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科学”的理念

德国人对科学的理解与英国人和法国人有很大不同。英、法所 说的科学就是指自然科学,而德语的“科学”(Wissenschaft)一词则含 义广泛,包括一切有系统的知识,如哲学、语言学、历史、文学、数学-自 然科学等,宗教、医学、法学也概莫能外。当时由康德创建的批判哲学、历史批判和《圣经》批判的科学、语文科学,都被视为与自然科学 各科具有同样精确方法的科学学科。费希特把自己的哲学称为“知 识学”(Wissenschaftslehre),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以哲学为基础的包 括其他学科知识在内的科学体系,“科学”在此意味着全部的知识学体 系。英国人和法国人对“科学”一词有自己的理解,他们更愿意把关于 科学理念、方法及其标准的哲学讨论叫做“知识学”或“方法论”。他们 所说的科学在德国被称为“精确科学”(Exact Science),相对应的德文词 是“Naturwissenschaft”。直到18世纪,“自然科学”这个词才首次在德语 中出现和被使用,其当时的意义和用法与“Naturphilosophie"和"Physik” 基本相近。这三个词的分化和区别是在19世纪后才逐步发生的。我 们中国人在五四运动时倡导的“赛先生”应该与英、法所理解的“科学” 一词的意义相近,当我们现在说要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时,我们的 “科学技术”指的是德文中的“Naturwissenschaft”和“Technik”。

著名的英国思想史研究专家梅尔茨(Merz)在19世纪时就指出, “Wissenschaft”代表了德国人对科学的一种特殊理想,这是最宽广的 科学概念,最高和最一般的科学标准。梅尔茨指出:

它是从德国大学制度中特殊地演化出来的一种观念。在这 个制度里,神学、法学、医学和专门的哲学研究全都被拿来作“科 学的”处理,一起形成普遍的无所不包的人类知识大厦。这样一 种观念、这样一个名字的运用只能在这样的地方产生和发展,在 那里,各个不同事业、各种知识分支习以为常地在同一屋顶下共 同生活了许多个时代,它们不断接触,学会彼此看做一个家庭的 成员、一个整体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同科学相对立的是非科 学的、业余的、通俗的东西;不是职业的而是手工业性的东西,在 伟大大学制度(其中包括无数构成基础的学术学校和构成顶端 的科学院)之外成长和生存的东西。①

① 梅尔茨:《十九世纪欧洲思想史》第1卷,周昌忠译,第146—147页,商务印书 馆,1999。

梅尔茨对在德国的“科学”理念下成长的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们 作出高度评价。首先,从哲学家和思想家开始,继而影响到自然科学 家,他们都是为了纯粹科学,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是为了什么实际功 用而孜孜不倦地探索着。梅尔茨说:

从莱辛、赫尔德和康德开始,到施累尔马哈尔、赫尔曼和伯 克终止,领导一支甘愿献身的追随者大军穿过民族压迫、野蛮和 绝望的旷野,进入自由、文化和希望的充满美好前景的地方。这 样一种理想是无价之宝,正是这种理想在本世纪(19 世纪—-引 者)上半期被作为哲学和古典思想学派的遗产传给了新的思想 家学派,这些思想家以同样坚忍无私的精神研究似乎不怎么崇 高也不怎么神秘和迷人的自然界问题。①

其次,德国科学家不仅崇尚透彻性,而且决不甘心只当本学科的 泰斗,而对其他学科充耳不闻。他们都不是孤立的思想家,他们生活 在大学里,与其他的科学家有工作接触和思想交往,可以说,他们从 不同角度探讨同一个问题。他们的目标不是显示自己作品之伟大, 而是要在科学的大厦中为自己找到一个位置。

再次,德国科学家又是教师,他们不仅向年轻人传授本学科的知 识,还要使他们对整个科学领域有所了解。德国科学家并不局限于 传授现成知识,还鼓励年轻人进行科研,学会与他人合作,鼓励胸怀 大志的天才一展宏图。

最后,德国科学家又是哲学家。不管他们对具体的哲学学说多 么厌恶,他们总是处于某个哲学学派的影响之下。他们有自己的信 念和信条,面对学生时会坚定地捍卫自己认同的真理,驳斥他人的攻 击,如果必要,则对它们予以修正。梅尔茨说:

① 梅尔茨:《十九世纪欧洲思想史》第1卷,周昌忠译,第179页,商务印书馆, 1999。

如果说历史科学主要从谢林黑格尔的哲学受益,这种哲 学试图对于人类即普遍灵魂的理智的和伦理的表现给出新的构 造性的观点,那么,数理科学和自然科学主要受康德哲学精神的 影响,这种哲学使德国心智根深蒂固地沾染上对知识原理作批 判的必要性。①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原英译者导论-在线阅读

    原英译者导论 一、本书及其作者 《名哲言行录》(Lives and Opinions of Eminent Philosophers)这部著作一般被归给了第欧根尼·拉尔修(Diogenes Laertius);但关于他是谁、生于何时何地却沒有记载。甚至他的名字是否正确也不是很确切。尤斯塔切斯(Eustathius)称他为拉尔特(Laertes);在一些古代典…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2日
    836
  • 洛克-《人类理解论》-第一卷-第一章 引论-在线阅读

    第一章 引论 1 理解的研究是愉快而且有用的——理解既然使人高出于 其余一切有感觉的生物,并且使人对这些生物占到上风,加以统 治,因此,理解这个题目确乎是值得研究的;只就理解的高贵性讲, 我们亦可以研究它。理解就同眼睛似的,它一面虽然可以使我们 观察并知觉别的一切事物,可是它却不注意自己。因此,它如果想 得抽身旁观,把它做成它自己的研究对象,那是需要一些艺术…

    书籍分录 2025年4月16日
    327
  • 梯利-《西方哲学史》-第一编 希腊哲学-第四篇 伦理问题的探讨-在线阅读

    第四篇 伦理问题的探讨 第一章 概观 对苏格拉底来说,极为重要的问题是实践的问题,他认为使他 那个时代正确地对待道德问题和真理问题是他的职责。他注意知 识问题是同他这一信念相联系的,即清晰的思维足以导致正确的 行动,而且有可能发现为一切讲道理的人所能接受的实践的原则。 苏格拉底各学派认为伦理问题是十分重要的,虽然麦加拉学派也 喜欢辩论式的讨论;柏拉图的早期著…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31日
    897
  • 洛克-《人类理解论》-第二卷-第二十一章 能力(Power)-在线阅读

    第二十一章 能力(Power) 1 这个观念是怎样得来的——人心天天借着感官,知道它所 见的外界事物中各种简单的观念时有变化,并且注意到现在的观 念时时要终止了、消灭了,未存在的观念时时又要开始存在起来。 不只如此,它还进而反省自身中所发生的各种现象,还进而观察它 的各种观念的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来自外物在感官上所印 的各种印象,有时来自人心自己的决定作…

    书籍分录 2025年4月16日
    737
  •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题辞&献辞-在线阅读

    [题辞]维鲁兰姆男爵培根《伟大的复兴》序 “对于我自己,我不想说什么。至于这里涉及的那桩事业,那么我希望它将不会被视为只是某种意见的表达,而是被视为一件正当的工作,人们在从事它时可以相信,它不是什么单纯为了建立某个宗派或辩护某种偶然的念头的事,而是为了奠定人类一般福利和尊严的基础。希望每个个人因此都可以在其最独特的兴趣中……考虑这一普遍的福利……并予以支持。…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24日
    863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