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思想的人,具备这三个特征

有思想的人,不会因异见而焦虑 

有思想的人,通常是不合群的

有思想的人,崇尚独立的人格与尊严

哈耶克说:长远而言,是观念,因而也正是传播新观念的人,主宰着历史发展的进程。

事实上,这个世界就是由极少数思想统治的。无论是早还是晚,无论是好还是坏,危险的 始终是思想,而不是既得利益群体。

然而,几乎所有伟大的思想者,都遭受过社会的偏见和不公正待遇。但是,正是这些所谓 偏执的有思想的人,才是这个社会的清醒者,是现实问题的第一反思者。

一个有思想的人,不会在乎旁人的误解,也不会在乎有世俗的偏见,因为他的内心就是一 个完美的世界。

一个人内心的丰富,足以弥补物质的匮乏。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多半是真正有思想的人, 而真正有思想的人,必然是内心强大的人。

01.

有思想的人,不会因异见而焦虑

真正有思想的人,有一种特别的开放意识与开放心态,对于任何不同的声音,他能竭尽全力 地认真听取——用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同时又对自己相信的东西始终保持一份警惕。因此, 他不会拒绝去听一听、想一想不同的声音。

更重要的是,由于他的内心足够强大,他不会一听到不同的声音就焦虑不安,立即改变自己 的想法,而是会用逻辑、常识、常理、直觉、经验及科学的方法再检验一次。信念的内核 是什么?就是你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你怎样看待这个世界,你怎样认识人生,你 怎样看待幸福与意义——这里不一定有什么绝对的正确与错误,但是,一定是自洽的。

在这里,你的思想信念与你的生命感受、生活经验,你的知识结构、理性认识,你在社会中 担当的角色,不会在逻辑上、生活经验与理性认识中产生冲突与分裂,你所做的事不会与你 所说的话互相矛盾。

02.

有思想的人,通常是不合群的

在这样的时代,就一个具有生命的“物自体”而言,唯一能够做的就是“独善其身”。其寓意在

于,保全自己,免遭社会病态的毒害。使得灵魂自由、干净,人格独立、自强。真正具备 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就是这样一个辨别是非、善恶和美丑的个体,而由一个个社会良心所组 成的群体,就是“具有思想的共同体”。若想具备独立的人格和思考能力,需要培养一种思 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是在他们成长过程中逐渐成型的,但这往往导致他们被社会贴上“标新立 异”“唯恐天下不乱”的标签,甚至被称为“神经病”。

或许他们并不会有任何反抗社会的行为,而是选择保持沉默,而偏执的沉默往往导致他们逐 渐被边缘化。但是,事实已经证明,很多在昨天看起来还危险的思想,在今天却变成了常 识。

观念的种子有着无穷的力量,先知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是不同寻常的,他们的思想终将会影 响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和伦理观,还会影响那些“正常人”群体的思想地位。我们发现,在历 史长河中,所谓偏执的有思想的人,往往是这个社会的清醒者,是现实问题的第一反思者。 那个率先抨击“赎罪券”的马丁 ·路德,至今被主流天主教视为异端,却将基督的精神重新高 举,使新教精神传扬。

那个躲在滕尼斯堡的康德,生活乏味得令诗人们嗤之以鼻,却开创了几乎所有的现代哲学流 派。

那个以“保守自由”为己任的英国人柏克,因为猛烈抨击法国大革命成为“旧秩序的辩护人”, 却精准预言了革命的血腥和随之而来的专制….几乎所有伟大的思想者,都遭受过社会的 偏见和不公正待遇。然而,正是这样一群不合群的人,用他们自己的模式,引导社会朝着正 确的方向行走。

叔本华曾说,读者大众的愚蠢和反常往往超出想象,因为他们总是将各个时代、各个民族保  存下来的出类拔萃的、凤毛麟角的思想放着不读,却一门心思地去读那些庸俗不堪的劣质书、 有毒的书。

他说出了一个事实:那些有思想的人必然面临社会大众对他们的排斥——思想者的志业,天 生就是不合群的。哈耶克的老师米塞斯,被誉为“价值五个诺贝尔奖的大脑”,在朝圣山学 院他大声斥责在座的经济学大师们:“你们都是乌托邦主义者!”而事实逐渐证明,他是那个 时代唯一正确的人,他的思想在一个世纪之后仍然无人企及。

一些知识分子为了保持独立,刻意远离喧嚣的社交:弗朗西斯 ·福山这位新保守主义的代表 者,在发表《历史的终结》之后成为众矢之的。

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之后,他又被视为“野心极大的哲学家”。当国内媒体要他评价某大学 的某教授时,他直言不讳地说:“他是一个白痴。”

03.

