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西方哲学史》-卷三 近代哲学-第⼀章 总说-在线阅读

第⼀章 总说

通常谓之“近代”的这段历史时期,⼈的思想见解和中古时期的思

想见解有许多不同。其中有两点最重要,即教会的威信衰落下去,科

学的威信逐步上升。旁的分歧和这两点全有连带关系。近代的⽂化宁

可说是⼀种世俗⽂化⽽不是僧侣⽂化。国家越来越代替教会成为⽀配

⽂化的统治势⼒。各民族的统治⼤权最初⼤都归国王掌领;后来,如

同在古希腊⼀样,国王逐渐被民主国家或僭主所代替。民族国家的⼒

量,以及它所⾏使的职权,在整个这时期当中稳步发展,不断扩⼤

(⼀些⼩波折不算);但是按⼤多情况讲,国家对哲学家的见解所起

的影响总⽐不上中世纪时的教会。在阿尔卑斯⼭以北,⼀直到⼗五世

纪向来能够和中央政权分庭抗礼的封建贵族,⾸先丧失了政治上的重

要地位,后来又失掉了经济地位。国王联合豪商顶替了他们,这两种

⼈在不同国家按不同的⽐例分享权⼒。豪商有并⼊贵族阶级的趋势。

从美国独⽴和法国⼤⾰命的时代以来,近代意义的民主制成了重⼤的

政治⼒量。和建⽴在私有财产基础上的民主制相反的社会主义,在

1917年初次获得了政权。这⼀种政治制度倘若蔓延开来,很明显⼀定

会带来⼀种新的⽂化;但我们以后要讲到的⽂化⼤体上是属于“⾃由主

义的”⽂化,换句话说,就是和通商贸易极⾃然地连在⼀起的那类⽂

化。关于这点,特别在德国有若⼲重要的例外;举两个实例,费希特

和⿊格尔的见解跟商业就毫⽆关系。但是这种例外⼈物并不代表他们

那个时代。

否认教会的威信是近代的消极特⾊,这⽐它的积极特⾊即承认科

学的威信,开始得要早。在意⼤利⽂艺复兴运动中,科学只占⼀个极

微末的地位;反对教会这件事在⼈们的⼼念⾥是和古代⽂明分不开

的,仰赖的仍旧是过去,然⽽是⽐初期教会与中世纪还渺远的过去。

科学的第⼀次⼤⼊侵是1543年哥⽩尼学说的发表;不过这学说直到⼗

七世纪经过开普勒和伽利略着⼿改进,才开始得势。随后揭开了科学与教义之间的长期战⽃的序幕,这场战⽃中守旧派在新知识⾯前打了

败仗。

科学的威信是近代⼤多数哲学家都承认的;由于它不是统治威

信,⽽是理智上的威信,所以是⼀种和教会威信⼤不相同的东西。否

认它的⼈并不遭到什么惩罚;承认它的⼈也决不为从现实利益出发的

任何道理所左右。它在本质上求理性裁断,全凭这点致胜。并且,这

是⼀种⽚段不全的威信;不像天主教的那套教义,设下⼀个完备的体

系,概括⼈间道德、⼈类的希望、以及宇宙的过去和未来的历史。它

只对当时似乎已由科学判明的事情表⽰意见,这在⽆知的茫茫⼤海中

只不过是个⼩岛。另外还有⼀点与教会威信不同:教会威信宣称⾃⼰

的论断绝对确实,万年更改不了;科学的论断却是在盖然性的基础

上,按尝试的⽅式提出来的,认为随时难免要修正。这使⼈产⽣⼀种

和中世纪教义学者的⼼理⽓质截然不同的⼼理⽓质。

到此为⽌,我谈的⼀直是理论科学,理论科学是企图了解世界的

科学。实⽤科学是企图变⾰世界的科学,⾃始以来就是重要的,⽽且

重要性还⼀直不断地增长,最后⼏乎把理论科学从⼀般⼈的⼼念⾥驱

逐了出去。科学的实际重要性,⾸先是从战争⽅⾯认识到的;伽利略

和雷奥纳都⾃称会改良⼤炮和筑城术,因此获得了政府职务。从那个

时代以来,科学家在战争中起的作⽤就愈来愈⼤。⾄于发展机器⽣

产,让居民们先习惯使⽤蒸汽,后来习惯使⽤电⼒,科学家在这些⽅

⾯起的作⽤则⽐较晚,⽽且这种作⽤直到⼗九世纪末叶才开始有重⼤

的政治影响。科学的成功⼀向主要由于实际功⽤,所以⾃来便有⼈打

算把科学的这⼀⾯和理论的⼀⾯割裂开,从⽽使科学愈来愈成为技

