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哲学在大学的地位

哲学在大学里的地位是逐渐演变的,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 段。① 直到 18世纪末,德国各大学的哲学系还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 它类似今天的大学预科(Propadeutik),包括现在被称为自然科学和 人文科学的各科。它开设的课程有语法、逻辑、修辞、几何、算术、天文 等,所传授的知识可以被称为“书本文化”(Buchkultur),其主要任务 是向刚进入大学的新生讲授一些已成定论的基本科学知识,并进行 必要的学习方法训练,以便为他们今后进入更高的学科和阶段作准 备。这些更高的学科是神学、法学和医学,它们是自中世纪时大学创 办以后得到认可并被视为科学的三个传统学科,它们的任务是培养

① 20世纪 90 年代,德国哲坛义重新重视哲学与大学的关系问题,有不少新的研 究成果问世。本章的写作主要参考了施奈德《哲学与大学》,汉堡,迈纳出版社,1999。

教士和牧师、法官、医生,这是当时社会上三种具有国家官员地位并 为民众所尊崇的职业。用当时的话说,宗教处理人的永恒问题,法学 涉及市民社会的关系问题,医学关心人的身体健康。

这种学科分类状况是在中世纪时就确立下来的。11 世纪末,第 一所真正的大学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创办,它成了讲授宗教法规和 民法的场所,受到各方称道。以后欧洲各国陆续办起大学。首先是 巴黎大学,它以讲授神学闻名,成为英格兰人效仿的榜样。12 世纪 末,牛津大学创立。1386年,德国第一所大学成立,这就是现在的海 德堡大学,随后是科隆、爱尔福特、维尔茨堡、莱比锡、罗斯托克,这些 德国大学最初以意、法大学为效仿模式。中世纪的大学在传播知识 方面所作的贡献是无可否认的,但是它们是在皇帝、国王、教皇的恩 准下创办的,自然以服务于封建君主和教会为已任。随着文艺复兴 思潮的蔓延,这期间德国又创办了八所大学。宗教改革之后,中世纪 大学的僵化状况开始引起人们不满。基督新教敏锐地向大学教育这 块重要阵地伸出了控制之手,1524年,马堡大学成立。还有许多君主 对中世纪大学进行了重建。1694年创办的哈雷大学是德国大学史上 的重要事件,它是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托马西乌斯所代表的培 根和莱布尼茨的科学精神成为学校的领导力量,自成立之日起,它就 用德语而不是拉丁文开设一些有关现代科学知识的课程。其他大学 也开始仿效这种改革。但是,从总体上看,在新时代到来时,当新的 人道主义观念和科学之风刮遍欧洲大陆时,许多大学仍墨守中世纪 的陈腐教条和僵化做法,把科学和人道主义拒之门外,没有做好应对 的准备,这就导致了它们自身无可挽救的衰落。

随着启蒙运动的深入,1800年左右,神学、法学、医学在大学里一 统天下的局面开始松动。一方面,哲学因其逐步成为培养国家教师 的手段,因其教研逐步走向科学化,开始得到国家的重视;另一方面, 当新兴的第三等级(包括富裕的市民阶层和知识分子阶层)要求在大 学事务中有自己的发言权时,他们就用体现了自由和科学精神的哲 学,来对抗旧有的权威和传统。再加上当时科学和文学的发展,使得 哲学的羽翼日渐丰满,哲学不再满意自己的从属地位,要求与其他三个在其之上的学科比肩而立。康德在1798年发表的著名文章《学科 之争》,就真实地描述了大学当时的状况,强烈地表述了哲学解放的 心声:

按照所实施的做法,它们被分为两个等级,三个高等和一个 低等。可以清楚地见到,在进行这种区分和命名时,人们不是征 求教师代表而是征求政府的意见。因为只有那些政府对之感兴 趣的理论的学科被算做高等学科,不管它们是怎样被获得的,或 是应该被公开说明的;相反,那些只为科学的兴趣所操心的学科 被叫做低等学科,因为它喜爱那些它觉得是好的原理。但是政 府最感兴趣的是那些它能藉此对民众施加最强烈和最持续影响 的东西,与这些类似的东西就是这些高等学科的对象。为此,政 府保留自己认可高等学科理论的权利,它把低等学科的理论留 给有知识的民众的自我理性。①

作为代表了自由品德的遗产的学科,哲学既是低等的,又是自由 的。对此,康德说道:

