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洛克对“天赋观念”论的批判

洛克认为在认识论中首先要说明的问题是知识的起源问题,按 照他的说法,也就是观念的起源问题。

洛克《人类理智论》,载于《约翰·洛克著作集》第2卷,第19—20页。

② 同上书,载于《约翰·洛克著作集》第1卷,第2页。

洛克的哲学中,“观念”是一个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被用来 指“人在思维时心中出现的任何对象”①,不但包括各种各样的感觉、 表象、幻象、记忆和想像中的影像等,还包括心灵由对自身活动的反省 而得到的各种概念。洛克把观念看做认识活动中心灵的直接对象,他 对观念的这个用法来自于笛卡尔笛卡尔早就明确把观念定义为“不论 我们以何种方式构想一事物时出现在心灵中的一切东西”,并将它们看 成是心灵在认识过程中所面对的直接材料,只不过洛克对观念的分类 和分析比笛卡尔更复杂,对后来经验哲学的影响也更直接。 观念是认识的对象,人的知识就是由这些观念或材料构成的,因 此要说明知识的起源就是要说明这些观念是从哪里来的,它们是如 何出现于人心中的。为了更好地阐明自己的观点,清除理论上的障 碍,洛克《人类理智论》的第1卷中首先对当时在观念起源问题上的 一种流行理论,即“天赋观念”论,进行了批判。

天赋观念论的主要观点是说,在人心中有一些天赋的观念或原 则,它们不依赖于任何经验,是人一生下来就有的。在西方哲学史 上,这种理论有久远的历史渊源,它的基本原则可以追溯到柏拉图, 在中世纪经院哲学中也可以明显看到。在洛克的时代这种观点非常 流行,并且有不同的理论表现,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种。首先是经院哲 学的先验论传统。经院哲学是为宗教神学服务的,经院哲学家往往 将一些宗教信条说成是不依赖于经验的天赋原则,或者将一些抽象 命题说成是不容怀疑的天赋真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繁琐的逻辑推 演,构造出各种庞大的理论体系,以达到为基督教作论证的目的。其 次是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观点。笛卡尔认为人心中有一些观念是与 生俱来的,它们是清晰自明的,由这些观念出发进行明白的推理,就 可以演绎出可靠的知识体系。最后是剑桥柏拉图主义者的观点。剑 桥柏拉图主义哲学家试图从理性主义出发来论证一种唯灵论的基督 教哲学,用以反对无神论和唯物主义。虽然他们各自的观点有所不

洛克《人类理智论》,载于《约翰·洛克著作集》第1卷,第6页。

同,但是他们都普遍接受了柏拉图的先验论观点,都承认人心中有夭 赋观念或天赋原则存在,它们是由入的内在的主动能力产生的,最终 是由上帝印在入心中的。

洛克没有说他对天赋观念论的批判是针对以上哪一种观点的, 后人对此也多有争论。一般认为洛克主要反对的是笛卡尔的观点, 因为笛卡尔是当时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他关于天赋观念的观点是人 人皆知的,而且由于霍布斯和伽桑第对他的天赋观念论的批判,更使 这一观点成为哲学争论的一个焦点。洛克熟知笛卡尔的观点,也从 伽桑第对笛卡尔的批判中汲取过教益,他在批判天赋观念论时必定 会把笛卡尔作为目标。但是从洛克的表达方式看,他又不是专指笛 卡尔的。笛卡尔经常用“天赋观念”一词,而洛克在批判中经常提到 的是“天赋原则”一词。而且洛克把“普遍同意”当做天赋观念论的主 要根据,这显然也不是笛卡尔的观点。剑桥柏拉图主义者强调人的 理性能力的先天性,认为人具有不依赖于经验的天赋真理、命题和原 则,这些都是洛克极力批判的。由于剑桥柏拉图主义是当时英国经 验主义思潮的主要对立面,所以它必定会成为洛克批判的目标。而 且,洛克在书中唯一点名批判的天赋观念论者是对剑桥柏拉图主义 者有很大影响的赫伯特,这也是洛克的批判主要是针对剑桥柏拉图 主义者的一个有力证据。不过,洛克在批判中认为,必定会被天赋观 念论者当做天赋原则的两个例证 “凡存在者存在”和“同一个东 西不可能既存在又不存在”,都是经院哲学中经常使用的。洛克《人类理智论》第4卷中明确指出,此类原则是“经院学家们”大力提倡 的,他们试图在此类原则的基础上为基督教的原理和各种所谓的科 学体系作论证。于是,洛克对天赋观念论的批判又是对传统经院哲 学的批判的组成部分。由上述可见,洛克对天赋观念论的批判不是 专门针对某一种理论或某一个人的,它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一 种普遍思潮的批判,这就使洛克的批判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和更深远 的影响。

