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部-第二篇-在线阅读

第 二 篇

第二期:独断主义和怀疑主义

XIV

423

在亚历山大里亚哲学之前的这第二个时期里,我们要考察独

断主义和怀疑主义。独断主义分为斯多葛和伊壁鸠鲁两派哲学;

第三派是怀疑主义,和前两派有其一致之处而又与它们不同。我

们省略不谈亚里士多德的门徒及逍遥派哲学的传播,虽然像德奥

弗拉斯特、斯特拉陀这些有名的人物也都不讲了。这派哲学对于

我们不复有什么兴趣,而且后来也大半变成了一种通俗的哲学;这

也是因为这种本来是思辨的哲学必然要在最大的范围内与现实相

结合。柏拉图的承继者学园派,我们将和怀疑主义在一起讨论。

在上一时期的结尾,我们看到了对于理念或共相的意识,这本

身就是目的,——意识到一个普遍的,但同时又是自身规定的原

则,因而能够以这个原则统摄特殊,并应用到特殊上去。这种把共 424

相应用到特殊上去的关系,在这里是主导的东西;因为从共相本身

发展出全体的特殊化,这种思想,这时还没有出现。但是在这种关

系里正包含着对于系统和系统化的要求,也就是说,必须以一个原

则贯彻到底,应用到特殊上去,使一切特殊的东西的真理都可以按

照这一个原则得到认知。这就产生了所谓独断主义。而现在,主

要的问题是寻求一个标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辨的卓越性

3第一部 希腊哲学(续)

已经没有了;这乃是一种理智的哲学思考。这个原则是抽象的,因

此是理智的原则。由于这种关系,哲学的任务便被规定为寻求一

个真理的标准——因为真理是思想与实在的一致,或作为主观的

东西的概念与客观的东西的同一——,也就是说寻求一个判断这

种思想与实在的一致的标准。这个问题和寻求一个原则的问题,

其意义是相同的。真理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我们凭什么去认

识真理,判断真理是真的呢?标准和原则,因此是同一的东西。但

是对这个问题人们只是形式地、独断地加以解答的。因此怀疑主

义的辩证法便立刻出现了,——这是一种认识,见到这种原则的片

面性,并从而一般地认为原则就是一个独断的东西。在所有这许

多发展出来的苏格拉底学派中,有两个概念具有主要的意义;第一

个概念就是据以规定一切、评判一切的标准、原则,——这一个原

则本身是普遍的,而同时又是规定特殊事物的原则。在早期,我们

4

已经有过这样一种抽象的原则:例如,“纯有”,——就是说,“纯有”

425 只是“有”,而从否定性开始的、和他物有区别的特殊者是不存在

的,是被设定为不存在的。与此相反,那种要求却导致一个共相,

这个共相同时也是对于特殊的规定,是在特殊之中;所以特殊并不

是被放在一边,而是被当作由共相所规定的特殊。

这种哲学思想还有一个结果,就是:它的原则,由于是形式的,

所以是主观的;因此它具有自我意识的主观性这一重要意义。由

于这样形式地、外在地去处理一般杂多的材料,因此思想以最确定

的方式把握自己的最高点,就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对于自身的

纯粹关系,就是所有这几派哲学的原则。理念只有在自我意识中

才得到满足;正如现时所谓哲学思想的那种理智的形式主义反而第二篇 第二期:独断主义和怀疑主义

在主观心情中、在内心的情感和信仰内去求得它的满足和具体内

容。自然界和政治活动当然是具体的,但只是外在的具体的东西;

