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培多克勒[Empedokles/Empedocles],西西里岛南部的阿克拉加[Akragas]人。
约公元前492—前432年,鼎盛年约在第84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公元前444一443年。
具有传奇色彩,集浪漫诗人、理性的科学家、开明博爱的政治领袖、神秘的宗教先知、冷静的哲学家多重身份于一身。亚里士多德称之为“自由之冠”。著有哲学诗《论自然》[Peri physeos],失传,留有残篇。
主要观点:
1、四根说
2、第一次提出质料因之外的动力因:爱(友好) 与恨(争吵)
3、第一个创立较为系统的认识论:“流射说”与“同类相知说”
————————
四根说
“来吧,我要告诉你那些最初的、原始的元素,我们现在所看见的一切便是从这些元素中产生的。”
“因为从这些元素中生出一切过去、现在、未来存在的东西,树木、男人、女人、兽类、水里的鱼类,以至于长寿和受尽崇敬的神灵。因为只有这(四种元素):它们相互奔赴,变成种种不同形相的事物;相互的混合所造成的变化是这么大。”
包括神灵在内的宇宙万物由一些最初的、原始的元素构成。
“ 一切事物有四种根( rhizomata ,意思是“起源”、“根基”、“根源”):照耀万物的宙斯,养育万物的赫拉,以及爱多纽( Aidoneus )和讷斯蒂( Nes-tis ),它们让自己的泪水成为变灭的东西的生命泉源。”
宇宙万物由火、气、土、水这四种基本元素构成。用四个神分别指代它们:
宙斯—火;赫拉—气;爱多纽(冥神哈得斯)—土;讷斯蒂(西西里水神)—水。
这四种基本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有规则组合在一起,由此构成万物。
“就像画家画出丰富多彩的奉献给神灵的图画一样,那些天生善于绘画艺术的人用双手选取各种颜色的颜料,把它们和谐地混合起来,这一样多一点,那一样少一点,画出各种酷肖的形相,有时画出树木,有时画出男人和女人,有时画出鸟兽和以水为养料的鱼,有时也画出长寿而且受尽崇敬的神灵:一切变灭事物的来源也是这样,至少我们很清楚地认识到的无数事物是这样来的;除了这(四种元素)以外没有别的东西。关于这一点应当没有任何幻觉迷惑你的精神!不会的,要知道这是确切的!你已经听到了神灵的声音。”(类比)
以身体为例解释事物由具有比例关系的元素构成。
“肌肉的形成是由于四种元素等量部分的混合,神经由火和土与双倍的水结合而成……骨头是由两分水、两分土和四分火混合而成。”
“所以凡是身体中各种元素均等地混合在一起的人,或者近乎均等地混合在一起的人,以及身体中各种元素的间隔不太远也不太小或大的人,都是最聪明的,具有的知觉也最多。与这些人越接近的便越聪明。情况与此相反的人便是这愚蠢的。身体中各种元素为间隔所分开、并且很稀松的人,是愚笨而且勤劳的;身体中各种元素挤得很紧、并且分裂为许多极细的小片的人,乃是冲动的,他们企图作许多事情而完成的却很少,因为他们的血液流动得太快了。”
质疑:四根说毫无创意,好像大杂烩,因为米利都学派和赫拉克利特分别将水、气和火作为本原,而恩培多克勒只不过添加了土,将四者作为本原,并将毕达哥拉斯学派所强调的数量关系纳入进来。
回应:
一、伊奥利亚地区的哲学所说的本原是变动的具体物质。
恩培多克勒所说的这四种东西虽然仍然带有感性色彩,好像是拥有具体性质的物质,但是它们并不是,而是构成具体事物的四种元素。他从事物的构成要素和内部结构来解释事物,而不是用一个事物解释其他事物。
二、伊奥利亚地区的哲学:本原是变动不居的;
恩培多克勒:四根不变不动、不生不灭,与巴门尼德所说的存在一样。改造巴门尼德的学说,将其唯一的不变不动的存在打破,使之成为四个不生不灭的元素。
恩培多克勒接受爱利亚学派对存在的认识,认为存在者必然存在,无中不能生有:
“这些傻子们!他们的思想只是鼠目寸光,因为他们相信一个不存在的东西能够产生,一个存在的东西能够完全死去灭尽。因为既然从根本不存在的东西里不可能产生出任何东西,所以根本不能说存在的东西能够消灭,也不会听见这种话。因为存在的东西永远存在,不管人们把它放在什么地方。”
既然在恩培多克勒看来,这四种元素本身没有变化,那么由它们构成的世界不就是静止不动的?他是否像爱利亚学派一样否定人们亲身感受到的变动不居的现实世界是真实的存在?