有思想的人,崇尚独立的人格与尊严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也有这样一个群体,背负着来自庸众的误解与毁谤,默默地承受着社会 的压力,却持之以恒,始终朝着他们的理想而奋斗。梁启超竭尽一生努力唤醒国民,林语堂 先用英文写作《中国人》,然后译为中文去影响国人。

写作《中国人的精神》的辜鸿铭被认为是一个奇怪的老头,排斥西方价值却又不可思议地打 着另外一种算盘。开创新兴古典经济学派,提出“后发劣势”洞见的杨小凯,是距离诺贝尔 经济学奖最近的华人学者,然而,他和米塞斯一样,终其一生都被主流流放,成为一名孤独 的斗士。

——杨小凯18岁因一篇《中国向何处去》而遭遇10年牢狱之灾;出狱后踏入经济学界, 短短几年,就开创了新兴古典经济学派,然而,就在他已经被两度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 得世界性声誉时,他被确诊身患癌症。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将研究的重心再次转向他的祖国,并且提出“决定经济绩效的是制度, 决定制度成败的是信仰”的洞见。

这一认知,将个人自由从经济、制度层面,拓展至信仰,超越了五四以来知识精英的高度, 被赵晓誉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知识界与思想界第一人”。虽然只有56岁的年华,但杨小凯 的思想贡献,以及从他身上焕发出来的中国知识分子固有的(却也近乎绝种的)人格力量, 成为这个时代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知道,正是这种独立的人格与尊严,才使得他们如此特立独行。

他们以自己深刻的洞察力与判断力,对社会提出一种屈原式的“弱者表达式”的绝唱。

他们“拯救”了很多人的思想与认知,但他们因此注定被社会离弃。因为每个人观察事物的高 度、深度和广度不尽相同,而能够达到最优的,永远只是极少数人。

因此,在帕累托那里,少数精英领导"多数人的暴政",就成了人类社会反复上演的剧本。

泰戈尔说:“我最后的祝福,要留给那些知道我并不完美、却依然爱的人”,这句话是献给他 自己,也是献给同类。

思想者是如此的孤独,思想的力量是如此强大。正是这样一群“神经病”,承担着社会良心的 功能,才使得这个世界不至于完全崩塌。他们付出了所有的年华与生命,在生命的年轮上或 许只有“荣誉”二字能够对他们的孤独予以安慰,对他们的价值予以承认。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读书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背诵,而是培养独立思考

    读书快的人都能记住书中的内容吗?为什么说读书最大的益处是激发想象力和灵感,而 不是看谁记住的知识多?“记忆型教育”是如何扼杀孩子的天性,使孩子失去质疑精神 的?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教育学硕士范亚飞老师近期撰文,他认为“记忆型阅读教育”导 致的知识权威主义是人们普遍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 读书的目的绝不是为了记住多少知识,而是带着自己…

    未分类 2024年10月15日
    239
  • 漫谈西方文史哲092-德国古典哲学之黑格尔-黑格尔概论:从《精神现象学》到《哲学全书》

    OK,我简单的就是说列了一下,不好意思,这个字很小,因为我想把它放在同一页上,大家看啊,这是黑格尔的,就是说两个重要动作的这个结构性的东西,其实现象学和这别学它的结构,这些现象学呢,他罗列的结构很怪,因为他可能在出版的时候比较匆忙,所以大概出版上就对他的这个。整个就是说这个划分了,做做一些这个列的一些这个标签ABC什么的好像。大家看到它里面至少有两种,就是说…

    未分类 2025年8月11日
    63
  • 漫谈西方文史哲062-唯理论哲学之斯宾诺莎1

    它是在哲学家当中比较特殊的,它被称为哲学家中的圣父。 大家看这是罗素的一个评价,斯宾诺莎是伟大哲学家当中,人格最高尚、性情最可亲的,在道德方面,它是至高误伤的。也许斯宾诺莎在他的理论和学术方面,不是最有影响的那一个,或者说 它不是最顶尖的。但是作为一个学者,作为一个人的品性方面,它是至高无上。 而且呢,罗素还评价他的思想。就是说在这样一个痛苦纷扰在世界上,它…

    未分类 2025年8月10日
    65
  • 漫谈西方文史哲006-早期希腊哲学之米利都学派3:阿那克西米尼

    我们那个阿那克西米尼呢,他的情况呢,我们也简单做个介绍是吧,他这个鼎盛年大概在公元前五百四十六年。 那么他呢,这个提出了一个思想,就是 气是万物本源,这个我们待会儿再讲是吧。 那么同样我们刚才说啊,无论是这个阿那克西米尼,还是他的老师阿那克西曼德,啊他们呢,都是啊,即是最初的哲学家,同时他们也是科学家。 我们刚才讲的泰勒斯有很多科学方面的一些建筑。同样的,阿…

    未分类 2025年8月9日
    128
  • 摆脱生命束缚的四种方法 作者|列夫 ·托尔斯泰

    自古以来,人类摆脱生命束缚的方法有四种:无知、享乐、毁灭或者懦弱。 自从无法在知识中找到答案,我对生活的探索便开始了,同时把希望寄托在我周围的人群。 我对与我差不多的人进行观察,并思索他们是怎样生活的,是怎样处理那个将我带入无法自 拔的困境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找到了一些解释。它们来自教育背景和生活方式与我差不多的人身&nbsp…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309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