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机器、时间和生命

德勒兹使用机器这个概念来重新思考伦理学。他用机器描述一 种内在的生产,不是通过某人的某物的生产,而是为了自身的生产,

① 德勒兹、伽塔里:《哲学是什么?》,第79页,伦教,1994。

一种无根的时间和生成。同时他用机器的概念思考时间的激进而开 放的本性,并 构造了一种 伦 理 学 的 新模 式。而 非 地域 化 (déterritorialisation)的观念则直接和机器的概念相关,因为一部机器 没有主体性或机体中心,它只不过与其产品相关,它就是它所做的, 没有家或者根,是一个不断非地域化的过程。

在《反俄狄浦斯》和《干块高原》中,德勒兹认为:“机器并非一个隐 喻,而是说,从字面意义看,生命就是一部机器。”①这是德勒兹伦理学 的主要观点。一个有机体就是一个有同一性和目的的有限整体。一 个机械体就是一个有特殊功能的机器。但是,一部机器只是它的关 系,它不是任何东西造的,它不为任何东西,而且没有排他的同一性。 我们可以用自行车和人的关系说明这点。自行车显然没有目的或者 意向,它只有在和另一个“机器”,例如入体联系起来时才会工作。而 这两个机器的产品只有通过它们的联系才会取得。在和机器联系 时,入体变成了自行车,自行车变成了一个工具。但是,我们可以想 像不同的关系产生不同的机器。自行车摆在展览馆就成为一个艺术 品,当人体拿着一个画笔时就成了一个艺术家。我们所有的封闭的 机器,例如包括机器体的入体,是完全有自动功能的钟表机械体,它 们的形象都是机器的作用和假象。所有的生命只是就它和某些其他 机器相关时才有意义,在它的关系之外不存在现在的生命。我们只 有表象、形象或思想,因为这里已经存在与机器的关系:眼睛和光有 关,脑和概念有关,嘴和语言有关。生命并不是一个特权的点,生命 就是和心灵或者脑有关系的机器的一种增殖。德勒兹使生命摆脱了 有机论的或者基础论的模式,使感情摆脱了存在。生命是感情互动, 是遭遇机器或者纯粹机器的关系和产品的一个能动集合。生命是由 区别于存在的感情组成的,而身体是通过时间、通过生成产生的,于 是就有了感情的历史和政治。艺术和哲学并不表现现成的世界,它 们是制造关系或者生成的“欲望机器”。

① 德勒兹、伽塔里:《反俄狄浦斯》,第201页,明尼波利斯,明尼苏达大学出版 社,1983。

“生命是一种时间之流或绵延,而时间是一个差异的生成的过 程,这个过程不断产生新的事件。我们可以通过机器的概念思考这 个过程。同时,生命也是一个没有根据、目的或者单一意向的诸关系 和增殖的过程。”①我们通过机器和关系的增殖去思考事件。一个事 件并不固定在时间之内,它是时间的新方向的一个创造物。但是,我 们常常试图通过把一个事件,例如把人的生命作为一切时间和事件 的起源来使时间同质化,并因此获得根据。如果我们承认任何一事 件都起根据的作用,那么我们已经使时间的能动力量服从它的一个 结果。这是一种保守主义的错误,因为这会压制生命的力量,使生命 毫无作为,失去了未来。因此,对于生命来说,唯一真正的重复乃是 差异的重复,永恒地重新肯定生命的创造性的差异。如果哲学和艺 术要成为一种永恒的力量,那么唯一的条件是它们要向差异和每一 个新的思想行动提出挑战。哲学和艺术承诺通过机器实现绝对的非 地域化,这并非承诺要摆脱这种或那种教条或形象,而是承诺形象的 自由流动和无限的创造性。“机器、时间和生命既体现了差别,又再 现了重复。资本主义正是通过机器产生的一个历史时期,使人变成 了欲望机器。它无处不在,时而不知疲倦,时而停歇。它呼吸、发热、 吃喝拉撒、性交。它就是这个‘本我’,在任何地方它都是不折不扣的 机器:机器的机器,齿轮交错、机关重重。每个人都是他自身机器的 组装者。”②欲望机器的概念既包含着对欲望的理解,也包含着对机器 的重新理解。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第五节 休谟的怀疑主义

    休谟主张怀疑主义,他的怀疑主义是建立在经验论证的基础上 ① 关于西方学者对休谟的归纳问题的各种解决方案,可参见周晓亮在《休谟哲 学研究》一书中的介绍和评价。我国老一辈哲学家金岳霖对休谟的归纳问题进行了 深入的研究。他认为,休谟提出的问题涉及到归纳原则是否永真的问题。他运用逻 辑分析的方法证明,在归纳过程中,作为前件的例证不论是正例还是反例,它只是前 件的真假…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351
  • 罗素-《西方哲学史》-卷三 近代哲学-第五章 宗教改⾰运动和反宗教改⾰运动-在线阅读

    第五章 宗教改⾰运动和反宗教改⾰运动 宗教改⾰运动和反宗教改⾰运动,同样都代表⽂明较低的民族对 意⼤利的精神统治的反抗。就宗教改⾰运动来说,这反抗也是政治性 的、神学上的反抗:教皇的威信被否定,他原来凭“天国钥匙权”获得 的那份贡赋不再缴纳。就反宗教改⾰运动来说,只有对⽂艺复兴时期 意⼤利的精神⾃由、道德⾃由的反抗;教皇的权⼒未被削弱,倒有所 增强,不过同时…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5日
    216
  •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第六章-在线阅读

    第 六 章 各种政体原则的后果与民法和 刑法的繁简、审判形式以及 制定刑罚的关系 第一节 各种政体下民法的繁简 君 以使今昔判决一致,从而确保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如同国家 政体一样安全和稳定。 主政体的法律不能像专制政体的法律那样简单。君主政体 下必须有法院,法院要作判决,判决要保存起来,供人学习, 在君主政体下,司法机构作出的决定不仅决定着民众的财产与生 命,…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25日
    529
  • 第一节实用主义与分析哲学的互动

    在许多人的眼里,导致实用主义在 20 世纪 30 年代衰败的罪魁祸 首是分析哲学,因为正是分析哲学的侵入,使得实用主义偃旗息鼓, 退到了思想舞台的边缘。然而,当我们将视角落到 20 世纪初乃至更 早些时候的19 世纪末,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事情要比人们所想的复杂 得多。实用主义和分析哲学究竟是论敌还是论友?一时难以找到一 个简单的解答。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4日
    367
  • 赵林-《古罗马帝国的辉煌》-第3卷 帝国盛衰-第3章 罗马帝国的衰亡-在线阅读

    第III章 罗马帝国的衰亡 马可·奥勒留之死意味着“五贤帝”治下的黄金时代的终结,而康 茂德被杀则开启了罗马乱世的序幕。在经过了一段军阀混战的内乱之 后,塞维鲁王朝应运而生。但是好景不长,这个带有北非(迦太基) 复仇色彩的王朝经历了四代帝王的残暴统治之后,很快就土崩瓦解 了,罗马帝国从此陷入了深重的“3世纪的危机”之中。在长达半个 世纪的时间(公元235年—…

    书籍分录 2025年3月5日
    563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