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多葛

斯多葛、斯多葛学派、斯多葛主义、斯多亚、斯多亚学派、斯多亚主义

斯多葛学派

1 、 早期斯多葛学派

代表人物:(其实都不出名,也不用记)

  • 芝诺( Zero ,约公元前 336— 前 264 年)——不是爱利亚学派芝诺,只是同名。
  • 克利安提斯( Cleanthes ,公元前 331— 前232 年)
  • 克吕西普( Chrisippus ,公元前 280— 前 206 年)

主要观点:

  • 自然哲学
    • 1、把“火”神秘化为“能思想的火气”,
    • 2、把“逻各斯”神秘化为“神圣的”世界理性
    • 3、人与万物一样都遵循同一世界理性
  • 伦理学
    • 1、顺应“逻各斯”即自由,服从“命运”即善
    • 2、“美德即幸福”,与“快乐即幸福”相对立

2 、 晚期斯多葛学派

代表人物:

  • 塞涅卡( Seneca ,公元前 4— 公元 65 年):“愿意的被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被命运拖着走。”
  • 爱比克泰德 (Epictetus , 55—135 年 ):“好好地运用我们能力范围之内的东西,别的就听其自然吧!”
  • 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121—180年):“属于身体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属于灵魂的只是一场梦幻。”

主要观点:

  • 1、以更加阴郁和悲观的态度强调“顺应自然”和“服 从命运”的基本观点
  • 2、神是世界的惟一原因, 因此服从神的天命也就 是人的惟一明智的选择
  • 3、可怕的不是灾难本身, 而是对待灾难的态度

斯多葛学派的哲学观点成为基督教神学的重要思想来源之 一

_______

一、概论

斯多亚主义( Stoicism )是塞浦路斯人芝诺( Zeno )于公元前 305 年左右创立的哲学流派。 Stoa 这个词来源于 Stoa poikile (屋顶的柱廊)。据说他们常在柱廊下讲学聚会,因此而得名。

特点:存在时间最长,流行范围最广。罗马由共和国变为帝国之后,得到了帝国统治者的支持,一度成为“官方哲学”。

三个阶段:

( 1 )早期阶段(约公元前 305 年—前 2 世纪中叶),盛行于希腊化时期。特点:在自然哲学和认识论很有建树。主要代表:芝诺(公元前 336-264 年)、克雷安德( Cleantiles ,公元前313 年 -232 年)和克吕西波( Chrisippus ,公元前 280-206年)。

( 2 )中期阶段(公元前 2 世纪中叶 - 公元 1 世纪末),盛行于罗马共和国时期。特点:折衷主义,糅合柏拉图主义与早期斯多亚主义。代表:巴内修斯( Panaetius ,公元前 185-109年)、波塞唐纽斯( Posidonius ,公元前 135 年 - 前 50 年)和西塞罗( Cicero ,公元前 106 年 - 前 43 年)。

( 3 )晚期阶段或罗马斯多亚主义(公元 1-2 世纪),盛行于罗马帝国时期。特点:以拉丁语创作,着重发展伦理学。代表:塞涅卡( Seneca ,公元前 4 年 - 公元 65 年)、爱比克泰德(公元 50-130 年)和奥勒留( MarcusAurellus ,公元 121-180 年)。

二、哲学的学科划分

早期斯多亚主义将哲学分为逻辑学、物理学或自然哲学和伦理学。真正的哲学家必须接受过严谨的逻辑训练,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渊博的自然知识。

逻辑学是手段和工具,自然哲学或物理学是基础,而伦理学是中心和目的。因此,这三个部分不能分离,必须结合在一起。

“ 他们认为哲学像一个动物,逻辑学相当于动物的骨骼和筋腱;伦理学相当于它的有肉的部分,物理学则相当于动物的灵魂。他们所用的另一个比喻是说,哲学像一个鸡蛋:蛋壳是逻辑学,蛋白是伦理学,中心的蛋黄则是物理学。他们还把哲学比作一块肥沃的田地:逻辑学是包围田地的篱笆,伦理学是果实,物理学则是土壤或果树。再者,他们又把哲学比作一座城市,城墙坚固,为理性所治理。”

