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差异和重复,块茎和游牧

德勒兹描述了两种思想方法,差异和重复。他说,我们所关注的 主题是多样性、差异和重复,铲除形而上学,宣判哲学之死,摒弃主 体,还有主体。就表现模式而言,我们可以设想一个表现重复含义的 词,即同一,尽管同一和重复还是有小小的差异。这给我们一个表现 概念的模式,一个概念能使我们忽视差异而把一类东西看成是同一 的。就此而言,重复的艺术或文学可能就是尽可能可信地复制某些 东西,力图追随模式或原型。德勒兹认为,就差异和重复的模式而 言,一个重复的词可能显得是同一的,但是,它不是产生重复甚至差 异的同一性。一个词的每次重复始终是这个词的一个有差异的开 端,改变了这个词的历史和内容。更广义地而言,想像如果我们真地 重复法国大革命,如果我们穿上18世纪的服装,建造一座模拟的巴士 底监狱,那我们只能重复表面的形式,因为毕竟不会有同样的革命发 生。但是,如果我们把握了革命的力量,而且要发动一场有差异的法国革命,那么我们可能会得到某种完全不同的、无法预料的东西,因 为第一个事件是不可预见的。真正的历史是时代错误。真正的重复 使差异最大化。差异反映自身,重复并复制自身。①

差异和重复的观念区别了主流文学和非主流文学、经验的和先 验的。非主流文学为了创造将来而重复过去和现在。它是一种先验 的重复,因为它重复的是产生文本差异的隐蔽的力量,而不是已知的 文本自身。因为非主流文学所重复的已经不是它自己的表述,它已 经没有归属感。非主流文学为了揭示表述的特殊风格,重复着传统 的表述和规则。德勒兹认为,风格并非某种装饰表述和内容的东西。 表述、意义或文本都和它的风格有关。主流文学则表现自己是独立 于文本的规则和意义的可靠描述。相比之下,非主流文学并不重复 一种表述或者模式,而是重复产生原型的差异的力量。因此,重复一 部文学作品并不是复制那部作品,而是重复产生那部作品的差异的 力量。这是一种先验的差异和重复,即对差异现实和隐蔽力量的重 复,而不是对已有经验形式的平庸重复。非主流文学重复一种表述, 不是为了坚持传统,而是要改变传统。因此,非主流文学作为真正的 文学乃是德勒兹的永恒轮回概念的一个例证。唯一被重复或轮回的 东西就是差异,生命没有两个因素是同一的。由于时间的流逝,任何 重复的事件必然是不同的。生命的力量就是差异和重复,或者是差 异的永恒轮回。生命的每一事件都改变了生命的整体,而这的确是 屡次发生的。因此,永恒性永远不同于自身,永远向生成开放,永不 停止;差异不是时间内部的一种力量,它是时间本身的力量,是永恒 的或者无时间的。唯一永恒的乃是差异和时间本身永远是不同的。 差异是不断产生新形式的力量。

德勒兹认为,差异不再屈从于辩证法所推崇的同一性,也不会被 扬弃。重复则与差异相对应,重复不是指同一事物的回归,而是经历 变化后,以其他形态重新出现。差异和重复十分契合德里达的“延

④ 参见德勒兹《尼采与哲学》,周颖、刘玉宇译,第287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异”,以及“重复即差异”的口号。因此,多样性、差异和重复这些时尚 的词要作的就是铲除哲学中的形而上学,宣判哲学的死亡,摒弃整 体,甚至主体,要求解构意义的统一性,强调单一性的原创性事件。 单一性的“事件”超越了符号象征,单一性就其本质而言是先于个体 的、非人格的、不可理解的,是中性的。因此没有主体的同一性,没有 意义的统一性。我们回到了“前主体”和“前语义”的局面,无意识获得 了宇宙的维度。德勒兹按照“块茎”的范式来解释宇宙。他说:“只有 地下的须根、蔓生植物、野生植物和根茎才是美丽、正直和可爱的。”①

