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哲学课:思考死亡,才能洞察人生的本质

作者丨谢利 · 卡根

耶鲁大学的教授谢利 ·卡根在2007年就开设了这一门哲学课程:死亡课。作为公开课公 布了讲座视频之后,这门课在全球引起轰动,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开课,总点击量 超过数亿次。

课程的主讲人谢利 ·卡根也因穿着牛仔裤,帆布鞋,盘腿坐在讲台上和大家侃侃而谈的 形象深入人心,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明星教授”。

犹如老顽童的卡根教授,留着落腮胡,穿着牛仔裤与帆布鞋,盘腿坐在讲台上,幽默热 情且手舞足蹈的与学生探讨死亡的本质,让哲学课一点也不枯燥,大师风采令人着迷。

卡根教授挑战一般人对于死亡的普遍观点,例如:

真的有灵魂吗?

死后还能继续存在? 永生是好事?

自杀是不道德的?

我们应该对死亡感到恐惧吗?

他在书中援引古今哲学,并以日常生活事件为例,透过反复辩证,以清晰的脉络探讨死 亡的意义,进而带领我们探索生命的价值,该以何种态度面对人生这趟旅程:思考死亡, 才能了解生命的美好;当我们正视生与死的本质,,并且怀抱感激。

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仔细厘清自己的想象。以下是想象永生不死的一种方式:假设 年龄增长就像当前的现实生活中一样,身体会随着年纪愈来愈大而出现各种相应的变化。 不过,身体的这些变化却不会在八十、九十或一百岁的时候导致你死亡。你的身体会不 断老化,却不会导致你死亡。

斯威夫特 (JonathanSwift) 曾经在《格列佛游记》一段精彩的篇章里提出过这样的思想实 验。斯威夫特想象格列佛来到一个国家,那个国家里有一小群人能够永久存活——他们 永生不死。

一开始,格列佛认为:“哇,这样不是很好吗?”可是他忘了考虑我们随着年龄增长所 出现的身体变化。因此,你不但年纪愈来愈大,身体也愈来愈孱弱,各种能力也都愈来 愈衰退。不舒服的状况愈来愈多,老年带来令人痛苦的影响。那些人虽然永远不会死, 但他们的心智终究会衰退消失,身体处于持续不断的痛楚,而且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原 因是他们的身体又病又弱。

这绝对不是一件美妙的事情。斯威夫特指出,永生不死如果是像那样,未免就太可怕了。 永生不死如果是像那样,那么死亡反倒是福气。蒙田 (MicheldeMontaigne) 也提出过类 似的论点,指称死亡的确是个福气,因为死亡能够终结我们老年所遭受的种种不适与痛 苦。

这么说看起来确实没错。不过,我想我们可以这么响应:我们心目中想要的永生不死不 是这种人生永不结束却又一再走下坡的情形。我们想要的永生不死是过着健康活跃的人 生。所以,就算真实世界不可能让我们享有这样的永生,我们还是要问问看永生不死是 不是有可能会是一件好事。

明显可见,我们一旦这么问,就必须针对永生不死当中若干可能的事实做出一些改变。 不过,我们就来这么做,天马行空地来发挥一下想象力吧。如果别的不提,永久存活至 少就原则上来说难道不会是一件好事吗?

我们对这样的想象必须要小心。你要是不小心,就可能会沦入恐怖故事里的下场,也就 是你怀有一些愿望,却忘了细心陈述自己的愿望。结果,你的愿望虽然获得实现,却是 变成一场梦魇。面对给你三个愿望的精灵,你如果只说:“我想要永远活着”,却忘了 加上这一句:“而且要永远保有健康”——那么你的愿望就会变成梦魘。这就是斯威夫 特描述的状况。

所以,且让我们细心陈述这项愿望,把健康以及其他一切你想要的东西都包含进去。别 忘了纳入足够的钱财,以免你必须过着永久的贫穷生活。(过着永久健康但是贫穷的生 活,不也是很可怕的事情吗?)把你想要的一切都包含进去。我们在这时候唯一必须问 的是,我们有没有可能想象出一种永生不死的状况,真的能够让永生成为一件美好的事 情?

我们很容易认为自己当然能够做出这样的想象。要想象出这样的情形实在是再简单也不 过。只要想象永远存在于天堂中就好了。天国的永恒喜乐。还有什么能比这样更好?有 人会不想永远存在于天堂里吗?问题是,我刚刚并没有明白描述天堂里的生活究竟会是 什么模样。即便是向我们承诺我们能够在天堂中享有永生的那些宗教,对于细节的阐述 也都颇为保守。为什么?因为——我们不免担心——你一旦试图列出细节,这种美好的 恒久存在恐怕就会变得不再那么美好。

想象我们全都会成为天使,而且将会永久颂唱着圣歌。实际上,我恰巧很喜欢圣歌。我 觉得在礼拜上颂唱圣歌是种享受。我喜欢在周六早晨颂唱希伯来文的圣歌。不过,你要 是问我会不会想要永远这么做,那么我会说,这点看起来似乎不是那么吸引人。

电影《迷魂阵》 (Bedazzled) 曾以颇为幽默的方式提出同样的论点。在那部电影中,

一个人遇到魔鬼,而对魔鬼问道: “你为什么要反叛上帝?”

魔鬼答道:“好,我就让你知道为什么。我坐在这里,你在我周围载歌载舞,不断说着: ‘啊,赞美天主,你真美好,你真荣耀,你真辉煌。,”

那个人这么做了一会儿,然后埋怨道:“这样实在有点无聊,我们不能交换一下吗?”

