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新科学观与新人性观

马斯洛的哲学思考,是从对传统科学观与人性观的批判反思开 始的。他指出,旧科学观是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当自 然科学理论处于原子论、分类说、静态论、线性因果论和简单机械论 的水平时,在科学观上必然以强调各门科学自身的独立运转,以及研 究手段、研究对象的“纯客观化”为特征,好像目的、价值、入格等主体因素会玷污科学的神圣。因此,主体与客体的分裂、科学与人性的分 离是旧科学观的显著特征。20 世纪以来,自然科学进入了新的发展 时期,它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呼唤着新科学观的诞生,即把对客观因素 的研究同对主观因素的研究结合起来,把对外部对象的研究同对人 固有本性的研究结合起来,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融入人的价值目标。 马斯洛满怀激情地表述了他对于新科学观的理解:“科学是人类的创 造,而不是自主的、非人类的,或者具有自身固有规律的纯粹的‘事 物’。科学产生于人类的动机,它的目标是人类的目标。科学是由人 类创造、更新以及发展的。它的规律、结构以及表达,不仅取决于它 所发现的现实的性质,而且还取决于完成这些发现的人类本性的 性质。”①

马斯洛进一步提出了新科学观的如下特征:“这里所要阐述的一 般观点是整体论的而不是原子论的,是功能型的而不是分类型的,是 能动的而不是静态的,是动力学的而不是因果式的,是目的论的而不 是简单机械论的”②,总之,是一种“整体动力学的观点”。这些新科学 观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整体关联性、有机功能性、“症候 群”性。

针对旧科学观不把对象置于孤立、分割状态就不能进行研究的 问题,马斯洛提出了整体关联性。他说,宇宙也好,社会也好,甚至每 一个人,都是一个整体,都有着内在的联系;世界上的任何一个部分 都同其他部分有着某种关系,即使是以极其微妙、极其遥远的方式关 联着。然而,在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各门自然科学的分别研究中, 由于特定观察角度的局限,这种世界的内在联系性被割断了。因此, 原子论、机械论一类的旧科学理论都带有封闭性,并不是科学的真正 面貌。科学发展的事实告诉我们,只有把握了对象的整体特征、全部 结构和所有的相互关系,并把各个细节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去进行 分析,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他举例说,用许多原料烹调出一盘风味

①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声编译,第1页,华夏出版社,1987。 ② 同上书,第 363页。

炖肉,就包含了整体内在关联性的效应,风味弥漫在整盘炖肉中,它 不同于任何一种单独的原料,也不是各种原料的简单相加。 有机功能性针对的是僵死、静态的研究方法,它要求在事物的发 展过程中考察事物,要求去把握活的、动态的对象。比如对胃这个人 体器官的研究,是把它取出来放在解剖台上作孤立、静止的研究,还 是让它仍然留在活的人体中,在有生命功能的状态下研究,是完全不 同的。马斯洛称前者为还原分析法,称后者为整体分析法,即把作为 研究对象的局部放到丰富的联系和生动的运动之中,研究它在整个 有机体的组织和动力学中所起的作用。

针对旧因果观如同弹子球一个击中一个的传导式特征,马斯洛 提出了关于事物之间复杂关系的“症候群”之说:“弹子球现在不是被 另外一只球击中,而是被另外十只球同时击中。”①世界内部的相互联 系十分错综复杂,因此仅仅对线性因果观作算术式的复杂化延伸是 不够的,应该提出一种以更为精密的计算为依托的复合因果律。任 何一个简单的现象都可能处于多种复杂的关系之中:部分与部分的 关系,一部分与其他部分组合体的关系,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部分或 整体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当心理学研究人格时,经常会遇到人格 与它的形成条件、刺激物及与它的表现、效果之间相互缠绕的变动关 系,因果不分或倒果为因的情况屡有出现,这说明以强调必然性、作 用力为主旨的因果性概念已不适应说明有机体那种主动的、目的性 的、可以同刺激物建立起复杂互动关系的功能。马斯洛借用“症候 群”这一医学术语,就是为了说明复合因果性是多种因素的有机组合 体,其特征如下:(1)共时性(所有因素均与此事有关,同时共在一个整 体中);(2)结构性(具有层次、序列);(3)相互依赖性(内部因素之间的 作用与反作用);(4)有机性(变化发展);(5)功能性(整体反应)。

