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利奥塔和哈贝马斯的争论

利奥塔在他的《后现代状态》一书中,一方面阐述了当代科学和 技术的状况,以及技术统治和信息控制;另一方面也对哈贝马斯进行 了批评。因为哈贝马斯坚持总体化的和辩证的传统,认为生命的总 体已经变成了碎片,而且认知的、伦理的和政治的话语应该紧密结合 在一起。哈贝马斯是捍卫现代性而反对新保守主义的后现代主义者。 利奥塔主要对哈贝马斯所坚持的黑格尔的总体性概念进行了批 判。他首先指责哈贝马斯共识社团的观念。利奥塔认为科学和知识 的研究目的并非为了找到共识,而是为了找到不稳定性;并非为了达到一致,而是为了从结构内部达到基础。他认为,哈贝马斯的前提 是:所有的说话者可以达到一致,在这种一致的基础上,规则对语言 游戏是普遍有效的。在这时,显而易见,语言游戏之间是不可比较 的,它服从异质的实用主义规则。他认为,共识的原则作为一个有效 性的标准,是哈贝马斯炮制的、不恰当的。共识的原则是一个以解放 的叙述有效性为基础的概念。利奥塔写道,我们不再求助于宏大叙 事,我们可能既不求助于精神辩证法,甚至也不求助于人类解放作为 后现代科学话语的证实。他认为小叙述仍然是想像力创造的最完美 的形式。他说:“共识成为一种陈旧的、可疑的价值,但正义却不是这 样,因此应该追求一种不受共识束缚的正义观念和正义实践。”①

利奥塔深受尼采影响,他批评哲学是一种骗人的真理。他认为 语言拥有超越真理的力量,而且他要发展一种关于哲学虚构的理论, 一种试图劝说,而不是传统的论证观念的话语。在他的著作中,他很 少谈及权力问题,而且他的观点使他走向相对主义的泥坑。

由于受尼采批判体系态度的影响,利奥塔的全部作品都存在着 模棱两可的毛病。他认为,所有理论的概念化的东西,例如,历史,都 是强制的。在他看来,任何对历史的解释都是独断的。但他并没有 区分普遍理论和独断论,认为任何普遍理论都是独断的。为什么会 这样呢?罗蒂批判了利奥塔的观点。罗蒂认为,利奥塔的理论之所 以枯燥乏味,就在于缺少和任何社会联系和交往的认同。像利奥塔 这样的思想家害怕陷入幸运的主体的元叙事之中,他不愿意认同他 所归属的文化。从政治上看,利奥塔显然是新保守主义的思想家,他 剥夺了传统的自由主义社会思想所依赖的基础。利奥塔提供给我们 的不是在一个社会方向上,而是在另一个方向上运动的理论理性。 总之,他所思考的合理性乃是一个有限的框架,反对所谓的“理性的 帝国主义”。他的思想发展使他陷入这样的境地:他现在一心想避开 任何和解放的元叙事有关的东西。

① 利奥塔尔(利奥塔):《后现代状态》,车槿山译,第138页,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1997。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各种古代作家,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已失传著作的相关观点和论证的复述

    1.论公正[1] 【西塞罗《论国家》3.8.12】 另一位亚里士多德关于公正问题曾写了四卷重要的著作。(R.96) 【德梅特留《论雄辩》28】 正如所指出的那样,不论在要引起恐惧的段落中,还是在感受和道德反省的段落中,都不宜用会造成同样结果的文字,因为痛感需要淡化,道德自责也是这样。至少在亚里士多德的《论公正》里,如果一个悲叹雅典命运的演说家要说“把所得和所…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30日
    509
  • 第二节波普的科学哲学

    无论是在当代分析哲学还是在科学哲学中,波普哲学都占据着 一种特殊的地位。在分析哲学中,他的思想既不属于逻辑经验主义, 也不属于日常语言学派,但他从这两种哲学思潮中吸取了思想营养, 并对它们提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挑战,形成了所谓的“批判的理性主 义”;在科学哲学中,他的思想被看做是科学哲学从逻辑主义走向历 史学派的一个过渡,是一种新历史学派的开端。这些就使得波普…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4日
    388
  •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在线阅读-10

    八 德意志人国家的形成 据塔西佗说,德意志人是人口众多的民族。我们从凯撒的著作中可以得出一个关于各德意志民族人数的大致概念;他认为住在莱茵河左岸的乌济佩特人和邓克泰人的人口,包括妇女和儿童在内,共为18万人。因而,每个民族大约有10万人1这里所推测的数字,在狄奥多鲁斯关于高卢的克尔特人的一段文字中可以得到证实。他说:“在高卢住着人口不等的许多民族,其中最大者…

    书籍分录 2024年4月30日
    1.0K
  • 第一节狄德罗和《百科全书》

    一生平和著作 狄德罗(Denis Diderot)于1713年10 月出生于法国一个叫朗格 尔的小城市。家族成员中多是一些小手工业者,信仰天主教。狄德 罗的父亲是一个制刀师傅,狄德罗的母亲比她的丈夫大8岁,他们一 共生育了7个子女,狄德罗排行老二。狄德罗从小灵活、机智,爱滋 事。这个未来的无神论领袖在15岁时对从事神职充满敬意,一心想 当个耶稣会士。他本来是…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9日
    354
  • 第一节 波埃修的“存在”(esse)之辨

    波埃修(Anicius Manlius Severinus Boethius,480—525)的时代 正当我国北魏时期。北魏迁都洛阳,推行汉化,进行改革。文化上也 很有成就,贾思魏的《齐民要术》、刘魏(约 465一约 532)的《文心雕 龙》、钟嵘(?一约 518)的《诗品》相继著成,昭明太子萧统(501—531) 的《文选》也成于此时。总之,当时的中国社会…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7日
    42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