恩培多克勒:宇宙万物是变动不居的,有生成和毁灭:
“在一个时候,一个个别的存在物由多数事物结合长成,在另一个时候,这个存在物又分解了,由一个东西成为多数事物。……就一从多中产生,多又从一的分解中产生而言,事物是产生的而又并不是不变的。可是,就经常的变化从不停止而言,事物是始终处在不可动摇的存在循环之中。”
不过,这种生成和毁灭并不是常人所说的无中生有和从有到无,只是元素的聚散离合而已。
“任何一个聪明人都不会像这样幻想:我们的所谓寿命活多么久,我们就存在多么久,遭遇到幸福和灾难的时间就有多么久,相反地,在我们变灭的人(由各种元素)集合而成之前,以及在我们分解之后,我们就是纯粹的虚无。”
“当各种元素混合在人身上出现时,或者混合在野兽、植物或鸟类身上时,人们便说是产生了。当各种元素彼此分离时,人们便又说有了不吉的死亡了。”
但是,“任何变灭的东西都没有真正的产生,在毁灭性的死亡中也并没有终止。有的只是混合以及混合物的交换;产生只是人们给这些现象所起的一般名称。”
元素永存,不生不灭。
“[ 这四种元素 ] 不是产生出来的元素。”
“没有任何东西在元素以外产生,元素也不消灭。因为元素如果逐渐消灭,就不再存在了。有什么东西能使全体增大呢?这个东西又能从哪里而来呢?既然这些元素毫无空虚,全体又怎样会消灭呢?不,只有元素存在,由于他们互相奔赴,便时而产生这个东西,时而产生那个东西,并且像这样一直下去,永无止境。”
可见,宇宙万物的生灭变化只是一种外表或形式的变化,即不生不灭的四根的组合方式发生变化,或者结合或者分离,并没有从无到有或从有到无。
“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以及一切用极细微的物体的结合来构成世界的人,都是讲结合与分离的,但是实际上并不讲所谓产生和消灭,因为产生和消灭并不是凭借变化在质上发生的,而是凭借结合在量上发生的。”(艾修斯)
综上,恩培多克勒力图调和两大哲学传统,纠正爱利亚学派将存在与非存在、本质与现象、一与多、静止与运动完全对立起来的学说,试图调和二者,既承认作为本原的四种元素(即巴门尼德所说的存在)是不变不动的,又承认非存在即现实世界是运动、变化的。办法:区分层次,一个深层,一个表层。既然它们不处于同一层面,所以当然不冲突。
问题:既然作为本原的四种元素不生不灭,那么它们如何能够以不同的方式结合,由此衍生出运动变化的宇宙万物呢?它们充其量只是构成事物的质料,还需要有能动的东西,使它们结合。
动力因:爱和恨
“在一个时候,万物在‘爱’中结合为一体,在另一个时候,个别的事物又在冲突的‘恨’中分开。……在这四种元素之外更有那毁灭性的‘恨’,它在任何地方都是同样重要的,在这四种元素中更有‘爱’,爱的长和宽是相等的。用你的精神去考察‘爱’吧(不要睁着惊讶的眼睛坐在那里),因为‘爱’也在变灭的肢体中生着根,并且起着作用。友爱思想的产生,统一工作的完成,就是凭借着爱;因此人们称它为喜乐之神或爱神。”
爱( philotes )和恨( neikos )这组对立永恒存在,正是它们造成四种元素的聚散和万物的生灭。
爱和恨是对立的:爱是结合的力量,恨是分裂的力量;
二者又永恒地并存在一起,相互依赖:正是因为恨导致分裂才使得爱能够重新组合元素,而正是因为爱结合元素,规定了它们的秩序,才使得一些元素产生恨和斗争,试图分裂,摆脱这种结合。
