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社会文化学说

弗洛伊德社会文化学说的基础仍然是性动力说和本能论。他在 《精神分析引论》一书中写道:“更有甚者,我们认为这些性的冲动,对人 类心灵最高文化的,艺术的和社会的成就作出了最大的贡献。”①他认 为,人的本能出自两大原则,即追求满足机体快乐的唯乐原则和要求返 回事物初始状态的强迫重复原则。这两大原则分别体现为生存本能和 死亡本能,生命就是存在于这两个趋向之间的一种冲突和妥协。

生存本能就是性本能,也包括自我保存本能。性本能为个体生 存和种族繁衍提供动力,它促使新生命的诞生,同时又推进生命的历 程,体现为一种建设的力量。弗洛伊德特别强调,对于人类来说,生 存本能的根本特征不仅在于求生,更在于求爱、求乐,即推及到一切 可以给人带来愉快感受的欲望,所以它又称做爱的本能。生命除了

①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第9页,商务印书馆,1984。

表现为求生、求爱的力量,它还包含着破坏的冲动,即以本能的方式 毁灭自身或是伤害同类,这就是死亡本能。死亡本能是任何生命历 程所不可缺少的。生存本能代表着爱和创造的力量,死亡本能代表 着恨和破坏的力量,现实的人生始终贯穿着这两者的对立冲突和联 系转化。

弗洛伊德研究本能的目的,在于从中引出某种维系人类社会的 心理力量,因此,性动力理论实际上是一种从生命动力过渡到社会发 展动力的理论。他认为,由性本能提供动力的个体生命原本具有无 限生机,但人类的社会存在形态又不得不对个人的本能冲动施行必 要的压抑,以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个体性本能虽然受到压抑,其 心理能量并未减少,必然会寻找其他途径释放出来,以达到心理状态 的平衡,这种现象就称为转移。除了言行失误、精神病等消极转移方 式之外,弗洛伊德又提出一种积极的、更为理想的、为社会所接受的 转移方式:

升华。“其中有一种在文化的发展上占着特殊重要的 地位。……这个历程,叫做升华作用(sublimation),因为有这个作用, 我们才能将社会性的目的提高到性的(或绝对利己的)目的之上。”① 也就是说,通过升华作用,力比多可以放弃原始的性目标,转向更高 层次的精神文化追求,从而成为社会文化发展的动力。弗洛伊德断 言,入类历史上的辉煌成就,都与伟大人物的心理能量升华有关。比 如达·芬奇从小是孤儿,这使他对母亲的爱失去了目标,于是他的性 本能转而升华为对艺术的追求,从而创造出《蒙娜丽莎》那样的不朽 作品。必须指出,尽管弗洛伊德的升华说涉及到社会发展过程中的 内在冲突和代价等理论问题,但是简单地把人类文明进步与个人幸 福对立起来,是没有根据的;尤其是把文化创造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仅 仅归结为性本能,难免不走向荒诞。

弗洛伊德对宗教与道德起源的论证,同样基于他的性本能动力 理论。他认为,历史上图腾崇拜的两项禁令(禁止杀死图腾动物和禁

①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第275页,商务印书馆,1984。

止与本部族妇女通婚),体现了人类社会最原始的宗教形式和道德观 念,而这两个禁令同俄狄浦斯情结的两个要素(杀父与娶母)恰恰是 巧合的,所以应该把性理论作为历史、宗教、道德、社会研究的前提。 他按照这一观点解释道:原始部落中的父亲占有着本部落中的所有 妇女,是儿子们崇拜、畏惧和仇恨的对象。终于有一天,儿子们杀死 并分吃了父亲,然后约定放弃对本部落妇女的占有权。他们还举行 了图腾仪式,以作为对弑父行为的补偿和对分享父权的庆祝。这就 是人类犯罪感的起源,也是宗教观念、伦理道德、社会体制的发端。 弗洛伊德仅仅从心理上分析宗教、道德的起因,并进而推及对全部社 会历史现象的解释,这种以偏概全、主观武断的做法脱离了科学研究 的轨道,使他的社会文化学说流于浅薄和庸俗。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在医学、心理学和哲学上都有重大贡 献。在医学上,它突破了以药物、手术方法治疗精神疾患的传统生物 医学模式,开创了运用精神分析方法达到心理治疗的现代医学模式。 以精神分析学说为基础,性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建立并发展起来。 在心理学上,它的多层次心理结构的提出和对无意识心理机制的探 索扩大了心理学的视界。以精神分析的方法对行为动力、需要、人格 的研究,实际上是把内因决定论和动力论引入了精神领域,并由此开 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新领域。在哲学上,它 使长期被忽略的无意识精神现象第一次受到如此重视,为哲学研究 打开了一条新思路,同时也丰富了人们对自己精神世界的了解。但 是,弗洛伊德对无意识本能的片面强调,又导致这一理论陷入误区。 他颠倒了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实际上是对人类理性的贬损;他的泛 性论带有明显的生物本能决定论色彩;他对社会历史现象的心理化 解释,又表现了他在思想方法上的狭隘和片面性。这种种理论缺陷, 首先遭到来自于学术阵营内部他的追随者们的质疑。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笛卡尔-《谈谈方法》-第六部分-在线阅读

    第 六 部 分 三年前我写完了那部包含这些内容的论著,刚刚着手修改、准 备付印的时候,听说有一些权威人士对某某人新近发表的一种物 理学见解①进行了谴责。那些人士是我非常重视的,他们的权威 对我的行为有很大影响,正如我自己的理性对我的思想起支配作 用一样。至于那种见解,虽说我自己不一定主张它,可是确确实 实,在他们提出谴责之前,我并没有在其中看出什么问题,认为…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31日
    329
  • 第二章 自然与精神

    在整个德国古典哲学中,谢林是思想跨度最大的哲学家。从年 轻时追随康德和费希特的先验哲学,到晚年试图建立包括自由哲学 和启示哲学在内的实定哲学的体系,谢林始终都以极大的热情关注 科学技术的进步,关注精神领域的新事物。他不断突破,不断创新, 思考焦点不断地从一个领域转向另一个领域。因此,如何对谢林哲 学的发展阶段进行划分,一直是众说纷纭,难有定论。从谢林本人探 …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334
  •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在线阅读-01

    1884年第一版序言 以下各章,在某种程度上是实现遗愿。不是别人,正是卡尔·马克思曾打算联系他的——在某种限度内我可以说是我们两人的——唯物主义的历史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来阐述摩尔根的研究成果,并且只是这样来阐明这些成果的全部意义。原来,摩尔根在美国,以他自己的方式,重新发现了40年前马克思所发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并且以此为指导,在把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加以对比的…

    书籍分录 2024年4月30日
    3.4K
  • 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第十八章 分析哲学-在线阅读

    第十八章 分析哲学 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英语世界中占主导地位的哲学运动被认为是分析哲学。分析哲学家们对传统的哲学问题采取的立场以及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都殊为不同。尽管如此,他们都同意哲学的中心任务就是通过语言分析来澄清概念的;正是这一点把他们统一在一起。例如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1951)就说过,“哲学的…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4日
    224
  • 第一节 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

    要说明“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必须先从康德对判断的分类说起。他把判断首先区分为“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 分析判断的特征有三个:一是它的谓词的内容已经包含在主词里,如“所有的单身汉都是独身的男人”,因此它属于不增加、不扩展人们的知识的判断;二是它们都属于先天判断,因为要了解这种判断的含义,并不须借助任何经验,而只须对主词的内容加以演绎即可;三是一切分析判…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44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