术,愈来愈不成其为关于世界本性的学说。这种观点渗⼊到哲学家当

中,还是新近的事。

从教会的威信中解放出来,结果使个⼈主义得到了发展,甚⾄发

展到⽆政府状态的地步。在⽂艺复兴时期⼈们的⼼⽬中,所谓“修

养”,⽆论是智能上的、道德上的、或政治上的,总和经院哲学及教会

统治联系在⼀起。经院哲学家的亚⾥⼠多德逻辑固然狭隘,还不失为

某种精确性的⼀个训练。等到这派逻辑⼀不时兴,最初代之⽽起的并不是什么⽐较⾼明的东西,⽽⽆⾮是各种古代典范的折衷模仿罢了。

⼀直到⼗七世纪,哲学领域中毫⽆重要事物可⾔。⼗五世纪的意⼤利

在道德上和政治上的混乱⽆主实在骇⼈听闻,因此产⽣了马基雅弗利

的学说。同时,精神上的枷锁⼀旦摆脱,在艺术和⽂学中便表现出惊

⼈的才华。但是这样的社会是不稳定的。宗教改⾰运动和反宗教改⾰

运动,再加上意⼤利对西班⽛屈服,便把意⼤利⽂艺复兴运动的功和

过⼀齐结束。当这个运动传播到阿尔卑斯⼭以北的时候,就不再带有

这种混乱的性质。

不过近代哲学⼤部分却保留下来个⼈主义的和主观的倾向。这在

笛卡尔⾝上是很显著的,他根据⾃⾝存在的确实性建⽴全部知识,又

承认“清晰”和“判然”(两样全是主观的)是真理的判断标准。这种倾

向就斯宾诺莎讲不算突出,但是通过莱布尼兹的“⽆窗单⼦”,再度露

⾯。洛克的⽓质是彻底的客观⽓质,他也不由⾃主陷⼊这样⼀个主观

论调:认识就在乎观念的相符和不符——这是他很厌恶的⼀种见解,

所以他⽢冒严重的⾃相⽭盾躲开它。贝克莱在废弃物质以后,只是仗

着使⽤“神”概念才脱出完全主观主义,这作法后来⼤多数哲学家⼀向

认为是于理不合的。到休谟,经验主义哲学登峰造极,成了⼀种谁也

⽆法反驳、谁也⽆法相信的怀疑主义康德费希特论学说是主观

的,就论⽓质也是主观的;⿊格尔借斯宾诺莎的影响拯救了⾃⼰。卢

梭和浪漫主义运动把主观主义从认识论扩张到了伦理学和政治学⾥

⾯,最后必然的结局就是巴枯宁式的彻底⽆政府主义。主观主义的这

个极端是⼀种病狂。

在这同时,科学作为技术来说,又使⼀般专务实际的⼈渐渐滋长

起来⼀种见解,和理论哲学家当中见得到的任何见解都完全不同。技

术给了⼈⼀种能⼒感:感觉⼈类远不像在从前的时代那么任凭环境摆

布了。但是技术给予的能⼒是社会性能⼒,不是个⼈的能⼒;⼀个平

常⼈乘船遇险漂落在荒岛上,假若是在⼗七世纪,他会⽐现在能够多

有所作为。科学技术需要有在单⼀的指导下组织起来的⼤量个⼈进⾏

协作。所以它的趋向是反⽆政府主义、甚⾄是反个⼈主义的,因为它

要求有⼀个组织坚强的社会结构。科学技术不像宗教,它在道德上是中⽴的:它保证⼈类能够做出奇迹,但是并不告诉⼈该做出什么奇

迹。在这点上,它就不够圆满。实际上,科学技术⽤于什么⽬的,主

要在于偶然的机会。在科学技术必然要造成的各个庞⼤组织中,居领

导地位的那些⼈在某种限度内能够随⼼所欲左右科学技术的⽅向。权

⼒欲于是得到空前未有的发泄出路。在科学技术的激发下产⽣的各种

哲学向来是权能哲学,往往把⼈类以外的⼀切事物看成仅仅是有待加

⼯的原材料。⽬的不再考究,只崇尚⽅法的巧妙。这又是⼀种病狂。

在今天讲,这是最危险的⼀种,对付这种病狂,理智健全的哲学应当

作⼀服解毒剂。

古代世界以罗马帝国结束了混乱状态,但是罗马帝国乃是⼀个冷

酷的事实,并不是⼈的理想。旧教世界从教会谋求结束混乱状态,这

倒是⼀个理想,但是从未在事实中充分体现出来。⽆论古代的或中古

的解决办法都不圆满:前者由于未能灌注理想,后者由于未能化成现

实。现代世界就⽬前看似乎正朝向类似古代的解决办法发展下去:⼀

种通过暴⼒强加给⼈的社会秩序,它代表权贵们的意志,不代表平民

的愿望。美满⽽持久的社会秩序这个问题,只有把罗马帝国的巩固和