三、物理学

1 、创造的基本要素

早期斯多亚主义继承了古代自然哲学家关于本原的思想,尤其是赫拉克利特关于火与逻各斯的思想,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以及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与质料学说。

“他们认为宇宙中有两种原则,主动原则和被动原则。被动原则是不具性质的实体,即质料。反之,主动原则则是内在于这种实体中的理性,即神灵。它永远存在,设计了各种事物。”

主动的原则是“普纽玛”( pneuma )、理性、命运、神和宙斯。

“ 神是活生生的,不朽的、有理性的、完美的或者在幸福方面有智慧的,他没有丝毫邪恶成分,关注着世界及世界中的一切事物,但他不具备人的形状。他是宇宙的创造者,好像是万物的父亲一样。”

被动的原则是不具有任何具体性质的东西,即质料。它们是具体事物由之产生且最后回归的东西。它们是无形的、不动的,但能够接受所有的形式和运动。

2 、作为创造的结果的世界

宇宙“是由天体、土及它们之中的自然组合而成的系统,或者是神、人以及为人的缘故而创造的所有事物而构成的系统”。

“ 世界是一个活生生的存在,是有理性的、有生命的、有理智的存在。……它是一个拥有感觉的、有机体意义上的、活生生的存在;生物优先于无生物。没有什么东西比世界完善,因此世界是一个活生生的存在。它拥有灵魂,我们各自的灵魂是它的一块碎片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世界的特点:

第一、神或理性不仅创造世界,而且还主宰和治理整个世界,理性渗透整个世界。

“ 世界为理智和天意所主宰。……因为理性渗透在世界的每个部分,正如灵魂渗透在我们身体中的每个部分一样。各部分之间只有程度的差别,有些部分理智稍多,有些部分理智略少。在有些部分中它表现为‘力量’ ,就像灵魂在我们的骨头和筋肉中一样,而在另一些部分中它表现为理智,一如灵魂的主导部分。因此,整个世界是一个活生生的存在,拥有灵魂和理性。”

因为理性或神存在于自然之中,所以自然具有能动性,自身运动,进行创造:

“ 自然是一种有技巧的火,不断地进行创造。它等于普纽玛、其形似火并具有匠心。”

第二、与此相应,既然宇宙是理性创造者的产物,那么它具有普遍必然的规律和秩序,即“命运”和“因果的锁链”,不是盲目的、无序的。

“ 所有事物都是按照命运发生的。……命运被定义为万物由以产生的无穷尽的因果链条,万物或世界由以进展的程式。”(拉尔修)

“ 一切事物:大地、海洋、太阳、星球以及地上的植物与动物,都侍奉和服从宇宙。我们的身体既然生病和健康,年青和年老,并且通过规定了的其他一些变化,也是服从宇宙的。……因为宇宙是强有力的并且是优越的,它在与全体的联系之中管理我们,这样把我们照顾得非常好。”(爱比克泰德)

“ 就目前的目的来说,我们没有必要去证明这个世界的宏大结构如果没有某个神维系它,就不可能存在;我们上空的群星的集散运行绝不可能是出于偶然性的工作;因为偶然地运动的物体总是陷于无序,迅速相撞,而诸天的快速旋转在永恒的规律的统治下毫无阻挠地进行着,在大地海洋上产生了千千万万的事物,在天空中产生了千千万万个在固定的序列中闪闪发光的美丽星星;这样的规律性不可能归结为物质的偶然移动;偶然地组合而成的东西不可能把自己协调为如此精巧的体系。最为沉重的大地一动不动地停在中央,维系着围绕它旋转的天空的飞移;大海泛滥峡谷、泡软土地、不因河水的注入而增长分好,尽管河水能使细小的种子长成硕大的植物。即使是那些无规则的、难以确定的现象——我指的是暴雨乌云,雷闪电鸣,火山爆发,地震抖动及其他自然中的狂暴元素在大地上引发的混乱这些事情,无论它们发生得多么突然,都是有其道理的;实际上,它们都是某种特别的原因的结果。”(塞纽卡)