在对天赋观念论的批判中,洛克主要作了以下论述。

洛克认为,从我们获得知识的方式看,我们的任何知识都不是天赋的。天赋观念论的最直接、最明确的表述是说,在我们的理智中有 一些天赋的原则和概念,它们就好像印在人心上一样,是与生俱来 的。洛克认为这种说法只是一个假设,它完全是虚妄的,因为它与我 们获得知识的方式不符。他指出,人具有认识事物的能力,他并不需 要任何天赋观念或天赋原则的帮助,就可以凭借这些能力获得一切 知识,并达到其确实性。他反问:如果说颜色观念是天赋予人心中 的,那么上帝为什么还要赋予人视觉能力,让他们用眼睛从外物获得 颜色的观念呢?

洛克认为天赋观念论的一个主要论据是所谓的“普遍同意”,即 凡是人们普遍同意的命题或原则就是天赋的,并主要对这个论据进 行了批判。

洛克指出,那些被称做天赋的原则并非是人人皆知的,比如儿童 和白痴就根本不知道它们,因而更谈不上对它们的普遍同意。这一 情况表明,那些原则并不是天赋的,或者说人心中原来根本没有那些 原则,因为如果它们是天赋的,是人生来就印在心中的,它们就应该 是最清楚、最明白、最具活力的,儿童和白痴就应该知道它们。天赋 观念论者会辩解说,尽管那些原则不被无理性能力的人所知道,可是 一旦人们开始运用理性,就可以知道并普遍同意它们,这就证明那些 原则是天赋的。洛克指出,这个论点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照此说 来,由于公理和派生的定理都是理性运用的结果,它们就都是人心中 天赋的,以致没有任何区别,而这种说法显然是荒谬的。他进而指 出,人的理性能力的形成和运用是一个过程,人要获得真理性的知 识,首先必须通过感官获得感觉观念,把它们记忆下来,并为它们命 名,然后进一步对这些观念进行抽象,逐渐学会使用概括性名词。人 用这种方式得到的观念和语言就是人的推理所运用的材料,这些材 料越丰富,人对理性的运用就越明显。由此可见,虽然我们获得理性 所使用的概括性观念与我们对概括性语言和理性的运用是一同进行 的,但这并不能证明这些观念是天赋的。“我们会发现,人心所处理 的那些观念不是天赋的,而是后来获得的。因为人心所处理的最初 的那些观念是由外物印入的,儿童在最初接触这些外物时,外物就反反复复地在他们的感官上打下了印象。”①在此,洛克已经初步运用对 认识发生过程的分析来批判天赋观念论的观点。

还有人会说,有些公理一经提出,它们所含的词项一旦被人们理 解,人们就会同意它们,连儿童也不例外,也就是说它们得到了普遍 的同意,这就足以证明这些公理是天赋的。洛克认为这种说法也是 站不住脚的,因为按照这种说法,那些公理在未被提出来时人们是不 知道的,这恰恰说明它们不是天赋的。而且那些一被提出就被同意 的命题往往是一些特殊命题,如果这些命题是天赋的,那么由这些命 题推出的普遍命题也应是天赋的,而事实却与此相反。因为大多数 入并不知道这些普遍命题,它们不是天赋的,而是被少数聪明人经过 认真的观察,从对特殊事例的认识和反省中总结出来的。洛克还尖 锐地指出,这种说法的错误就在于否认人们通过学习获得知识的必 要性,因为按照这种说法,人们不需要任何学习,不需要他人的任何 教导,不需要任何论证或证明,就可以仅凭知道和理解那些公理中的 各个词项而同意那些公理,而这是不符合人类获得知识的真实情况 的。实际上,人们可以通过学习知道以前所不知的东西,比如,人们 正是通过学习才知道了词及其意义,知道了词与词所代表的观念之 间的关系,对于比较抽象的词语,更需要通过学习才能理解它们,没 有这种学习,人们不可能理解那些复杂的命题,更谈不上同意它们。 洛克还将批判的矛头深入到道德领域,批判了有天赋的道德原 则存在的观点,表明了他对社会道德问题的重视。他用人类社会生 活和道德行为中的大量事实说明,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 的宗教派别中,没有任何道德原则是人们普遍同意的,因此也没有任 何道德原则是天赋的。即使一些表面看上去人们普遍同意的道德原 则,比如“正义”、“良心”,甚至“父母须保育自己的子女”等,人们也有 不同的理解,并无普遍一致的意见。而且人是受利益驱使的,他们赞 成某些德性或原则并非因为它们是天赋的,而是因为依照它们行事