在植物学里,人们把某些植物的密密麻麻的地下根称为“块茎”或者 “根茎”。例如冰草和铃兰的根就蔓延向四面八方,形成枝权交错缠 绕的乱糟糟的网,网中同样生出小根、藤蔓。块茎的生长是从一个具 有生产性的中心蔓延出去,无始无终,漫无目的到处伸展开去。块茎 经历着自身形态的变化,老化的部分萎缩死掉,马铃薯和姜也是一种 块茎。德勒兹认为,世界就像块茎那样,所反映的不是静止不动,而 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一个变动的存在。事物、人和整个现实世界 都在川流不息,真正是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块茎”的形象抨击了哲学传统中的中心主义模式,批判了“起 源”、“原则”和“主体”等范畴。它非地域化,是精神的分裂。“块茎”形 象的目的就是要铲除传统哲学“树状”思维,消解二元对立的逻辑,使 事物多元化,产生差异和多样性,以建立新的联系。“块茎”范式是“游 牧”范式的一种形式。它们都是差异和重复范式的一种延伸和形象 化。游牧范式和城邦范式相对立。城邦范式代表总体性、控制和征 服,代表封闭、否定、无差异和同一性,自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就是 城邦范式的典范。相反,游牧范式代表单一性、自由放任、反叛,代表 开放、多样性、差异和重复,它是创造性和生成,是反传统和反因袭的 象征。城邦范式的形而上学同一性哲学就像被分割成无数条块的平 原,沟壑纵横,河道交错。人们住在这种平原上,老死不相往来,过着

① 德勒兹、伽塔里:《千块高原》,第27页,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1992。

封闭单调的生活。而游牧范式则好比一望无际、坦坦荡荡的高原,人 们可以自由迁徙,过着无拘无束、四处流动的游牧生活。这种游牧生 活积极向上,崇尚多样性、差异性和重复,反对同一性和一致性,信奉 自由放任、发散和无中心,而不是体系和规则。只有流浪的游牧者才 是创造者。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第六节 晚期斯多亚学派

    晚期斯多亚学派又称为罗马斯多亚学派,它是罗马帝制从兴盛趋于衰落时期的主流哲学。从公元前 29年屋大维确立"奥古斯都"的统治至公元 2世纪末安敦尼王朝结束,前期帝制处于鼎盛时期。从共和制向帝制的转变,经历了数十年的内部军事斗争,其动因是掌握工商金融实力的骑士阶层和中小奴隶主联合起来,反对以捍卫共和制为名、实为维护特权的元老贵族派守旧势力。所以罗马帝国由共和制向…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1日
    749
  • 索福克勒斯悲剧-《俄狄浦斯王》-(十一)退场-在线阅读

    (十一)退场 (报信人乙上) 报信人乙 啊,你们,我国永远最受尊敬的长老们, 你们将听见怎样的事情,看见怎样的情景, 将感受到多么沉重的忧伤呀,如果你们依然 天生的忠于拉布达科斯的家族。 因为我认为,无论伊斯特尔河还是法息斯河 都洗不净这个家屋,它包藏罪恶, 又一下子把它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自愿地,不是被迫地。被看出是 …

    书籍分录 2024年4月29日
    1.2K
  • 罗素-《西方哲学史》-卷⼀ 古代哲学-第⼆⼗三章 亚⾥⼠多德的物理学-在线阅读

    第⼆⼗三章 亚⾥⼠多德的物理学 在这⼀章⾥我准备考察亚⾥⼠多德的两部书,⼀部书叫作《物理 学》,另⼀部书叫作《论天》。这两部书是密切联系着的;第⼆部书 的论证就是从第⼀部书所留下来的论点开始的。两部书都极其有影 响,并且⼀直统治着科学直到伽利略的时代为⽌。象“第五种本 质”、“⽉球以下”这些名词,就都是从这两部书所表达的理论⾥得来 的。因此哲学史家就必须研究…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4日
    266
  • 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第六组反驳 许多神学家和哲学家们作-在线阅读

    第六组反驳 许多神学家和哲学家们作 仔细地读了你的沉思和你对前面的反驳所做的答辩之后,我 们在心里还有几个疑难之处,希望你给加以解决。 第一个是,我们存在是由于我们思维,这个论据似乎不十分可 靠。因为,为了你靠得住是在思维,你应该事先知道什么是思维的 性质和什么是存在的性质①;而你对这两件事既然无知,你怎么知 道你思维或者你存在?因而你说我思维,你不知道你在…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30日
    367
  • 梯利-《西方哲学史》-第二编 中古哲学-第一篇 基督教神学的兴起-在线阅读

    第一篇 基督教神学的兴起 第一章 基督教的开端 第一节 宗教复兴 我们已经论述了希腊哲学的发展,从神话开始到衰亡而转入(33 通神论思想和狂热的礼拜。最后它注重伦理和神学的讨论,诸如 人的起源和归宿问题、人对上帝和世界的关系以及人的堕落和赎 罪。东方宗教和受其影晌的思想体系极受欢迎,这显然表明,在罗 马帝国时期,不仅哲学家,而且一般有教养的阶级,对这些问题越…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31日
    765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