综上,四种元素是宇宙万物生成的质料,而爱和恨是生成和演化的动力,动力对质料的加工和整理导致宇宙的循环演化和万物的生灭:“爱和恨依次占优势地位:爱将一切东西结合成为一,破坏了恨所创造的宇宙,并使之成为球体,而恨又一次将元素分离,创生出如今那样的世界。”
小结
伊奥利亚的哲学将运动变化的某一具体物质作为本原,而南意大利的哲学将不变不动的数或存在作为原理。这两种一元论都不能很好地处理一与多、本质与现象、静止与运动的关系。
恩培多克勒综合了这两大传统,最早提出多元论,考察构成物质的元素及其结构、比例关系以及聚散的动力机制,以此来解释宇宙的演化和万物的生灭。
“恩培多克勒哲学的主要倾向,不是对巴门尼德的存在概念作形而上学的逻辑探讨,而是对自然界的生灭变易现象作物质结构方面的研究,从而成为对自然界作机械说明的开创人。”(策勒尔)
恩培多克勒著作残篇
(1)诸神啊,请你们让众人的谵语离开我的舌尖,使纯净的清泉从圣洁的嘴唇里流出!你,人们多方礼赞的白臂处女缪斯啊,我请求你引导灵便的歌车从虔诚的国度出发前进,让朝生暮死的人们听到歌声;你可不能迷恋凡人献上的桂冠,把它从地上拾起,骄傲地说出非分的言语,以此爬上智慧顶峰的宝座!
你要用每一种官能来考察每一件事物,看看它明晰到什么程度。不要认为你的视觉比听觉更可信,也不要认为你那轰鸣的听觉比分明的味觉更高明,更不要因此低估其他官能的可靠性,那也是一条认识的途径。你要考察每一件事物明晰到什么程度!(D4)
(2)然而心中有那么多邪念不信那坚定不移的东西。我的缪斯口中吐出许多启示,你可要用自己的理智把她的话加以过滤,然后认识它们。(D5)
(3)你首先要听到那化生万物的四个根:照耀的宙斯,养育的赫拉,爱多纽,以及内斯蒂,它的泪珠是凡人的生命之源。1借四个神的名字指火、气、土、水。——编者(D6)
(4)[它们]不是产生出来的。(D7)
(5)我还要告诉你另外一件事:一切会消灭的东西,真正说来并没有什么本质①,它们的灭亡中也没有什么终止。有的只是混合以及混合物的交换。本质只是人们给子这些东丙的惯称。(D8)
(6)人们在火和气混合成人、野兽、植物、鸟类的形状时,就说这是产生,在这些元素一且分离时,就说这是可悲的死亡。人们这样说是不对的,可是我也依照习惯这样说。(D9)
(7)这些傻子们!他们的思想真是鼠目寸光,因为他们相信一个不存在的东西能够产生,一个存在的东西能够死尽灭绝。(D11)
(8)因为从根本不存在的东西里不可能产生出存在的东西,存在的东西也不可能消灭,那是闻所未闻的。因为存在的东西远存在,不管把它放在什么地方。(D12)
(9)全体中没有空隙,也没有过剩。(D13)
(10)全体中没有空隙。那么,东西能够增加到哪里呢(D14)
(11)任何一个聪明人都不会象这样异想天开,以为:我们所调的寿命活多久,我们就存在多久,享福和受苦多久;而在我们的凡躯集合而成之前,以及在我们分解之后,我们就是纯粹的虚无。(D15)
(12)因为“憎”和“爱”这两种力量以前存在,以后也同样存在,我相信,这一对力量是会万古常存的。(D16)