3 、人论

人具有灵魂。这种灵魂是世界灵魂的部分,或者说前者部分地分有后者,后者是永恒的,不会毁灭,而前者可以毁灭。

“ 世界拥有灵魂,我们各自的灵魂是它的一块碎片。”

“ 灵魂是一种能感知的本性。她是适于我们的普纽玛,因而她是一种物体,并且在死后继续存在。但它是可以毁灭的,虽然以动物的单个灵魂为其部分的宇宙灵魂是不会毁灭的。”

“1 、想想看,你到底是谁?首先,你是人。你的最高能力就是你的意愿,它不仅控制着所有其他一切 [ 能力 ] ,而且完全自由,不受任何奴役和束缚。 2 、再想想看,你有理性,这与其他什么动物不同呢?与野兽不同,与牛、羊这类的家畜不同。 3 、除此以外,你还是一位世界公民,你是世界的一部分,而且你在这个世界里不是居于次要地位、服务于别人的一部分,而是居于主导地位的主要部分,因为,你不仅能够理解神对世界的神圣统治,而且还能够推理和思考由此而引发的其他问题。//4 、那么, [ 世界 ] 公民的义务又是什么呢? [ 世界公民的义务就是 ]不要把任何事情当作是个人私利的事情;思考问题的时候,不要把自己当作一个独立存在 [ 的个体 ] 来进行思考,而要像手或脚一样,因为,假如手和脚也有理性、能够理解自己的构造的话,它们在行使行为驱动和想要得到东西的意愿的时候是绝对不会不考虑整体的。 5 、因此,哲学家们说得好,如果善人能够预知将来会发生什么事,他也会采取合作的态度来迎接和帮助疾病、死亡和残疾的到来,因为,他明白,这些都是整体 [ 宇宙 ] 分派给他的,整体高于部分,国家高于公民。 6 、可是,因为我们不能预见将来,所以,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坚持走本性上更应该选择的路,因为我们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出生的。”(爱比克泰德)

人是“大宇宙”( macrocosmos )的一个缩影或部分,人的理性与支配宇宙万物的理性即普纽玛也是一致的。

因此,人是具有选择能力和理性的自由存在,能够意识到自己是世界这个国家中的一名公民,甘愿选择履行公民所应尽的义务,过合乎自己的自然本性的生活。

四、理性主义的伦理学

1 、幸福即德性

幸福是人的最高目的和至善,人们选择它不是因为别的东西,而只是因为它自身。另外,幸福是一种和谐的状态,表现在客观状态上是人与外在世界和谐,无冲突,在主观状态上是人的灵魂和谐静谧,无纷扰。既然德性是自足的,并且就是性情和谐,使整个生活和谐一致,那么幸福就在德性中,或者说幸福就是德性。

“ 德性是一种和谐的性情。人们选择它只是因为它自身,而不是出于恐惧、希望或任何其它外在的动机。幸福就在德性之中,因为德性是使整个生活和谐一致的心灵的一种状态。”

2 、德性就是服从自然的安排。

宇宙的主宰是理性神,万物依据其必然法则运行,作为宇宙公民的人也不例外,因而人的德性是认识且选择服从自然法则。

芝诺在《论人的本性》中,第一个主张‘合乎自然而生活’是目的。合乎自然的生活即是德性的生活,德性是自然引导我们所趋向的目标。……克里西普在《论目的》第一卷中说,有德性地生活等于根据自然的实际过程中的经验而生活。我们每个人的本性都是整个宇宙的本性的一部分。因而目的就可以定义为顺从自然而生活;换句话说,顺从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本性以及宇宙的本性而生活。”(拉尔修)

“ 我听从自然的指导——这是所有斯多葛派一致同意的一条原则。决不偏离自然,根据自然的规律和模式塑造我们自己,这才是真正的智慧。所以,幸福生活就是与自己的本性自然和谐一致的生活。”(塞纽卡)

3 、人的自然是人是理性的动物,因而人的德性是按照理性的法则生活。

“ 斯多亚派认为,对它们来说,自然的规则是遵循动机的指导。但是当理性作为一个更加完善的领导者被赋予理性动物时,那么对这些理性动物来说,正确地按照理性生活就是自然的生活。因为理性正是制造这种动机的工匠。” (拉尔修)

