲演录:笔记和草稿选》(G.W. F.Hegel:Vorlesungen. Ausgew

①汉堡,迈纳出版社,1983。

这项工作挺有意思的,因为笔记的类型五花八门,有学生们课堂直接 所记并在课后整理过的笔记,从他人处为应付考试而抄来的笔记,不 同学年所记,等等。这些笔记的科学价值在于,它彻底打破了黑格尔 讲演录所具有的完整、成熟的形式,还黑格尔的讲座以本来面目,展 示了他当时所遇到的问题,以及他是如何看待和回答这些问题的。 目前已出版了 13 卷,它们分别是《关于自然法与国家学的讲座 (1817—1818)》、《关于艺术哲学的讲座(1823)》、《关于宗教哲学的讲 座》、《关于哲学史的讲座》、《关于逻辑的讲座(1831)》、《关于逻辑学与 形而上学的讲座(1817)》、《关于世界历史的哲学的讲座(1822一 1823)》、《关于精神哲学的讲座(1827—1828)》。①这是一项胡子工程, 因为还不断有学生笔记在拍卖品和故纸堆中被发现。专家们决定, 只要是有科学价值的笔记就都应该出版,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德国 人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完美和体系的追求。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尼采-《善恶的彼岸》-第五章 道德的自然史-在线阅读

    第五章 道德的自然史 186 欧洲目前的道德情操或许是微妙的、敏感的和细腻的,正 如截至目前的"道德科学"是最新的、初步的和粗糙的那样 ——此种对照很有意思,有时明显地表现在道德家的身上。的 确,"道德科学"这个词就它所表达的意思来说,太傲慢了,有 失风雅,风雅总是预示着使用不那么嚣张的词语。人们应该非 常清楚地说明。要为建立各种类型的道德理论作好准备,在很…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0日
    467
  • 第二节石里克的普通认识论

    在关于维也纳学派的现代文献中,石里克通常被描述为这个学 派的领袖人物。但据维也纳学派成员们的回忆,在他们的讨论中,石 里克往往是作为一个耐心的听众和温和的批评者,只是偶尔对某些 观点提出过较为严厉的讽刺。卡尔纳普在自传中认为,维也纳学派 能够形成志趣相投的气氛,“首先应当归功于石里克的那种自始至终 的善良、宽容和谦逊的品格。他对明确性的个人爱好和在物理学方 …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4日
    410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部-第一篇-第三章-甲-一-在线阅读

    一 辩证法 形式的哲学思维只能把辩证法看作一个使表象,甚至使概念 混乱并表明其为虚无的艺术,以致辩证法的结果仅只是消极的。 这种辩证法我们在柏拉图那里常常见到:一部分是在那些比较真 正属于苏格拉底式的、道德的对话里,一部分也是在许多涉及智者 210 派关于知识的看法的对话里。但是真正辩证法的概念在于揭示纯 概念的必然运动,并不是那样一来好像把概念消解为虚无,…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8日
    595
  • 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第四卷 论知识-第十五章 论概然性-在线阅读

    第十五章 论概然性 §1.斐 如果说推证表明了观念间的联系,则概然性不是什 么别的,无非是这样一种联系表现出来的现象,这种联系是基于一 些看不出不可移易的联结的证据之上的。§2.有各种程度的同 意,从确信直到猜测、怀疑,以至不信。§3.当我们有确定性时,对 标志着联系的推理的所有各部分都有一种直观;但那使我相信的, 是某种外来的东西。§4.而概然性是基于和我…

    书籍分录 2025年4月18日
    157
  • 第一节 英国的道德哲学简介

    17、18世纪时,随着理论哲学的深入,英国的道德哲学也蓬勃兴 起。它一方面作为理论哲学的补充和延伸,构成各哲学体系的有机 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形成了一些相对独立的道德学说。在前者, 它尤其表现在霍布斯、洛克、休谟等人的哲学中;在后者,它是以一批 有影响的道德哲学家为代表的,其中塞缪尔·克拉克及其追随者威 廉·沃拉斯顿(William Wollaston,1…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363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