马斯格在厘清科学观的同时,对人性观也作了清理。他指出,研 究人性决不能离开科学的轨道。以往的人本主义理论总是企图远离

①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声编译,第364页,华夏出版社,1987。

实证科学,以抽象地议论人的形而上学本质为己任,因此除了研究主 观的意志、想像,就是研究本能的冲动、欲望,至今未对“人性”作出正 确的解释。在现代自然科学和心理学取得巨大进步的鼓舞下,马斯 洛批判了这种“只看到自己肚脐眼”的唯我论,提出应该以实验科学 对人的研究为基础,重建科学的人性观,即以科学为立脚点,建立从 人的本性中派生出的价值体系。比如他说为了使科学能以积极的方 式帮助人的实现,有必要扩大和加深对科学本性、科学目的和科学方 法的看法。他还认为,一个科学的人本主义体系,必须包括内部观察 和心理治疗等依据经验的技术,才能科学地和客观地研究人的内部 天性。

一方面,要求人学以科学为立足点;另一方面,又要求科学内部 保有人性,这实际上是一条科学与人学联姻的新思路。正是以这样 一种新科学观和新人性观为基础,在“新的人本主义的时代精神”①的 感召下,马斯洛踏上了探索人性之路。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圣经》-现代中文译本-提摩太前书-在线阅读

    1:1 我是保罗;我奉我们的救主上帝和我们的盼望基督耶稣的命令,作基督耶稣的使徒。1:2 我写信给你——提摩太,就是我在信仰上的真儿子:愿父上帝和我们的主基督耶稣赐恩典、怜悯、平安给你!谴责虚伪的教训1:3 我希望你留在以弗所;我在往马其顿去的时候曾经这样吩咐过你。有些人在那里传不正确的教义,你必须命令他们停止。1:4 叫他们要放弃那些荒唐的传说和冗长的族谱…

    书籍分录 2025年2月26日
    464
  •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卷五-在线阅读

    卷(△)五 1013a章一“原”②的命意(一)〈原始>事物之从所发始,如一条线或 一条路,无论从哪端看,都得有一起点。(二)<原始〉是事物之从所 开头,如我们学习,并不必须从第一章学起,有时就从最好入手的 5一节③学起。(三)〈原本>是事物内在的基本部分,如船先有船梁, 屋先有基础,而有些动物有心,④有些有脑,另有些则另有性质相 似于心或脑…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7日
    732
  • 阿波罗多洛斯-《希腊神话》-原本第三卷-第三章-在线阅读

    一 丢卡利翁生有伊多墨纽斯与克瑞忒,还有一个私生子摩罗斯。但是格劳科斯在还是小儿的时候去追老鼠,掉在蜜缸里淹死了。在他不见了之后,弥诺斯大事搜寻,又去占卜如何可以寻获。枯瑞忒斯告诉他说,在他牛群中有一头三样颜色的母牛,谁能够形容那牛的毛色最好的,他也能还给他活的儿子。许多占卜者都被召集了来,科伊剌诺斯的儿子坡吕伊多斯形容那牛的颜色是木莓的果实,乃被迫去寻找小…

    书籍分录 2024年3月3日
    456
  • 文聘元-《现代西方哲学的故事》-第十一章 “我度过了非常美好的一生”-在线阅读

    第十一章“我度过了非常 美好的一生” 维特根斯坦是哲学史上最纯粹的天才, 他的人生令人扼腕长叹。 维特根斯坦的生平是一个传奇,当他还在世时,他就成了一 个有若教主般的人物,就像《美国百科全书》所言: 他有一种强有力且几乎令人着迷的个性,深深地影响 许多英国和美国的年轻哲学家,使他们成为他的学生。 谈维特根斯坦之前,我们先谈谈维特根斯坦的家族。这是 一个不平凡…

    书籍分录 2025年2月17日
    650
  • 霍布斯-《利维坦》-第三十九章 教会一词在《圣经》中的意义-在线阅读

    第三十九章 教会一词在《圣经》中的意义 教会一词在《圣经》各篇中所指的对象不同。有时指上帝的去处,只是并不经常如此;所谓上帝的去处就是基督徒聚会公开举行圣礼的神殿,如《哥林多前书》(第xiv 章第34节)中说:“妇女在会中要闭口不言、象在圣徒的众教会一样。” 但这是在比喻的意义下指聚会的会众,后来就用来指大厦本身,以区别基督徒与偶像崇拜者的神殿。耶路撒冷的神…

    书籍分录 2025年9月4日
    11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