而那真正具体的东西却不是在特定的普遍观念里,而只是在自我

意识和个人人格里。第二个占统治地位的概念就是哲人的概念。

他们的首要问题是:什么样的人是哲人?哲人做些什么?不仅理

性,举凡一切事物,都必须认作被思维的东西,也就是认作主观的

我的思想。一个东西如何才是一个被思维的东西呢?——他们答

道:要采取自我意识与自己形式上同一的方式。什么东西自在地

就是那样的被思维的东西,亦即本身就是那样的客观的东西

呢?——他们答道:思想。对于标准的思想,对于唯一原则的思

想,在作为直接现实性时,就是主体自身;思想和思想者直接地结

合在一起。这种哲学的原则不是客观的,而是独断的,是建立在自

我意识自求满足的要求上面的。这样主体就成为应该被关心的东

5

西。主体为自己寻求一个自由的原则、不动心的原则,它应该遵照

这个标准,亦即遵照这个完全一般性的原则,——它应该把自己提 426

高到这种抽象的自由和独立性。这种自我意识生活在自己的思想

之孤寂中,而在这种孤寂生活中得到满足。这就是下面这几派哲

学的基本兴趣、基本特征。以下就要阐述它们的主要原则,但深入

细节是既不需要,也没有趣味的。

这样哲学就转入了罗马世界。虽然这几派哲学还是属于希腊

人的,它们的伟大导师也都是希腊人(它们是在希腊本土兴起的),

在罗马统治时期,这些体系却特别构成了罗马世界的哲学;但是这

种哲学与罗马世界相反对,并不适合于〔罗马人〕那种理性的实践

的自我意识,因而被迫从外面的现实世界退回到自身,只是在自身第一部 希腊哲学(续)

内、为着自己个人而寻求合理性,——只关心自己,正如抽象的基

督徒只关心自己灵魂的拯救一样。在光辉的希腊世界里,主体和

它的国家、它的世界有较多的联系,比较更现实地存在在世界里。

在现实世界的悲苦中,人退回到了自身,并在那里去寻求现实世界

中已经再也找不到的谐和。罗马世界是一个抽象的世界,在那里

是一个〔冷酷的〕统治、一个霸主支配着文明的世界。各族人民的

个性被压抑着;一个异己的权力、一个抽象的共相沉重地压在每个

人头上。在这样沉重痛苦的境地中,便有了寻求和获得满足的要

求。由于有权力的乃是一个抽象的意志,所以世界的统治者的个

人意志也是抽象的东西:那思想的内在原则也必定是一个抽象的

东西,这个抽象的原则只能带来形式的、主观的和解。罗马只有抽

象统治的原则;罗马精神只适合于一种建立在一个原则上面的独

427 断主义,这个原则是通过理智的形式而建立起来并取得有效性的。

6

因此哲学和世间观念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那个扼杀了各族人

民的活生生的个性的罗马世界诚然也产生了一种形式的爱国主

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以及一个相当发展的法律体系,但从这

种死气沉沉的世界中不可能产生出思辨的哲学,——所有的只是

一些长于辞令、善于辩护的律师和塔西佗式的世俗道德。这些哲

学的出现在罗马人中也正好和他们的古老迷信相对立;〔正如现

在〕①哲学代替了宗教的地位。

这里要考察的是三派哲学:斯多葛主义、伊壁鸠鲁主义和怀疑

主义。柏拉图的哲学当然还纯粹地保持着,特别是在老学园派里;

① 据米希勒本,第二版,英译本,第二卷,第二三五页增补。——译者第二篇 第二期:独断主义和怀疑主义

新学园派便完全转变成怀疑主义了。西塞罗时代以前的逍遥派也

是这样;这种后期的逍遥派哲学已不复是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而变

成通俗的哲学,像我们在西塞罗那里所看见的那样。亚里士多德

采取了经验的出发点和推理的途径。但是亚里士多德在概念这个

焦点上对推理作了综合的了解,所以他是思辨的。思辨是他的精

神所特有的,但他还不能把它发展成为方法;思辨还没有被自由

地、单独地提出来,它还不能成为原则。

独断哲学是这样一种哲学,它树立一个特定的原则,一个标准,

并且只树立这样一个原则。这样就有三个原则是必然的:(一)思维

的原则,即普遍性本身的原则,而这个普遍性本身是确定的;思维

是真理的标准,是规定真理的东西。(二)与思维对立的一方是特

定的东西本身,是个别性的原则,也就是一般的感觉、知觉、直观。

以上就是斯多葛派哲学和伊壁鸠鲁派哲学的原则。这两个原则都 428

7

是片面的,如果把它们绝对化了,就成了理智的知识。抽象的思维

在它本身并不是具体的。特殊性是在思维之外的,必须就它本身

去把握,把它当成一个原则;因为特殊性有绝对的权利对抗抽象的

思维。这是关于一般与个别〔的对立〕。(三)在斯多葛主义和伊壁

鸠鲁主义以外,存在着第三者,怀疑主义,这是前面两种片面性的

否定。前面两派都是片面的,这种片面性是必然会被意识到、被认

识到的;因此这第三个原则就是对任何标准的否定,对一切确定的

原则的否定,不管是什么样的原则:感性的、反省的或思维的表象、

知识。斯多葛派哲学把抽象思维当成原则,伊壁鸠鲁派把感觉当

成原则;而怀疑主义则是对于一切原则持否定态度,而且是行动性

的否定。其结果首先就是原则不可能被认识。前面我们也看到过8

第一部 希腊哲学(续)