魔鬼答道:“我就是这么说的。”

我一旦想象自己在天堂里永久颂唱圣歌,实在不觉得这样是很吸引人的事情。好吧,那 我们就不要想象永久颂唱圣歌!我们来想象点别的吧。可是要想象什么呢?这就是我要 邀请你从事的思想实验。你可以想象出什么样的生活,能够让人永久都感到心满意足?  不只是过着这样的生活十年,不只是一百年,不只是一千年,也不只是一百万年或十亿 年。别忘了,永久是一段非常非常久的时间。永久是永远都不会结束。你能够描述出一 种存在,会让你想要永远处于那种状况中吗?

英国哲学家威廉斯 (BernardWilliams) 思考这个问题之后,认定答案是否定的。没有一 种生活能够永久美好迷人。威廉斯认为每一种生活终究都会变得无聊乏味,甚至令人深 感痛苦。每一种生活终究都会让你忍不住想要摆脱。简言之,永生根本不美妙,而是一 件可怕的事情。

暂且假设我们同意威廉斯的看法。那么我们对于死亡该怎么说呢?严格来说,我们如果 经过仔细思考,而同意永生不死是一件不好的事情,那么我们就不能说死亡本身也是一 件不好的事情。相反的,我们终究不免一死,我们是寿命有限的肉身凡胎,实际上乃是 一件好事。毕竟,如果不要死亡,唯一的选择就是永生不死;但永生不死如果是一件坏 事,那么死亡实际上就根本不是坏事。死亡是一件好事:能够挽救我们免于永生的可怕 命运。

当然,就算我们真的这么说,也不表示我明天被车撞死对我而言会是一件好事。我们完 全没有必要这么认为。我们还是可以说我被车撞死是一件坏事——因为我要是没有被车 撞死,可不表示我就会因此永生不死!我只是会多活个十年、二十年或三十年而已。而 且,那段时间对我而言将会是相当美好。

即便在我年老而死的时候——假设我活到高龄一百岁,那么即便在我于一百岁去世的时 候,我们也许还是可以说这对我而言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因为我要是没有在那时候去世, 说不定还可以再多活一、二十年,继续享有人生中的美好事物,例如含饴弄孙,享受我 的曾孙或玄孙的陪伴。

声称永生不死不是一件好事,不表示死亡来临的时候就必然对我们而言是一件好事。你 还是可以毫不自相矛盾地认为自己死得太早。就算死亡迟早有一天对我们而言不会再是 坏事,但还是有可能来得太早。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哲学帮我节省了许多开销 作者|叔本华

    大家都能看出,行为越是高尚,所能收获的乐趣就越饱满。乐趣总是涉及个人力量的使用,幸福就存在于一连串的乐趣的重复中。 比起另外两种基本的生理的乐趣来说,感觉的能力带来的乐趣占据了更高的位置——同样是存在于世,人类的感觉能力远远大于动物,使得人有别于其他动物,存在的地位更为高级。感觉的能力表现为精神力量,它使我们能够获得必须依靠思想才能得到的乐趣,也就是所谓的智…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360
  • 有非凡思想的人,是不需要与别人拥挤在一块的

    作者|叔本华 如果一个人自身既伟大又丰富,那么,这个人就能享受到在这一贫乏的世上所 能寻觅得到的最快活的状况。 一个人如果自身具备足够的内涵,以致根本没有与别人交往的需要,那确实是 一大幸事。 一个人的自身拥有越多,那么,别人能够给予他的也就越少。 能够自得其乐,感觉到万物皆备于我,并可以说出这样的话:我的拥有就在我 身——这是…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203
  • 漫谈西方文史哲091-德国古典哲学之黑格尔-黑格尔概论:对康德等人的批判和发展

    好,我先现在开始讲那个,呃。黑格尔的话,他当然在对西方主体而言,他的重大性肯定上胜过就刚刚两位哲学家,他通常被认为是大概西方整个哲学分是他的这个文化大手奉献出来的最伟大的这种人武器。而且。但是有一点就是黑格跟张德还可能不太一样,黑格因为他的思想的是种深刻绿色,加上他的,呃,可能跟他的直接方法有点关系,就是他的争议性,他们有看,就是说就,呃,然后直接相内合而言…

    未分类 2025年8月11日
    65
  • 漫谈西方文史哲011-早期希腊哲学之爱利亚学派2:巴门尼德

    下面呢我们来重点讲讲爱利亚学派的第二位,也就是我们可以说埃利亚学派的代表人叫巴门尼德。是吧一般我们说这个第四大学派一般都是以巴比德为代表,虽然他不是最早的奠基者,啊但是它是最重要的思想家。 那么巴门尼德呢,他是可塞诺芬尼的晚年时候的学生,也就是说,他是继承了这个科三,因为科三晚年定居在埃利亚,而 巴门尼德 向他学习。 但是呢,从资料上看呢,实际上啊真正引导巴…

    未分类 2025年8月10日
    89
  • 如果被PUA操纵,你该怎么做?

    来自@利维坦 日常生活中,“煤气灯操控”下的男女关系十分普遍,更重要的是,当事人(受害者或施害者) 往往身陷其中并不自知。 精神控制(Mind control)、洗脑(Brainwashing)、PUA(Pick-up  Artist)、煤气灯效应…...不论冠以什么称谓,扭曲受害者眼中的真实、让受害者质疑自我都是其核…

    未分类 2024年10月15日
    222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