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科学”的理念

德国人对科学的理解与英国人和法国人有很大不同。英、法所 说的科学就是指自然科学,而德语的“科学”(Wissenschaft)一词则含 义广泛,包括一切有系统的知识,如哲学、语言学、历史、文学、数学-自 然科学等,宗教、医学、法学也概莫能外。当时由康德创建的批判哲学、历史批判和《圣经》批判的科学、语文科学,都被视为与自然科学 各科具有同样精确方法的科学学科。费希特把自己的哲学称为“知 识学”(Wissenschaftslehre),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以哲学为基础的包 括其他学科知识在内的科学体系,“科学”在此意味着全部的知识学体 系。英国人和法国人对“科学”一词有自己的理解,他们更愿意把关于 科学理念、方法及其标准的哲学讨论叫做“知识学”或“方法论”。他们 所说的科学在德国被称为“精确科学”(Exact Science),相对应的德文词 是“Naturwissenschaft”。直到18世纪,“自然科学”这个词才首次在德语 中出现和被使用,其当时的意义和用法与“Naturphilosophie"和"Physik” 基本相近。这三个词的分化和区别是在19世纪后才逐步发生的。我 们中国人在五四运动时倡导的“赛先生”应该与英、法所理解的“科学” 一词的意义相近,当我们现在说要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时,我们的 “科学技术”指的是德文中的“Naturwissenschaft”和“Technik”。

著名的英国思想史研究专家梅尔茨(Merz)在19世纪时就指出, “Wissenschaft”代表了德国人对科学的一种特殊理想,这是最宽广的 科学概念,最高和最一般的科学标准。梅尔茨指出:

它是从德国大学制度中特殊地演化出来的一种观念。在这 个制度里,神学、法学、医学和专门的哲学研究全都被拿来作“科 学的”处理,一起形成普遍的无所不包的人类知识大厦。这样一 种观念、这样一个名字的运用只能在这样的地方产生和发展,在 那里,各个不同事业、各种知识分支习以为常地在同一屋顶下共 同生活了许多个时代,它们不断接触,学会彼此看做一个家庭的 成员、一个整体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同科学相对立的是非科 学的、业余的、通俗的东西;不是职业的而是手工业性的东西,在 伟大大学制度(其中包括无数构成基础的学术学校和构成顶端 的科学院)之外成长和生存的东西。①

① 梅尔茨:《十九世纪欧洲思想史》第1卷,周昌忠译,第146—147页,商务印书 馆,1999。

梅尔茨对在德国的“科学”理念下成长的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们 作出高度评价。首先,从哲学家和思想家开始,继而影响到自然科学 家,他们都是为了纯粹科学,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是为了什么实际功 用而孜孜不倦地探索着。梅尔茨说:

从莱辛、赫尔德和康德开始,到施累尔马哈尔、赫尔曼和伯 克终止,领导一支甘愿献身的追随者大军穿过民族压迫、野蛮和 绝望的旷野,进入自由、文化和希望的充满美好前景的地方。这 样一种理想是无价之宝,正是这种理想在本世纪(19 世纪—-引 者)上半期被作为哲学和古典思想学派的遗产传给了新的思想 家学派,这些思想家以同样坚忍无私的精神研究似乎不怎么崇 高也不怎么神秘和迷人的自然界问题。①

其次,德国科学家不仅崇尚透彻性,而且决不甘心只当本学科的 泰斗,而对其他学科充耳不闻。他们都不是孤立的思想家,他们生活 在大学里,与其他的科学家有工作接触和思想交往,可以说,他们从 不同角度探讨同一个问题。他们的目标不是显示自己作品之伟大, 而是要在科学的大厦中为自己找到一个位置。

再次,德国科学家又是教师,他们不仅向年轻人传授本学科的知 识,还要使他们对整个科学领域有所了解。德国科学家并不局限于 传授现成知识,还鼓励年轻人进行科研,学会与他人合作,鼓励胸怀 大志的天才一展宏图。

最后,德国科学家又是哲学家。不管他们对具体的哲学学说多 么厌恶,他们总是处于某个哲学学派的影响之下。他们有自己的信 念和信条,面对学生时会坚定地捍卫自己认同的真理,驳斥他人的攻 击,如果必要,则对它们予以修正。梅尔茨说:

① 梅尔茨:《十九世纪欧洲思想史》第1卷,周昌忠译,第179页,商务印书馆, 1999。

如果说历史科学主要从谢林黑格尔的哲学受益,这种哲 学试图对于人类即普遍灵魂的理智的和伦理的表现给出新的构 造性的观点,那么,数理科学和自然科学主要受康德哲学精神的 影响,这种哲学使德国心智根深蒂固地沾染上对知识原理作批 判的必要性。①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在橄榄山上-在线阅读

    在橄榄山上1《圣经》上的橄榄山在耶路撒冷东面,耶稣在受难前,曾在该山上坐着,参看《马太福音》24,3。但此处的橄榄山乃是意大利热那亚附近里维埃拉海岸的橄榄山。尼采曾在热那亚附近的一处公寓里居住,度过没有火炉的冬天,进行沉思和散步。他在本文中赞美严冬的日子,把他的秘密(永远回归的思想)比作冬天的太阳,明朗辉煌。为了避免受到嫉妒者的伤害,故意把自己的智慧秘而不宣…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7日
    598
  • 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第十七章 实用主义和过程哲学-在线阅读

    19 在不断地变化的。黑格尔认为,人 类历史以及我们周围的所有事物是一个 不断发展着的绝对精神的一部分。达尔文 主张,所有的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乃 至于人类的社会制度——都是从简单形 式向着更复杂的形式演变的。当哲学跨越 19、20世纪之交的时候,变化的观念仍然 是知识界思想里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有两 种哲学思潮特别关注变化,它们是实用主 义和过程哲学。这两…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4日
    702
  •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驴子节-在线阅读

    驴子节 1 连祷念到了这里,查拉图斯特拉却再也不能克制自己,他甚至比驴子还高声地大叫咿-呀,跳到他那些发狂的宾客当中。“你们在这里干些什么,你们这些人子们2故意地、恶意地使用宗教的说法。耶稣惯用亚拉米语的称呼自称为人子,其用…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8日
    682
  • 邓晓芒/赵林-《西方哲学史》-后记-在线阅读

    后 记 本书自从2005年初版以来,已经过去8年多了,其间收到各方面传来的反 馈信息,除有读者指出个别地方的表述不当外,基本都是正面的。我们作为高校 哲学教师,也感到在数年的教学实践中,这本教材还是用得颇为顺手的。然而, 学问无止境,这些年来我们也感到,本书在某些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加完善,更加 符合今天学术发展的趋势。因此,我们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建议,对本书…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29日
    262
  • [古希腊]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第三卷-第三章-在线阅读

    骑兵指挥官的责任有二:改善士兵和马的情况;不把照料马的 责任单单留给士兵,第1—4节。他应如何训练士兵,并如何使自己 取得这样的资格,第5—10节。他应该培养演说的能力,使自己能 够鼓舞士气,激发他们的荣誉感,第11—14节。 我记得苏格拉底曾经和一个被选为骑兵指挥官①的人作了一 1 次谈话,其大意如下: “青年人”,苏格拉底问道,“你能告诉我你渴望当骑兵指…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4日
    393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