这些原则表现为犬儒派和居勒尼派的哲学。而当我们在西塞罗那

里看到这些原则时,我们感到要把斯多葛派的原则和犬儒派的原

则,以及和逍遥学派的道德的原则区别开来,是极其困难的。

因此一方面是原则、标准;另一方面是主体使自己遵循这原

则,因而赢得了精神的自由和独立。这是主体本身的内心的自由;

这种精神的自由、这种不动心、这种漠不关心、宁静不摇、平静不

扰、精神上的等视一切,不受外物干扰,不受外物牵连,乃是所有这

几派哲学的共同目的,——所以不论人们以为怀疑主义是如何悲

观绝望,以为伊壁鸠鲁派是如何卑鄙下流,它们却都是哲学。个人

得到了满足,保持着不动心,他既非快乐、亦非痛苦、亦非另外的束

429 缚所能左右;真正的伊壁鸠鲁派也同样是超出一切特殊的束缚之

外的。认为精神的满足仅在于超出一切、对一切漠不关心,是所有

这几派哲学的共同观点。它们诚然是希腊哲学,但却转移到罗马

世界了。像柏拉图那里的那种具体的伦理生活,以及那种通过法

制把原则贯彻到世界里面的要求,像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的那种具

体科学,在这里却看不见了;在罗马世界的悲苦中,精神个性的一

切美好、高尚的品质都被冷酷、粗暴的手扫荡净尽了。在这种抽象

的世界里,个人不得不用抽象的方式在他的内心中寻求现实世界

中找不到的满足;他不得不逃避到思想的抽象中去,并把这种抽象

当作实存的主体,——这就是说,逃避到主体本身的内心自由中

去。这样的哲学是和罗马世界的精神非常适合的。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第四节《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1886年,恩格斯发表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在德国古典哲学实际上已经终结了近五十年后,回过头来重新回顾了这场哲学运动。 在第一段中,恩格斯高度评价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政治意义:“正象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恩格斯列举了黑格尔关于“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这一著名命题,来说…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426
  • 亚里士多德-《动物志》-第二卷-在线阅读

    第二卷 【1】 就其他诸种动物而论,有一些部分为一切动物所共有,这在先前已经说过,另一些部分则仅为某些种类的动物所具有。动物的部分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异,其方式此前我们已多次提到过。大致说来,凡是在种类上相异的动物,其身上的部分大多数都会在形式上相异;并且它们的一些部分只是在类比上没有差异,在种类上则彼此相异,另一些部分在种类上相同,在属类上却相异。有很多…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9日
    219
  • 阿波罗多洛斯-《希腊神话》-原本第三卷-第十五章-在线阅读

    一 潘狄翁死后,他的儿子把祖业分了,厄瑞克透斯得了王位,蒲忒斯则得了雅典那和波塞冬厄里克托尼俄斯的祭司之职。厄瑞克透斯娶了普剌克西忒亚,乃是佛剌西摩斯与刻菲索斯的女儿狄俄革涅亚所生的女儿,生了儿子刻克洛普斯、潘多洛斯与墨提翁,女儿普洛克里斯、克瑞乌萨、克托尼亚、俄瑞堤亚,她为玻勒阿斯所抢去。蒲忒斯娶了克托尼亚,克苏托斯娶了克瑞乌萨,得翁的儿子刻法罗斯则娶了普…

    书籍分录 2024年3月3日
    318
  • 第一节 经院哲学的开端

    经院哲学或经院主义(scolastic philosophy 或 scolasticism)一词,来自拉丁文scolasticus,其古希腊语的形式是σxoλaorkós,另一个和它对应的拉丁文词是scholarie。从词源学的角度看,这个古希腊词的词根σxoλn(otium)是“闲暇”的意思,所以古希腊词σxoλaotkós 就有了两层含义,一是“休闲”,…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7日
    343
  •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第五卷 狄奥墨得斯立功刺伤美神和战神-在线阅读

    狄奥墨得斯为首大杀四方 帕拉斯•雅典娜女神把力量和勇气赐给 提丢斯的儿子狄奥墨得斯,使他成为 全体阿开奥斯人当中的卓越战士, 赢得光荣的声誉。她使他的头盔 和盾牌发出不灭的火光,有似仲夏的 星辰在长河的水中沐浴后分外明亮, 女神在他头上和肩上燃起这样的火光, 把他送到乱纷纷的、拥挤的人丛中去。 -------- 特洛亚人中有个达瑞斯,家资富裕, 白璧无瑕,是…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3日
    615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