“ 我们每个人的本性都是整个宇宙的本性的一部分。因而目的就可以定义为顺从自然而生活;换句话说,顺从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本性以及宇宙的本性而生活。在这种生活中,我们禁绝一切为万物的共同法律所不允许的行为。共同法律即是贯穿万物的正确理性,与宙斯——一切存在物的主宰和统治者——相等同。当所有的行为都促进个人的精神与宇宙统治者的意志相和谐时,这件事物就构成了幸福之人的德性以及生活的宁静安定。”(拉尔修)

4 、理性就是从整体出发思考自己的地位,履行自己的天职,藉此与神和谐共存。

“ 那不断地向神灵表明他自己的灵魂满足于分派给他的东西的人,表明他的灵魂做内心的神(那是宙斯作为他的保护和指导而赋予每个人的他自身的一份)希望他做的一切事情的人,是和神灵生活在一起的。这就是每个人的理解力和理性。”(奥勒留)

首先处理好与外在世界,尤其是他人的关系,人人平等,爱人如己。

“ 首先要确信我是自然所支配的整体的一部分;其次,我在某种程度上和与我自己同类的其他部分密切关联着。【因为要记住这一点,由于我是一个部分,对于一切出于整体而分配给我的事物,我都不会不满意。因为凡是为了整体的利益而存在的,对于部分就不会有害。因为整体不会包含对它自己有害的东西;一切本性固然都有这个共同的原则,但宇宙的本性此外还有这个原则:即它甚至于不能由任何外面的东西迫使它产生任何对它自己有害的东西。】

因此,由于记住我是这整体的一部分,我就会对所有发生的事情满意了。而由于我和与我自己同类的那些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密切关联着,我就不会做反社会的事情,而宁愿使自己趋向我的同类,把我的全部精力用于公共利益,而拒斥与公共利益相反的事情。那么,如果这样做,生活就一定会过得幸福,正像你可以看到的:一个不断做对其他公民有利的事情的人,满足国家指派给他的一切的人,他的生活就是幸福的。”(奥勒留)

其次,正确认识和对待人自身的欲望和激情,趋善避恶,达到宁静和不动心状态。

“ 善包括谨慎、公正、勇敢、节制等德性。它们的对立面,即愚蠢、不公正及其它,就是恶。中性的事物是指既不对人有利也不对人有害的事物,诸如生命、健康、快乐、美丽、力量、财富、美名、高贵门第以及它们的反面,如死亡、疾病、痛苦、丑陋、瘦弱、贫困、耻辱、出身低下等等。 ”

斯多亚主义所认为的中性的东西,即无善无恶的东西是被人们认为是善的或者是恶的东西。正是出于这种认识,他们批判普通人的善恶观,认为这种错误的善恶观使得他们无法做到灵魂的无纷扰。

批判激情:“激情是灵魂的一种不合理的、不自然的运动,或者是一种过度的刺激。”最主要的激情有四类:痛苦、恐惧、欲求和快乐。

“ 痛苦是心灵的一种不合理的收缩。”

有智慧、有理性的人不会有这样的激情,相反有与之相反的良好情感。

“ 他们认为有三种良好的情感,即愉悦、谨慎和希望。愉悦跟快乐相对,是理性的兴奋,谨慎跟恐惧相对,是理性的避免;有智慧的人虽然永远不会感到恐惧,但需要谨慎。希望与欲求相对,因为它是理性的追求。”

困难

依据其自然哲学,一切都是必然的,人在世界上的一切行为都是依循必然性进行的,遵从不遵从它不是人自己所能决定的,充其量只是人的感觉不同而已。怎样生活不是人自己选择的,是自然规定好的,因而无人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道德被废弃。但是其伦理学承认人在世界上有责任,可以规划自己的人生,选择道德的或不道德的行为,而这意味着人是自由的,并不被必然性决定。

真正的自由是服从必然性:“我们必须逃向自由。但是通向自由的唯一道路是对命运无动于衷。”(塞纽卡)

“ 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牵着走。”(塞纽卡)

斯多亚主义者充其量只是快乐地跟着命运走的人而已,自己感到快活,但这并不能掩盖和改变他们被命运拖着走的残酷事实。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