奥古斯丁的“神国”的理想精神结合起来,才能得到解决。为作到这

点,便需要有⼀种新的哲学。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第一节 费尔巴哈的生平、著作和影响

    1804年,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出身于巴伐利亚的一个学者家庭,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刑法学 家,兄弟也多为大学教授和学者。费尔巴哈在16岁时,就受一位教师 的影响,虔诚信仰基督教,希望日后做一名神职人员。1823年,他开 始在海德堡大学学习神学,老师是黑格尔的学生道布,还有保罗斯。 费尔巴哈十分崇拜道布…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697
  • 荷马史诗-《奥德赛》-第二十二卷 奥德修斯威镇厅堂诛戮求婚人-在线阅读

    这时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脱掉破外套, 跃到高大的门槛边,手握弯弓和箭壶, 壶里装满箭矢,把速飞的箭矢倾倒在 自己的脚跟前,立即对众求婚人这样说: “如今这场决定性的竞赛终于有结果, 5 现在我要瞄一个无人射过的目标, 但愿我能中的,阿波罗惠赐我荣誉。” 他说完,把锐利的箭矢射向安提诺奥斯。 安提诺奥斯正举着一只精美的酒杯, 黄金制成,饰有双耳,用双手抓住, 1…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3日
    574
  • 时代

    1.在西方哲学史上,17、18 世纪也常被称做“理性的时代”或“启 蒙的时代”。这两个称谓有时可以互用,但前者范围较宽,可以泛指 整个17、18世纪,以弘扬和尊崇“理性”为时代的特征;后者涵盖较窄, 与这一时期欧洲兴起的“启蒙运动”相应。虽然启蒙思想早在17世纪 初就已经出现了,但一般认为,作为广泛而深刻的思想变革的启蒙运 动是从英国的“光荣革命”开始的,然…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2日
    411
  • 第二节音乐哲学的梦想

    阿多诺是这样一个哲学家,对他来说,艺术是除哲学以外的唯一 的超验力量,如果哲学在这个社会中已经失效,那或许只有艺术能够 拯救这个社会。阿多诺是这样重视艺术,翻开《阿多诺全集》,其中一 半,甚至还多一些,都涉及对艺术、主要是对音乐的探讨。尤其是他 的晚期著作,如《音乐社会学导论》、《美学理论》,基本上都是以艺术哲 ① 韦格尔豪斯(R.Wiggerhaus):《…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4日
    424
  • 柏拉图-《理想国》-第⼀卷-在线阅读

    开篇 苏格拉底被小玻带到家中 〔苏格拉底:昨天,我跟阿⾥斯同的⼉⼦格劳孔⼀块⼉来到⽐雷埃夫斯港,参加向⼥神的献祭,同时观看赛会。因为他们庆祝这个节⽇还是头⼀遭。我觉得当地居民的赛会似乎搞得很好,不过也不⽐⾊雷斯⼈搞得更好,我们做了祭献,看了表演之后正要回城。 这时,克法洛斯的⼉⼦玻勒马霍斯从⽼远看见了,他打发⾃⼰的家奴赶上来挽留我们…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3日
    1.3K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