洛克《人类理智论》,载于《约翰·洛克著作集》第1卷,第21页。可以为他们带来利益和安全。

洛克在批判天赋道德原则的同时,还提出了对道德学原理的一 些看法,作为反对天赋观念论的论据。他认为,道德科学是一门演绎 科学,它的原则不是自明的,更不是天赋的,而是需要用推理来证明 的。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原则为例,它虽然是一切社会道德 的基础和不可动摇的道德规则,可是它并不是人们一听到就会同意 或接受的,它仍然需要证明或解释,它的真理是从别的原则推导出来 的,所以它不是自明的也不是天赋的。他还指出,人们接受某些道德 原则并把它们认作是天赋的,与他们所受的教育和习俗的影响有密 切关系。许多道德原则开始时只是出自于长辈的迷信或权威,后来 年深日久为大家所认同,并被上升为宗教和道德的原则。当人们将 这些原则灌输给刚刚具有理解力的儿童,就会使他们习以为常。儿 童长大以后,并不记得这些原则是如何得来的,只记得是心中早有 的,于是,他们很容易误将这些原则当成是天赋的。

洛克对天赋观念论的批判有丰富的内容。在西方哲学史上,这 一批判是继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批判,伽桑第对笛卡尔的批判之 后,对先验论思想的又一次重大批判,而且它比前两个批判更系统、 更全面。洛克批判天赋观念论,其目的是为关于知识起源于经验的 理论扫除障碍,他的批判成为英国经验主义反对先验论思想的经典 批判,为后来经验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和写-在线阅读

    读和写 在一切写出的作品中我只喜爱一个人用血写成的东西。用血写:你会体会到,血就是精神。 要理解别人的血,不是容易办到的:我憎恨懒洋洋地读书的人。 谁要是了解读者,他就不会再为读者做什么。再过一世纪,还是这样的读者——精神本身就会发臭了。 如果人人能学会读书,长此下去,不仅破坏写作,也破坏思考。 从前精神是上帝,随后他变成…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6日
    471
  • 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第四卷 论知识-第八章 论琐屑不足道的命题-在线阅读

    第八章 论琐屑不足道的命题 斐 我确实认为明理的人们也不禁要以我们刚才所讲的方式 来运用那些同一性公理。§2.这些纯粹同一性的公则也似乎只是 一些琐屑不足道的(frivoles)命题,或如经院哲学家们所说的nu gatoriae①的命题。并且,若不是您那关于利用同一性命题来作换 位的证明②的惊人例子,使我以后当涉及看轻某种事物时得手执 马勒前进③的话,我将…

    书籍分录 2025年4月18日
    283
  •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二部分 第二编 第二卷 第二章 第一节-在线阅读

    第一节 宇宙论的理念体系 现在,为了能够按照一条原则而以系统的精确性来列举这些理念,我们必 须注意的是,第一,只有知性才会是有可能从中产生出纯粹的和先验的诸概念 A409 的东西,理性真正说来根本不会产生任何概念,而顶多只会使知性概念摆脱某 个可能经验的那些不可避免的限制,因而会试图使之扩展到超出经验性的东 B436 西的边界之外,但又还处于与经验性的东西的…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30日
    454
  • 绪论 现代英美分析哲学

    19世纪末 20 世纪初,西方哲学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转变:哲学 的基础和开端不再是传统哲学的认识论,而是现代诞生的数理逻辑; 哲学研究的方法不再是对个人感知的心理分析,而是具有客观性和 形式特征的逻辑分析;逻辑不仅被看做是人类理性思维的基本能力, 更被奉为哲学发展的真正楷模。这种革命性的转变带来的重要结 果,就是形成于 20世纪西方哲学中声势浩大的分析哲学运…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4日
    458
  • 赵林-《西方哲学史讲演录》-第六讲 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在线阅读

    第六讲 中世纪基督教哲学 前⾯⼏次课,我们介绍了博⼤精深的希腊哲学。由于时间的关系,关于中世纪基督教哲学,我只能在很短的时间⾥讲完,因此只能讲⼀个⼤致的思想轮廓。为了突出中世纪基督教哲学的思想发展脉络,我们以理性与信仰的关系作为⼀条主线,围绕着这条主线来讲解基督教哲学。由于基督教哲学与神学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我们在讲这⼀部分时,经常要涉及基督教神学的…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3日
    1.1K
关注微信