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两大苦:物质匮乏,精神空虚

作者 |叔本华

你锋芒毕露,这是你的弱点,你像把无鞘刀,锋利,但好刀应在刀鞘里。 ——黑泽明

一般人把身外之物当作人生的幸福来源,希望从财产、社会地位、妻室儿女、朋友或是社会 那里得到幸福,所以当他失去这些东西或是发现这些令他失望的时候,他的幸福基础就崩塌 了。换句话说,这个人的人生重心随着每一次心血来潮而不停改变,完全不在他自身。倘若 他是一个富有的人,就可能是今天在乡下别墅消磨时光,明天在买马,或宴请朋友,或旅行 ——总之,他过着奢侈的生活是因为他只能从追求外在乐趣中获取满足,就像失去健康的病

人,期望在各种汤药中重获力量,却不试着去发展他自身的生命力,而恰恰这才是他幸福的 真正来源。

撇开极端的类型先不谈,让我们来看看比较居中的一类人——他们也许没有傲人的思想力, 但又比泛泛之辈要多一些精神的追求。

一般来说,这样的人会对艺术有一点业余的兴趣,或对科学的某些分支感兴趣——譬如植物 学、物理学、天文学、历史,能在这类研究中发现莫大的乐趣——当幸福的外在来源枯竭, 或不能满足他的时候,他会通过这些研究来自娱自乐。

像这样的人,我们可以说,他的人生重心,部分在于他自身。但是,对艺术有浅薄的兴趣, 与自发的创造是截然不同的;而对科学的业余追求则容易流于表面,不能洞悉事物的本质。

人不能把自己全然地等同于诸如此类的追求,也不能让自己的整个人生完完全全被它们渗  透、填满,以至于对其他一切事物都失去了兴趣。唯有我们称之为天才的那些人,拥有最高 的智力水平与思想禀赋,方可达到这种强度,将其一生的时间和精力都耗在某个主题上,将 对人生作的思索以诗歌或哲学的方式呈现,力求表达对这个世界的独特理解。因此,对于天 才来说,不被外界打扰地忙于自己的思想和作品,这样的需求十分迫切。他们乐于独处,闲 暇是求之不得的恩赐,其他一切都是多余的,甚至是负担。唯有这类人的人生重心才可以算 是完全在自己身上。这些罕见的人,不论他们的性格有多优秀,都不会像其他人那样,对朋 友、家庭和一般的社会团体展现出过多的热情和强烈的兴趣;即便失去外在的一切,他拥有 的自身内在,也会让他得到安慰。疏离和孤独是他们的特质,尤其是当其他人从未真正切实 地满足过他们时,这种特质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力。总的来说,这类人天赋异禀,他们也逐渐 习惯了被当作异类游走在人群中,并在思考普通人性时会使用第三人称的“他们”,而不是第 一人称的“我们”。

由此看来,天生被赋予了精神财富的人就是最幸福的人。的确,主观意识对我们的影响,远 比客观事物的影响要大——不论客观是什么,都只能间接影响我们,而且还必须得通过主观 意识才能发挥作用。卢奇安形象地表达了这一真理,即“灵魂的财富是唯一真正的财富,其 他的财富都伴随着更大的烦恼。”

内心富有的人对外界别无所求,他只要求保有不被打扰的闲暇,用来培养精神并完善智慧, 从而享受自己的内在财富,在生命中的每时每刻都可以做自己。倘若他注定要在整个人类历 史中留下烙印,那么对他来说,幸福或者不幸福,只有一个衡量标准,那就是,他是否能够 完美地挖掘、发挥他的才能,并完成自己的杰作,其他一切皆微不足道。

各个时代最伟大的人物都将不被打扰的闲暇视作最宝贵的东西,其价值堪比一个人本身的价 值。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存在于闲暇中。”第欧根尼 ·拉尔修则宣告:“苏格拉底称赞闲暇 是最美好的财产。”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总结说,“献身于哲学研究的人生 是最幸福的人生”;或者如他在《政治学》中所说,“任何力量,且不论这种力量是什么,只 要能得到自由发挥,就是幸福的。”这一点跟歌德在《威廉 ·迈斯特》中所说的一致:“天赋 异禀的人注定要使用他的天赋,并从中获得至高的快乐。”