对于知识大众来说,在大学里必须有一个学科,它在考虑理 论时完全独立于政府,它具有既不发号施令又能批判一切的自 由,它只与科学的兴趣,也就是与真理有关,在此,理性必须有公 开说话的权利;因为没有这样一个学科,真理将不会昭示于天下 (对政府自身也是损失),理性据其本性是自由的,不会接受把某 事视为真的命令。②

启蒙运动前后,数学、力学、天文学、地质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

① 康德:《学科之争》,载于《康德著作集》第7卷,E.卡西尔编辑出版,第6页,柏 林,1916(以下所引此书均为此版本)。

② 同上书,载于《康德著作集》第?卷,第8页。

科在哲学内部得到发展,哲学与其说是传授文献和历史方面的知识, 不如说是帮助学生对各门科学及其相互之间的基本联系有一个彻底 的了解。哲学扮演着类似“百科全书”的角色,具有“领头学科”的地 位。它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达到其历史上的鼎盛期。这与德国古典 哲学的繁荣期正好重合。

约在19世纪中叶,随着各门科学因为得到数学或经验的验证而 获得合法的科学地位,它们开始从哲学的卵翼下解放出来,成为独立 的科学分支,不再需要哲学的保护伞。1863年图宾根大学发生的自 然科学自立门户被视为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标志。自此,哲学 失去了自己的优越性,沦落为与其他学科地位相同的一个研究与教 学的领域。这种状况一直持续至今。今天,在德国大学里存在的自 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三大类别的精确划分,是在 20 世纪才产 生并固定下来的。这种分类被全世界的大学接受下来。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美]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第七章 叔本华-在线阅读

    第七章叔本华 一、时代背景 为什么十九世纪上半叶涌现出那么一大批为时代代言的悲观主义人物?他们中有诗人——英国的拜伦、法国的缪塞、德国的海涅、意大利的莱奥帕尔迪 [1] 、俄国的普希金和莱蒙托夫 [2] ,有作曲家——舒伯特、舒曼、肖邦,甚至包括后来的贝多芬,尽管实为悲观主义者的他总是试图证明自己是个乐观主义者;最重要…

    书籍分录 2025年1月20日
    541
  • 第三节 狄德罗的美学思想

    狄德罗在西方美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在很大意义上,他代表 了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崇尚白然的审美情趣,这种情趣与以卢 梭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运动是交相辉映的。在众多启蒙思想家中,狄 德罗的美学作品最为丰富,涉猎非常广泛,并且极有新意。在我们 看来,为了理解狄德罗的哲学,首先要研究他的美学。正是在美学 著作中,狄德罗开辟了一条认识和欣赏自然的新途径。从美学入 手,可…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9日
    392
  • 马工程版-《西方哲学史》-第十四章 费希特哲学与谢林哲学-在线阅读

    第十四章 费希特哲学与谢林哲学 德国诗人亨利希·海涅说:“德国被康德引入了哲学的道路,因此哲学变 成了一件民族的事业。”① 而费希特与谢林把康德哲学发展为彻底的先验唯心 论,把人的自我意识夸大为决定一切的绝对自我或普遍精神,从而建构了他们 唯心主义的世界观、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他们的哲学是康德哲学与黑格 尔哲学之间承前启后的发展阶段。 第一节 费 希 特…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5日
    297
  • [古希腊]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五卷 第二章-在线阅读

    第二章塞奥弗拉斯特 (约公元前370—前286年;学园主持,自公元前323 年任职)① 塞奥弗拉斯特(Theophrastus)是伊勒苏斯本地人,如阿塞诺多鲁在 《漫步》的第八卷中所说,他是漂洗工美兰特斯(Melantes)的儿子。他首 先在家乡听同胞阿尔西普(Alcippus)讲课,后来去听柏拉图讲课,离开 柏拉图后又去了亚里士多德那儿。而当亚里士多德隐退…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2日
    357
  • 赵林-《走向理性:西方思想文化大视野》-第三章 基督教与罗马帝国的文化张力-在线阅读

    基督教最初是在罗马帝国的残酷迫害之下生长起来的,在“基督”与 “恺撒”、基督教信仰与异教文化之间,始终存在着巨大的张力。在经历 了长达 250年的大迫害之后,基督教终于被罗马帝国所认可,但是二者 之间的深刻矛盾并没有因为短暂的和解而消除,而是演化为中世纪错综 复杂的教俗之争。在合法化之后,基督教面对顺境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应 战方式:大公会议表现了确立统一教会和…

    书籍分录 2025年3月4日
    19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