(13)我要告诉你一个双重的道理。在一个时候,一件东西由许多东西结成,在另一个时候,它又分解为许多东西,不再是一个。会消灭的东西有一个双重的产生,也有一个双重的消失。因为万物的结合使一件东西产生又毁灭,刚产生出来的另一件东西当元素分散时又解体了。这经常的变迁从不停息:在一个时候一切在“爱”中结合为一体,在另一个时候,每件事物又在冲突着的“憎”中分崩离析。所以,事物的本性既然是从多中产生出一,当一瓦解时又变为多,它们就有一个产生,而它们的生命并不是常住的。既然它们的变化永不停息,它们就处在永远不可动摇的生存循环之中。
你要倾听我的话!因为学习使智慧增长。我在上面表明我的讲话目的时,曾说我要告诉你一个双重的道理。在一个时候,事物由多结合成为一个,在另一个时候,它又分解成为多,不再是一。[元素有四种:]火、水、土以及那崇高的气,此外还有那破坏性的“憎”,在每件东西上都有同样的分量,以及元素中间的“爱”,它的长度和宽度是相等的。你用心考察它吧,不要瞪着眼坐在那里。是它扎根在我们凡人的肢体中。是它使我们有了亲爱的思想,做着和睦的工作;因此人们把它称为喜神或爱神。它也在四大元素中运转,可是凡人还不知道;你可要倾听我所讲的真实不欺的证明!
这四大元素是势均力敌的,但是各有各的不同职务,各有各的特殊本性,在时间的流转中轮流占据上风。在元素以外没有什么东西产生,元素也不消灭。因为元素如果逐渐消灭,现在就不存在了,有什么东西能够增广这个全体呢?它能从何而来呢?既然元素没有空隙,它又怎么能消灭呢?不,存在的只有元素,它们互相穿插,一会儿产生出这个,一会儿产生出那个,并且象这样一直下去,永无止境。(D17)
(14)这“爱"和憎"的竞争在人的肢体里是明显的。在一个时候,身体的一切部分在生命洋滋的季节里由“爱”团聚成一个整体;在另一个时候,则由残酷的冲突把它们拆散,各自在生命的海边踯躅。植物和住在水里的鱼,住在山上的野兽和展翅飞翔的鸟,全都是这样。(D20)
(15)来吧,看看我的讲话的进一步证据,看看它们在形式上还有没有什么缺点。看看那到处都温暖光明的太阳,看看那没补在温暖光明中的不朽星辰,看看那到处都阴暗寒冷的雨水,看看那地下涌出的牢固结实的东西。这一切在变“斗”的支配时彩状不同,彼此分离,然而在“爱”中却结成一体,互相眷恋。
因为从这些元素中生出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事物,生出树木和男人女人,飞禽走兽和水里的鱼,以至常生不死的尊神。
因为只有这四种元素,它们互相穿插,变成了形形色色的事物;它们的相互混合造成的变化多大啊。(D21)
(16)我们是以自己的土来看“土”,以自己的水来看“水”,以自己的气来看神圣的“气”,以自己的火来看毁灭性的“火”,更以自己的爱来看“爱",以自己憎恶来看“憎"。(D108)
古代文献记裁
[恩培多克勒论感觉]
恩培多克勒以同样的方式讲一切感觉,他说知觉是那些适于进入各种感官的孔道的“流射”所造成的。因为这个缘故,一种感官是不能判别另一种感官的对象的,因为有些感官的孔道太宽,有些感官的孔道太窄,不适合某一种感觉对象,它要末一穿而过,毫无接触,要末根本进不去。
他也试图解释视觉的本性。他说眼睛中间是火,周围是土和汽,这汽很稀薄,所以火能通过,就象灯笼里的光能通过一样。水与火的孔道是安排得一条隔着一条的;通过火的孔道,我们看到亮的对象,通过水的孔道,我们看到黑暗;每一类对象都有与它适合的孔道,各种颜色是由流射带给视觉的。
——泰奥弗拉斯多:《论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