但是寻常老百姓很难拥有不被打扰的闲暇,因为这并不属于人的本性。普通人常见的命运就 是将生命耗在为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奔波上——为了求生而挣扎度日的人,很难有什么高尚的 精神乐趣。基本上人们很快就会厌倦不被打扰的闲暇。如果没有虚假的目标来促使其忙碌的

话,这闲暇就会变成负担,只好用各种各样的玩乐消遣或爱好来打发时间;到最后闲暇甚至 反倒变成痛苦,就像某句谚语所说:“无所事事,就会躁动不安。”

当精神禀赋、智力程度远超过一般人的水准时,看起来也会是不正常且违反自然的。但如果 真的有这样的人存在,那么这个人就是幸福的,他反而会想要那种其他人认为是负担,甚至 是有害的不被打扰的闲暇,否则他就会像被束缚的双翼飞马珀伽索斯一样快乐不起来。

如果外在的、不被打扰的闲暇,和内在的、伟大的智力禀赋,这两个特殊的条件恰好凑在一 起,刚好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那可真是最大的幸运。被命运如此眷顾的这个人可以过一种 更加高级的生活,免遭人类两大痛苦根源——物质匮乏和精神无聊——的折磨;不用再承受 为生存而努力挣扎之苦,也不用忍受长时间的闲暇造成的无聊之感——人生这两种痛苦唯有 相互中和,人们才能摆脱困扰。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漫谈西方文史哲026-鼎盛时期的希腊哲学之亚里士多德1生平和对柏拉图的批判

    啊,给大家讲亚里士多德哲学。 那我们可以说啊,希腊哲学讲到亚里士多德啊,可以说算是登峰造极了,啊,达到了顶峰,前面我们一路讲来,可以说,西方哲学希腊哲学基本上是两条路线是吧?它是两个路线,一个路数呢,就是自然哲学,还有一个路数呢,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最初的一种形而上学或者形而上学的源端。那么这两派呢,可以说分别在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和 柏拉图的理念论 那个…

    未分类 2025年8月10日
    74
  • 漫谈西方文史哲064-唯理论哲学之斯宾诺莎3

    进一步的他的一些主要的内容,我们看他所说的实体、属性、样式,这样一些区分。 那么我们还是要,就是说,回顾一下笛卡尔。因为在笛卡尔那里,它其实是包括三种实体,对吧上帝是绝对的实体,是一切的可靠性的保证。 然后呢有精神物质、或者 思维和物质。这样两类 相对的、有限的 实体。 如果你严格的去就是说去追究笛卡尔,比如说他对实体的定义,你会发现,他把精神 和物质 也称…

    未分类 2025年8月10日
    68
  • 漫谈西方文史哲054-早期经验论之洛克2白板说

    我们说上一节内容,洛克批判了各种各样的所谓“天赋观念”的“天赋”的特性。 那么。很自然的我们会提出问题,那么我们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我们的各类想法观念,它到底是哪来的,对吧? 所以这个呢,就是洛克自己正面的这样一个立场,就是他这种经验主义立场的一个表述。 这个你可以把它简单的说成是,如果我们从的心灵的角度来看的话,就是所谓的白板说,就是我们的心灵就像一块白板一样…

    未分类 2025年8月10日
    71
  • 漫谈西方文史哲082-德国古典哲学之康德4:批判哲学的理论哲学3

    现在我们开始来介绍他们的你的这个。第三个阶段。就是知情人之间理性认识阶段。你理性认识阶段这个。他们主要讨论的是心理幻象。但是现在说主要结论呢。问题就是地板墙上的螺丝可能的问题。在这里呢,他们首先区分的。人的理性和自信这样两种。我们先看一下他们是怎么样去不去。他们认为人的一切认识都是从改观开始,进而达到自信并终结运力性。所以理性的阶段,这是人生的最高阶段,是人…

    未分类 2025年8月11日
    60
  • 为什么在古希腊唯一正当的爱只存在于两个男人之间

    作者丨张宇凌,来自@GQ 实验室 在古希腊,唯一正当的爱只存在于成年男子和美少年之间。 他们认为,最美好的生命状态是年轻男子在青春期前,面部毛发还没有开始生长的那段 时间。于是,这份爱就成为年长男子对少年男子在精神上的教育和在肉体上的调教,也 成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 01. 他们把对少年的爱放上墓碑 在雅典考古博物馆有一幅让…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29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